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弥勒是文人的佛

2012-05-22 13:34 作者:hxl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两年,四处的跑新闻结识了不少文友,也在满世界旅游中饱览了不少寺庙里的弥勒。翻覆的思考,觉出文人的那种超脱和淡泊跟寺庙里那尊弥勒的那张笑口、那个大肚很有些牵连,发现两者的脾气都有些相投,性格也有些相合。窃以为,弥勒当是文人的佛!

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袒露,既随和,又开放;既慈祥,又有趣,深得民间喜;弥勒的佳话,车装船载,叫人捧腹,令人深思。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泥的、铜的、大的、小的,一个个供奉在一座座肃穆的寺庙里,让历代的文人见了,感觉又稔熟,又亲切,禁不住就会文兴勃发,便在弥勒面前留下了不少的妙联佳对:那里面有褒、有贬、有讽、有嘲、有直露、有含蕴、有牢骚、有灼见,丰富而多彩,借着文人高超的书法艺术,抒发文人浓厚的思想情感——多少年来,文人们的这些内心写照,早已超越了联句本身存在的意义,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象征,也给滚滚红尘里的芸芸众生以深深的启迪。

“所谓文人者,照理应该指一切投稿、著书、写文章的人说。”(引自钱钟书:《论文人》)钱先生以为,文人是可嘉奖的,因为他虚心,知道上进,并不拿身分,并不安本分。真的,文人对于自己,有时比旁人对于他看得更轻贱;有时看起世界万物来,也比对于看他自己更贵重。譬如他们在世界上挑出象梅、象莲、象兰、象竹、象菊之类的植物作爱物作自喻——陶渊明之癖菊,周敦颐之喜莲,林和靖之爱梅,苏东坡之爱竹等等。特别是那位苏老头子,居然乎说出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话来。就在这些梅、莲、兰、竹里,他们看出了自身的清高、超脱和淡泊。从此,他们看到席地而坐张着笑口、敞着大肚的“布袋和尚”(弥勒的曾用名),就会感受连连,就会感慨无限——

福州鼓山涌泉寺有文人撰联问弥勒: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求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这分明是文人对弥勒的犯愁,是文人对弥勒的嘲讽,貌似一种不解,实际上却是一种透彻的领悟,表现出来的正是人们那种摆脱不掉世俗的困扰。也有文人跑到台湾台南开元寺,在弥勒佛龛两边写上: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是啊,本是无,无一言,这是一种看透弥勒的冷漠!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对联说得俏皮:笑到几时方合口,坐到无日不开怀。联句把文人自己那种愤世嫉俗的傲气、那种与世无争的思想,借用这两句话直说了出来,读去亦庄亦谐,发人深省。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四川乐山凌云山山门关的弥勒联,道是: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是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这种模拟弥勒佛的自嘲,在字里行间又透出一种认识人与认识自己的清醒。在肃穆的佛殿上,出现了这类不严肃的东西,不能不说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同时,又情不自禁地为文人的机智、风趣而拍手叫好。这里还可以值得一说的,是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弥佛,此佛面对山门,席地而坐,肩搭布袋,手托瓦钵,龛前的对联写着: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奉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听听,难道这是出自善男信女虔诚崇佛的口吻吗?非也。这口吻,表达得再清楚不过的就是那洞察世事、颇不得志、双饱尝人间冷暖的文人缘物抒情的满腹牢骚,而这对千年以后的人们好象还意味着许多“什么”?至于峨嵋山上那灵岩寺的“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与北京潭柘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事。”却是异曲同工,都把个风趣雅致的弥勒佛勾画得了淋漓尽致,而且又是文人妙语解颐洒脱思想的最好表现;这给焦头烂额之人,是可以得来一点天外飞来的轻松的。

正因为文人与弥勒有着如此这般盘根错节的牵联,如此这般解不开来的千千情结。所以我说,弥勒就该是文人的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8923/

弥勒是文人的佛的评论 (共 9 条)

  • 在乎你渴望
  • 笨晓孩
  • 风语
  • 赛飞
  • 疯狂侠客88
  • 古月忆惜
  • 伊若雪
  • 孟杨
    孟杨 推荐阅读并说 写的太好了,我保存在文件夹,收藏
  • 边村

    边村妙文!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