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山陵踏青

2012-05-04 18:23 作者:杏花天影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周日按照原计划,我们去了南京中山陵踏青。距上次去中山陵大概有十多年了,之前也游览过几次,按说路线应该很清楚。可是我还是带错了路,几经周折才到,臭亲说我"盲人带路,瞎指挥",哈,哈!我说,出来不就是瞎折腾的么!

其实我总觉得每次经过的风景都不一样,现在城市绿化、亮化工程舍得花钱呢,再说江苏也是个有钱的佬,又把中山陵附近毗邻山区重新修整成园林摸样,斜倚着山坡修葺了大面积的草坪,竹林,曲径,和溪流潺潺环绕的亭台楼阁,把紫金山一带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了,怡目怡情,是周末举家郊游休闲的好去处。

下了公交车,沿着弯弯山路盘旋而上,约摸走十几分钟才到陵园的入口处,再向东走几十米,终于到了中山陵的第一座高大雄伟的门楼前,上面有“博”两个金字,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牌坊前的大平台上,人满为患。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山顶最高峰的墓室遥遥向天,两边高大的松,苍翠连绵,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和墓室,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入了这道大门,我们赶紧溜进一个旅游团,跟着导游走,肯定是没错的。不然就是走马观花,看不到实质。

这个团的导游叫“小赵”,是个很帅气很阳光的男孩子,讲解的非常有激情,让人听了起劲。

小赵导说:中山陵,从“博爱”前的台阶算起,一共有392个石阶,取当时中国有3亿9200万同胞的意思。本来,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和儿子要将总统“国葬”,可是汪精卫一伙不同意,因为当时孙中山毕竟是临时大总统,最后宋庆龄没法,只能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降为“党葬”,所以孙中山先生身上披的是是国民党的党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说着,我们到了陵门前,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再进就是碑亭,有一块高大的碑石,上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小赵导说:你看,这碑石正面有字,可是碑的后面却是空白。据说,当时要国民党四大美男之一——-汪精卫来负责撰写,可是时局混乱,汪精卫一直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以后就一直空白了。

再往上,就要到达祭堂。看上面高高的台阶,游客们不免有点胆怵。

赵导用手向前一指,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啊。这里一共有八个平台,从下往上,前五个平台和石阶代表了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再往上三个绿色葱葱的是代表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中间平台上有两个大紫铜炉,西边的那只铜炉被日本鬼子的枪弹击穿,留下一个乒乓球大小一样的洞眼,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这是日本侵华的永久见证!

那场战争给南京的伤害,远远不止是这一个小小的洞眼,踏遍南京的每一个角落,沉默的城墙,悠悠的秦淮水。。。无处不留下沉痛的记忆和无声的控诉!

到达祭堂,也就是山顶,喘着气极目远眺刚刚的来路,山下的人头密密攒动在苍翠掩映之间,远方山峦起起伏伏,幢幢高楼挺拔屹立,大都市的风范一览无余。

步入祭堂,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高大坐像,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还有墓室,里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卧像,下葬遗体,可惜那天并没有开放。

我们去的那天是3月11日,第二天就是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的忌日,导游说:“陵门的正门每年只有两天是打开的,一是生辰日,二是就是明天的忌日。墓室因周末人多,为得到更好的保护,只在周一到周五开放。遗憾,是不是?小赵欢迎您下次再来,故地重游,我,就在这儿等着您!”

我们一阵欢笑,告别,下山。

一路的旅程,心情是飞扬的,虽然肢体颇为受累。其实,周末外出郊游的目的就是“放松精神,劳其筋骨”,办公室僵硬的座椅,电脑的辐射,紧张的气氛,让人麻木,让人冷血。思想在运转,我们的肢体却在蜕化。

在陵园门口星罗棋布的商店中,一阵沧桑而含蓄的音乐穿入耳膜,类似埙的古老,不禁循声而去,一个女孩在麦克风前吹奏着一种小巧的陶瓷乐器,她陶醉其中,我们也陶醉其中。通过询问与参观,方知道这是“陶笛”,六孔,配教程。很是动心,便买了一个。去年在桂林阳朔的西街,看到了九孔埙,犹豫不决,擦肩而过,到现在还后悔呢!

手里拎着一个陶笛,踏在林间小道上,中山陵在我背后渐行渐远,而我已经想入非非,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吹着遥远的笛声,穿越千山万水,到达一个无人的秘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9943/

中山陵踏青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