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鸟鸣涧》之学理性浅析

2012-03-27 13:25 作者:无音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鸣涧

人闲桂花落,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简短20字,但从后人对其赏析的热衷度,以及其对王维对诗歌语言掌控力之大手笔的体现程度而言,此诗可谓是王维神静气闲之时,难得的短而精、师道自然、出类拔萃却难以复制的代表之作。

我们讲,知人而论世,从诗歌作品的赏鉴角度来说,诗人的作品写出时间、身世、地位、居住地等与之相关的背景和作品的赏鉴的是否契合作者的初衷(谈不上正误之分),有着密切的关联。

自然,这首五言绝句的背景也是值得推敲、斟酌。王维幼年即聪慧,少有慧根,也在早年就树立了大鹏展翅的政治抱负。但后来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鸟鸣涧》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于是我们很容易的把“诗言志”的联想附加到此首诗之中。自然,我认为也是如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学的创作,笔者认为,发于情、郁于思而为文、成章,或清闲,或幽愤,或感怀,或凭吊,或中肯,或迟疑。诗歌亦如此。虽然说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宏论,在当时以及后代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我们知道,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最终由人而作,也是为人而作,当然更多的是为己而作。总之,文学最终要归结为人的情感起伏得失。并不是说要怀疑白居易大诗人的文学观点,只是说诗歌作为文学,并非只单单是为时、为事而文学,为文学而文学。从笔者来看,这是狭隘的文学创作理念,也必将限定了文学的表达、表现的外延,存在着方向性的问题。

于是,抛开上述落窠臼的话,我们会更明澈清晰的理解,这首诗为着一个饱满但凄清的“闲静”而作。

而从诗歌内容角度来讲,此诗全诗围绕着一个夜景而展开。前两联“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开篇便点情,一“闲”字而人之状态全出。诗人无事清幽,欣赏着夜色清寂。身边的桂花慵懒飘落,极其细致入微。而此时,大境界里,山涧也如人清幽,不掺半分嘈杂和市侩。情与景的契合、交融、相互映衬,只突出了两个字“闲”“静”,却给人唏嘘低回,意味深长之意。后两句“月出”“惊”“时鸣”三个动态之词,以动而衬静,便更是渲染了这一刻的静谧空幽。这一联一经补上。全诗的境界则更上了一个层次。自然,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该诗的意象的选择,“人”“桂花”“夜”“春山”“月”“山鸟”“春涧”等一起发力,渲染出了一种难言却可心领神会的生气、意蕴。

虽然全诗未明言自己的身心静思,但从这20个字我们可以明显且不可遏抑的感觉到,其作品的主要内容,诗人自身远离红尘,隐居不仕的愿望。

从诗歌的构思角度来讲,其可圈可点之处也是随处尽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故此而言,几经雕琢、穿凿之痕深重的作品倒显得意味寻常,读来也没有如此的意蕴,与作者净心摈气,闲心空思,在浮华缠绕,人情匆匆的现代社会,寻得佳时,共享得这一片刻的欢愉和升华。诗句虽是人刻意为之,但是此诗之中写景并不显刻意铺陈,意境自然,如同信手拈来一般。我们由此便可明晓其诗的构思之精妙,诗借自然,而出亦如自然,这是一种绝高的艺术境界。

从文学理论角度来讲,文学接受者也是文学完成价值的一个环节。从此而言,文学作品的价值经读者的阅读环节的完成而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的难以逃避的浮华喧嚣里,人情匆匆,诗情也匆匆,好像任何事都生了翅膀,再也慢不下来。一句“慢慢走,欣赏啊”成为多数人再也难以企及的奢望。只是愿在中夜,缺月如,人静气闲之时,执一卷诗,特别是王维的诗,虽不穿越时间,抵至那方唯漫堂皇的舞台,但心如此,情如此,与时代的高华崇思相互击节应和,与诗人共同体味那一抹“人静山空,径稀红落”之景,之静,之净,之境。

然后脚步依旧,依然坚实,勇毅,却再也难寻那匆匆里的难忍和轻蔑。心静如水,因而能容天地,纳万物。读王维之诗,无言而立,只收拾起一身疲惫和伤感,在最紧要处,找出一片光亮,循着未来的方向,继续前行。

诚若如此,我辈复何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0173/

《鸟鸣涧》之学理性浅析的评论 (共 5 条)

  • 隐逸
  • 完颜昕华
  • 在乎你渴望
  • 雨馨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