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音乐人生

2012-03-24 21:55 作者:如萱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风雨雨汇入岁月的长河,回眸昨日的自我,品味明天的生活,流淌的音乐演绎出人生之歌——音乐人生”。

我想说的是,关于音乐,关于人生,关于我们的生活。

人生如同一杯热咖啡,醇香氤氲,自然也少不了牛奶或是糖的调济,味道方能浓厚。尝遍人生百态,品啜千般滋味,人活一世也无非这般体会,让生活里充满情调,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滋养品。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往往也热爱生活,音乐人的才能在于能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所见所知所想融入由音符组成的旋律里。他们的音乐往往都是自身的真实体现,然后通过音乐将情感传递给群众,音乐则成为了媒介,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在万千群众中会有人的心与他们产生共鸣,在音乐的淋洗下产生羁绊;人们脆弱的心灵不再无处倾诉,他们也可以通过音乐通过放声地歌唱抒发内心的真实,迸发情感,把淤塞在心田的种种不堪攘除干净,洗涤灵魂,给予心灵一片清明。

有些歌手声音不算动听,甚至有些沙哑却仍有大批粉丝传唱他们的歌曲,因为他们唱出了大家的心声;譬如今年春晚上的农民工兄弟组合,显然他们没有经过训练而不具有动人的歌喉,却依旧感染了大多数人的心,就是因为他们唱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憧憬,和广大农民工子弟的愿望;他们把自己的情感灌入歌中尽情地咆哮,嘶吼着泪流满面。我相信时至如今依旧有人默默地聆听这样充满激情的歌声而热泪盈眶,然后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心愿不懈奋斗。

有了音乐的滋润,生活将会无限美好,早晨醒来耳边播放一些充满热情的曲子,随着旋律的跌宕,迷蒙的心灵也会不自觉地激情跃动起来,拨开困倦的乌云,拉开窗帘,在馝馞清新的空气里感受新鲜的活力,艳阳破晓而出,仿佛与旋律同调,心情雀跃不已,投入之后的学习或是工作中去,必然事半功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曾幻想过当我工作之后的情景。正午时分,茶余饭后一杯浓郁的咖啡,热气扑面而来,溢香四散,似乎将自己团团包裹,然后适当地放些抒情曲,在这种朦胧的环境里人总会飘飘然而不自觉,心神悠悠地在时空里游荡,然后一不小心触碰到了某个掩藏着的情愫,在音乐的氛围中迷失自我;周围的人像看神经病一样看着我诡异的举止,我丝毫不理,嘴角微微上扬,只为他们未能享受到生活而暗叹不已。难道不是吗?这样惹人昏沉的阳光底下,为什么要耐着性子去工作?生活不必太急促,节奏适当即可,宛如小提琴的旋律,悠扬舒缓。

工作时也可以放些音乐来听,最好是纯音乐,音量也要尽量调低,只要能调节气氛即可,一旦音乐本身气氛太浓,整个人被吸引进去,也许会影响大脑思考,影响工作效率;这种情况下只好关掉音乐,静心一会再投入工作中去。当然人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就能够在音乐中平静下来;总之适合自己就行了。

夜是休整的时间,睡眠起到了修复和保养的作用,身体和心灵同时调节,以恢复到最佳状态。这个时间用来回味反思是在适合不过的了,这时就应该配一些轻音乐;或者挑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音乐,最好以抒情为主,在静谧的环境里感觉尤佳。如果伤心的话就选一些哀伤的歌曲,让情感尽情地释放,把有些在白天憋着的放到夜里发泄出来,是的,在那时整个夜晚都只属于你自己,别人都无权干涉,等累了伤心够了,就安心地睡吧,受伤的心灵需要敷药,需要时间去愈合。每一天的只属于每一天,第二天清晨就忘却昨日的疼痛,在音乐里重拾信心,重新睁眼去面对崭新一天的开始。

人生说长不长,百年而已;这些时间也足够我们去生活去品味去留恋了,尽管有时会觉得索然无味,也幸好有音乐的陪伴,才能帮我们度过那难熬的时光。所以我们也要感谢生活,因为也是生活创造了音乐,丰满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才能够沐浴在音乐里,面朝阳光,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与热情,而不会在生命里迷途,看不清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方向。

音乐似水潺潺浅唱低吟,温柔缠绵又汹涌澎湃亲切地享受着每一丝感动,还有一丝轻微的疼痛是心被敲开一层坚硬的外壳,音乐轻抚着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在这力透身心的旋律里,我听见细雨点点看见花朵绽放感受芳草凄美的从容……愿一个个生动的音符,串起生命中的每个幸福;让一个个美妙的乐章,在心中留下一脉人生的幽香!不是每一段人生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但是每一段音乐都会再现一段难忘的人生。自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丛林之中,云雾之上,笑傲人世纷争,悠远的琴箫奏响最初的音符,跨越几千年的壕沟,逝去了脚下的尘土,远去了身后的功名,唯有这音符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繁衍不息。一段音乐连带一段人生,竟能冲破时空的阻拦么?是的!当音乐的灵指触及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弦,它所激起的强音我们称之为“共鸣”,而我更相信,音乐与人生也是有共鸣的,当我们沉浸在蝶恋双飞的凄美之中,音乐便是最好的依靠,它婉然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爱情,把一段抗争而美丽的人生捧出来给你;当命运的音符顽强地跳跃时,也是伟大的音乐之父写他不屈人生的时候,一段坚毅的人生震撼着音乐,也震撼着听众的心灵;当再次回首往日的灾难,依然是汹涌的乐曲声,让我们感受惊心动魄的碰撞,感受面临死亡时人性的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怯懦……聆听音乐,就是聆听一颗不寻常的心跳动,聆听一段不寻常的人生。或喜,或悲,或愁,或哀,或是莫扎特的天赋,肖邦的诗意,抑或是舒曼的温柔,李斯特永不磨灭的灵感……音乐是无形的语言,人,奇迹般地创造了它,也一并把宝贵的人生融入其中,同音乐交流无需任何条件,只要敢于面对,敢于说出心底的欲望,便不会有任何障碍阻挡心灵的涤荡,阻挡你在音乐中收获一个晶莹剔透的人生。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曲调是撩拨感情之弦的阵阵和风。一曲自己心仪的音乐,会让心灵沉浸在如月光般诗意的流水中,忘掉尘俗的无奈和烦躁,还心灵一片平静和清明。此时,你不想为争名夺利而奔波,为尔虞我诈而辗转,为圆滑得体而费神,一切一切人际的烦嚣已涤尽在这柔和的乐韵中。音乐给予心灵安慰,同时也带来震撼。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能陶冶性情,更可高尚人的道德情操。国歌使万民情绪激昂,军歌使众军勇往直前,悼亡之歌令人悲伤流泪……《梁祝》是中国古代凄美爱情的象征,它是由古筝、钢琴、小提琴等不同乐器所演绎出《十八相送》《化蝶》等精彩旋律的千古爱情悲剧,唯有独自一人细细品味才能读出其深刻意蕴,感受心灵碰撞的力量。音乐是呼吸着的温柔曲调。如果她是凄凉的,她就唤起痛苦和忧伤的时光;如果她是欢快的,她就找回舒朗和欢快的片段。生活中唯独音乐不可缺少,任何时刻都少不了音乐的陪伴。一出意大利的《茶花女》,一席卡拉扬指挥的《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一支肯尼基的《Goinghome》……若你合上双眼,便能在五线谱上跳舞,跟着音符欢唱,永远不知道疲惫地听着,想着,哼着。这便是音乐,没有国界,不分贵贱,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聆听音乐,咀嚼人生。悠悠生命之义,尽在这奇妙的旋律。音乐,是一种心境,只有静静的去聆听,深深地去感受,才能发觉出它的美。因为有音乐,才让我们多了一份睿智;因为有音乐,才让世界多了一片温馨。音乐,是这个世界的浓情彩笔,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才有这绚丽多彩且丰富的美丽世界,因为有音乐的存在,生活总过得充实,日子才变得富有情趣。

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宁静的夜晚,阳光照进整个落地玻璃窗的午后,让心灵保持聆听的姿势,接受音乐的抚摩。找出一张喜欢的CD,放上一段熟谙的旋律,让小小的世界里转悠着音乐,透过玻璃窗户,冲上云霄,在音乐的流淌中发呆,幻想,心绪回随着流溢的旋律缓缓蔓延,在这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光里悠然放松。

听着贝多芬的《月光》,瞎子阿柄的《二泉映月》,肯尼基的萨克斯,深深的陶醉,心亦随其时起时落,时而轻快、时而清脆,时而婉转时而深情,感受着这一切,仿佛心中一片澄净,有着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

在聆听中,找回了往昔努力奔跑,时刻做梦的自己;在聆听中,发现了隐藏在微笑背后的自己;在聆听中,重新振作,创造全新的自己。每当失落时,沮丧时,是音乐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春天,激烈的音乐让我们心情澎湃,神采飞扬;轻缓和谐的音乐是我们变得更加情趣,赋予我们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万籁之声是最自然、亲近的声音,而音乐之声是最优美、最动人的声音,聆听音乐,乐在其感,醉在其灵。有了美妙的音乐,所以世界变得如此缤纷。

在音乐里,我们走遍世界,穿越历史,看过日出日落,看过潮涨潮息,傍在橘红的灯光下,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影子边缘,伴着茉莉花茶的香气聆听音乐,让悠悠的旋律,朦胧的歌词,抑扬的声音重重的包围自己。幸福的感觉悄悄的滋长着。沉醉在流水般的音乐飘渺的境界,这时刻,足以让你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悲伤,忘记了痛苦,心灵只有一片纯蓝如天的宁静。

屏息聆听一段好听的音乐,被它抑扬顿挫的旋律所打动,醇厚细腻、至纯至美的音色平缓而悠长,如一双轻柔的手抚过你此刻躁动的心,轻触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顷刻间你郁结心中的烦恼便随之消散。聆听音乐的时候,我们仿佛失去了地球重力的吸引,就有了心灵驰骋的空间。轻轻闭合双眼,让行云流水的音乐把思想带到辽阔的原野,放飞思想的风筝,久久地在碧空中飘曳、回荡。在绕梁三日的音符所营造的意境中留恋往返,漫步在清晨薄雾朦胧的森林,微微顿足细听鸟语虫鸣;悠悠荡漾在夕阳下的青山湖水中,看堤岸两旁竹林扶疏、泉石相映;更可以时而在满天星斗闪烁的夜空下听晚风轻送,与明月静静相对。种种的意境,亦真亦幻,超然而悠远。

聆听音乐的时候,就不会孤单,在寂寞时,或是空虚时,打开电脑,听一曲悠扬的老歌,思索的匣子就像洪水冲跨的堤坝般旋涌,往事又一一如白云在蓝天中浮现着。就是这曾经的旋律让无法遏制的感情像一头关在笼里受伤的狮子,猛烈地撞击着心窝深处,常有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儿,模糊了我们的视线,音乐在陪伴。聆听音乐的时候,仿佛是温泉的抚过我们寒冷的肌肤,一股似热流的温暖和关怀包容了我的整个思绪,躲在阴影里的心情紧接着一点点明亮和开阔起来。用音乐的音阶切分感情的高低跌宕,用音乐的节奏调和神经纤维的疲劳压抑。音乐让我的眼睛穿过了沉沉忧伤的障碍,越过了重重的失落的枯叶,重新看到灿烂温馨的美丽,重新看到自己那灿烂而又青春的笑脸。

音乐就是让心情放松。有时是萨克斯管吹奏乐,有时是理查德的钢琴曲,有时是优美动情的民歌,有时是深层抒情的老歌,有时是动感十足的现代TOP。只是喜欢聆听,喜欢分享曲子中的那种悦心的感觉。也不是流行什么风就听什么,怀念旧曲,更会欣然地接受新曲。在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曲风,高兴快乐时喜欢节奏明快的,难过痛苦时却会听听伤感悲凉的。不管什么时候聆听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且每次在聆听过程中,心情都阴转多云、多云转晴,蓦然开怀,觉得周围一切都变得幸福美好,和谐的讨人喜欢。

这样聆听的效应,往往不会去记得歌词,但却可以带来不一般的感觉,它是幸福派出来的青鸟,唤醒迷失在繁华中的我们,引我们走想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的那片幸福天空。聆听音乐时,我是自由自在的,任何人阻止不了我的神游思绪。闭上眼睛可以跟着曲调胡思乱想,也可以随着音符的乐声到处晃悠飘荡,什么都不去想。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安静的时候我会静静的像是晒太阳的猫。一个人的夜里,让心沉在音乐的流水里,或是湍急或是轻缓,或快乐或忧伤,在音乐的抚摩中,在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心灵空间里渗透、恬然、陶醉、入睡……

聆听音乐,是渴望与音乐紧紧相拥,渴望生命与音乐交触,绝不刻意的追求,而是自然而然的,那些深情舒缓的旋律在心灵深处清洗,留下永恒的澄清、纯真。静静地聆听,音乐在耳边萦绕,于心中流淌。心灵与音乐紧紧地契合着,彼此共鸣,妙不可言。个人静静的融入在这些跳跃的音符所带来的意蕴中,用耳朵聆听、用头脑思考、用心灵感悟,让思绪随意地游走在想象的空间,让心灵与音乐直接默默的交流。于无声处听音韵,陶醉其中浑然而忘我。聆听音乐,接受它的抚摩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快乐享受!从音乐中品味人生故事的悲欢离合,领略生命真谛的深刻含义,重拾乐观自信顽强拼搏的雄风。音乐已在不经意中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第二生命,犹如花草对水的渴望,音乐在我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常常幻想,在古色古香的咖啡馆里,选一个可以落到夕阳的靠窗位置坐下,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味人生;在和缓的音乐声中,捧读一本喜爱的书或用笔尖勾画自己的情感。在音乐中,享受那一份怡然自得的乐趣。让音乐进入我们的生命,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音乐将永远萦绕在我的耳边,陪着我……有音乐的陪伴,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接受音乐的抚摸,会让我的心永远年轻,充满新鲜的活力!心事在88个琴键上游走

“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

一架黑色的钢琴,一个白衣的女孩,一条咖啡色的长凳。琴键上的十指就像十位会跳舞的女子,身材窈窕,舞姿曼妙。在舞步旋转轻踏之间奏出串串天籁。

那些平日里再普通不过的步伐竟变得精致优雅,他们好像是行走在五线谱上的音符。

一直在随着我的指尖舞蹈。

一切都成风景。一切都是风景。

心在不知不觉中被四周所有的一切掏空。分给周身每一个元素一瓣。早已经没有了属于我的一份。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就像一个极度饥饿的人面对一桌丰盛的佳肴却没有食欲。

心思很烦乱,却又是难得的安静。

幼年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也曾这么安静过。

懂事以后,一直都在看着或者跟着这个世界在喧闹着,在奔跑着。

原来永恒转动的不止天上的行星。还有地上的人。不休不止。

手指在无意间触动了最高的音阶。那声音细腻清晰。穿透了夜色,也想穿过我摇摇摆摆走过的岁月。

可能因为高频过多,我甚至能看清楚每一个音符的轮廓。就像看清了二十年来我所有的喜悲。那些遥远的笑厣或者苦涩的泪水成就了这并不完整的旋律的质感。

若真的在弹奏人生,或许我更适合高频不足的差错。因为这样弹出的旋律有一种不安的摇动感。

很久以前我就常想,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我才能把生活过得像低音奏鸣一样。厚重有力,下潜极深,弹跳力强,绝不拖泥带水。

可惜我指下的低音一直浑浊沉重或者单薄无力。

我明白,乐曲和人生一样,也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奏出自己真正的韵味。

我也想生活可以再甜美一点。就像圆润柔和的中音。一直那么通透恒远,不会在某个繁乱的地方纠葛停滞。

指尖在52个白色琴键和36个黑色琴键中来回游走。纷纷扰扰。

始终不成曲调。

讨厌右踏板的作用,那会发出无休止的延音。我喜欢干脆利落,不管是琴声还是生活。

想起了《海上钢琴师》。怎么也忘不了1900在结尾说的话。他说当初他站在舷梯上又停下脚步的时候,不是因为看见,而是因为看不见。在岸上,在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钢琴是不会骗人的,永远都只有88个键,不会多也不会少,而他可以在这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喜欢这样的感觉。而在岸上,成千上万的街道,有无数的琴键,他不知道该如何再演奏下去……

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钢琴。他笑着问麦可。而再过几分钟,他将随着这个伴他出生又成长的弗吉尼亚号,化作海底的尘埃。

他空手弹奏着,此时已没有了钢琴,而他也不再需要钢琴。

阿尔夫莱多说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更艰难。

是这样的。就在今晚,我想,生活不像弹钢琴,生活更艰难。

把自己当成一名调音师。那些琴键,一个个地弹听。

心底最爱的还是高低音之间的过渡。

沉闷或者明亮,厚重或者俏皮。就在手指一弹之间,情境已是大不相同。

人生也不过如此。

忽然很是向往美好,向往幸福。

忽然想抛却一切杂念,香甜地睡上一觉。

忽然想迎接明天的朝阳。就在这样的夜晚。

暖暖的。甜甜的。

心中仿佛有一首永不凋谢的钢琴曲,拥我入眠。

悠扬的旋律在耳边轻轻回荡,心情似乎也可以跟着音乐的静静流淌,变得很平静。仿佛是一双柔软的手温柔地抚过干渴的肌肤。仿佛躺在云端,凭风吹得四处飘荡,在音乐的天堂展开双臂,自由地翱翔。天是那样的蓝,蓝得如此彻底,云是那样的白,白得没有一丝杂质,风是那样得轻柔,抚去心头的杂乱思绪,亦没有一丝丝的压抑,这样的感觉连呼吸着也是一种幸福。

世界因生命而缤纷,而生命中因为有了音乐变得如此美妙。音乐是世间最完美的语言,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没有时间,曲成经典,《昨日重现》、《高山流水》要风靡世界,流淌千年。无论是一曲精致浪漫的钢琴独奏,或是一段古朴柔婉的江南丝竹,还是一首经典流畅的怀旧老歌,你无须知道里面的大意,你只须用心去感受,聆听那跳动的音符。串串跳动的音符飘过葱翠的青山,飘过秀丽的大江,尔后飘进每一个想聆听它的人的心田。音乐是可以直接进入心灵的,除了耳朵之外,心灵也具有听觉,它直接听到音乐的内涵与情感。音乐是与外部世界、与他人发生情感共振的又一种方式。

接受音乐的抚摩,音乐陶冶人的情操,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家人朋友得到及时的沟通,变得更加和睦友好。一首优美的曲子亦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使人体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工作了一天的体力得到应有的调整,经常听音乐的人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也都会从内到外得到调整。常听音乐还能缓解皮肤的衰老,延长人的寿命。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我心中的不快,使我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而那些健康、高雅,曲调优美、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则可以达到消乏、怡情、养生的目的。

动听的音乐,是用跳动的手指弹奏着岁月的年轮,年轻的心被音乐浸润着长大成熟。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开心、阳光、快乐,或许忧伤、难过、悲伤,各种各样的心情,酸甜苦辣,每一天都在不断的变换着。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也源于音乐。

当你行走在寂静的校园里,当你走在某一条石椅上欣赏着人来人往,当你在喧闹过后不习惯得只剩下失落的感觉,当你在夜深人静感到孤单的时候,音乐会是你最好的伴侣。在音乐的世界里,细细品味每一首歌,我们能读出每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生活,有人为了爱,有人为了祖国。

曾经有一首歌,让我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让我憧憬自己的未来—“在路上”。

这是一首来自一个陌生的组合童话演唱团的歌曲,愿出门在外追寻自己梦想的朋友们,无论在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继续前行。在路上,有很多故事、很多风景;在路上能看到孩子般纯真的脸庞;在路上也能得到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关怀。无意间在某个音乐风云榜上听到这首歌,只清晰的记得,那个时候,天是阴的,我的心却因为这首歌而变得十分美好。“我带着我沉重的行囊走在一条不回头的路上,天上飘着的是粉红色的太阳让我暖洋洋。”

我要实现我的梦想,虽然也许我会受伤,其实我也并不坚强,但是我要装做无人能挡。社会是残酷的,但我宁愿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如果心灵是纯真的,世界就会是美丽的。这首歌让我感觉到心灵纯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宁愿相信每个人都是简单的,也不愿去猜测别人有太多的功利性。

“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晖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十年前,由祖海深情演绎的歌颂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打动了不少观众,也让刚出道不久的她迅速走红。2008年,在得知四川省音乐家协会联合发起的“抗震救灾”公益歌曲征集活动后,祖海立即联袂《为了谁》的原班人马——作词邹友开、编曲孟庆云、导演朱克嘉,打造了《为了谁》姊妹篇——《再唱为了谁》。

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赞颂祖国的歌曲,流行歌曲似乎占据了他们的音乐世界。可随着视野的开阔,审美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其实在民族歌曲里面可以发现更多的美,对祖国对亲人的赞美,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讴歌……它永远让人感觉对人生充满希望与激情。多欣赏这样的歌,会觉得世界都变得阳光起来。

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败于金钱和名利之下,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唯有音乐,才能让我们心情畅快,陶醉于音乐的波浪之中,站在浪尖上的感觉你领会过吗?

音乐丰富多彩,其来源也多如牛毛,有来自民间的,有来自艺术家的……虽然来源之广,但分之就只有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坏的,当然是相对而论。它们有的庸俗,有的高雅,有的乏味,有的新鲜,有的让人满怀斗志,也有的让人甘心坠落。如果我们说音乐对生活的作用是消遣,疗伤,奋进,那么音乐与生活关系的根源也就是这三点了;没有音乐对生活产生的作用,那就没有音乐存在的必要了。

所谓消遣,就是在无聊的时候听听音乐,打发时间。消遣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听音乐是最值得提倡的,它可以让你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忘了自己,投入其中,真正的去享受那种“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音乐魅力。在悠悠的乐声中升华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静性,尤其是抒情,绘景的音乐,如果能坐着,闭上眼睛听一段十五分钟的《田园交响曲》,听后脑海里如果能有一片农民在田里耕种,暴风雨来临时又急又忙收拾东西在一个草房下避雨的画面,那你便听懂了贝多芬创作时的心情。

“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很想念,有没有一首歌让你会假装听不见”。是啊,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很想念呢。我想……我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一样,夜里的寂寞教人容易悲伤,我不敢想太多,因为我一个人。我比较喜欢震岳歌里的这一句吧。还有一句是“如果你说不爱我,不要听见真的说出口”对我来说,不管是什么情,都不要说出口,受不了。。。呵呵。总是有人不明白我,那么痴迷一些东西。我总是会说,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吧。我过去也是总不明白为什么总是那么傻的人为所谓的偶像做些傻傻的事情。当遇到了他们,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你总是说,我就没有。。。。过去我也这样说。而现在,我明白了。我还是很想说,我把音乐看成是一本人生的哲理书。就如同这首安以轩的《如果那天没有遇见你》还记得自己因为这首歌写过一篇文章。歌曲很轻巧,歌词很美吧。可以这么说。我还是很喜欢歌词“如果那天没有爱上你,我不会如此疯狂,如此迷茫”丁当那首《我爱他》刺透了心脏,我是这么认为的。很凄美的感觉,却又那么的强烈的爱。我想这首歌很不适合《下一站幸福》下一站幸福是美的,故事虽然略显老套了。可是,,再有又想了一下,如果不是这首歌刺透心脏的声音,也不会让《下站》好看吧。都说是《下站》捧红了《我爱他》等等的一些丁当的歌,对我来说是丁当那种别具特色的声音给原本淡淡的美美的《下站》增添了更疯狂的冲击,,,一家之谈而已。。。“我爱他轰轰烈烈最疯狂。我爱他跌跌荡荡到绝望,我的心深深伤过却不会忘。”自由又大多了……。。。我想我是个很喜欢听音乐的人。但不是个评价音乐的人,更不是个创作音乐的人。我只适合静静地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如果你精神上有负担,感情上受了伤,那么音乐就是你疗伤的最好膏药。你为了金钱,名利,地位,弄得两眼冒金星,那又何必,倒是那破趾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你为了爱情,亲情,友情伤得遍体鳞伤,那又何苦,要知道感情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的事,要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这一切你都放不下,那就一个人静下来听听音乐吧!那些抒发离愁别恨,抒发思乡忆亲之情的作品也许会让你两眼泪下,但伤心之后却能留给你一片晴空,一首《松花江上》,一曲《梁祝》也许会以情动人,催人泪下,震撼你的心扉,留给你的不止是伤心哟!年少懂懂的我们都曾感动于那份过来人的沧桑,但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人生难免经历痛苦挣扎,这就是《爱的代价》,就当她是个老朋友吧?也让我心痛也让我牵挂……

音乐就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音乐是作者的心声,但同时也能让我们听众奋进,进取。众所周知,革命传统歌曲是指历史上那些激发人民革命情感的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抒发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豪情;鲍狄埃所作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抒发了无产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永远革命的战斗激情。你能说这些歌曲曾经没有震撼一代人的心扉,没有激励一代人奋勇向前吗?在那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中体会作者的宽阔胸襟,豪情壮志,以及那种感人肺腑的力量;被征服于那种气势,那种震撼。所以说那些不朽之作,灿烂之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价值就在这里。

我们有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火红的太阳,是它哺育我们自尊自强,宽宏的情愫幻化为充满清水的一口深井。

这人生之路,一直有音乐的相傍,行走过程中,累的时候可以轻松休息,让音乐来放松心情,让旋律激发情感。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歌,曾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歌咏大赛,由于我的五音不全,班主任就不让我一个人参加。那个时候我躲在校园的角落里暗暗落泪,老在责备自己为什么不会唱歌。从那以后我是想唱歌可不敢唱,就只能小声哼哼,还要东张西望。

后来读初中了,知道了流行音乐,曾经被赵薇,林志颖、庞龙、林俊杰等迷得一塌糊涂,也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唱着喜欢的歌曲,又或者每天做着歌星梦……

再后来,读师范的时候正真的学习音乐了,于是这个美妙的世界又让我了解了很多很多,每次音乐课的时候我都用心学习,每次曲目考试我都小心翼翼的唱着。生怕老师一个不顺耳不通过了。

看电视的时候喜欢看音乐方面的节目,每次上出租车都要告诉司机开点音乐,于是乎,一直和音乐相守。

记得刚谈恋爱的时候,每遇痛苦或是高兴的事情,我都喜欢听不同的歌曲来调节自己的情感,让激动的心情柔和,让失落的心灵再度飞越,让泪水止于外流……

工作了,在一个繁忙的单位,每天下班后都是累得豪无生机,疲惫的心灵不停的寻找港弯,只好再度让音乐来放纵自己。寻求另一种平静或是安抚。

肩挑起生活和岁月,走过无数个三百六十五里路,匆匆告别了浪漫的童年,静静地悄悄地走向青春湖畔。也便进入了人生最朦胧的季节,细寻身后的影子,细看留下的脚印,顿悟纷纭的世界有精彩也有无奈。

感谢音乐,感谢生活,是它给我一个风雨中坚强的理由,是它给我一份患难与共的承诺。牵手在音乐浪漫的季节……

我是一只乐观的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鹰,愿我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祝福,带来天天开心,谢谢您在百忙之中观看我的自传,我的人生目标,相信我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就是我,一个音乐人生的自白-雅琴英文名字——lisa

Lisa:音乐是我的灵魂,歌声是我的生命,音乐教师是我的目标,追求音乐是我今生的永恒!感谢大家能够支持我,并与我共同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让我们潇洒的生活吧!今日您的投资虽如“水滴”,但来日还给您的是“太平洋”!共同努力,共同前进……

音乐于我,是精神也是知识,我和音乐大概也是早就相知相许的,不然,为什么他会使我的粗鲁转化成平和,使我的忧伤演变为淡雅……

可惜老师们都不大看好学习音乐这个方向,而我在音乐的引导下学习,竟意外的没有偏科,都很优秀,但是一路过来,风风雨雨,千军万马,音乐始终和我的父母一样,给我最伟大无私的帮助,给我最深程次的安慰和指引,每当疲惫不堪,当心神茫然没有落脚点的时候,总有音乐从远方或近旁,伸出手来,给我灵魂上最重要的暗示。

音乐对我,是灵魂,是和自己的交流,从自我角度去发觉自己的错误,我想更能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理性的头脑。感性的思维,给了我无限的乐趣。

我爱听音乐,也喜欢唱歌,经常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唱歌是怎么怎么好,原来是说:我的歌声可只有阿波罗的太阳琴才能配上音乐,现在觉得吹的大了,听完了《指环王》中那个小鬼的歌唱后,于是改口为:你要是不信就拉倒,可是至少我家乡的人们都听的如痴如醉。

还记得无论是小学或者初中大学,只要是学校安排唱歌的,我总是会被选上的,觉得那是无限的光荣,现在可不是这样想了,推掉了合唱队的邀请,只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享受。也喜欢民歌,记得学校搞联欢,我一曲《大森林的早晨》技压群雄,很是红了一阵,走到什么地方总感觉有人在议论我。还好控制得住自己,不会一时冲动,有出去唱歌当流浪歌手的欲望。

现在呢,还是年轻的小姑娘的年龄,按照惯例应该喜欢热情奔放一些的音乐,可是对于那些轻音乐,就象是老朋友,我舍不得放手,在每一个独自等候的黄昏,我常常请它出来,和着悠悠的晚风,一杯茶,悄悄的谈话。

音乐于我,是灵魂,听音乐,是和自己交谈。

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你会为激昂的旋律所振奋;听肖邦的小夜曲,你会为之情动;听莫扎特的安魂曲,如天籁降临,萦绕于心。聆听音乐要凭直觉感受,还要有理性的引导和帮助,才能领会音乐的蕴涵。对音乐仅仅感受而不思索,就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而不感受,更会丢掉音乐的灵魂。从听乐到读乐,再到赏乐,你将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每逢写作时,我都要打开音响,抵御窗外的嘈杂。有这些沁人心脾的音乐相伴,我得以暂时忘却世间的纷乱。感谢这美妙绝伦的音乐,让我能拥有这一片心灵的圣地,这一方心灵的绿洲。

音乐是一门艺术,用心投入,体味真切,你会为音乐的光芒而感动、而流泪。舒伯特的抒情,李斯特的浪漫,瓦格纳的激情,门德尔松的灵妙,施特劳斯的雍容华贵,无不证明音乐的魅力是一种集天地之精、气、神的组合。

舒曼说过,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听觉。《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唤起我们的激情。用最细腻的心灵去感受音乐,音乐是神交已久的挚友。当你失意时,音乐如春风,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当你忧愁时,音乐如春雨,化解你的烦恼;当你彷徨时,音乐是钥匙,开启你紧闭的心扉。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是人生的伴侣。当你痛苦时,音乐给你抚慰;当你消沉时,音乐使你振作;当你失败时,音乐给你勇气。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人生苦短,爱情、友情在音乐中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在悠悠的悲伤中贯穿着永恒的爱,把毁灭变成永生,将遥远变得贴近,甘露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在音乐诗化的升华中,我们体味到友谊、爱情与幸福的永恒主题。音乐中包含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毁誉荣辱。其实人生本身就是音乐,漫漫人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谱写着或华美或悲怆的乐章。

音乐对我,是一种生命的需求。我深深地爱上了音乐,并因此多了一位朝夕相伴的挚友,一位博古通今的良师。

如果有人问我,音乐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我想我的回答就是“为人生而音乐”!我一直在不停地回味这句话。是的,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是一句大实话。心有悲欢离合,歌有喜怒哀乐。如果说在我们的诸多学科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是什么,那么我要说,当许多学科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外部世界时,音乐首先让我们感受自己:我的心情,现在怎样?音乐更多的是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主体的人!

反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虽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更换更新更适应学生心灵的理念,但事实怎样呢?为检测而教音乐!为考试而学音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振臂高呼:我们爱音乐,但我们不喜欢音乐课!尽管音乐仍然美妙,音乐教育的面孔却越来越板,越来越僵化,越来越靠近应试教育的模式。

关于教育的内容,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

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是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申辩篇》描绘了一幅明晰的图画: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似乎没有任何疑问,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确是宣称自己被神论或者命运之神所引导的。那究竟是不是象基督徒所称之为良心的声音,还是那对苏格拉底来说乃是一个真正的声音,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在哲学之前,荷马史诗是希腊最脍炙人口流传最广的文化思想宝库。它把英雄故事和富于人情味的诸神的活动交织一起,表现了希腊人的生活想象和世界观。实际上希腊的神灵多数来自西亚各国和埃及,希腊人从他们那里接受过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改变,组织在自己的宇宙和人生的画卷之中。而大约和哲学出现的同时流行于希腊各地的奥尔菲神话传说和宗教教义,更以其灵魂转世与净化的基本思想,给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极其深刻巨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说的确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为人生而音乐,实际上就是让音乐为我们现时的心情服务,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音乐生活,有哪位先生女士,能用自己学过的音乐,自由表达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说一句属于自己的话,唱一句属于自己的歌?除了鹦鹉学舌外,我们还学会什么?原因一: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民间还没有真正的普及,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乐器又有什么用?我们的音乐要不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千人一歌,要不就是现在考级场上的万人一曲,何来举手投足即是歌的音乐人生?原因二:我们的音乐生活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的配给制,怎么不会令我们感到乏味?

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我却觉得我们的思维不能普通,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唱不完,歌不尽的书,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如果我们热爱人生,那么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用音乐来打扮它,装饰它,开发它,提升它,让它绚丽多彩放射光芒。如果我们的教育从这里入手,或许一些已经麻木的心灵,将得到音乐的滋润;一些已经暗淡的音乐,也将因为我们个人的参与而重新复活,重新焕发青春的光芒。久违了,为人生的音乐,你别来无恙?

我从小就喜欢肖邦。家里的小窝满是他的CD和乐谱,不过真正让我迷恋的是他的圆舞曲和波兰舞曲。注意到夜曲是最近的事了,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出来之后。他的夜曲缺乏舞曲的华丽,却更多了一份幽思。悲伤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是不适合听夜曲的,它会让你更悲伤而非趋于平静。

肖邦众多的夜曲中,我的最爱,是降E大调夜曲。普通的行板,回旋曲式的,左手波浪型的琵音和声,主题在右手如歌的。咏下若隐若现,再配以华丽的装饰音,短短的六十七小节,便自然地展出肖邦的诗人气韵。

肖邦是寂寞的,在同时期的音乐家中,不曾有人具备像他那样别致的人生体验,所以也没有人能够拥有他那种异样的情怀。舒曼曾说过:"肖邦是独一无二的。"是的,只能说肖邦独一无二,虽然身处困苦之中,但依然将哀怨的情感掩盖,仅用柔弱的指尖演奏出朦胧的意境,听后让人仿佛置身于月下的湖畔,凄美动人,忘却了尘世的焦虑。忽快忽慢,忽明忽暗,没有花腔般的炫耀,只有雾漫般的飘逸。如此的天才配以绝妙的琴声,即使寂寞,却也幸福。

静静的夜晚,清寒的小屋,有肖邦的夜曲在空气中飘荡。。。时起时落的琴音用它摇曳的辉光抵御了屋外的风雨,屋内的平淡和寂静。

听这样的音乐,就如同在抚摸一个人完全裸露出来的伤痛的灵魂。升C小调夜曲,不知谁给它取了一个标题,回忆。听一听,你会发觉它的确很适合一个人在回首往事,反省自身时来听。有阵子我就曾一遍遍地听它,它给予我的是份安慰。它的缓解与镇痛的作用,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发挥效力的过程。

起初,它唤起你对昨日的回忆,以往经历过的痛至极点的感受又一一重现,你又被包裹在其中,你忍受不住折磨,会痛哭流涕,痛不欲生。甚至一时间你觉得要被窒息在里面了。之后,你却蓦然间发觉,你已经渐渐回复到平静。一直以来淤积在你身体和血液里的块垒竟然得到了舒通和治疗,而一股清新的力量悄然荫生了。肖邦一生共写了21首夜曲,每一首都无比的优美动听,象月光下的诗人正在静静讲述他自己的心情故事。

肖邦是纤弱的,细致的,浪漫而又带点不羁。有人甚至认为是病态的,听他的夜曲,听不到拍岸的惊涛声,却可以隐隐看见远方海面上汹涌澎湃的波涛。而肖邦又是充满热情的,静夜中听见他的琴声,就仿如看见在夜空中的一丝烟火,点一点地升向天际,一点一点地舒展,再一点一点地绽放,自由的,毫无拘束的,任其围绕着各自的主题,消逝在黑夜中。而留在我们心中的,就只有他那久久回荡的琴声。品味肖邦。在听觉与视觉之间,闪现着他的一生,他于乔治·桑的终极之爱。在清丽与忧伤之中,走出一位天才的精灵。

音乐为人类开启了一条诗意人生的道路。在各种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打动人心、抒写人心、抚慰人心了。音乐之于人生,犹如春风舞之于大地,无上自由;晨露闪烁于朝阳,无限缤纷;繁星璀璨于夜空,无比神秘。著名作家兼艺术鉴赏家肖复兴满怀音乐的大雅之美,用曾经创作过《青春奏鸣曲》等优秀青春小说的笔,又构筑了《音乐漂流瓶》这样的散文美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诗性天地。在那里,音乐带着喜悦,携着忧伤,眷顾着孤独,欢跃于苍穹大地,震颤于苍海尘寰。在贫穷与疾病缠身,挫折与苦难相随,伤痛和哀思不断,迷茫和绝望时有的浮世人生中,音乐吟唱着每一个生命的曙光,每一种生活的诗意。

巴赫享有欧洲近代音乐之父的崇高荣誉,可是谁能想到他的音乐之路竟是如此荆棘密布。十岁的巴赫只能偷偷地借着月光抄写乐谱,十五岁时步行十多天,走了七百里路到达吕内堡,开始了独立生活。为了聆听大师的音乐,他可以天蒙蒙亮时出发,步行六十里到达汉堡,听完了音乐会,还要再步行六十里回到吕内堡。而当时,巴赫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但是,音乐让巴赫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他只觉得满脑子都是音符天使般款款飞翔,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夕。音乐让苦难的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和欢悦。(《鲱鱼头》)

舒伯特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他追求音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他能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他的音乐富有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的鲜活。听着他的音乐,品味如世外桃源般的感觉,你绝对想不到舒伯特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让疾病和贫穷在他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过早地夺去了生命。对音乐的狂热丰厚了他短暂的生命,充满爱与同情的心灵让他在饥饿和寒冷中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那呼啸的寒风和满天的繁星见证了传唱至今的《野玫瑰》的诞生。(《冬夜里的野玫瑰》)

格里格是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但有谁能想到,他竟然专门为一个守林人的女儿谱写了一首曲子,只是为了兑现十年前的承诺。秋季的挪威森林,一片金黄,达格妮早早地就来到了林子里,今天是她8岁的生日,这是一个经常把现实和童话混淆的年龄。她希望遇见安徒生,希望在每一株树根底下或每一棵蘑菇底下藏着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但是,她没有遇到安徒生,却遇到了格里格。对这样天真无邪,痴迷于童话的孩子,为什么不给她一个童话呢?于是,格里格庄严承诺,等达格妮18岁的时候,送她一件生日礼物。十年过去了,18岁的达格妮来到了奥斯陆的露天剧场,当报幕员报出最后一个曲目时,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下一个曲目,《达格妮之歌》,献给卑尔根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当她18岁的时候。”童话变成了现实,格里格给了一个普通女孩子心灵无限的荣耀,这将点亮她的一生,让她的一生都荡漾在童话的田园牧歌里。(《达格妮之歌》)

尽管在《卡勒瓦拉》这部芬兰的《荷马史诗》里,魔法师无法把那个破纺锤变成一艘船,只能遗恨万千地离开了彩虹少女。西贝柳斯却如愿以偿,和自己心中的彩虹少女终身相伴,一生清风拂柳,琴瑟相和,并最终演绎成他的交响幻想曲《波希奥拉的女儿》。(《彩虹上的少女》)

迷恋民间音乐的巴托克同意深深迷恋那些深山老林。他能从脚下的路弯来弯去的样子,还有树枝弯来弯去的样子,感受到它们的节奏。他能听到那些密密林子里各种小虫子细若游丝的小合唱,还有在风花雪月中那些树叶飒飒的伴奏。他能在倒地的白桦树新发的排列有序的嫩芽上听到啄木鸟“笃笃-笃笃笃”的节奏。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使他忘记了疾病的痛苦,他把这种倾情之恋化作一个个翻飞的音符,诉说着对生命的眷恋和热爱。而那遗失于弗蒙特森林里的酸苹果木手杖承载了生命的又一次轮回。(《酸苹果木手杖》)

对于梅西安来说,大自然是一种声音的召唤,所有的声音始终都呈现着音乐,尤其是鸟儿的歌声。大自然中的鸟鸣建构了他与众不同遗世独立的音乐语汇。有谁能像他如此痴迷执着,在夜里驱车前往一个又一个树林,只为倾听那不同的鸟鸣。“倾听鸟儿们吧,它们才是我们的大师。”梅西安实践了老师的话。他在鸟的叫声里,尤其是在夜莺的鸣唱里,看到了从月亮里飞落的花瓣,从水里飞溅出的鱼儿。他能够听出鸟儿的兴奋、哀伤和忧郁,以及旁若无人,天地唯我独尊的阳春白雪般的高贵。最后,一万种夜莺的啼叫终于成就了《花园里的夜莺》,这是梅西安为夜莺画的肖像。(《一万种夜莺》)

无论生活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欢乐还是悲伤,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将生活变得美好,在音乐里寻求诗意的栖居,更能让音乐诗化众人的人生。肖复兴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音乐故事。美妙的比喻,精致的描写,灵动的叙述,编织起一段段诗意人生。每一个故事都引人神思遐想,给人绵长的回味。品读《音乐漂流瓶》,你不仅能品味到音乐家们人生的诗意,更能品味到作家肖复兴语言的诗意,如同感觉春日繁花似锦的绚烂,夏日绿树荫浓的惬意,秋日云淡风轻的舒爽,冬日阳光普照的温暖。

感谢肖复兴,在这个传媒多元浮躁不安的年代,为青少年读者创作的《音乐漂流瓶》。他的作品总能带给人安静、温暖与美丽。好的文学作品,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的。好的文学作品是世间美好的醇酒,应当与人分享。于是,你会忍不住把这些优美的故事讲述一遍,如同漂流瓶那样,不断地传递下去、传播开来……

我们常说:岁月如歌,歌如岁月。很多人喜欢音乐,因为音乐就像是自己心情的记事本,记录了幸福与痛苦,快乐与忧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人物的歌曲;每首歌都记载着自己的心情,或者记载着自己的成长;每一曲都是岁月和心灵的交织,不经意曾拨动过岁月的琴弦、激起过心灵的音符;每当听起某一首歌,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年某月某一天,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有的时候,当一曲舒心的音乐响起,总是喜欢跟着轻轻和,那种心情足以让自己愉悦好几天,把自己的感情诠释在里面,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感觉那是最美妙的享受。当一切都风平浪静时,当天空又风和日丽时,自己会感觉像一只正在高空翱翔的大鸟,拥有了自由的快感,拥有了藐视大地的快感。这世上,唯有音乐不老;这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释放。

我们常说:音乐如诗,诗如音乐。音乐是律动的诗歌、流淌的心声;音乐荡涤着我们的人生,洗刷着我们的心灵,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不寂寞的。我们常常在音乐的诗韵里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嘴轻哼出那美丽的音符,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总会用音乐去承载一些东西,远去的亲朋、逝去的时光、破碎的情感……曾有诗人这样写道:“音乐,当轻柔缠绵的声音消失时,仍在深藏的记忆里回荡不已;当芬芳袭人的紫罗兰枯败时,仍在激起的感官中索绕不去。”这音乐,让人感悟到泉水般的纯洁与神圣,从灵魂和大地深处枭枭升起,化做疏星点点,照亮心之一隅。月色如水,静坐赏乐,在旋律悠悠扬扬中,任思绪如泉水般流淌,静静地感悟孤光自照、冷月无声、惊鸿照影、诗情画意的意境。

我们常说:音乐如人生,人生如音乐。音乐是人生的色彩,音乐让人们对世界充满了期待。人生不仅是有色彩的,也是有节奏的,而这色彩和节奏的组合,就是音乐。音乐的神圣,让我不敢大言诠释她的扑朔迷离,她的旷宇震颤,她的绝宙之鸣;却让我为她魂牵梦饶!音乐与人生,存在一种相属关系。音乐属于人生,相随一生,是音乐人生;人生属于音乐,为音乐而存在,是音乐精灵。摆脱世俗的困扰和感官的约束,音乐与心灵是相通的。局限于凡尘可感知的实物,言语和文字的表达只是一种附庸,与音乐的灵魂相去甚远。音乐歌颂自然,音乐歌颂人生。这音乐,是被浓缩了的人生。

音乐与歌声,总是带给人很多的感动和温暖。缘分是一首歌,爱情是一首歌,幸福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首歌。世上最脆弱的莫过于生命了,不论贫富贵贱,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珍惜了。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人、亲人、友人;珍惜自己的每一份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感知音乐人生,感知诗意人生。当岁月的风吹过,站在宇宙边际,好似生命的乐章在倾诉。它告诉世人:生命是如此美丽,只要我们永远合着音乐的节拍,敞开心扉去感知、去博爱,我们的人生将会多一些从容与满足,生活将会多一些温润与柔和。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具敏锐的心。那种对人性心灵的再次呈现,无非就是自己的心影。尤其音乐演奏更是一种当下的艺术,当时你的心境如何表现亦是如此,正所谓“意蕴其内而形诸其外”,你的心是静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静的;你的心是不安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不安定的,所以从音乐中又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声、个性,再远的可了解作曲者的传达,时代创作的背景,所以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

依我个人演奏的经验,你必须在演奏的当时心无杂念,才能与音乐契合,正因为它和你的心契合,音乐才有了生命,有了节奏,有了动人的旋律,当时若无法专心澄净,你会感觉音乐和你是有距离的,我想凡是从事艺术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曾有浑然忘我、出神入化的经验,而那种和音乐融为一体,至臻完美的境界也是每位艺术工作者所致力追求的。

于是我常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是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归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音乐的内涵是什么?音乐和人生的关系又是什么?

一连串的迷惑,使我对音乐和人生充满了兴趣与热情。我可以一天坐十几个小时,整天和琴对话(练琴),同样一种技巧我讶异于自己能反覆练习,反覆倾听而不疲惫,只因为每次弹每次感受不同,而慢慢地技巧纯熟了,音乐也变美了,每次进步一点,心里就多一分喜悦,宁静。所以我对自信的定义是一个人经过努力的一种专心,自然就显现出坚不可摧的信心与光芒,这种光芒不一定得是耀眼夺目的,但却多了一份宁静,俗语说得好:“好酒沉瓮底。”,正是那份深不可测的宁静与香醇。

由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人除了技巧的练习、人文的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善的赤子之心。随着思虑的逐渐澄清,以及执著的欲念的日益淡化,反而会打开音乐演奏上的瓶颈,内心自在而喜悦,所以我开始打坐、看佛书,尝试了解自己,了解人生。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艺术是强调个人的一种强烈的表现,修心吃斋念佛的人最没个性了,因为越来越没脾气了。”许多人认为,带有强烈观念的我那是真正的我,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真正冷静下来独处时,或许你并不想和人争吵,因为那伤身又伤神,但在现实中总抵不过名利、自尊的诱惑,一再保护自己,伤人亦被伤,业力轮转,未曾停歇。

其实一个人褪去外表的包装,自性自然显露,这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个性。只是要放下这一切,做到这一点,还需假以时日。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人的年龄越长演奏就越能入心,因为经历了人生喜怒哀乐的淬炼,他可以去掉一些炫耀自己的本事的复杂心绪,他要表现哀,那就是哀,不必刻意矫作,能心随意动,如影随形,也算是层次很高了,或许还有更高的层次呢,就待你去探索这无尽的音乐人生。

音乐艺术是无限生命的渴求,它所触及的范围洪大深远,往往随着演奏者或作曲者自身的升华,及对人性、文化、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后,才能提升作品的品质与内涵。或许艺术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歌功颂德的,但是在艺术的背后,不管是在人文方面的修养或者是对生命起源的认知,亦或是物换星移的天象变化……,那颗创作的心灵始终在追求永恒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才突显艺术的伟大,往往随着创作者及演奏者对人生体悟上层次的不同,而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说“艺术是真、善、美的体现”。当一个人执著无存时,那颗心是最纯净,最最美的,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美,而是从内心深处,从生命的最本源处所绽放出来璀璨光芒。

唱歌——大学时候因为专业关系,我开始接触严肃音乐,声乐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和费解,教我们舞蹈和声乐的老师告诉我,我在声乐上的天赋要远远大于舞蹈,因为这样的鼓励,大二的下学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找到当时在音乐系的好友,当时我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帮我找一个教美声声乐老师,结果阴差阳错,我最终成为他导师的一名弟子,他导师是一个男中音,对美声唱法成见颇深,当时我求学心切,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在他那里学习了半年多美声,个人技巧上虽有长进,但是或多或少练习了欣赏美声的耳朵,广泛了自己的欣赏范围,其实到现在我还很怀念学习声乐的那段日子,希望自己还能有机会拜师学艺。

钢琴——父亲从来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在大学,系里安排了三年的钢琴课,在我心底上,虽然三年的学习只能算得上是个启蒙,但是,足以让自己陶醉其中,那时候我是个不安分守己的学琴者,属于那种没学会走路就想飞的人,我不是很喜欢书本上的指定练习曲目,更别说那些专门练指力十分之单调的车尔尼练习曲了,相比之下,我更加热衷于研究怎样将时下的流行歌曲配上合适的左手伴奏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我现在能记得出来的那时候喜欢弹的为数不多的几首“正曲”就只有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了。毕业之后,我在家继续练习钢琴,为歌曲创新伴奏旋律,学习作词、作曲。

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我们要听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拒绝那些黄色下流小曲,反对毫无音乐性的狂呼;我们为音乐提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既促进了音乐事业的发展,其实很怀念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日子。每首歌一听就能深刻地记得,而现在,我已经忘了有多久没有安静的去体味一首歌了。我多么希望,能长久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音乐带给我心灵的享受与触动,感受人世间的多姿多彩。

音乐可以使人变得高雅、美丽、富有情趣。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定会接受音乐的抚摸。音乐如风,轻轻抚慰;音乐像雨,深深浸润。行云流水般纯净的音乐净化我的心灵,洗去我在现实中沾染的灰垢。我总会在她的抚摩下,在不经意间被征服,被震撼,放松因奔波劳累而疲倦的身体,让因繁忙而变得浮躁不安的心重归宁静。

如果把我的生活比作广袤的蓝天,那么古典音乐就是朝夕相处的七彩云朵。蓝天能感觉到云朵的纯洁,因为云朵一直在他怀中。我能感觉到音乐的纯净,因为她永远都在我的心中。十五岁那年的一个橙红色的黄昏,她第一次走进了我的生命。她不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更不是一个一闪而去的过客,而是已然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喜欢聆听时的心绪。一个人静静地,打开音箱,融入音乐的世界,同作曲家及演奏者谈谈心,甚至觉得自己已化作一颗调皮的音符,轻快的跳起舞来……

叔本华说,人类是唯一生来便会说谎的生物。但音乐不会。看过太多虚假与浮华,才发现音乐永远是那么真实,那么纯粹,也便愈显其可爱与可贵。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黑格尔认为音乐是美的最高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因为哲学家多是追求真善美的。也正因如此,古典音乐的欣赏似乎变得较为艰难,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但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只要你有一份纯真的感情,那么随着岁月的历练,你一定会深深爱上她的。

先讲讲老柴吧,“老柴”是爱乐人对俄国组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亲切称呼,他也是我最初喜欢的音乐家。刚听古典音乐那会儿,特爱听阿格里奇弹奏的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总觉得有一种流水般的莫名哀愁与如烟惆怅弥漫在心间,那种意气风发的磅礴气势与蕴藏其间的淡淡忧伤,令我不禁想起普希金的诗句“青春啊青春!一生的黄金时代,你远远的飘向哪里?”现在回想起来,仍会不禁慨叹:年轻真好,年轻真好!很快从老柴的最后一部作品《“悲怆”交响曲》经常是第一乐章还没听完便已落泪。那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终极演绎,那种撕心裂肺般的苦楚,那种漆黑一团的压抑感,让人根本喘不过气来。即便到了今天,仍是不敢总听这个版本,太深刻了。

至于贝多芬,他的伟大无须我多言,贝多芬的命运,阿巴多的命运,我的命运,三者凶狠的绞在了一起。曾经最爱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每次都听得手舞足蹈,在波澜壮阔的铜管乐中,自己仿佛摇身变为拿破仑—此曲原先正是题献给他的,再说贝多芬作品中的爱情。多数人印象里的他是一个倔强的老聋子,其实不然。假如你听一下他的第八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便会感觉他在单相思呢!喜欢韩剧的美眉们注意啊,《如果爱有天意》中女主角在礼堂弹奏的正是这段。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更是讴歌爱情的垂范之作。当时他正处于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刚与一位小姐订婚,所以全曲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惜自己更像安徒生和克尔凯郭尔,所以大概没此等好运。

巴赫和勃拉姆斯是我后来才喜欢的。最爱巴赫的康塔塔改编曲《啊,耶稣,人们期盼的喜悦》,早逝的钢琴天才李帕蒂演奏的。在他的最后一次独奏会上,他本想演奏此曲来答谢乐迷们对他罹患白血病后的无私帮助,却突然晕倒在钢琴旁,不久后便去世了。我听的是他曾经录制的这首曲子,每听一遍,便会更怀感恩之心珍爱生活。很多人不相信奥迹,但我深信,因为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活着就是恩宠,就是幸福,就要去爱!提到巴赫,便不能不提他的异代知己,伟大的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他几乎录制了巴赫全部的键盘乐作品,特别是他对《戈德堡变奏曲》的三次风格迥异的诠释,使他成为这部作品的代名词。1955年他第一次录制这部旷世杰作,便已轰动整个古典乐界。过早的成名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相反地,他以罕见的专注完成了对自己的不断超越,甚至终身未娶,真正把一生献给了音乐。他生前发行的最后一张唱片恰是《戈德堡变奏曲》。早年的意气风发终于锤炼至暮年的超然平静。电视镜头中,他在演奏得时候,没有流露丝毫多愁善感,反而一直处于极度的欣喜和幸福之中。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古尔德战胜了死亡,超越了时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第一次品味这个版本是在一个雪后的平安夜,万暗中,光华射,我体味到一种深深的宁静。若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都是被无情抛到这个世界上的;若如莎士比亚所说:人生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若如慧能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么福柯式的担当荒诞就成为可能,那么叶赛宁式的自杀就成为可能,那么成为没有感情的石头就成为可能。但古尔德的巴赫回答我:不是的!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的自我超越,更是要完成与爱的拥抱合一。生活中的空虚靠什么填补?世界上的罪恶靠什么承担?人生的痛苦靠什么抚慰?我想巴赫的音乐已经给出了答案:对爱的信仰担负了我生活的全部。

最后谈一下和自己大学生活关系密切的两位作曲家:马勒和莫扎特。喜欢马勒,主要指他的《第二交响曲“复活”》。“复活”这个主题是从《圣经》中引申出的,如果说托尔斯泰的作品宣扬了聂赫留朵夫忏悔式的人性上的复活,那么马勒的作品无疑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出了这个主题的内涵。美国一位富有的出版商卡普兰就是在一次音乐会上听过这部作品后,激动得难以自持,后来更是发奋学习指挥,最终竟成为这部作品的权威演绎者。由此可见这首交响曲魅力之一斑。马勒一直困惑的问自己:我受苦是为了什么?他便是以这部“复活”交响曲做出了回答。而这些年来的经历也使自己与马勒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我曾无法面对高考失利的残酷,曾无法面对离家千里,独自生活的现实,马勒的音乐给了我勇气。我想起弗兰克说的:在任何恶劣环境里,人仍拥有选择自己态度的权利;想起陈独秀的“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想起陶潜的“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一切伟大的心灵可以被折磨,但不可以被征服”。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马勒的音乐告诉我:面对苦难,勇敢地去超越!《第二交响曲》的另一层深意就是救赎,就是去奉献。我深感初入大学校园的茫然与困惑,所以真的不愿还有同学走弯路,深感鲁迅先生“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明亮宽敞的地方去”精神之可贵,故而愿意多次在公开场合宣讲我的经验教训,算是践行了马勒的音乐理念吧。

今天,我常听的就是莫扎特啦。钢琴家傅聪形容他是孙悟空加贾宝玉,忽觉自己蛮像玉兄,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梅斯金,所以喜欢莫扎特便不足为奇了。他的音乐就像轻快的流水,尽管偶尔呜咽,但总洋溢着微笑的阳光,向着幸福奔去。恰如《金刚经》的内涵: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似白乐天的诗句“不开口笑是痴人”。亲爱的朋友,假如你还有抱怨,那么真希望你抽空听一下莫扎特的第19、21、26钢琴协奏曲,你就会觉得生活是一种幸福。就像卡夫卡在日记中写的:倾盆大雨。迎着雨走去,让钢铁般的雨柱穿透你的身心,在这要将你席卷而去的水中滑行,但是且慢,等着,挺直身子,看太阳破云而出,阳光一泻如注,无有尽时。但那灵的果子,就是爱、喜乐、和平、恒忍、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反对。

小提琴温暖如梦的音色与多彩绚丽的钢琴、人声交相辉映,交织出飘渺如诗的音韵。韵味无穷的琴声中流淌着令人为之倾倒、为之沉醉的绝美旋律,引领着人们进入典雅、清新、美妙的弦上之梦。

《白毛女随想》悠扬的旋律,好像缓缓拉开了尘封的画轴,在冬夜瑟瑟的清冷中,温暖地铺开旧时不能忘却的往事,昔日的景象,一幕幕、一幅幅,如约而至。《我的花儿》花儿特有的旋律,从小提琴的腔体中流淌出特有的韵味。在花儿盛开的地方,那些喜爱花儿的人们,伴随着小提琴深情的演奏,欢乐地跳着唱着。《思乡曲》琴声、心声萦回飞扬。思乡如万缕青丝,剪不断,理还乱;思乡如原上小草,烧不尽,春又生。琴声轻诉,心灵随之脉动,思乡之情久久回荡,难以散去。《天路》长长的铁路带着太多的祈祷,太多的梦想。简洁明快,圆润饱满的琴声游荡天际,穿过漫漫雪山,穿过云顶高原,一直延伸到天的那边,凝结成一条从天而降的神奇之路,带着人们进入雪域高原,神游人间天堂。

小提琴缠绵轻柔、宛若倾诉的旋律,蕴藏着淡淡的忧伤和柔柔的情怀。陈蓉晖柔美真切、细腻动人的演奏,以“柔”动人,以“情”取胜,给热爱音乐的人们带来最完美的艺术享受。

如:雷娜塔··苔芭尔迪(RenataTebald)是意大利一位著名的女高音,生在意大利靠近亚德里亚海滨的佩萨罗。幼年时,雷娜塔表现出有敏锐的音乐感,少年时代在母亲的鼓励之下,她决心以演奏钢琴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这样年轻的雷娜塔就报考到帕尔玛音乐学院主修钢琴。这个学院曾经是前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学习过的地方。在音乐学院整整六年的学习期间,她除了学习钢琴主科之外,还学习了音乐理论、和声学、视唱、曲体分析、音乐史等二系列音乐基础学科。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她出色的嗓音逐渐被人们发现,在晚会上和在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听到她悦耳的歌声,于是纷纷向老师们反映,认为她的声音是值得重视的。后来,学院当局接受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雷娜塔改学唱歌。但是她的父母都不同意,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以歌唱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必须首先具有远远超出一般嗓子的声音条件,十八岁那年,雷娜塔参加了音乐学院的钢琴毕业考试并名列第一,这以后她才被允许学习唱歌。

有人问雷娜塔,她在学习唱歌的基本功过程中,最起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她回答说:“好的指导”。

“当然”,她说:“对于歌唱者来说,首先要有好的嗓子,其次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去识别如何使自己的声音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我想这一点必须由歌唱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分析。如果唱出来的声音是自如的,容易而不吃力,又没有任何紧张与强制,这就意味着发音方法对头了。如果感到有紧张与强制,那怕是轻微的,也反映了这种发音方法对这个歌唱者来说是不适当的,不管它对于别人的嗓子是多么合适。不过这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一个人突然改换了教师和方法,同样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一个人在学习阶段就面临如何评价一种训练方法,并对它做出选择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件好事情,它教育一个人要有警觉、精神集中和对学习有责任感。

在我的歌唱事业中,钢琴训练使我得到很大助益,并因之带动了其他许多方面。这有助于提高读谱能力,而熟练的读谱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使人在实际歌唱曲谱之前,领会曲调的旋律线。我们知道,对旋律音程的了解,在保持纯正准确的音响上是很重要的。

当然,正确的呼吸和正确的气息支持是所有良好歌唱的基础,在这方面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歌唱者应该很好地掌握经过长时期实践而形成的所谓‘美声唱法’的原则,即把气息饱满、自由地吸进去,用坚实的横膈膜的控制对气息加以支持;然后,象吸气那样自然地把气息送出来。我从美里斯夫人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她使我懂得了好的轻声歌唱的价值,在意大利,我们把这种歌唱方法叫做把声音放在气息之上(Sulfiato)它的意思是要最自如地、最便易地运用气息,就象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唱歌那样。永远不要用力去挤压,不要施加强力;应把声音自自然然地送了出来,这是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

从学生时代到现在,我在练声的时候并不是从轻声歌唱开始。为了掌握轻声歌唱这种重要的发声技巧,必须先让声音有所准备,有人把这叫做‘活动起来’,在每天练声时,我既不是从强声,也不是从弱声开始,而是用最自然、各方面都不施加一点强力的声音开始歌唱,等到把声音渐渐唱出来以后,才放开嗓子去使用它。这样,不只使生理上,而且心理上也可以得到放松;在活动起来并得到放松之后,我才开始正式练习‘轻音激起’(Pianissimoattack)。用气息托着声音,绝不施加强力和挤压。

至于练习的材料,我用不同的激起唱音阶(连音的、顿音的)以及一般的练习曲,特别有用的是练习‘环唱’——用饱满的呼吸从最弱音开始唱一个音,逐渐增大音量,然后又逐渐收小,使声音回到原来最弱的音,要使气息充分转化为声音。一个人练习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用什么方法去练习。歌唱者一定要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气息,气息支持,气息控制。

对于实际演唱歌剧,十分重要的是,不要去尝试与自己声音性质所不适合涉及的领域。这就是说,无论那个角色多么动人,多么完美,多么有吸引力,如果它不适合于自己的嗓音,就不必勉强去演唱。例如,我在工作中就一直不去尝试担任纯属戏剧女高音的角色,今后也不会去尝试。因为我的音色不是戏剧女高音。如果硬要去强求,很可能既得不到丰满宽厚的戏剧女高音的气势,又失去了轻声歌唱的特点。在意大利,我们认为有四种类型的女高音,即在花腔、抒情、戏剧三种女高音之外,还有一种抒情戏剧女高音(Lirico—spra—no)。这种女高音的基本调子是抒情性质,只是力度稍强一些,我的声音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每次演唱之前,我总是按照上面所说的方式,先把嗓子活动起来,用最自然的声音唱音阶和练习曲,逐渐练习到正式的轻声歌唱。演唱后的第二天。我再次把声音练习到最自然的状态。因为有的角色声调偏低,倾向于把声音压下去,为了准备下一次的演唱,把嗓子恢复到最自然的状态是需婴的,为此用一贯的练习方法,一贯的练习材料去进行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要集中注意,使声音在整个声区范围内,保持声音丰富、饱满。歌唱者应该力求做到在不同声区之间要唱得没有裂痕。不同的声区在音色上不应该有差异,唱起来就象是在一条音阶线上升起和下降顺畅地流动着。把歌唱好要求音乐好,这是一个歌唱者应在训练中探索并努力加以保持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声音大、音域宽等等而损伤了声音的音质。为了发展一个人声音的音质潜力,要在一位好的指导帮助下进行训练,并在自己的练习中认真加以保持并发挥,。送样就可以在获得良好的歌唱习惯过程中,不断有所提高和进展。”

如:第一滴眼泪

对于这首aria我早有耳闻。

此次演出的国家大剧院版《Turandot》在音乐上最大的看点应该就是郝维亚先生续写的“15分钟”了。《DelPrimoPianto》就是其中之一。

据郝维亚介绍,他的续创素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1924年普契尼去世时留下的23页手稿,那是一段十分潦草的钢琴伴奏旋律,只有10页能大致看明白。另外歌剧中有些地方是有固定主题的,比如皇帝上朝时所用的就是固定旋律,他只是做了重新配器。“第三部分才是我的创作段落。在被卡拉夫吻过之后,图兰朵公主的这段咏叹调要很美、很柔和、很好听,于是我写了《第一滴眼泪》。生活在无上尊荣与复仇咒语之中的图兰朵从未流过眼泪,这第一滴眼泪意味着她心底柔情的复苏和人性的觉醒。”

写到这突然让我想起了Turandot向卡拉夫提出的三个谜题:

“照亮黑暗。如梦似幻,涨满着哀伤的人们展开明亮的翅膀,出现在每个人心中,入夜就生,天亮即死,世人苦苦哀求,渴望得到的东西;

有如烈火一般的燃烧,却不是火,当你的心跳动的时候,他就会熊熊燃烧起,按住你的胸口,捂着你的耳朵,就会听到他的声音,如果你气绝的话,他就会变冷。

从灸热的火中出生,却比冰冷的冰还要冷的东西,可以救你,也可以得到这个国家,一切如你所愿,呼唤火的冰。”

有谁还记得卡拉夫答案吗?

如:善待艺术拥抱生活

1。从事音乐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工作,都需要高尚的理想情怀和矢志不渝的人生目标;需要人生的历练,持之以恒的奋斗和献身精神;需要有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傅庚辰斐然的艺术成就和他远大的理想目标是分不开的,也和他的胸襟气度、精神境界是分不开的。

2。从事音乐创作和其他文艺工作,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博采众长,广积厚垒,精意向真,既要有追求艺术、服务大众的愿望,也要有令人敬佩折服的专业知识和才干,以丰硕的成果赢得人们的尊重。要以创新精神不断超越他人和自我,永葆艺术的青春。

3。从事音乐创作和其他文艺工作,需要广博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博闻才能开阔胸怀和视野,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傅庚辰谈音乐》关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介绍生动具体,涉猎面广,对历史知识的熟知程度令人叹服。他的文章和讲话用语平实,将专业知识和人物史料融会贯通,显得自然真切。如2007年的《艺术歌曲向何方》中谈论“现代技法中国化”的观点时,从自己上井冈山的感受谈起,理解起来简洁明了,非常轻松。

4。人生和艺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艺术,特别是音乐,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艺术又从社会生活及自然界中汲取养分,得以升华。做艺术工作首先是做人,不能为艺术而艺术;没有高尚情怀,便没有艺术的大境界。精神人格是艺术之骨,舍此,艺术之树便无法伸枝绽叶。

以及善待艺术、拥抱生活的人生态度,在乐坛早有公论。鲁迅先生曾言:“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关于音乐的真知灼见,仿如人生的启示录,耐人寻味。

《卡罗·贝尔岗齐》他的童年,因为生长环境而对威尔第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直觉和细胞;少年时代,他对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自信;然而,伟大的理想无可选择的遭遇了二战的侵蚀,

在成为一名积极的反纳粹者的同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唱歌的信念;

历经半个世纪,他的艺术生涯已臻完美,

音乐人生,讲述威尔第歌剧最具权威的诠释者,一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美声唱法大使——卡罗·贝尔冈齐的戏剧人生。

第一乐章传承

威尔第对他的影响,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在意大利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例如威尔第。他出生于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叫迪隆科莱的小镇,而81年前,卡罗·贝尔岗齐就出生在离布塞托不远的一个名为圣塔加塔的小镇里。从小就受就到歌剧熏陶感染的他,自认为仿佛威尔第音乐的血液流淌在他的血管里面,使他可以永葆艺术生命的青春,视歌剧为他的生命。

七岁开始从呼吸、从血液、从灵魂里与威尔第相遇,1924年7月13日生于卡罗·贝尔岗齐帕尔马,自幼喜欢歌唱。七岁的时候,父亲曾带他到布塞托的歌剧院观看威尔第的代表作《游吟诗人》。那时还是一个小孩子的他,却被剧中熊熊烈火燃烧的一幕深深震撼了。第二天一个人在厨房里,他把捞面的笊篱套在头上当头盔,拿着棍子,装扮成武士的样子,在厨房的镜子前得意的照,并不停地重复咏叹调里面那句歌词“那熊熊的烈火,那熊熊的烈火”却被忽然走进来的母亲看到了,着实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他疯了。这个晚上他躺在床上,总是感觉耳畔回响着男高音高亢嘹亮的歌声,他就像着了魔一样,久久不能入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威尔第的音乐已经进入到我脑子里,这种激情已经融入到我血液里”。

第二乐章低沉

十七岁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冷血和残酷用热爱抵抗

14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卡罗·贝尔岗齐开始跟随男中音歌唱家格兰蒂学习声乐,二战期间他曾在意大利曼多瓦步兵第四师防空部队服役。

1943年9月8日早晨,法西斯倒台的那一天,贝尔岗齐,正在医务所里面发着高烧,不知怎么就被四个德国人抬着担架带上了火车装牲口的车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到了德国,并在那里一待就是24个月,直到1945年9月才回国。

在德国战俘营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他都要在铁路上工作服役,从早到晚,吃的是土豆皮和甜菜,但他对于歌剧的热爱却帮他战胜了一切困苦,对于二战,他这样说“应该忘记这些事情,现在已经过去了,希望这段历史不要再重复,不光是为了我的幸福也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幸福。我当俘虏的时候,对歌剧的激情,从来没有中断过,当时我一心想着回意大利,一直想重新继续我歌唱的学习,因为歌唱是我最大的爱好。”

战争结束后,他果然实现了他的梦想,继续了歌唱专业的学习,进入帕尔马的博伊托音乐学校学习了三年。

第三乐章转向

一次声音的转换、一次命运的转向,一次命运的偶然和必然,交叉和重叠

1948年毕业后,因为他的老师-著名的声乐教授坎博加利阿尼,认为他是声音比较圆润,就一直把他作为男中音进行训练,因此他开始在许多歌剧中担任男中音的主要角色。

1950年10月12日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作为男中音他参演了歌剧《蝴蝶夫人》,当剧中男高音唱到高潮时,正在后台化妆间备场的他无意的跟着哼唱了起来,并惊讶的发现自己也可以轻松的唱到HighC,于是他考虑到了转型做男高音。

从此以后,他开始每天自学男高音的技巧,一天一天慢慢提高自己的音高,一天高半个音,并自学了《阿依达》里面男高音的咏叹调。

第四乐章高亢

一个大师的赞美和另一个大师的诞生

凭借着自学的成果,他开始了作为男高音的试音。一次,他的试唱被一个经纪人听到,并当即邀请他去阿里斯科。那是一个帮助年轻的意大利歌手首演的机构,在那里他有幸认识了大师哥伦布。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的演绎了《塞维利雅理发师》和《波希米亚人》两部剧,于是他就正式投奔哥伦布去了。

心思缜密的他还特意为大师安排了一个小惊喜。他事先与大师的秘书约定,当大师走出电梯时就给他一个手势。于是当大师刚走出电梯的时候就听到了他精心准备的一个咏叹调,令大师很是意外也很赞赏。然后他向大师表达来意“我现在在学男高音呢。我说你帮了我很多,作为男中音我向你表示感谢!我说你再帮我一次,我如果不是男高音的料,我就回家乡跟爸爸做奶酪,我就改行了。”大师立即制止了年轻气盛的贝尔岗齐激进的想法,并很快安排他于巴黎著名的巴特鲁其尼剧院里知名的女高音同台演出。那时贝尔岗齐听到这个消息开心至极,感到自己仿佛是再生一样。

然而命运好像是故意捉弄了他一回,那位女高音竟然很快提出放弃演出了,原因是她新婚的丈夫出于嫉妒反对她继续登台演唱。于是陡然间,贝尔岗齐的心情一落千丈,跌入谷底。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幸运之神再次向他招手,1951年他在巴里(Bari)成功演唱了《安德列·谢尼艾》,这是他作为男高音演唱的第一部歌剧,也是他走向事业高峰的开始。

很快,关于他精彩演出的报道纷纷出现于各大报纸的评论专栏,当时意大利广播电台的一位台长更是断言“等着看吧,过两年这个男高音一定出名。”

果不其然,之后在米兰的诺沃歌剧院他演唱了威尔第的《假面舞会》和《命运之力》;1952年在罗马演唱了博依托的歌剧《梅菲斯特》;1953年在斯卡拉歌剧院初次登台,成功地塑造了拿波里(Napoli)的《马萨尼埃罗》(Masaniello)这一角色,同年他又以《命运之力》中的阿尔法罗这一角色在伦敦的斯多尔剧院进行首次演出;1955年他取得了国际性突破,在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做在美国的首演时,在《乡村骑士》、《外套》、和《三王之爱》(Lamoredeitrere)中担任主要角色;1956年至1957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拉达美斯和曼里科;1962年他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演出了《命运之力》,并多次在这里演唱了《游吟诗人》、《阿依达》和《托斯卡》等戏剧性男高音角色。

他的音色优美明亮,富有戏剧性,而且控制力极强;他以自己独特的鉴赏力和艺术情趣,运用自己的嗓音唱出了稳健、优雅而又富有活力的旋律;被誉为是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解释者和“世界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大使”。

第五乐章延续

以声音发现声音,用呼吸指导呼吸

这次他是被专程邀请来为中国的美声学生做大师班的讲座的,对于自己在81岁高龄时还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走一趟,贝尔岗齐的表情充满了喜悦与兴奋。他感到北京是个美妙的城市,中国的学生留给他有教养有礼貌的好印象,他们对于他的热情更是超出他的想像,而这些年轻的中国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热爱更是令他对于此次中国之行感到无比欣慰。

而中国的学生给他的感觉是,有一部分的确有着美妙的嗓音,只要稍加磨炼即可成才,但是他们的传统的发声方法是阻碍他们进步的致命绊脚石。对此,他现身说法的讲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一次演出后,专程跑去问大师吉利,究竟怎么才可以唱得像他那么优美。大师就告诉他“你必须要用横膈膜来呼吸,因为你要这么唱的话,你的声音就是往上走,传得远;你要如果不是这么呼吸,声音就往下走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清晨都坚持这样练习发声,时至今日,他唱了53年的歌,从未间断过练声,就是那天去上大师班的早晨他还做了十分钟的呼吸练习。他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中国的学生们,作为一个歌手,就要把一生都献给歌唱艺术,只要踏实勤奋好学总会成功。

他还认真的表示,这次听大师班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声音质量非常好,其中有八、九个的声音非常有发展前途,如果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话,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他打算带他们去意大利继续深造,收他们为自己的学生。

第六乐章向前

卡罗·贝尔岗齐大师一生演唱过71个剧目,剧种涵盖各种类型,为了歌剧事业他更是做出了很多的牺牲,但他以他大师的名誉保证“如果还能再活一次的话,我愿意把我所做过的事重新再做一遍。”

其实,真正的音乐指的是那些穿着整齐的礼服,坐成六排的艺术家们演奏的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这些乐曲反映了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下作曲家们的心声,是他们对时代的见解,对人生的诠释。但王朝更迭,江上易改,同样音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乐府到现在的各歌曲,由士大夫的音乐到大众的音乐,无不能看出音乐的发展史。人们爱把歌曲与音乐分开而论,其实歌曲就是音乐,最大众化的音乐才是音乐的主流,就流行程度而言,现在的歌曲早已胜过音乐家们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已经不再是那么狭窄了,只要能对我们产生美感的声音,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音乐。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败于金钱和名利之下,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唯有音乐,才能让我们心情畅快,陶醉于音乐的波浪之中,站在浪尖上的感觉你领会过吗?

音乐丰富多彩,其来源也多如牛毛,有来自民间的,有来自艺术家的……虽然来源之广,但分之就只有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坏的,当然是相对而论。它们有的庸俗,有的高雅,有的乏味,有的新鲜,有的让人满怀斗志,也有的让人甘心坠落。如果我们说音乐对生活的作用是消遣,疗伤,奋进,那么音乐与生活关系的根源也就是这三点了;没有音乐对生活产生的作用,那就没有音乐存在的必要了。

在悠悠的乐声中升华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静性,尤其是抒情,绘景的音乐,如果能坐着,闭上眼睛听一段十五分钟的《田园交响曲》,听后脑海里如果能有一片农民在田里耕种,暴风雨来临时又急又忙收拾东西在一个草房下避雨的画面,那你便听懂了贝多芬创作时的心情。

如果你精神上有负担,感情上受了伤,那么音乐就是你疗伤的最好膏药。你为了金钱,名利,地位,弄得两眼冒金星,那又何必,倒是那破趾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你为了爱情,亲情,友情伤得遍体鳞伤,那又何苦,要知道感情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的事,要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这一切你都放不下,那就一个人静下来听听音乐吧!那些抒发离愁别恨,抒发思乡忆亲之情的作品也许会让你两眼泪下,但伤心之后却能留给你一片晴空,一首《松花江上》,一曲《梁祝》也许会以情动人,催人泪下,震撼你的心扉,留给你的不止是伤心哟!年少懂懂的我们都曾感动于那份过来人的沧桑,但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人生难免经历痛苦挣扎,这就是《爱的代价》,就当她是个老朋友吧?也让我心痛也让我牵挂……

红色的芭蕾舞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组聚首《音乐人生》

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四年之后,在北京天桥剧院,根据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演,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善恶对抗,善战胜恶的快感。除此之外,芭蕾舞剧独有的视觉效果与听觉上的美感让人们激动不已,中国芭蕾舞风格化得以实现。如今,40年光阴荏苒,为了纪念这一经典,《音乐人生》邀请当年芭蕾舞剧的剧组人员做客,畅谈当年。

黄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激情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它的音乐借用了电影中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为舞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题曲的作者是黄准,虽然当年只有33岁,却已经为几部电影作过音乐,包括非常著名的《女篮五号》。当年为了创作,他三次深入海南体验生活,创作之中,他抓住了海南岛当地音乐的特色,同时体现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黄淮说每每听到这一音乐,都感觉非常有感情,毕竟“那是我艰苦劳动的结果”。

吴祖强——不完整的伤痛

吴祖强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要作曲者,当年他和几位同行兄弟一同日日夜夜进行创作,作品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只是,此时的吴祖强早已被定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自己的作品也被肆意地篡改以至于到如今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当年作品的全貌。现场,他仅仅带来了早期演出的总谱复印件,不完整的《红色娘子军》是他永远的伤痛。

杜鸣心——在强压和理想中选择

杜鸣心当时任样板戏改革组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调到舞剧团修改音乐。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完全依据江青的具体想法进行,而她的很多想法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在强压和理想中,杜鸣心选择了理想,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但是有人指责其中有黄色的内容,因此受到了迫害和痛苦。

王燕樵——《红》剧让我有了两个超越

王燕樵是如今非常时尚的“海龟派”,因此对于祖国以及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年轻时的王燕樵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锐利的青年,但是这样的个性却让他在那个年代遭遇劫难,被下放到了新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音乐学院,并加入了《红》剧的作曲团。他说《红》剧对于自己意味着超越了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创作了如此大型的音乐;超越了原有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李承祥——编导与南霸天的双重角色

1963年,周恩来总理观看了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演出非常成功,但是总理非常睿智地提出似乎当前的剧目还多集中于欧洲经典,能否创作出我们自己的芭蕾舞剧。李承祥想到了《红色娘子军》,他认为这部戏具有女性特色、海南风格并且人物性格鲜明,如此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在任编导的同时,李承祥还为自己选择了“南霸天”的角色,并不是利用职权之便,只是从各方面来衡量自己还比较适合。

白淑湘——中国舞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

9岁习舞,主演过许多剧目,白淑湘被称为“中国舞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红》剧堪称白淑湘舞台表演的一个高峰。但是,十年文革期间,她被迫离开了舞台,再回到舞台的时候,她已经34岁,体重135斤,不再适合舞蹈。为了重拾旧业,她加紧锻炼,重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50岁的时候,白淑湘举办了告别舞台的演出,但是之后我们依然能够在舞台上看到她的身影。执著于舞台的白淑湘37岁才步入婚姻的殿堂,一生未有子女,这是她终身的遗憾。节目中,我们送给白淑湘一双漂亮的舞鞋,上面签有当年《红》剧创作者的名字,希望他们的祝福能够伴随白淑湘幸福一生。

当年的《红》剧还有很多的角色,他们也悉数到场,只是短暂的篇幅容纳不了更多的内容,更加精彩的内容在片中等待您的守候。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老师,也就会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因为课程的特点,一个星期每班只上一节课,与学生的接触远不如其他学科的多,往往又担任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格局势必造成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学生因此也不会太喜欢音乐教师,所以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大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改善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我认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观和服务的意识。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也可以说,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课堂。在我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同行们这样的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学生却不领情,课堂上做作业、看课外书、睡觉的比比皆是,越是这样就越是生气,师生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渐渐地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老师,更糟糕的是学生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所以,有调查表明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怎么喜欢上音乐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所以做一位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做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呢?笔者从师范院校毕业以后,一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后来又兼班主任工作。多年来潜心探索,想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金钥匙”,做学生喜欢并满意的音乐老师。我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三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服务意识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音乐教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能歌善舞的,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知识面会相对窄些,部分音乐教师自己也这么想,只要我把音乐教好,知识面窄些也没有关系。其实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很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特别是音乐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组织、专业教学能力。笔者刚分配到学校的时候,一位老教师问我:你“吹、拉、弹、唱”应该都不错吧?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位老教师的期待,更是学生的期待,回想自己大学几年学到的知识实在太有限了,站在讲台上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是不是音乐教师会“吹、拉、弹、唱”就可以胜任课堂教学了?不,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文化,她包涵太多内容了,要引导学生走在音乐的路上,更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组织、专业教学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比如,在欣赏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时,仅仅让学生倾听、感受是不够的,教师要有跨文化的意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让学生了解历史、风俗成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尊重不同文化树立起民族观。

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使我们高尚”。我想说,如果没有一位道德高尚的老师的带领,学生也不可能受到真正音乐的恩泽。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在他们眼里音乐教师能歌善舞,多么美啊,一开始学生会关注音乐老师的外表、穿着,但只有当音乐老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座标点。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动,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正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伟大的音乐作品在这样的音乐老师的课堂中才会感染鼓舞学生,师生的情感才会找到共鸣点。

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道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落伍。这一点及其重要。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天天成长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如果我们以不变得“面孔”去面对渴望变化,新鲜的学生,结果会怎样?学生会枯萎的,因为我们不能给她们成长最需要的养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美容”不断吸取新知道充实自己。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音乐教育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这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音乐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树,青葱可爱又枝桠横出,他们渴望阳光、雨露、空气,应该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我牢记“平等、尊重”这两个词,我觉得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为师的首要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因为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接触远不如其他学科的多,往往是担任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一个星期每班只上一节课,甚至半节课。这样的格局势必造成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如果不是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教师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姓名。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喜欢叫那些音乐素质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忽略了与其他大部分同学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平等,更谈不上尊重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如果树立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的意识,教师就会自然理解生命的独特色彩,教师就会平等地像保护自尊一样的保护学生的尊严,就会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就会等待学生的自然成熟。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就不会刻意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方向前进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课堂也会生意盎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使命是关注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广阔的音乐田园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更高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以人为本”,让音乐教学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教师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师是为学生的存在服务的。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一切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服务并不是剥夺教师的尊严,而是树立教师的威信,。记得有一次观摩课,听课的教师突然多了一倍,教室里没有座位了,这时开课的教师马上叫了几个学生去办公室搬凳子,只见那几个学生人手都两,三张地拖着凳子进来,笔者刚好坐在角落出不来了,当时的心情有些不自然,但后来的事更让我难过了,一部分听课教师没有位置干脆就让学生们挤着坐,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是腰酸背痛了,下课的是时候走路都有些变形了。虽然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却反映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淡薄,其实,教师为学生服务,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就凝聚在日常的的点点滴滴琐事中,化解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比如,课堂上学生的笔掉地上了,我们帮忙捡起;黑板两侧回反光,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方便,等等这些看起来很不重要的细节却可以反映出教师有没有服务意识。

还有就是为教学服务,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些大家都懂,可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教了之后才知不足,正因为有学生的不懂,才需要教师去教去引导。而教师强制的教几乎让学生完全丧失了表达自我真实相反的机会,特别是音乐欣赏课上,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一味的解释,其实教师的这种做法已经剥夺了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权利了。学生没有机会说,也说不出自己的东西了。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大多数听课教师会关注教师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获得了多少,本来说课堂上应该是教师配合学生的,可很多时候恰恰是学生在配合教师,这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清楚:教就是为学服务的信念,将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不是反过来用“死的教条”去束缚学生的发展。

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和关注,因而也理解教师的用心,尊重教师的劳动,也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当然,我这样一说,有人可能会发出感慨:太理想化了,太神圣了!是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在塑造着国家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过硬的自身素质、“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观念和服务意识就不能拿到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也就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为了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为了学生的未来更精彩!现实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老师天生好像就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一见就会喜欢,很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哪怕是第一次进课堂就能一下子赢得学生的好感,而有的老师虽然工作也兢兢业业,对学生也好像很关心,但给学生上了两三年课则始终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很难与老师之间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严重影响到你的教学效果。

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对学生是否有真情。假如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把学生当作情感交流的对象,不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头,忽视学生存在,只顾传授课本知识的话,学生对你也必然是敬而远之,不会有真情。

其二是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的无所不知、高高在上。作为教师,知识面宽广当然是好事,能左右逢源、灵活驾驭课堂,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有的老师恪守着师道尊严,生怕在学生面前露了怯,不会时也要装会,不懂也要装懂,对学生提楚你的错误或者反对意见会大发雷霆,将学生指出你的错误视为“犯上”,那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尽可能引导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使教师有时候不懂(这是很正常的,甚至也可以有意让学生认为老师不懂),就像于校长的“有意暴露”一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暴露真诚,即使出了错误,也不影响学生对你的尊敬,学生反而会更加喜欢你,喜欢有你的课堂。

其三是教育教学脱离实际,空洞说较多,就书本论书本。有些老师的授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单纯就知识而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现实,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提不起兴趣,你在热情澎湃、口若悬河的讲,他依然可以心猿意马,人坐在教室,心却不知道驰骋在那里了。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还是难以近距离。再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犯了错误,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是空洞说教,大道理多,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说教学生听了自然反感。

其四是是否尊重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其独立的人格、思维与个性特征,假如你动辄对学生处以罚站、罚抄多少遍的作业、动辄发火、挖苦学生或其他形式的体罚,任你知识再丰富、学问再高学生也不会从心底尊重你、喜欢你。当你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你处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处理问题时,学生也会更加尊重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你传授的知识。

所以,要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知何时起,我就被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对我来说,音乐正如情感的代名词。音乐,情感的代名词。真正感受音乐,你会发现,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失意时的一把力量。音乐无国界,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经历,却常常被同一首歌感动着。你不仔细听,你也会被那轻快或是深沉的节奏所吸引,当你用心聆听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首歌都籍蕴着生活的无限宽广。用华丽丽的音符来悦动你自己的人生吧!

音乐格言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尼采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爱因斯坦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柏拉图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柏拉图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伊索

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

——乔义特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森

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竭尽全力时的心理状态。——柴可夫斯基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歌德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卢梭

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假使身充教师而不会唱歌,那简直没有为人师的资格。——马丁▪路德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柏拉图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棗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罗曼▪罗兰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叔本华

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格鲁克

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门德尔松

当你年龄较大时,别弹奏任何时髦的肤浅的乐曲。因为时间很宝贵,光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作品熟悉一下,就够你忙的——即使把你的生命延长一百倍,也还是不够。——舒曼

永远别醉心于卖弄技巧,醉心于所谓壮丽的效果,应当专心致志产生作曲者希望产生的印象,此外均非所需,凡是超过这一点的,都是歪曲。——舒曼

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你一辈子追求时髦,一直追求到老,你就会变成一个受任何人轻视的花花分子。——舒曼

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舒曼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不同生活接触,就不能为生活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聂耳

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舒曼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李斯特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门德尔松

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威尔弟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约▪弗▪雷沙特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德彪西

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沃▪阿▪莫扎特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巴托克

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舒曼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朗费罗

德国人甚至设想上帝也会唱歌。——尼采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苏霍姆林斯基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

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英)海伦▪辛普森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

——乔义特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如果音乐可以转化成为人的言语,那它不再必要存在了。

——罗雷姆

音乐加速了时间,也加速了我们对时间的最美好享受。

——托马斯▪曼

当词曲融汇在一起时,相互不能分割时,就是好歌曲。

——杜纳耶夫斯基

人们会普遍承认,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进入人耳的最庄严的声音。

——福斯特

人们听美好的音乐时,它使他们怀念某种他们过去没有,将来也决不会有的东西。——豪

现代音乐的妙处在如果你演奏错了,不会有人知道。

——佚名

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完满的艺术形象。——R▪斯特劳斯

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勃拉姆斯

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比才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罗杰▪诺斯

假如我要重新投胎的话,我愿终身奉献给音乐。世界上只有音乐是便宜的,可尽情享受也不致引起不良后果的东西。——西度尼▪史密斯

在自宅没有备置任何的音乐,对于美妙的音声曲调毫不动心的人,才是适宜于叛逆、谋略相掠夺的人。——莎士比亚

音乐是预言者的技术,是安抚灵魂动摇的唯一技术,是神赐给我们的东西当中,最宏大、最愉快的东西之一。

——马丁▪路德

不懂音乐的人是不健全的

——柏拉图

无标题的音乐象地板上的图案没有实际意义

——康德

音乐是真实的不会骗人,而人的语言是善变的是不可信的

——门德尔松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08783/

我的音乐人生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