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温旧时书信

2018-05-16 15:55 作者:绿叶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已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正式写过书信了。前两年为了完成公司的征文“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写过一次,虽没有贴上邮票发给收信人,但还是温习了写信的感觉;虽不是以前用钢笔写在信纸上,而是用电脑敲打文字,写信时吐露的真情还是一样的浓。

近来,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手机是人类发明最厉害的东西!手机干掉了电视机,干掉了电脑,干掉了手表,干掉了座机,干掉了照相机,干掉了收音机,干掉了游戏机,干掉了钱包,干掉了台历挂历,干掉了银行卡……未来还会干掉什么?里面没有提到的书信,其实也被手机“干掉”了。

盼信等信好像已是非常久远的事情。整理旧物时,在留存的一个大信封里竟然发现保存完好的十几封书信。我如获至宝一般,拿出来一一品读,泛黄的信纸、变淡的笔迹、折叠的纸痕、熟悉而又遥远的言语,把时隔30年的往事一幕一幕展现在眼前。

不得不说,书信的魅力。“十二天,整整十二天,你离开菏泽,我一天天算计着,等待你的确切地址,来发已经写好的心里话,想念甚切!甚切!”时隔30年后,再次读到好友的书信,仍深切体会她当时的心情。她是我的闺蜜,从中学时代一直到现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联系从未中断。她在菏泽师范就读,而我去了长沙铁道学院,悠悠两千里的相隔,日常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我们都把书信视若珍宝,每每望眼欲穿地迎接它、细读它,深深理解古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情怀。如在今天,一个信息全搞定,但是再也没有机会体会当时焦虑等待的心情,自然也不会凝聚这么多的情感

不得不说,书信的时效。有一年发洪水,家乡受灾严重,邻居给在西安读书的孩子写信,但辗转反侧到孩子手中时,所有的事情已经过去,写信的初衷已被时间吞噬,所有迟来的信息已毫无意义,家中大病的亲人没有等到迟来的孩子,留下人生最大的遗憾,令人唏嘘不已。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绝非偶然。太着急或特别重大事情,人们才会启用电报,它是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到城里邮电局发电报,按字数收费,人们还是慎用的。“见电速归”是最常见的电报语言,也足见惜字如金。接电报的人,猜不透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返程路上怀揣不安。如果在今天,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全搞定,人间就会少一些遗憾和牵挂

不得不说,书信的凭证。电子信息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方便快捷、时空无阻,让遥远不再遥远。书面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被取代,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书本、报刊、合同、单据等等,需要书面存档,需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书信也一样,若干年后,可能会被作为“文物”展示,这些真实的记录,仍会无声地吐露书写人的心情、场景、行为习惯以及更多的细节,甚至能够解密一些当时尚不能解密的现象。偶然看到“杨开慧手稿时隔52年被发现 写给毛主席的信 读来令人泪流满面”一文,读罢感慨万千。在白色恐怖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无法联系,相互牵挂,杨开慧发出了“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的呐喊。毛泽东虽终生未能读到杨开慧的这些信,没有及时感知她的思念和牵挂,信件的真实再现,足以证明他们革命伴侣之间“纯洁的无以复加,高尚的臻善臻美”的这份情感,足以证明他们之间感天地泣鬼神的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他们坚定革命信念的物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信,以其特有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历史,诉说人间的酸甜苦辣,书写了百味人生,值得珍惜。

作者:王金凤

单位:中铁十四局二公司

通联: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铁十四局二公司党委工作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fmrkqf.html

重温旧时书信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