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演义》人物谈——曹操

2018-03-13 17:41 作者:漫卷诗书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曹操年轻时,当时天下著名的人物品鉴家许劭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生于三国乱世,那么,他是一个奸雄。而最能体现他奸雄本色的,就是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所说的那两句人所共知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政治人物都是这种心态,只是他们只做不说,而且还要假仁假义收买人心,比如刘备;即使他们真的心慈,也必须手狠,心慈手软、仁义道德是不能在政治角逐中取胜的。况且,曹操毕竟还有“负人”的心态,这起码也是一点点负疚感,而许多政治人物连这一点点负疚感也没有,例如蒋介石,“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他何曾有过一点负疚感。再如历史上那些皇帝,尤其是所谓“明君”例如乾隆,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还自夸为“十全武功”,我们现在也还在颂扬他们。政治人物考虑问题,并不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而是从政治的角度,看是得还是失;做任何事情,也不是考虑能不能做,而是要不要做。我们评价政治人物,也不能用伦理道德的标准,看他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而要用政治的标准,看他对于历史的发展,是推动还是阻碍,看他对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是有利还是有害。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有历史功绩的,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中国北方――正如曹操本人所言:“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此,曹操其实是一个“乱世之英雄”。

东汉末年,自董卓之乱以后,天下分崩,诸侯并起,战火遍地,生民涂炭,曹操曾有诗记述当时的社会状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起义兵,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张绣、败袁绍,降刘琮,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袁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当时,袁绍兵10万,曹操兵1万,曹操部将多数认为,袁兵强大不可与敌,但曹操却以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虽兵多而必败。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一月,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自领军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南)渡河。曹操急领军救白马。首战颜良连斩曹军两将,又败徐晃,勇不可挡。曹操遂派关羽出阵,将颜良斩杀。随后,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派大将文丑据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北)。曹操领兵迎战,关羽又斩文丑,曹军再胜。曹军取胜后,向南撤回黄河南岸之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缩短补给线。袁绍则向南推进,拉长了补给线。两军对峙于官渡,历时半年。 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撤回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荀彧劝其坚守壁垒,伺机用奇兵制胜。 后曹操又用许攸之策,间道袭乌巢(在今河南延津)袁军粮屯。袁绍分少数兵往援乌巢,以重兵攻曹军大营,不能下。曹操击败救援乌巢之敌,尽烧其粮草、辎重,袁军惊扰大败。袁绍率八百骑渡河逃回冀州,不久病故,几个儿子也相继被灭,袁氏集团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曹操的志向,是纵横天下,统一海内,于是在官渡之战八年之后,建安十三年,又领军五十万南来,意欲收复荆州,消灭刘备,平定江东。当时荆州刘表新亡,其子刘琮闻风而降。而依附刘表的刘备,虽新得了诸葛亮,但兵不满千,将止关羽、张飞、赵云,无力抵挡曹操,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口,扶老携幼,日行十里。江东孙权,则战降不定,且兵力悬殊。曹操灭刘备、定江东,似乎指日可待。然而,赤壁一战,烧得他灰飞烟灭,樯倾楫摧,大败而逃,溃不成军。

为何曹操在赤壁被打败了呢?是因为他遇到了比袁绍更强的对手诸葛亮、周瑜;也因为他骄傲,在战略和战术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刘备撤离樊城,带领百姓,往江陵而来,曹军五千铁骑,一日一夜三百里,在当阳追上了刘备。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一行。”遂往江东,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了孙权,建立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孙刘联盟是曹操赤壁战败的最关键的原因。

但曹操本是可以避免孙刘联盟的。他率领的铁骑在当阳追上刘备时,刘备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已是穷途末路。但曹操却没有将刘备歼灭,而是向南夺取了江陵,让刘备死里逃生。原因是关羽引军截出,曹操疑有伏兵;又恐水路先被刘备夺了江陵,而江陵是荆襄的钱粮屯地――其实就算真有伏兵,刘备又能有多少伏兵?而当时曹军50万,再加荆州降兵25万,共75万。曹操错过了一次与刘备决战或者说是全歼刘备的大好时机,埋下了赤壁之败的伏笔,也为以后平定天下,留下了大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赤壁之战周瑜用的是火攻,而火攻的关键是风。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后,谋士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大笑说:“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呀?”这就是曹操不如诸葛亮之处。诸葛亮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生活在长江中游一带,对当地的气象是有了解的,他不但能算定有大雾,而且能算定什么时候刮东南风,从而“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周郎成就了一番天大的功业。而曹操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他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周瑜在分析战争形势时,曾指出曹操此次用兵的四忌:一是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二是北军不熟水战; 三是时值隆冬,马无藁草;四是将士不服水土,多生疾病。 诸葛亮在与孙权分析形势时也指出曹操的兵家之忌,其中与周瑜不同之处两条:一是曹军虽众,但远途疲惫,已成强弩之末。二是荆襄士民降曹者,人心未服。尽管曹操犯了诸多兵家大忌,但如果不轻敌冒进,急于决战,而是巩固荆襄,收服人心,训练水军,养精蓄锐,等来年暖草长,再伺机决战,赤壁之胜亦恐未必属于周郎。然而尽管曹操败了,但他还是一个英雄――项羽面对失败,自刎乌江;而曹操面对失败,却哈哈大笑,对曹仁说:“吾今回许都收拾军马,必来报仇。”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过三次战争:第一次是再下江东。谋士陈群向曹操献策:“今刘备欲取西川,可径取江南。孙权必求救于刘备,刘备意在西川,必无心救权。权无救则力乏兵衰,江东之地,必为丞相所得。若得江东,则荆州一鼓可平。荆州既平,然后徐图西川,天下定矣。”于是,曹操建安十五年,起大兵三十万下江南。孙权果然派鲁肃往荆州,向刘备求救。诸葛亮设谋,叫刘备写信给西凉马超,叫马超入关攻曹。此前曹操刚杀了马超的父亲和两个弟弟,马超正欲报仇。接刘备信后,便与西凉太守韩遂共起二十万大兵,杀奔长安。曹操于是暂罢南征,迎战马超。第二次是收复关中。马超、韩遂的关中军20万,且人人骁勇,个个英雄,曹军一败于长安,二败于潼关, 三败于渭水,曹操险些丧命,“割须弃袍”,才逃得性命。于是,曹操便使用“反间计”,使马、韩自相残杀,乘势掩杀,终于战败马超。关中平定以后,后方已定,曹操又于建安十七年,重征江东。大军至濡须(今安徽无为)。首战失利,当夜又被吴军劫营,杀至天明,退五十余里下寨,白天又被吴军胜了一场。曹操连败三阵,心中郁闷,伏几而卧,做了一,梦见天上两轮太阳,一轮落于寨前,猛然惊觉。遂引五十余骑,至梦中所见落日处,正见孙权金盔金甲,引兵而来。曹操回营自思:“孙权有红日之应,久后必为帝王。”于是有退兵之意。又相拒月余,至来年正月,春连绵,水港皆满,军士多在泥水之中,困苦异常。孙权又致书曰:“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信,大笑说:“孙仲谋不欺我也。”遂下令班师。

第三次是征张鲁收复汉中。此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历时两月余,张鲁战败投降。汉中是西川北面的屏障,曹操攻打汉中,一来为消灭地方豪强,二来更主要的意图,是以得胜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主簿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诈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曹操却说:“既得陇,复望蜀耶?”谋士刘晔也劝谏曹操:“若少迟缓,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曹操又说:“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动。而刘备得知曹操已取汉中,恐其再取西川。诸葛亮献计,将长沙、桂阳、江夏三郡还东吴,请东吴起兵攻合淝,牵制曹操。东吴得了长沙等三郡后,先攻取了皖城,然后孙权亲领10万大军,来攻合淝。曹操闻知,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自领大军来解合淝之围,顺势再攻取江南。两军在濡须,交战十余战,互有胜败。江东张昭、顾雍上言:“曹操势大,不可力取,不若求和安民。”孙权从其言,令使节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曹操也见江南急未可下,遂班师回许昌。曹操此次征伐,虽收复了汉中,但未能在刘备立足未稳之时攻取西川,以致于4年以后,汉中被刘备夺取,成为日后蜀汉历次北伐的基地。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曹操位高权重,实际掌控朝政,但至终没有称帝,原因众说纷纭,未能统一天下也许是原因之一吧。

--《月旦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2801/

《三国演义》人物谈——曹操的评论 (共 6 条)

  • 浪子狐
  • 雪儿
  • 淡了红颜
  • 紫燕之约
  • 老党
  • 听雨轩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