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王的茶

2018-03-05 22:22 作者:锦秋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王的茶,越喝越让人觉得不好意思了。

那天下班经过老王的茶店,他那句“来喝茶啊”的话刚落下,我已不由自主地踱了进去。老王递来一杯茶,笑着问起我之前的肠胃病如何了,是怕寒还是怕热。

老实说,病了找医生治,至于肠胃是惧寒畏热从未用心体味。一杯茶下肚后,老王开腔说:“这是野生苦茶,性较寒,你喝了感觉怎么样?”

“感觉有点幽幽的疼。”我应答着。

“那你的肠胃就是怕寒了,我们换另外一泡茶。”老王边说边走进作坊内,取来一小包茶,又说:“这是老茶,铁观音炭焙的,再试试!”

又是一杯下肚,腹中似有温热腾起,暖暖的。这老王啊,原来是泡茶探病。前阶段肠胃出了点问题,聚坐喝茶时无意间谈起,哪知道他从哪弄来一枝花的秘方,并亲自下厨做了药膳给我。一想起那份温情,心顿生感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喜欢和老王一起喝茶,听他讲茶的故事

在他的记忆中,1972年的那斤茶至今鲜活如初。那是个特殊的年代,色种茶匹配着特殊的生活。生产大队年产量近一百担的茶皆姓集体,统购统销。想买些茶叶还得费点劲,须经过村长的批准。谈起当年买茶的事,老王的声音明显高亢了。当年,他便是那般费劲周折,才买到那一斤茶叶,而那两块五毛八的单价也永远烙在他的心中。

拿着这茶,像端着宝贝。瞅那包茶叶,极其普通的包装,一张薄薄的宣纸像包裹新生婴儿般,紧紧地贴着茶叶的身子。中药包那样四四方方的形态,似乎教导人们得照它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过日子。

改革开放的风吹过1983年的安溪。此时,老王自己种茶,做起了卖茶的生意。春、秋两季,是产茶因袭的季节。茶园里,两叶一心摘茶青,待到茶篓子有两三斤茶青时,即要倒出。否则它们一旦逗闹起来,篓中酝酿的闷味就飘飘然了。而这一季茶农的辛苦耕耘,也平添了许多苦涩。

约莫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将茶青在笳篱上摊开。茶农握着篱沿有节奏地旋转,茶青旋转,被均衡的力量支开,旋转出一个个均匀的平面,省得晾晒时还须加以翻拌。柔和的日光落进来,茶青中一些水分慢慢风逸,留下笳篱中交融的吴侬软语,那别样的柔软让心不禁也温柔了。

晒青之后须追补凉青。这茶农随意忙碌就过完的一个小时里,茶青中的水分在凉爽处的空气中游走、升腾,也让一些元素更加饱满了起来。

接着便是摇青了,这道看品种、看天气而为的工序,其拿捏的技术有太多的讲究。老王如数家珍地吐纳珠玉,而我却听得一头雾水。果真是行内人看门道、行外人看热闹啊!

隐约记得年幼时见过摇青的场景。那时村中水库边的小山上种满茶树。每到秋季,总有村人在其旁的黑油毡屋顶房子中做茶。大人们将晾晒后的茶青倒入一个大大长长的竹笼中,合上两个搭扣,时而轻缓时而重疾地摇着笼子。

茶青随着笼子滚动,交织缠绕、腾起落下,仿佛展现着人于社会大圈子之下的自由、潇洒的状态。一小会儿间,停与摇的动作交替出现,反复数次。这样的场面联想起来,倒像母亲在哄摇篮中的婴孩入睡那样,一股温馨沁人心脾。

那时太过贪玩,趁大人们忙着其他事,曾偷偷模仿他们摇笼子。瞧看那竹笼,周身有间距地压着木条,两侧夹着木锅盖样的圆面,右侧有一把拖拉机启动钥匙样的手柄插入其中。我们摇着它,空空的竹笼快意地转动着,竹篾的缝隙间甩开了我们童年的欢笑,也摇出了岁月的声响。

老王还说,摇青的把握影响着水分在茶青中的分布和发酵,对制好铁观音至关重要。之后还要经过杀青、包揉定形、烘干等多道繁琐的工序,才得以成茶。这山间的精灵在尘世中锤炼,锁住“千锤万凿出深山”的意味,只为留得芳香在人间,那种小事物而大境界的敬意令人油然而生。

这些茶在初制后,大都因为生活的缘故,很快就走上了按部就班的买卖之路。在那个年头里,它们被标上每斤5-7元不等的价格,统一送到镇茶叶收购站,再转送安溪茶厂进行二次深加工,继而送往厦门外贸,才更活络地流动起来。在物资仍显贫乏的八十年代,从安溪茶厂到厦门外贸再到实现外销,也许是出口量控制等因素,一批茶叶前后积压的时间约八年,年复一年地烘焙让新茶沉淀成陈茶,最后以每件四十四斤的分量包装于锡箔纸箱中,走俏海外。

自1986年起,茶农的日子日益灵活了。自产茶早已有了更直的路子,港商等直接下了订单 后,茶农可以将茶直运到深圳、厦门外贸处进行派发。而经过几年打磨的老王终于下定了决心,便承包永安茅坪茶厂,从茶农转为茶厂经营者。

这大体就是收购闽北一线的茶叶来进行二次加工,随后辗转至省外贸处经销。这样的日子也许波澜不惊,守住了,生活也会滋润起来。可日子注定会在苦后生出信心,造出拼搏的勇气,酿出甘甜的味道。

顺行的时光在1987年折射,偶然中的必然成就了安溪岐阳茶叶加工厂,让老王的自主经营者的位子坐得更踏实了。就在这一年,一辆东风牌货车,一百左右担的熟茶,简易的编织布连缀的帆布,黑白更替的十四小时,一千多里的路程,一场连的大,完成了一场奇袭式的运输,不仅让这位年轻的茶农掘到称心的收入,挺进了感德茶农个体领先将茶叶直送厦门外贸销售的前列,更淬炼出一副铁骨钢心。

回忆是神奇的东西,再多的苦难在谈论中似乎都显得颇为轻松。其实,当货车行至广东陆丰时,因雨天路滑,还差一点就撞进海中,一去不复返。谈及此,老王的手下意识地在眼前摆动了几下,刚道出个“不堪回想”,又忙不迭地咽了下去,讲起后面的事来。

当这车茶抵达厦门外贸处时,七十多岁的评茶师王庆云在检查茶样后,问他:“少年的,这茶是谁烘的?”在得到他的确切回答后,老先生又说了一句:“你这少年家也会烘茶啊!”想不出老王当时是什么神情。王庆云老先生的一句话里却藏着美妙的文章:“少年的,中午我请你,咱喝高粱。”讲到这个场景时,老王的眼神越发光亮了,估计那种心里的甜味也只能他独享了。

生活永远在路上,人们寻着道一步一步往前走。

1988年,茶叶开始出现小包装代替大包装的现象。为了打开生意,不少茶农主动出击,远走他乡进行推销。老王清晰地记得那年的情景。两个人在北京火车站下车后,一个两手提着行李箱,一个则肩扛茶样,见店面就推销,一路走到西单。不论其中的脚力如何,光是这份决绝的坚持吃苦之心,已然令时下的许多人汗颜。

路过许多,总有人愿意为你停留。当他们走到西单的一家门店时,一位经理接待了他们。这位经理主动握手的示意,让老王有些无所适从,说着因手粗而不敢握手的言词。一句幽默的赞赏话轻易就化解了尴尬:“这有什么,这是茶农的本色啊!”那双布满厚厚老茧的手,承载着茶农们日积月累勤劳付出的艰辛,以及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是生活镌刻在茶农手上的美丽记号。

回看生活,有时我们会发现,勤劳孕育出发展,勇于尝试则推动着创造。多年与茶打交道,让老王埋进茶的研究越来越深。1998年之时,老王已经开始制作市场上少有的蜜茶,隔年更是较早地把冻库引入茶叶的保鲜中。到了2000年安溪茶都开业,老王也在那开了一家茶叶经营店。一个因缘际会,意外地点亮了他关于茶的新灵光。

在茶都的商铺里,老王有一位做海鲜生意的晋江金井朋友。有一次老王到他的店中走访,被一台老旧的抽真空机触动了。海鲜之贵,其必有鲜。真空保鲜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因运输、储藏等带来的食物鲜度的流失。茶叶因隔放时间渐长,常出现“走味”的问题,如果茶叶包装也依葫芦画瓢,会不会也有效果呢?

老王的干劲可真不小,想了就着手行动,向朋友要来那台抽真空机,折腾起茶来了。普通的透明塑料包装袋两头走风,老王就从那下功夫。一边压出线头,装完两斤的茶叶后,再用抽真空机抽空气、封口。如此一来,包装袋被压缩得更加结实,表面的茶米越发突出。于高处搁置三个月后,取出开袋,不料茶香依然。在茶叶真空包装鲜见的年代,老王居然如此大胆,却也不得不让人赞叹。

2000年,注定是不俗的一年。安溪茶人对茶不懈探索的力量在积蓄中爆发,安溪铁观音驿路芬芳,空调茶异军突起、声高于市。谈这个话题时,老王说时间得倒推到1986年。

1986年,还是个靠天做茶的年份。安溪铁观音暑茶不少因为气候的原因,产量虽多质量却不高,市场价值偏低。一位省农协院的教授偶然到永安茅坪茶厂参观考察,给安溪铁观音带来一次蜕变的机会。这位教授就是安溪籍的刘文英,他正在沙县屏南从事研究茶叶机械。在参观过程中,他对老王说:“以后要把空调晒茶的技术带到安溪去。”所谓的空调晒茶,就是茶青在晒青后,进入空调房里享受凉青的待遇,这茶也因此得名。

一句朴实的语言中闪烁着超前的想象力,在进入现实之前经历经历阵痛是可想而知的。当老王回乡后把这个想法告知当茶师的叔公时,老茶师的一席话几乎就把他打蔫了:“你们这些人整天想这些子乌虚有的东西,做茶要按自然气候来做。”

时间晃过十几载,在一次闲谈中,老王的堂兄把这技术告诉了姨丈王连兴,一下子就提起了王连兴的兴趣。姨父是个茶商,自己开茶园,估计是从这条信息中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尝试,最后成功做出了空调茶,与当时被誉为空调茶发明人的同乡王奕荣几乎是同一个时期。这空调茶色泽光亮,更青绿,口感鲜,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形势一发而不可收拾,岐阳村家家户户纷纷购置大部头的空调,掀起了空调制茶的热潮。至今,空调制茶已遍地开花。

而这位与茶共度三十几春秋的老茶人,满头早已染上岁月的白霜,却在茶路上不停地求索,从传统铁观音的追求到岐阳蜜茶的制作,再到炭焙茶的醉心,如今又开始研制养生茶。“吾生也有也涯”,其境何弥望啊!

谁料想,这一片山峦上薄薄的茶叶,仰俯于天地,却从安溪茶人踏实的生活中炮制出独特的馨香,熏陶世界。千百年来,从自然的生长到精心的培育,从双手的传承到心灵的守护,从山间的俯首到海上的远行,总有一股精神源源源不断地涌来,穿过人群,紧锁着发现,紧跟着探索,在创新中蜕变,让心中的期翼踏在路上,越走越宽。

喝老王的茶,听老王讲故事,有味,精气神也越足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1914/

老王的茶的评论 (共 10 条)

  • 刘振明
  • 听雨轩儿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雪中傲梅
  • 木谓之华
  • 老党
  • 江南风
  • 雪儿
    雪儿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淡了红颜
    淡了红颜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共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