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味儿

2018-02-22 19:44 作者:宝塔山人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年味儿

宝塔山人

二〇一八年二月十六日

近些年来,总是能听到人们说:“过年没意思,没有年味儿。”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年味儿吗?

年味儿,不仅仅是嗅觉器官闻到的美食的味道,而且还包括视觉器官看到的热烈景象和虽不能见,但且令人兴奋、愉悦的心灵感受。它是一种阖家欢乐、吉祥如意的热烈气氛和氛围。

过去,年味儿,是临年时人们忙忙碌碌准备年货的情景。通常,腊八一过,人们便陆续开始准备过年了。年味儿,就是人们忙着砍柴买碳,扯布缝衣,杀猪宰羊,碾米磨面,炸油馍,做豆腐,蒸馒头,杀鸡宰鹅,拆被浣衣,准备过年的轰轰烈烈的繁忙景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今,年味儿,是商场里、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年货,是人头攒动的购买年货的情景。每当临近过年,往日里为生活奔波的人们都会来到商场,来到集市购买年货,准备过年的食材、衣物。一进商场和集市,便会迎来商家的一张张笑脸,便能听到商家的叫卖声。转上一圈,购物者手里提的大包小包一大堆,票子哗啦哗啦地往出数,然而脸上却还洋溢着暖暖的笑容。

年味儿,是游子不惧运拥挤而往家里赶的急匆匆的脚步。临近年关,一年忙碌在外的游子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奋力登上拥挤的列车,抢坐上颠簸的汽车,不惜高价登上远航的飞机,也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有的人不畏劳苦,不远千里,干脆骑着自行车也要回家,虽然苦累,但心里却还是暖暖的与家人团聚的期盼。

年味儿,是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窗花、红红的灯笼装饰出的喜庆氛围。腊月底,集市上出现了许多卖对联、剪纸、灯笼、年画的摊位。摊位上,红彤彤的各种图案的剪纸摆满地,红艳艳的对联悬挂在绳索上迎风飘,大红灯笼在架杆上翩翩飞舞。除夕这天,一幅幅鲜红的对联爬上千家万户的门窗,一张张窗花的笑脸显现在窗纸或玻璃上,一个个红灯笼飘舞在窗前或院子的上空。有些手巧的农家女子为显露自己的手艺,会亲手剪一些窗花贴在窗户上,有些写字好的人会亲手写几幅对联,展示一下自己的才气。对联贴上,窗花上窗,灯笼挂起,立马给人一种“千家万户曈曈日”的感觉。

年味儿,是大年一家人团聚进餐的热烈气氛。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把家里收拾利索之后,老人们就等着儿孙们回家。儿子、媳妇儿带着孩子,提着各种敬老人的礼物回到家。巧手的媳妇把礼物给老人展示过之后,跟老人拉上几句话,然后就会立马挽起袖子,开始准备年夜饭。儿子则会陪着老人拉拉家常,说说工作上的事情。孙子则会围着爷爷奶奶逗老人家开心,爷爷奶奶抚摸着孙子头,亲昵地夸赞孙子懂事,孙子乖,脸上挂满菊花般幸福的笑容。

不久,桌上大盘小蝶摆了一桌子,年夜饭准备好了。儿子安排老人坐在正席上,然后儿孙们依次坐下来,开席了。一家人相互招呼,杯来盏去相互敬酒,其乐融融。当孙子们端着酒杯给爷爷奶奶敬酒时,爷爷奶奶便会慷慨地掏出红包给孙子们。平日里巴巴的老人们,此时会大大方方地给孙子们红包,心里却还乐不可支。这就是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春晚给人带来的一种愉悦的心境。每逢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热热闹闹地吃着精心准备的香味扑鼻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中央电视台的精神大餐——春晚。现在过年,人们期盼的不再是那口好吃好喝的,而更看重精神生活。虽然,每年春晚结束,很多人会说没意思,但是来年春晚依然是他们的一种期盼。

年味儿,是大年夜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天女散花般五彩缤纷的焰火和火树银花营造出的惊天动地,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激动人心的氛围。吃过年夜饭,看过春晚,当辞旧迎新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会顿时响起“咚,咚”的迎新年的炮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迎新年的炮声惊天动地,悠悠荡荡地传向远方,打破夜的宁静;一枚枚焰火随着一声声的巨响冲向夜空,然后从空中落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精彩纷呈,仿佛天女散花;道路边的树上,彩灯高悬,色彩斑斓,一闪一闪的,宛如碧天里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此刻,大人们笑着,孩子们激动地一边跳着,一边叫着:“过年了,过年了。”

年味儿,是在锅里翻江倒海、热气腾腾的饺子的味道。看罢春晚,有些人家就开始包团圆饺子。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将饺子下锅。不一会儿,煮饺子的锅里水花四溢,饺子在锅里跳起舞来。饺子出锅,热气腾腾,芳香四溢。轻轻地咬一口,口舌生香。有些人家在包饺子时,要包一些含有硬币的饺子,看吃饺子时谁吃出来的硬币多,预示此人将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过年吃饺子,象征着合家团圆。

年味儿,是亲朋好友难得一聚时的开怀畅饮、谈天说地、共叙亲情友情情感交融的情境。每年正月年假时间,往日里忙着讨生活的亲朋好友们好不容易清闲下来,相聚是少不了的,相聚后的共饮是或不可缺的。在相聚共饮的过程中,人们共叙亲情、友情,共议新年的计划,共谋新年的发展。

年味儿,是正月里欢欢喜喜看秧歌、快快乐乐逛庙会时那逍遥自在的宽松心态。新年伊始,城里乡里都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有秧歌,有演出,有庙会。年假里闲来无事的人们多会扶老携幼走上街头,看看秧歌,欣赏演出,逛逛庙会,来给自己的心也放个假。在吃喝不愁的年月里,也给自己增加点精神营养。在这信仰缺失的年代,在庙会上去抽抽签,算算卦,寻求点精神的寄托,也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说到底,年味儿就是一种气氛;年味儿就是一种氛围;年味儿就是一种心情;年味儿就是一种心境;年味儿就是一种心态;年味儿就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年味儿就是一种心愿;年味儿就是一种文化。

当今的人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文化、娱乐活动也极大丰富了,为什么人们还会觉得过年没有意思了,没有年味儿了呢?

时代不同,年味儿亦不同,年味儿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不同。但人们对你年味儿的认识和要求还保留在过去的传统认识上,所以觉得没意思,没年味儿。

年龄不同的人对年味儿的感受亦不尽相同。当今时代的突出的特点,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平日里,人们是在讨生活,而不是享受生活。为了生存,人们一年四季东奔西跑,到处奔波,事事都得靠关系,要求人,靠天天不应,靠地地不灵,求神拜佛家常事,最终的一切压力还得自己扛。一年下来,折腾的人不仅身累,而且心更累。好不容易到了年假有点空闲时间,疲惫的人们都想好好休息一下,何来心情劳神费时做茶饭,品年味儿呢?

当今时代,不仅成人感觉压力大,就连孩子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大人们在年假里还可以喝喝酒,打打牌,放松一下自己。可是孩子们哪敢有这种奢望呢?当今孩子心里的年味儿,就是能开开心心地玩耍一阵子,可事实上,他们哪有时间去玩呢?学业上的压力迫使他们根本不敢痛痛快快地去玩。稍玩一会儿,家长就会催着他们去写那烦人的作业,所以,孩子们更觉的没有年味儿了。

今天的老年人,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孩子,由于计划生育,很多人家都是一两个孩子。孩子结婚后,每到过年过节,被迫在两家父母之间来回跑。每年年夜里,至少有一家只剩下孤独的父母。过年,主要是过孩子,只要孩子们在老人跟前,即使他们绕来绕去,打打闹闹,老人心里也是快乐的。家里没有了孩子,即使老人们穿金戴银,美食如山,他们的心里也会感到失落。如此一来,老人也觉得过年没意思,没有了年味儿。

年味儿,是人们的一种殷切的期盼和愿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总觉得小时候过年年味儿十足,年味儿浓郁,热闹无比,记忆深刻。那是因为其时他们心里有一种热切的期盼,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时的孩子都热切地期盼在过年的时候,可以管饱吃好吃的,穿新衣服。这简单的吃穿对当时的人来讲,不仅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奢望。为何会如此?因为那时,尚属建国初期,国家的工业体系正在建立,科技水平仍然比较低下,经济尚不发达,物质尚不丰富,平时缺衣少吃,更不用说吃好的,穿好的,所以过年成为人们的一种殷切期盼,成为人们的一种愿望。期盼的东西往往是人们心里最美好的东西。

年味儿是一种幸福的切身体验。在那个艰苦的创业年代,钱难挣,物品紧缺,过年食品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要自己动手制作。为了过年吃肉,多数人得自己养猪、养羊、养鸡、养鸭,人们不仅要付出喂养它们的艰辛,而且要亲手去宰杀、烹饪;为了过年吃块豆腐,人们得自己种豆子,收豆子,碾打豆子,磨豆腐,最后做成豆腐;为了过年吃馒头,他们得亲自种麦子,收麦子,磨面,蒸馒头;为了过年穿件新衣服,他们得买布料,然后自己裁剪,亲手一针一线地缝制。那时,所有吃的和穿的都浸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都得自己亲手去做,才能吃到穿上,所以他们吃的时候,穿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味道,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嗟来之食乏无味,劳动所得味才美。

当今社会,物质丰富,而且成品、半成品多,制作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麻烦,故今人没有过去人的那种切身体验,因此他们觉得食之无味,穿什么也没什么感觉。

要真正体会到当今的年味儿,人们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对年味有新的认识。不能将对年味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吃好的、穿好的、玩的热闹上,而应该提升到吃的健康、穿的大方、玩的文明的高度。过年要过健康年,过文明年,过祥和年,过文化年。时代在变,年味儿也应该变,总守着旧的东西,那将永远也感受不到新生活的幸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625/

年味儿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