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节断想及其它】文/西子湖畔

2018-02-17 22:29 作者:西子湖畔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毫不避讳地说,我是一个怕过年的人。自从爷爷去世后,我便再也不愿过年。这世上真正懂我的人本来就很少,而爷爷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作为一个高校校长,爷爷却从来没有架子,他喜欢和我探讨一些学术问题和教学改革的事(因读研前我曾是中学教师),我们曾各抒己见后会心一笑,也曾因一个问题的抛出而陷入沉思……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在北京含着泪给爷爷写了一封大概有三四千字的长信,信中写了我研究生毕业后“北漂”生活的种种人生感悟、内心的苦楚与辛酸、对人生进行的反思以及对爷爷的思念。当一位北大的老教师(曾是爷爷的学生)来拜访爷爷时,爷爷拿出了我的来信,对她说:“我有个孙女,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喜欢唐诗宋词,后来读研学的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你看看这封我孙女给我写的信,然后我有个问题问你。”

那位老教师接过信一字一句地认真朗读起来。刚开始,她边读边赞叹信写得文采斐然,读着读着,她的声音变得哽咽了,最后,她抹着眼泪读完了我的信。

此时,爷爷说出了他的问题:“我是学理工的,而我这个孙女是学文学的,所以,我即使觉得她写得好却也是隔行如隔山。你在这方面是专家,你最有发言权,我想问你的是,你看看我这孙女以后能成为一个人才不?”爷爷的话音刚落,那位老教师便情绪激动地说:“她现在就是个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以后呢?转告她来北大找我,不能让一个人才就这么埋没了!”

爷爷当天让父亲给我打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给了我老教师的手机号,希望我尽快与她联系。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始终没有给老教师打电话,放弃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后来,爷爷的病加重了,我从北京归来,对爷爷说:“我在北京漂了这么多年,您现在病了,我一定要照顾您,陪您走过这段艰难的岁月!”爷爷笑了,提起了那段往事,把那天的情形又细致地和我描述了一番,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XX(我的小名),虽然你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但我理解你!无论你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你,我的孙女,永远都是我的骄傲!”我的心一阵痛,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早已泪流成河……

在爷爷临终前,他引用《大学》和《易经》里的两句话对我提出了期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并眼神中饱含深意地对我说:“有些人是少年得志,而有些人是大器晚成。我看你属于后者。”我立刻领会,回复爷爷:“‘此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爷爷的眼神中闪烁着灿烂欣慰的光芒,我们相视一笑。这种“秋笔法”的对话是属于我们祖孙俩的默契,爷爷去世后,我便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对话了……爷爷说他特别能理解我,即使多少人都不理解,即使他也曾不太理解,但最终他理解了我为理想所做的坚持,我对自己真正所所秉持的执着与坚守令他感动,觉得我身上有很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嘱咐我,我身上有许多珍贵的东西,一定不要让它们轻易消失,不要被社会的浮躁所左右。当时,我听了爷爷的话也非常感动,眼泪再一次随着一股暖流夺眶而出……

春节,是万家欢乐的时刻,而在我的心里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哀思与凄凉。过年的意义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喜庆与美满,而对于我而言却是正好相反的那一面……

前些天发烧头痛得厉害时,我胡思乱想了许多哲学问题,并把两本书交给父亲,“这是周国平的两本书,一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本《尼采与形而上学》。其中,《尼采与形而上学》是周国平的博士论文。我对尼采并不了解,因为有个问题一直想知道,所以这几天我正准备读这两本书。可谁知现在病得这样厉害,也没法看了,你先拿去看看,然后帮我解答一个问题。”父亲问:“你有什么问题?”“我的问题就是——尼采为什么疯了?他是怎么变疯的?有人说,大凡天才,不是成神就是变疯成魔。天才固然有异乎常人的特质,但一般来说,一个人变疯,一定是精神上有了备受折磨而长期不可解脱的东西。我想知道,尼采变疯的原因,他有哪些不可解?他是因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不被认可而被折磨疯的吗?”父亲点点头,拿书而去。

两天后,父亲拿着书对我说:“你的问题,我有着不同于周国平的理解。周国平认为尼采变疯的原因是孤独。他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最后附录一的《尼采传略》中是这样写的:作为思想家,尼采需要孤独。然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又渴望人间的温暖。也许没有比尼采更孤独的人了。他长年累月独居,常常一连许多天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说话的熟人。寂寞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1887年9月,他的分别了14年的朋友多伊森夫妇到西尔斯—玛丽亚看他,几乎认不得他了:‘这段时间里,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复有从前的骄傲的举止,灵巧的步伐,流畅的谈话。他步履艰难,步态蹒跚,身子略微向一边倾斜,说话明显地变得迟钝,时常停顿。’……1889年1月3日,尼采走到街上,看见一个马车夫在残暴地鞭打牲口,这个神经脆弱的哲学家就又哭又喊,扑上前去,抱住马脖子,疯了。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德国去。病历记载:这个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孤独使他疯狂,他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此后,尼采在精神的黑中苟延了10余年无用的生命,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与世长辞。这里,前面的评论显然是周国平的理解,而后面尼采的举动却真实地反映了他变疯的原因。长期的孤独固然会让人性情大变,但孤独并不一定会导致一个人变疯,尼采反而是在孤独中写了那么多著作,可以说,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在极度孤独中完成的。我们来注意一下他变疯时的举动,他看见一个马车夫在鞭打牲口就又哭又喊抱住马脖子,疯了。平常人看到马车夫打马,并不会上前抱住马脖子,而尼采是又哭又喊,扑上前去,抱住马脖子,然后就疯了。抱住马脖子这个举动是什么?后面他病历又记载说这个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拥抱和亲吻这个举动又证明了什么?这些举动都源自一个字——爱呀!他抱住马脖子,此时他可能发生了移情,觉得那个马车夫的鞭子就像是抽到了自己的身上。对马车夫鞭打的绝望,让他抱住马脖子,保护它,说明尼采的内心对爱与被爱的极度渴望。而他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说明他的爱没有任何选择性,证明爱在他生命里的严重缺失!他一生没有婚姻,没有家庭,多次恋爱失败,也没有什么朋友,曾经瓦格纳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后来尼采和瓦格纳也决裂了。尼采5岁的时候,父亲和弟弟便相继去世了,过早目睹了死亡,悲观主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尼采哲学的主要命题是酒神精神、强力意志、超人和一切价值的重估。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生命的核心,却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否定了他的哲学。没有爱的人生,是任何人都不能承受的。生命,会在无爱中枯萎。我想这可能是尼采变疯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你也许有不同的理解。”

我点点头,心里非常难过,我对父亲说:“我只知道尼采一开始是一个大学教授,是个才华横溢的古典语言学家,后来对哲学发生兴趣,成了著名的哲学家。没想到他的命运竟是这样悲惨……尤其他最后变疯时的情景好像就呈现在我眼前,我能想象和体会得出来他内心极度的痛苦、挣扎和渴望。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爱。哲学家也不例外。看来,我们要保护好心中的爱,不要让爱的火焰熄灭。尽可能多的给别人一点爱,不要让爱与被爱总处于缺失状态,无爱的人生会让人绝望。”

当我和父亲谈论尼采时,我想到了痛苦与解脱、有情与无情、哲学与人生的问题,紧跟着我就又突然想到了佛。

记得我曾经问一位对佛学颇通的博士师姐为什么要学佛,她想了一下然后回答了我——因为痛苦。当时风华正茂的我还未能对三十几岁的师姐所言之痛苦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只是轻轻地点点头。师姐随即说,现在的人都缺乏信仰,我想在佛法里找寻人生的意义,摆脱痛苦。

后来,有好友说我慧根不浅,与佛有缘。还说,越是聪慧的人越容易感到痛苦。希望我与他的师父结个缘,用佛法来加持我。我想,虽然小时候我曾戏言长大了出家去。但事实上,我对人生充满了热爱,即使经历了很多痛苦,在我心底依然有着非常炙热的爱与眷恋,并未将红尘看破,将一切都放下,所以我说一切都需要机缘,现在还机缘未到,婉言谢绝了好友。

有人说,佛是最无情的,因为他已经彻底觉悟,将情字早就割舍掉了。可是,我却一直固执地认为,佛其实是最多情的,因为他悲悯一切有情众生,他胸中怀有的是大爱。无情无义的人是成不了佛的。蒋勋认为贾宝玉是最像佛的人,因为他能超越自己的身份而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把他的爱奉献出来,真切地关心到一个人的身心细微处。既然想到了佛,我便决定趁着春节这个我最感到孤寂的时刻,去山顶看望一下佛。

我一个人沿着僧冠峰景区的山路一路走来,找到了曾与之合影的那尊大佛。不看则已,一看触目惊心。没想到,多年的风霜造成了山体落石,已经将大佛的一只臂膀砸断了。乱石累累,枯枝斑驳,人生悲凉之感油然而生……我的心好痛!

想那年,我25岁,即将读研二的暑假,我从北京回来后到僧冠峰景区玩儿,因为特别喜欢这尊佛,觉得他在众多的佛像中最漂亮,所以就躲在这尊佛的背后,娇羞地露出半个身子来拈花微笑,老妈为我抓拍了这个瞬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是“奔四”的人了。这尊佛,当年被那么多南来北往旅游的人瞻仰朝拜,而今,却“断臂残垣”,只有我一个人还记挂着他。时光是这样无情地流逝,而那个人与佛俱青春的瞬间却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里。

我想,如果这尊佛有知,会不会笑我太多情?一个25岁时有过“一面之缘”的小姑娘,却在13年后还记挂着他,还不忘在景区悄无一人的春节来看望他。这对情字的执念是得有多深啊!

又想,佛除了有可能会笑我,会不会有一点点感动呢?呵呵,是我自己想多了,暗笑自己的痴!不觉又望了佛一眼。

这一眼,我望了许久,竟觉得佛仿佛依然在微笑,全然不顾身上所受到的伤害。啊!我突然想到了电影《妖猫传》里的“无上密”。

影片中空海渡海时遇到大风浪,空海惊恐万分,却看到同船的妇人在海难来临时显得非常平静,空海决心到大唐寻得“无上密”。

杨玉环是影片中最早参透“无上密”的人。李白说《清平调》不是给她写的,她却赞赏李白“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阿部的爱没有勇气说出口,但杨玉环却说“我很满足”;玄宗对她的爱经不起安史之乱的考验,用一场与黄鹤合演的“尸解大法”来骗贵妃入棺下葬,杨玉环明知道玄宗是真的要她死,可还是把表达爱意的香囊送给了玄宗,配合他演完了这场戏。最后,空海说“通过杨玉环的生死参透了无上密”,白居易说“一字不改,诗是假的,可情是真的”,也参透了无上密。

那么,“无上密”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一颗不执念于过去、不惧怕于未来、安享悦纳当下的心吧。世界从来就不是完美的,有着残酷,有着假象,有着谎言,但是,一颗真诚的心依然能够接纳残酷,接受伤害,并以美好的姿态拥抱真相、拥抱伤害。

想到这,我的心终于不再那么痛了,看着佛我也笑了。此时,阳光正好,我整理了一下衣服,向佛鞠了一躬,下山。这个春节,是淡淡的温暖……

(写于2018.2.17)

西子湖畔:本名 张丽明 字 雯青 昵称 西子

微信:Xizi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151/

【春节断想及其它】文/西子湖畔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