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独树一枝的万荣软槌锣鼓

2018-02-14 07:28 作者:胖子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月10日下午,我在南风广场第一次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高家软槌锣鼓”表演,觉得它在众多锣鼓中“独树一帜”,值得研究,回到家里后就立即收集、整理资料,写成了一个短文。

    软槌锣鼓是流传于万荣县皇甫乡高家庄一带的传统锣鼓,2014年7月18日,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软槌锣鼓的传说有两种:

    一种是,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领兵退到孤峰山一带, 途径高家庄村边时,突然听到高家庄锣鼓艺人正在演奏鼓乐,士兵士气猛增,军威大振,很快击败了王莽。于是刘秀在后来的作战中,专请高家庄锣鼓助威,在一次激烈的战争中锣鼓艺人因击打激烈而使鼓槌断裂,一急之下忙用马缰代替,反而达到比硬槌表演更好的效果,后来便演变成了软槌表演艺术。

    另一个传说是,据《高家庄村志》记载,西汉初年该村锣鼓已十分红火,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软槌锣鼓何时起源,还无证可考。但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武德初年,王行本据蒲州反叛,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率部征讨,他们由龙门渡河,途经汾阴薛通城(今万泉乡),被盘踞在该地的隋将薛万彻阻拦,两军对阵,李世民不能取胜,遂退居孤峰山。晚上,李世民巡营,听到山南一带,闷雷滚动,又似千军万马厮杀,遂问老乡,才知是高家庄村民在练习锣鼓。

    李世民马上计上心头,想用锣鼓为其助战。高家庄一带村民早就怨恨无道昏君隋炀帝,便欣然答应,立即联合四社八村锣鼓队,浩浩荡荡,奔赴前线。他们蹩足了劲儿,擂鼓助威,一些队员用力过猛,竟将鼓槌折断,情急之下,用遗弃在战场的马鞭代替鼓槌,不想效果特好。一阵阵排山倒海的鼓声似千军万马杀来,使薛万彻部不战而降。至今孤峰山还有李世民指挥作战时的秦王寨、马创泉等遗迹可考。自此,便把木质鼓槌逐渐演变成了用麻绳纽结而成,这就渐渐成了而今的软槌锣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两种传说,都与“战争”密不可分。

    其实,高家庄的锣鼓,不管是早期木槌的还是后来软槌的,平时主要用于祭祀,丧葬或逢年过节,企业开张,新中国成立后,才演变成民间社火。

    万荣软槌锣鼓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配置独特。大鼓配置有鼓架; 大钹重约6.5公斤; 铜锣重约7.5公斤; 鼓槌系用粗麻绳制作,两头扭成疙瘩,用时头天晚上用冷水浸湿,并用文火烘干,打起鼓来格外响亮。

    二是表演独特。演员全部着古代将士服装,飒爽英姿,威武雄壮。对鼓手的要求年轻力壮,臂力、腕力过人,反应机敏,动作灵活。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是行进式,二是阵地式。表演中,一会儿像戏曲舞台上武生的朴刀,一会儿像花旦手中的扇子,或在脖颈旋转,或在胯下疾速飞过,辗转腾挪,变化多端。整个表演粗犷豪放、慷慨激昂,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慨。

    三是曲牌独特。多与战争有关。如阵阵滚滚鼓,预示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即将打响,展示了战士们一往无前、激昂、豪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或通过队列变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官兵浴血奋战的情景;或以花打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欢庆胜利的场面;或是鼓手们以密集有力的鼓点及参差有序的举槌造型,展示出师之雄壮、威武和宏大。

    因为万荣软槌锣鼓与其他锣鼓相比,属于“独树一帜”,故“一枝独秀”,所以名扬四海,获誉多多。国家文化部曾派专家到高家庄对软槌锣鼓录音制谱;2003年高家庄软槌锣鼓被列为《中国打击乐图监》重点曲目;2012年1月曾代表运城市赴太原参加由全国13家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戏宴天下”庆元宵戏剧晚会;1月16日还被邀请赴平遥古城参加“万家锣鼓贺平遥”山西省首届鼓乐鼓舞大赛,并获得金奖。

    如今,从市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村,都把保护与传承软槌锣鼓非文化物资遗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如对软槌老艺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对他们的绝活进行录音、录相 ; 对老艺人给予生活补贴;成立锣鼓研究会和锣鼓表演队,并将其作为乡土教材从娃娃抓起,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里,让软槌锣鼓这面民族传统文化旗帜高高举起,并发扬光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9895/

独树一枝的万荣软槌锣鼓的评论 (共 9 条)

  • 紫色的云
  • 听雨轩儿
  • 程汝明
  • 江南风
  • 流水无殇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