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切缅怀周总理

2018-01-09 14:06 作者:白衣居士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天辽北的天空飘来了2018年的第一场,瑞雪兆丰年,祈福今年风调顺,国泰民安。

天空阴郁的很,洁白的雪花铺满山川、河流、屋脊和地面上所有的植物和建筑物,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沸沸扬扬的白雪也让天地之间笼罩一种悲凉气氛,天地同悲,似乎在寄托着无尽的哀思。追溯四十二年前的今天,敬的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尽管那时我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但我也和亿万百姓一样,撕心裂肺地沉重悼念这位举世公认的一代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铁岭,因为周总理曾经亲切地称我们铁岭为他的第二故乡。四十二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人到中年,涉世更深了,了解了周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更加爱戴和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电视剧《海棠依旧》热播时,我总是含着热泪在看,总理对身边工作人员,对普通百姓的深厚感情,日理万机地为国家操劳,总是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周总理的伟大品格感召日月,光耀千秋,也永远是中国人民的一面光辉旗帜。

前不久,我再一次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银冈书院——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寻觅少年周恩来的足迹,进一步了解在国内外受到崇拜且享有盛誉的一代伟人,了解他早年经历的从封建家庭转变到受西方教育,进而变成共产主义者的成长过程。周总理少年时代在铁岭银冈书院受到的启蒙教育,是他人生旅途中真正起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周恩来从银冈书院迈出了革命人生的关键一步。正如他1946年9月在南京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所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我为家乡银岗书院培养出一代伟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我瞻仰了周总理的塑像,抚摸了他用过的桌椅,详细阅读了他写的课堂笔录,脑海里浮现出当时他读书求学的情景,我的灵魂得到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一次启迪,品德得到一次教诲。在庄严典雅肃穆的学堂里,我思绪万千,追思少年周恩来在铁岭的每个瞬间……

1910年天,十二岁的周恩来远离家乡来到东北。周恩来随三堂伯沿大运河北行,取道山东、天津,跨越渤海湾,经辽宁牛庄,再转乘辽河渡船北上,长途跋涉两个多月,到达落脚的第一站--铁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铁岭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古城,历史悠久,交通方便,青山绿水绕城,文化兴盛。享有盛名的银冈书院,创建于清朝顺治十五年,康熙十四年命名为银冈书院,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坐落在银州城内的银冈书院是清代建筑群,环境幽雅,讲学兴旺,远近驰名,不仅开启了辽北的文化教育,成为辽北地区的最高学府和文化中心,也是清代在东北最早最大的书院,当时堪称全国著名五大书院之一。书院创始人郝浴,河北定州人,是清朝著名的治国贤臣,熟读兵书,精研文韬武略,曾任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等职。郝浴在银冈书院讲学育人十八载,其子弟多已成名。

银冈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是东北最早实行西方教育的新式学堂,这里名人荟萃、英才辈出。光绪三十年,银冈书院总董、银冈教育会会长曾宪文,是铁岭爱国运动的核心人物。他倡导教育救国,于银冈书院设立学堂,引进西方教育,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学堂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聘请劝学学员兼任教师,师资力量相当雄厚,教学质量很高,重视联系实际,让学生接触社会,注重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尤其致力于用爱国思想教育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反帝救国之心。 周恩来在银冈学堂的半年时间,第一次接受西方教育的启蒙和革命思想的熏陶,为他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的周恩来到铁岭时,恰逢当地学界爱国活动空前高涨之时,学堂编写的反映铁岭特色的乡土历史地理教材,以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驱除鞑虏”、“ 抵制日货”的字迹,在墙壁上处处依稀可见;岳飞的《满江红》歌曲,响彻整个校园。周恩来在这种环境里,最早学会唱学生中流行的《何日醒》《快猛醒》等爱国革命歌曲。这些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充满着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的血泪控诉和正义反抗。对周恩来思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银冈学堂那些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教师们。班主任兼主讲教师张兆芬是一位富于新思维的人。教历史的王老师是一位孙中山的拥护者,极力反对君主立宪制,赞成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主张。古文老师高文阁,学识渊博,长于诗文、书法。启蒙老师曾宪文兼任国文课。有一次,曾宪文在劝学所主持欢迎奉天政法学堂学生赵振清的会议,赵发言时,宣扬君主立宪制,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改良方面。教历史的王老师坚持革命党人的立场,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康梁的改良变法当以为鉴,谭嗣同等先生的热血尚未寒,赵先生,您的改良之举又遭到何等下场?”这使赵振清无言以对。周恩来第一次听到这种激愤讲演,令他对王老师格外敬仰紒纭矠。又一次,曾宪文老师带领周恩来等学生在龙首山上以山上竖立的宣扬日军所谓“战绩”的《日露战迹碑》为反面教材,告诉大家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立碑”,这才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起了周恩来和其他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和对祖国命运的忧虑,进而激发学生们发奋读书、革命救国的信念。学堂老师们的学识、思想和品德,对少年周恩来的成长无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银冈学堂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珠算、音乐、图画、体育、手工等课程。在这里,周恩来第一次较系统地学到西方文化知识,第一次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周恩来在这里读了许多进步书籍,使他茅塞顿开,放眼世界,从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特别是读了著名思想家蔡元培的著述,更给他以新视角、新思想的启迪。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特别注意读书的时效性,因时而学,不断求新。他自幼就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很快地成为班里学习成绩突出者,从未因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据当年的同学回忆,每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深得老师的喜爱,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之一。周恩来还常和同学们去郊区农村,接触社会,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铁岭的北国风光,与绿树成荫的淮安,有着天壤之别,但周恩来非常喜欢这里的新鲜环境。他酷爱体育活动,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户外做游戏、赛跑、跳绳、拔河、踢毽子,放学以后还经常去攀登城郊著名的龙首山,每次往返要五六里路。据当年的同学回忆,周恩来觉得自己不如东北小同学体魄强健,所以在寒风中跑步,做操,进行身体锻炼是很自觉的。不多时,较柔弱的身体渐渐锻炼得强健起来。在这里要常吃高粱米饭,改变了南方的生活习惯,也使他受益匪浅。周恩来回忆说:“我就喜欢东北,因为我是吃你们东北高粱米长大的”。周总理曾说过:“我身体这样好,要感谢你们东北的黄土、大风、高粱米饭,给我很大的锻炼。”新中国建立后,周总理经常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至十八个小时,这种过人的健康体格和精力,与他少年时代喜爱身体锻炼不无关系。

周恩来在银冈书院的学习生活虽然只有半年,但却学到了许多东西,既掌握了新知,又扩大了视野;既受到了思想启蒙,又学会了修身品德。银冈书院奠定了少年周恩来学习和做人的良好基础,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其思想是源于在铁岭时受到的教育和影响。

今天追忆起周总理的少年往事,追忆起周总理的伟大一生,让我感慨万千,心头涌起无尽的哀思。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儿女的共同想而不懈奋斗。周总理永远活在百姓心里,我们永远怀念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6027/

深切缅怀周总理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