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

2017-12-07 16:42 作者:诗心云卿  | 2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三年自然灾害当然指的是1959至1961年了,而且全国各地都遭了灾,并且一个个地方都爆出饿死了人的消息,既然饿死了人,那么就得有个说法。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有的人说是天灾,有的人说是人过。于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谁也不服谁,吵的是不可开交。

那些说天灾的自然是发生了旱灾,如果是洪灾的话就是淹死人,而不是饿死人的问题了,这个无可争议。不过,不管是天灾还是人过,但是确确实实是饿死人了,虽然民间说的数据与官方统计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是饿死人却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民间的说法还是官方都没有异议。既然饿死人了,那么究竟是天灾还是人过都得给历史一个定论,给那些死去的人一个交代以及活着的人一个心安。

对于是天灾还人过的争议,一方的说法是根据那三年的气象资料显示,那三年都是风调顺,怎么可能是自然灾害,另外一方的理由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是山地多平地少,可依然是个产粮大国,除了沙漠地区而外,几乎全国各地都能够种植粮食。对于中国来说,粮食有的地区是一年一熟,有的地方是两年三熟,而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两熟,少部分地区是一年三熟。粮食主要以小麦和水稻为主,其它粮食的种植为辅。

按照我们国家的划分,以长江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盛产的是小麦,当然也有部分玉米等杂粮的种植,南方盛产的是水稻,并且是季种植水稻,季还种植冬小麦。北方小麦的种植业区域主要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而南方的种植区域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由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气候温和,适宜水稻种植,因此种植以水稻为主,外加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也是水稻种植区域。

湖南历来还被称为鱼米之乡,四川称为天府之国。可是居然在湖南作家笔下看到湖南居然有饿死人的描写,在四川作家笔下也看到了四川居然也有饿死人的描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人不想被冤枉,而老天也不想背黑锅。那么究竟是老天之过还是人之过呢,就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来分析一下,孰是孰非,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高到低逐步向海洋倾斜,当然也有人说是以三角形的形状的向海洋延伸,而当初地理老师给我们讲的呈扇形向海洋延伸。从气候来说,我们国家的气候特点是类型多种多样,以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多来自于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于印度洋的东南季风的季风雨为主。而我们国家的粮食作物生长期在春季和夏季,历来就有冬播,春耕、夏耘,秋收的说法。因此夏季风的降雨对我们国家的粮食作物生长期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夏季风的降雨对我们国家的粮食丰收和歉收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影响我们国家的夏季风是从太平洋来的西南季风和从印度洋而来的东南季风,所以携带着大量的水汽,而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最后形成季风雨降落在我们国家几大产粮区的地面上,从而满足了我国粮食作物生长期的水分需求。

每年的夏季风进退影响着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进,一般的年份,从4、5月份开始,夏季风开始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当然我国南部沿海也是最早进入雨季的地区了,6月份,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移,雨带随之北移到长江流域,7、8月份,夏季风北移到淮河以北,雨季也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迅速南退.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结束。

当然也可能出现夏季风推迟登陆的年份,致使雨水不足,继而影响到粮食作物早期生长的水分需求,导致粮食减产,也有提前登陆的年份,造成雨水过多,影响到粮食作物成熟期的产量。夏季风还有强弱之分,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就被秦岭这条分界线阻挡,在南方徘徊,致使季风雨降于南方,形成南方多雨,而北方却由于少雨形成干旱;而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一下子就越过秦岭这条分界线,致使夏季风在北方徘徊,让季风雨降于北方,而南方却由于少雨形成干旱。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的季风雨还影响到云南和贵州的粮食作物生长。季风强的年份,一下子就越过云贵高原,导致季风雨在云南地区徘徊,让贵州地区由于缺雨而干旱;季风弱的年份,季风就越不过云贵高原,致使季风雨在贵州地区徘徊而让云南地区由于缺雨而形成干旱。

影响我们粮食生长期的除了夏季风,冬小麦可能会受到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寒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寒流都被阻挡在西部高原之外,所以影响不大,影响大的还是夏季风所带来的季风雨。

对于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来说,影响较大的夏季风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但是自然法则永远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国家的粮食生长期的不单单依靠季风雨,还有许许多多的河流水系、湖泊水系以及地下水流的灌溉,弥补了季风雨水的不足之处。

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河流水系的源头大部分都西部高原,流淌的过程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支流汇入,形成一条条较大的河流水系,当然无论主流还是支流都沿途灌溉着流经的区域良田,成为一个个天然的水系灌溉工程。而那些天然的淡水湖泊不仅仅是在天旱的起到对粮食作物的灌溉作用,而且在雨水多的年份则变成了天然的蓄水工程。

东北平原素有粮仓之称。它除了河流水系和湖泊水系的灌溉而外,冬天的积春天融化成水渗透与土壤,因此土壤中水分比较充足,能够给春小麦粮食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华北平原雪水相对少一些,但是河流水系和湖泊水系就相对要丰富一些。河流水系和湖泊水系在天干的年份都能够为粮食作物提供灌溉,从而保证了粮食作物的水分需要。白洋淀在文人作家笔下就比较出名,我记得作家孙犁还曾经写过《白洋淀纪事》,对于华北平原有个白洋淀,我是是读《红旗谱》小说知道的。

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珠江三角州的河流水系和以及大大小小的湖泊水系更是不用说,五大淡水湖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解放以后都很出名。

四川盆地能够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都江堰,都江堰乃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人修的人工灌溉工程,不仅干旱的年份对成都平原的良田起到灌溉的作用,而且在雨水多的年份还是防洪蓄水的作用。另外各个地方还有一些小的龙潭水,也可以小面积灌溉。怎么就全国各地一起连续三年都发生旱灾而且都饿死了人呢?如果说局部发生旱灾倒是有可能。

况且当时不是强调备战备荒为人民了吗?每年都上交那么多的公粮和余粮,而且每年都留储备粮,那么我们的粮食到那里去了,怎么就发生全国各地都饿死人的事情了呢?

只记得那个时候,农民没日没的栽种粮食,怎么还会出现灾害面前饿死人的事情。工厂是日月不停的加大马力生产生活用品,怎么还会出现物资紧俏,还要实行物资统购统销,人们就连生活必需品都没有。

那个时候不仅吃不饱,,很多人由于吃糠咽菜,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衣服穿的是破破烂烂,冬天的棉袄棉衣开了花,夏天的单衣是补丁压补丁,甚至穿的衣服变成布条条。只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村子那个烂广播是天天叫嚷支援亚非拉、支援亚非拉。现在我上网查一下才知道,全世界260多个国家,而我们国家前前后后养的亚非拉国家的白眼狼多达150多个之多啊,不算劳动力支援和物资支援,单单钱的支援都是上千亿美元。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养不了这么多啦。

哎,什么时候中国变成了为亚非拉提供援助的生产基地,而老百姓都变成了为亚非拉白眼狼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物资援助,劳动力援助,粮食援助等等援助的生产机器和奴隶了。

中国古语说弱国无外交,中国可是泱泱大国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2142/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的评论 (共 2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