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丁酉年古城寿县游记

2017-11-06 11:52 作者:feidu黄河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丁酉年古城寿县游记

2017年天——农历丁酉鸡年的阳春四月,草长莺飞的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一样,都焕发出醉人的勃勃生机。

得益于寿县划归了淮南,并且公交系统实行了惠民价格,人们得以乘上这辆一元票价的巴士,自淮南市奔向西北方向五十里开外的古城寿县旅游观光。

前些年,每次乘合肥的列车来淮南,总有些拉客的黄牛候在出站口使劲地吆喝:“喂,寿县的,到寿县的,出租车便宜了,六十,六十块啦!乘客车的十五、十五块!”

寿县是座享誉中外的古老县城,被国家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读大学时便听一位师妹说她的父母是寿县人,城里名胜古迹与其典故甚多。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该县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后,每听人们提到它,我的脑海里总会浮起那飞檐翘角昂首屹立的古城楼与雄浑沧桑的漫漫城墙。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新闻采编,曾多次出差路过淮南线,知道该古城近在咫尺,然而如同多次走京广线京九线、多次路过东岳泰山一样,尽管也很想去开开眼界,但总拘于公干较忙与囊中羞涩而与古城擦肩而过,未能如愿。机遇总是偏每一个有追求有等待的头脑,今天,太高兴了,只需投币一元便可实现已久的夙愿哦。

和畅的春风伴着我的思绪一阵阵悠扬掠过,车窗外淡蓝的天空白云飘飘,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灿烂的春阳温馨地抚慰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庄稼和菜园,早已从寒苏醒的一片片树林宛如一座座绿海峰峦疾驶而过,民风淳朴的村落里农家小院成行。清波荡漾的池塘岸边杨柳婆娑,妇女们弯腰河边抡着木头大锤棒,锤洗着石头上的衣被------哦,这一幕幕久违的田园风光重回到我的眼前!这若在别处的城际乡间,或许早已被开发商大吊车的钢铁巨爪夷为平地,然后平地而起高楼厂房或商品房店铺以及园林小区等黄金旺铺,而农村的自然风光从此不再;的确,今天深为庆幸,人们所怀念久违的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又重入眼帘,一种清新开阔之感充彻心间----- 这是进入寿县乡间给我的第一观感。

几十公里的路程的确不算远,不到一小时客车驶入了县城郊仿佛刚开张不久的一公交车站院内。当时有个进城公交班车小站牌在骄阳下孤零零地立在院内,但上面未注明多长时间一班,等了好久来了一辆,几位老太抱怨着上了车。

车行没几站,古朴盎然的寿县南门城楼出现在眼前,它正如此前我的想象那样:飞檐翘角的紫檀色古建筑,外观楼高三层、三眼拱门通达城内外,透出深沉沧桑的岁月感。一条清波荡漾的大河绕城而过,河上飞虹巨桥载负着人行车马,两岸林木葱茏繁茂,语花香。在此后的游览中得知,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淝河之南,八公山下,此城楼以地理位置而命名为”通淝门“。

据史料记载:这年八月烈日炎炎,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从长安南下,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进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这支百万行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并狂言:“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在生死存亡之际,东晋王朝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人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寿县)。又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主将苻融,用激将法要求渡河作战。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秦兵士气低落,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并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晋军大胜,收复寿阳。这就是人称中国军事史十大经典战役之一 ——以少胜多的战术典范,极大影响了后世兵家的战略观念与战术创新,并由此派生出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精彩典故和成语。

告别了通淝门,向东沿绿草如茵的古长城前行数百米,又一座古朴沧桑的古城楼屹立在眼前。古砖巨石砌就的圆拱形城门,前后门楣上方石匾分别刻着“老东门”“滨阳门”草书。据史料记载,该城门建于北宋时期。城楼前门口矗立着一块 方形黑底白纹的古画像石“古寿春街道地形图”,门道内一块块古石铺就的通道地面经数千年的车马人行而坑洼不平泛着寒光。后门口外淝水岸杨柳依依,一群几十人的红领巾队伍正在教师带领之下围坐一圈,倾听优秀学生的演讲发言,开展文史教育活动,圈内迎风飘扬的少先队队旗上标示着“霍邱县小学少先队”。

沿街走去,有不少售卖字画奇石的雅店,最多的是食品店铺,门前均摆满当地土特产品:各种红方糟方豆腐乳、绿豆粉皮和大救驾。“大救驾”金黄色,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外皮有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据说色美味佳,油而不腻,且含多种果香味。一打听的确价格不菲,每只仅鸭蛋大小售价两元,果料少点的1.5元,多买的有绚丽的包装纸盒。但其原料基本就是面油糖,感到不合算未买它,买了两瓶当地八公山牌的糟方米酒豆腐乳和原味豆腐乳。

淮南为豆腐发源地,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定都寿春42年,在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而发明豆腐美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相关史学专家偏向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更加为此提供了佐证。唐代鉴真东渡将豆腐制法传入日本,宋代传入朝鲜,十九世纪初传入欧、非、美洲,豆腐被誉为东方龙脑,成为世界性的食品。刘安尽管政绩平平但武功高强才华横溢,他编撰了学术巨著《淮南子》流芳百世;他第一次完整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后人沿袭至今;因其采用八公山优质山泉水及优质大豆研发豆腐而永载中国烹饪史册。他在淮南的后世子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传承开发出各种系列豆腐美食甚至豆腐全席享誉海内外。矗立于淮南火车站广场的刘安跨马持戒的巨石雕像,展现出意气奋发的武将形象。

据说“大救驾”是流传于古城寿县一带的特色名点,得名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一段奇缘。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南唐,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攻打南唐重镇寿春(今寿县)。寿春守将刘仁赡坚守城池,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无法破城,患病茶饭不进。寿春一妇人制作的点心香味扑鼻外形美观,赵匡胤连吃几顿,病体大愈。得知妇人是南唐城里人,便说:“这几天城门将破,你在家门上挂艾为记,我不杀你。”随后,赵匡胤率队奋勇攻城,大获全胜。送饼妇人得到赵匡胤答复后回城,为了城里百姓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门都插了艾草。待周兵攻进城来,果然对百姓秋毫无犯。后来赵匡胤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与大臣们谈及当年寿春之战时感慨万端:“寿春好饼!救了朕的驾也!”并将这种糕点颁为贡品,赐名“大救驾”并流传千年。

沿途又经过老城区卖卤菜凉面韭菜饼八宝粥等小吃食摊前,感到食品物价比起合肥郊县和皖东县城差不多,有的略微低些。然而客观比较而言,俗称儒林之乡的全椒县风光更为旖旎、街面也更古今兼容靓丽繁华些,而且所有风景名胜景点与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场所都是免费开放,游人进内参观游玩不用掏钱,体现了在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享受自然与社会资源方面人人平等;寿县东西南北四座古城楼门,老东门城门二楼文史厅门票收费十元,其余未去暂不得知,但一些景点收费略低于肥西县三河古镇。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古城十字路口,远远看见街南面一座古檀色飞檐翘角阁楼式的古建筑顶端耸立着大红的十字架,哦,是座古老的天主教堂(国际通称基督教堂)。不过,这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尚是头一回见到。

顿感精神振奋,快步近前。 只见教堂内外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正在牧师带领下做礼拜,听讲《圣经》。如同观外国翻译电影所见之形状、红色讲台十分古旧,前台两侧悬挂着大幅彩色《圣经》故事图画,十分精美。室内两层建筑,雕梁画栋线条简练,旁侧的紫木楼梯直达二楼观台,据行人介绍,此堂约建于清末民国初年。

院内厨房门口长条桌上放着开水保温桶,周围也坐满了听众,大多是些虔诚的中年、老年人。

过去倒杯开水,一旁两位穿碎花红上衣的老太微笑着和我打招呼:“哎,你也来啦?”

看她们有些面熟,哦,想起来啦。

我有些犹豫地说:“哦,你们也是在公交车站等了好长时间?中午和我坐一班车来的吧?还真有缘分!我在东门古城门下的车。”

“哦,是啊,呵呵。你吃饭没有?厨房有面条,我们都吃过了。”她俩开心地笑着。

“谢谢,我刚才在街上麦当劳吃过了。”

谢过她们的美意,我又不解地问:“今天是礼拜五,怎么来教堂这么多人呢?”

她们答道:“今天是耶稣受难日,受难节,大家也来做礼拜哦。”

原来如此,这些清白而虔诚的老太让我感动,还真是缘份,未料在此又遇见她们,心中因在公交站久候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

走出教堂时看见门旁古砖墙上镶嵌一块深色石匾,上刻两行大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心想,围绕这座教堂的精彩传说还真不少呢。

无独有偶,在教堂街道斜对面,还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大鹏展翅般沧桑森严的城楼,人称老县衙。准确地说应叫老州衙。未加修饰的圆拱形楼门即老衙门通道长约十多米,深灰扁长的古砖缝长满了青苔,很宽阔便于人马通行,楼门正中右侧石匾上镌刻着“寿州卅署”。我兴致盎然地登上右旁古石台阶,上得楼台,俯瞰古城街景:热闹繁华的市井透出岁月的沧桑,这古衙门东早已面目皆非,成了几个单位的办公所在与居民住宅点,相连接的西边街道店铺林立人车如流。

据教堂旁一店铺员工介绍:这条街叫照璧巷,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寿县县委县政府大院便设在西头,前不久刚搬迁到政务新区。他们还提议:“你应到县文化馆,就是老孔庙所在地看看,古迹很多。”他们的谈话使我回忆起幼时家乡L县城内,也有一座近千年的鼓楼。据清·道光十年刊《县志》载: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达鲁花赤(蒙语.掌印的官)马合谋沙. 县尹郭让始建谯楼(俗称鼓楼),后毁于战火。明万历年间重修,名曰东璧楼。印象中的这座古谯楼高三层,飞檐翘角气势宏伟,横跨鼓楼十字路口,这条街当时叫鼓楼街,我家就在这条街的法院宿舍大院,我和门口的儿童们常登楼玩捉迷藏。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被夺权的造反派“砸烂封资修”并“砸烂公检法”而彻底摧毁,连该城楼阶梯的一块块长方条巨石都被他们用板车拉回家做了阴沟盖。于是,该县城幸存下来的古迹名胜荡然无存,成为本市六县一市中的古迹光头县城。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人们期待着新时期的县领导能够重振古迹雄风,予以修复重现于世------

想到这里,不禁感慨寿县众多名胜古迹的好命,不由得发问:“据我所知,在文革中各地名胜古迹都在劫难逃遭到破坏,而贵县众多古迹却原汁原味保存下来,得力于什么神力救助啊?”

这位上穿深蓝唐装、瘦长脸的下巴留着一小撮黑须、颇有些艺术家风度的老店员点点头,沉吟片刻后侃侃而谈道:“在文革中,我县是安徽省唯一文物基本保存下来的县,一是我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群众的文化素养较高,对历史人文景观与文物保护意识强;二是当时得到国家领导的指示不得毁坏寿县文物。我县的孔庙、就是现在的县文化馆名胜古迹很多,院里有两颗千年古银杏树可挡风雷电的侵袭,所以古代庙堂殿宇前多载银杏。听说文革中,进驻我县搞支左的部队有位军级干部,听人说银杏树打的家具好,叫人砍下老银杏的一条树枝,找木匠打成了床头柜。后被查处撤销了职务。你应该去文化馆看看,那里很热闹。”

尽管这师傅说的只是文革时当地的一个轶闻,但我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文革时我只是个毛头小孩子,但亲眼目睹了县革委会戴红袖标的造反派和红卫兵们的“革命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做文章“的暴烈行动,将从各公办机关单位和居民家中搜出的”封资修“古籍文献画卷和现当代文学读本以及外文书籍、大量文化艺术品剧团演出道具才子佳人的凤冠霞帔古装彩袍等等,在街上堆成一座小山点火焚烧烈焰腾腾------更加暴烈的革命是强力拆毁了历经风雨沧桑和战争烽火留存下来的那座飞檐翘角的钟鼓楼------

当时,我只是个毛头小孩子,不知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大人和学者们的内心是否在流泪?更无法体会那些高呼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奇乐无穷“斗士们的快感------

感谢这位师傅的介绍,我走过十字路口向西大街前行了约一公里,远远望见一座六边形的宝塔在夕阳下很是明丽动人。走近了。看见宝塔上方深檀色的横匾题写着”奎星楼“。奎星楼旁,立着高大的古石牌坊,旁侧悬挂着寿县文化馆牌子。

哦,孔庙到了。这是一座庞大的古建风格庭院,内外人群簇拥,进内感到如同进了兰州的城隍庙一般。展售各种古玩字画地摊排列成行,拱桥泉池点缀院中。右侧是县图书馆,出边门后进入了文化馆。游人如织,风光更加靓丽。

巍峨的古大成殿台阶下,两侧各屹立着一棵几人难以合围的古银杏树,它们浓荫蔽日生机勃勃。犹如两位身姿伟岸的忠诚卫士,日守护着千载古殿。庞大的树身上段一条条苍龙般的树干伸向天空,那树身和枝干上一片片盔甲坚硬无比,可见足以抵挡风雨雷电的肆虐。想起刚才老店员的叙述,留意一看,果真,左侧古银杏树上一支小水桶般粗壮的树干从臂处齐刷刷地断开,只留下平板板光秃秃的的臂段枝干,显然这就是那被人弄下一截枝干打了床头柜的古银杏树。银杏俗称白果树,果实可入药入菜。这两棵鲜见的名木古树上挂着“安徽省一级古树0367号”标牌,树龄750年。相传它俩一雌一雄,雄授粉雌结果,树身枝叶相连,树底盘根错结,难以分开。自古常有年轻人在树下许愿,祈求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

这两株古银杏卫士风雨如磐所守护的大成殿风貌究竟如何?

我拾级而上走进大殿,立感氛围庄严肃穆。正堂上方高悬万世师表横匾,堂中孔夫子圣象由巨石雕就:坐姿如山,长须飘然,两袖合拢于胸前、双眉微蹙,伟大思想家那智慧的目光探究审视着前方------半部《论语》治天下,数千年来,其思想学说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深深铸就了中国历代帝王将相和黎民苍生的灵魂以及社会形态。可以说,孔夫子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师爷。其圣象前立着“大圣至圣文宣先师”牌位,两侧配以其得意门生四子立像。东西两壁大型石刻壁画“孔子圣迹图”大气磅礴,形象地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孔子倡导宣传儒家学说,以克己复礼信念而颠沛流离四处艰辛讲学布道的沧桑岁月。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孔孟之道一方面以仁义礼智信倡导人性真善美,另一方面以三纲五常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的封建极权思想而扼杀人权,阻碍了中国向现代社会改革发展的步伐;但在封建社会,其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奴化百姓功不可没。

该县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殿宇,其名出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意为颂孔子集古代圣贤之长于一身。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贤之大成”,更名为大成殿。至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大殿曾坍塌,时知州赵宗昊重修。嘉靖十七年(公元1812年),重修建成现今规模,整体建筑面积二万平方米。

大成殿后墙上“太和元气”楷书石刻十分大气雄浑,意为孔子学说像太空天体那样,循环往复恒远持久。此碑原位于大成殿前的太和元气坊之上,作为进入太平祥和的神圣境界和探寻儒家文化渊源门坊。文革时该牌坊被毁,此碑其后被镶嵌于大成殿后墙。大成殿后进明伦堂院内、周围廊坊墙面镶嵌着古诗词碑刻多幅,并设有游客活动中心,院内执戟演武者潇洒飘逸,博得观者掌声喝彩。

踱过边门绕到大成殿左侧,两巨石龟驮负着数米高的古碑屹立于花草之中。我饶有兴致地走进旁侧文庙博物馆观看文献图照与实物,至此更加了解了寿县发展沿革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直属扬州,殷商如制。春秋战国先为楚,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于寿春,命曰“郢”。秦为九江郡治,西汉初为淮南国,淮南王刘长刘安父子定都寿春64年,后以“谋反”罪名而被灭。东汉末年军阀袁术称帝亦以寿春为都,魏隶扬州、为州郡治。西晋隶豫州淮南郢、东晋改称寿阳。南北朝刘裕曾以此为都,建刘宋王朝后改为州郡治所。隋文帝废郡改为寿州------至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州为县,目前总人口近150万人。参观至此,我们可以点赞古城寿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也。

次日上午阳光依旧灿烂,我依旧乘坐29路公交车来到古城继续游览,造访千年古刹报恩寺。

在东大街蒙行人指点,向北穿过一条深深古街巷道,便见一群男女老少游客神清气爽地迎面走来。看这些人那圣徒朝拜般的灿烂笑容,便知他们刚从报恩寺出来。出古巷后往右拐弯,走过一片正在拆迁的民房废墟,望见了绿荫环抱之中飞檐翘角气势庄严之古刹。

山门前沧桑的古铜香炉傲立,门旁标志着“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牌,路旁矗立着风景游览图示。据《寿州志》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历一千三百余年。总面积 多平方米,雄伟壮观在江淮大地首屈一指。

该寺不收门票,游客自由进出。前宇殿堂正中供奉一尊笑呵呵的弥勒佛坐像,体现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的杰出风范,令观者肃然起敬。两侧墙前矗立四大天王塑像,墙边书架陈列着一排排免费赠送结缘游客信众的佛教书刊与音像光盘读物。

过堂后的佛院辽阔深远花木繁茂,浓荫遮蔽着巍然屹立的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宝圣像身姿伟岸,金碧辉煌。殿墙两侧铜铸十八罗汉意象各异,栩栩如生,1962年由县城北门圆通寺移入该寺,现存15尊。像背刻字显示铸造年代为明代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6月9日,由安徽省政府部门公布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宝殿后堂大型彩绘壁画堪称绝世精品: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形象庄严静美,手持宝蓝滴水宝瓶,由童男玉女仙童护驾,自云中仙降而来,呈为民排忧解难赐予安康圣相,令观者无限敬仰。

大雄宝殿的后进圆通殿坐落于石阶高台之上,登台遥望远山起伏绿林如峰,田园风光无限秀美,辽阔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沿高台回廊西行、顺石阶而下到达膳堂,已是午餐时分。与香客们一样排队购得五元餐券就餐,芹菜香干、炒豆角、青菜豆腐等清香宜人。加上一大碗米饭、还有免费汤,大家吃得不亦乐乎。

餐毕,我随着快乐的人们继续游览,来到上午所见大雄宝殿前那两颗罕见的壮硕古木之前。这两棵古银杏枝繁叶茂纵横交错,如同两把擎天巨伞遮护着这宗教宝地令人叹为观止,游人纷纷争相挤到树下留影。想起昨日在孔庙所见的那两棵古银杏树,与它相比只能算小字辈了。据庙里师傅介绍,眼前古木树龄已有一千好几百年了,几乎是孔庙银杏的两倍啊。确切树龄大概难以考证,总之,它们是我迄今所见最大之古银杏树了,庆幸今天真是大饱眼福哦。

大雄宝殿前院中,还有一片铁栅栏围起杂草丛生的圆型空地。正前方是一座深沉色调的铜铸宝塔,四平八稳、塔高四层。钻进拥挤的游客人群,只见一位戴着红色旅行帽穿紫方格衬衫的中年男子正和人们侃侃而谈:“这儿原有一座舍利古塔,建于唐宋时期。这座铜塔就是古塔的模型。古塔内藏珍宝文物,千年风雨侵袭使古塔严重倾斜,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文革时期)被拆掉。”

“那古塔中的文物扒出来没有啊?” 游人插问道。

“扒出来了。” 这位稍瘦削的中年男子眨巴着细长眼认真地回忆着:

"当时我家就住在报恩寺旁边,拆塔时、我才上小学,也跑来挤在人群里看热闹。专家和施工人员挖开塔底的大青石板后,现出来一个大水井一样的圆洞,一股白茫茫的烟雾遮着一条大蟒蛇从地底下窜出来,嗖地一声窜过众人头顶,窜过院里树林上方、当时这四周和寺庙外都是一大片树林子,这条大蟒蛇穿过树林子腾云驾雾地飞走了------从井底漫出的烟雾涛涛、白茫茫的看不清井底下的状况是什么样?哎呦,这白雾的怪味道可大了,熏人要吐、嗯,真太难闻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皱着眉毛直摇头。

接着,他略微歪起头又回忆道:“当时我也挤进人圈里往塔底下看,只见烟雾中这座塔底下黑洞洞的深不可测,有人甩下去一块砖头,半天才听到“咚”地一声回响——从井底发出来的沉闷回声,说明塔底下的古井很深啊,有水。考古人员挖开塔底时,现出还有一层地基,像庙堂一样的一根一根的红木柱子、挖出了不少文物字画,还有一对金银棺材。地基下是一层青石板,下面是古井。”

该男子伸出双手比划着:“有这么大、半尺见方。听说后来送到北京国家馆藏去了,我县博物馆展出的是模型。”

"那么,棺材里有没有舍利子呢?" 旁边一位圆脸扎着马尾辫的胖姑娘急切地发问道。

“哦,大概也有些吧,一千多年的古庙了,咱们想想,和尚圆寂后总会有的。”

叙述中,显然他对那条白茫茫的大蟒蛇印象太深刻了,显得有些念念不忘地回头手指着飞檐翘角的山门过厅后排殿堂道:“当时,这庙里没有师傅,四周都种着树,十分荒芜。”

有位男游客搭腔道:“当时是在文革中,和尚道士都被遣散到社会上参加劳动了,哪还有人呢?”

“是啊,当时这庙里空空荡荡,人迹罕见。听说前边这殿堂里住着一对看门的老夫妇,有时半夜起来出门小解,经常看见大雄宝殿前的古塔上有两个灯笼一样大的圆球闪闪发光,心里直发毛,不敢再看下去。有天夜里老头做,梦见一条大蟒蛇忽闪着灯笼一样的眼睛托梦告诉他:'吾本想吞掉你俩,但知道你俩都是好人后,不忍下口。故放你们一马,赶快走吧。'老头在梦中吓得魂不附体、一再感谢。第二天便和老太离开庙里了------话说回来,因为塔底挖开后,青石板下的古井黑洞洞的,实在太深了,没有人敢下去,随后便被钢筋水泥封死了洞口。至今无人敢勘探开挖,所以这片地一直被铁栅栏圈着------”

听完了该中年男子有关古塔开拆时绘声绘色的忆述,人们心满意足地把这片铁栅栏圈起的荒芜茅草地瞧了又瞧,又转悠到了左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罗汉堂。朱红大门旁金色对联很是耐人寻味:“三百罗汉慈怀天下腹中藏有渡船人 众信弟子悟彻乾坤无欲清净自成佛”。堂内珍藏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体现出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准。

一晃已过去了大半天,金红斜阳温馨地挂在了天边。我告辞了这古韵悠然的报恩寺,再去古城大街溜达。

县城北大街街景繁华,店铺林立,人流熙熙嚷嚷,显然,这里是老城区域。

肯德基等西餐馆空调舒适的店堂里,一些农村老头老太们领着喜乐地尖着嗓门“嗷、嗷”怪叫的孙辈娃娃啃着鸡腿汉堡喝着百事可乐、开心地拉着家常。显然,洋快餐已不再是海归白领们的专宠,早已得到了中国男女老少的青睐。

大街西侧有条民国建筑风格的古街巷整洁清爽,俗称留犊祠巷。街旁一长溜灰砖青瓦仿佛是民国风格的民居住宅向前延伸着。附近巷道口几只巨伞下是香气扑鼻的美食摊点,有清真卤鹅、凉皮凉面,还有赤豆珍珠元宵糊、萝卜丝油香、鸡蛋油饼等。一打听价格非常便宜:便买了一元一碗的赤豆元宵、一元一块的油香,就坐餐桌前一饱口福:摊点的老板人很实在,该赤豆元宵盛满了一大碗,绵白糖放的特多、十分香甜,这油香也是大块头,清香可口,撑得不亦乐乎,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价廉物美啊。

这顿为时尚早的晚餐过后,继续沿留犊祠巷西行。在街北民居中,一座深红底色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映入眼帘,紧闭的朱漆斑驳的大门旁刻着“孙藩大夫第”石匾,暮色中的古宅大院显得十分沧桑。据该街坊介绍:古老寿州的孙氏家族人才辈出,留存的历史文化成果颇丰。其中有寿县状元府、状元街、东西十房、孙家粮库、孙蟠大夫第、安丰塘、孙公祠、大光小学及纪念馆、东津渡石桥、八公山孙家花园等历史人文景观,成为寿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寿县民间对孙氏家族有“孙半城”之称。

寿县安丰塘(古称芍陂)是世界上第一人工大塘,由楚国令尹孙叔敖组织修造。他是孙氏始祖,春秋战国时期的贤相,为政清廉。后人缅怀其功德,在安丰塘北建孙公祠。

孙氏望族中的孙藩,为清乾隆年间名士。他辞官经商,开石舟当铺,建“孙家花园”景观屹立八公山间,成为寿州孙氏兴旺发达的开拓者;清咸丰九年状元,五部尚书,光绪帝师,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创办者孙家鼐以及众多孙氏后人,更成为家族精英代表,富有文韬武略,留下千古传奇佳话。

在孙藩大夫第门前聆听完孙氏家族史介绍后继续前行,来到人行车马十分热闹的丁字路口。只见居民围坐于古色古香的留犊祠门前方桌边,正在品尝清真美食香喷喷的牛肉饺子。人们告诉我:这座祠堂是为纪念东汉时期寿春县令时苗留犊而设。

据传:时苗(公元150-220年),字德胄,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他为人清白疾恶。建安年被丞相曹操任为寿春令。为政令行禁止,不事权贵,深得民心。

初时他轻车简从,乘坐一牛车来寿春,行李仅一箱书籍与几件换洗衣服。一年后母牛生一小犊饲养长大。卸任时,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劝其带走。但他却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执意留犊而去,仍然轻车简从两袖清风。后任太官令,为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年七十卒,葬于故土。

后世寿州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牛犊饮水池北建祠祭祀时公,从此,该街巷得名 "留犊祠巷"。"时苗留犊"的历史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闻此典故十分感动,希翼进得祠内观览在东汉举廉选官体制下催生出的寿春令时苗的超凡风貌,遗憾的是此时该祠已铁匠把门,不得一览遗迹。

然而,可喜的是,正如圣经一些故事表达的那样,尽管这里锁上了一座门,上天又会为我们打开那另一道门哦——有志者天不负嘛,向北边抬眼望去,只见宽敞的广场上,古银杏葱茏繁茂,苍翠绿叶掩映着一座飞檐翘角赭红色的大殿,在夕阳映照下光芒四放,气度十分庄严雄伟。前院正门大中门上方镌刻着“华东清真大寺”行草大字古朴苍劲,游客驻足仰望。

随着做礼拜的回民群众以及游人信步走进大院,眼前更加敞亮:生机勃勃的树木花草点缀着古朴庄严的寺院,两旁浓荫蔽日的古银杏仿佛威严的卫士护卫着三进重院。征得阿訇同意后,漫步院内参观。遥视前方青白石阶上方为一宽广平台,古雅雄伟的正殿无相宝殿即礼拜殿巍然屹立。南北厢房为原阿文大、中、小学教室及水房等,北厢房西接“筛海洞”胜迹。寺内珍藏多块古碑石刻,其中,还珍藏着一块毛泽东主席手书“清真寺”的石刻巨匾,字迹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原本是于民国三十六年为延安清真寺所题写。各块珍贵石刻古碑彰显着华东清真寺的悠久历史。据介绍,寿县清真寺为华东地区第一座清真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唐宋时,寿城清真寺建于县城西北隅,至明代移建于此地。据光绪年间《寿州志》载:“清真寺在城内留犊坊,康熙年建。”1977年维修时,发现前大殿屋顶望砖四块,砖刻“天启年建光绪庚寅年重修朱彩良经手”,并载“重修大殿阿訇刘国治,掌教梅映辉、梅春天、赵天培、梅文全,仲冬报竣”;“董事杨得山、朱怀亮、王元兴、赵元标,道光己巳年杏月立”;第四块砖刻阿文,意为“求主给我们开慈悯之门”。至1981年再次维修时,发现两块藏于殿顶内的志年望砖,铭文一为“明天启年建,道光年重修”,一为“光绪年重修”。1986年,大殿大修时,又在瓦椽上见有墨书“民国二十九年修”字样。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寺院,回民做礼拜的场所,故又称礼拜寺。

回溯我国丝绸之路的辉煌发展史,自隋唐之后,中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合作互助互惠,日益繁荣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启智化愚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其中,大量来华传播宗教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教育医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传教士功不可没。他们志向崇高、爱心博大,汇同思想开明进步人士克己奉公救助社会,兴建教堂以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慈善类事业,其中一些特别优秀人才甚至参与中华国计民生的规划建设。如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于明末时期来到中国,在崇祯朝庭供职,后转投清朝。其擅长医术,天文,帮助制定了中国最权威的天文立法,清康熙见他也恭行弟子之礼。17世纪比利时的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41年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方面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为康熙帝的科学启蒙老师。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

意大利传教士汤若望(1591年-1666年),字道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积极传教参与国家科技文化建设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雍正朝封“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故居雕像屹立,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存有其大量资料传记。

至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社会、逐渐形成了洋教与早先的儒道(本土)释(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家教派并存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相互融汇发展的可喜局面。古城寿县便集中生动地体现了这一中外宗教历史文化景观荟萃、古今中西文化兼容的鲜明特色,这也是笔者游历中所见到的县级城市中唯一具有的神奇特色。

那么,为何寿县具有这样宗教和谐一枝独秀的鲜明特色与文化景观呢?依笔者浅见,这与其得天独厚的悠久历史文化和显畅的地理位置及其派生出来的地杰人灵众多叱诧风云的社会精英有关,正是这些中外知识阶层的精英人物将各宗学术文化思想观点及现代科技传向民间,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具有代表性的寿县不仅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了各派宗教势力在此传经布道的风水宝地。

由此剖析:综观各教派经纶学说,其中心思想均包括了“仁”“义”二字,均旨在教化人类、传播正能量。唐代思想家散文宗师韩愈的《原道》强调传统国学儒教的作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笔者以为,尽管各宗教流派学说观点存有差异,但它们能够长期存在传播于世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智者应以成熟的心态开阔的眼界取长补短,正己人生之路。

出清真寺清风习习,夕阳将古寿春山河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辉格外明丽。天色还早游兴正浓,于是乘坐一辆为游客所喜乘的人力三轮车驶往久负盛名的八公山公园,去瞻仰四顶山峰奶奶庙的道教景观。

寿县八公山在县城东北八公里开外,这截山脉曾发生多起淝水之战等著名古战役。它连接淮南、本县及凤台共有的八公山区,其包括大小四十余座峰峦,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八公山得名于西汉淮南王刘安修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名篇《淮南子》,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天下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学士: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等常在八公山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某日,他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中华古地理书籍《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由此派生出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年蔓延至此山著名的淝水之战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远古传奇。

哦,传说中的八公山如此神奇,它、到底长得啥样?今天终于一睹芳容了。

车辆奔出北关绿草繁茂的长城古道,驶入尘土飞扬的淝水岸大道,工地上正在兴建的高铁工程热火朝天。穿过浩瀚的淝水大桥,连绵起伏灰绿蒙蒙的八公山剪影愈来愈近了,终于到了路旁开有几家饭店豆制品店和紫金砚台专卖店的山脚下,一座五彩缤纷飞檐翘角的古式山门巍峨屹立于眼前,门楣上题着“八公山森林公园“。八公山又名紫金山,据《嘉靖.寿州志》记载:”紫金山在城东北十里开外,古传山有紫金石,故名。“紫金石纹理细密、光润如玉,色调凝重而优雅,雕成墨宝砚石华美璀璨,古代被列为贡品,素享盛誉。八公山又因古遗奶奶庙等道教景观而被民间誉为道教圣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八公山虽无华山之险峻,亦缺黄山之奇美,但它与千里长淮相依相托,山川壮美的开阔意境及脍炙人口的名胜古迹所展示出的罕见风光足以动人心魄,为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地点赞讴歌!据《寿州县志》记载: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来自江淮内外数十万香客“牵车鼓辑而至,云集雾会,自昏达旦”。这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是求愿于八公山峰四顶山奶奶庙神灵。八公山下的淝水为淮河支流,主线淮河奔腾千里,如彪悍骏马腾飞穿越中原大地。相传即使是水性高超的舵手船家,每每途径附近的淮河中游第一峡——硖山口,眼观两岸峭壁如削、水流湍急,置身于云雾飘渺之中,顿觉恍惚难以自持。行至此处,船家高手无不心惊胆颤。举目水天茫茫,忽见八公山主峰上那仙雾缭绕的道教神祗奶奶庙,立马诚惶诚恐作揖祷告神灵保佑沿途平安。然正如道家鼻祖老聃《道德经》所言:“天道无亲,常佑善人”。古往今来,长淮滔滔,或浮或沉没多少世间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哦。

美好的传说鼓舞我努力登攀,去探寻那险峰上的无限风光。山坡下一截是柏油路很好走,边行边扫描四周,满山郁郁青青的古木野芳,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流水潺潺,鸟唱虫鸣,好一派世外桃源风光。路过碧波荡漾的泉湖,有些年轻人或蹲或立于湖边石块上拍照留影;前方大型恐龙化石园尽管已下班锁着铁栅栏大门,仍吸引着些许游人驻足观望。行至山坡处,一座大型石板彩绘壁画拦住去路,上题“淝水之战”行草大字很是触目。画面生动地表现出当年这乱云飞渡战火缭绕的八公山古战场上,东晋名将谢玄率部以少胜多战败前秦皇帝苻坚的大捷情景。画面战旗飘扬,英勇的将士身着战袍披盔挂甲,气壮山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伴随着战场上的缕缕战火硝烟正从壁画中弥漫而出。

此时,金红的夕阳已悄然隐退至山林中。天际逐渐灰暗下来。山上传来了姑娘小伙的谈笑声。峰回路转地继续攀登,很快,他俩来到了我的面前,哦,很亮丽的一对小情侣。

笔者立即打招呼:”喂,你们好!刚从山上下来吗?到山顶奶奶庙还有多远啊?主要有哪些景观?好玩吗?“

看着笔者有些急切的神情,那小伙和姑娘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嗯,我们刚下来。“

小伙又道:”阿姨,还远着呢,您才走了一半呀。山上的景观是很好玩的,有俗称奶奶庙的碧霞元君祠等不少道教景观,还有淮南王刘安修道成仙的升仙台。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寿县全城的景观。不过,等你上去的话天也黑了,你至少还要走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山顶啊。“

“好,谢谢你们的告知,阿姨今天就不去了,等有时间再来吧。哦,奶奶庙,后会有期!”笔者边答边步这俩年轻人的后尘,疾步下山了。

山风阵阵,吹拂着四野茫茫的山峦叠嶂。周遭的花木簌簌作响,伴随着汩汩流淌的山泉和晚归雀儿的婉转吟唱,宛如一支欢送的浓情乐曲传向浩渺的太空。

来时沿途所见那蓝天白云、由金红到绯红温馨灿烂的晚霞以及浅灰的云翼,都已随晚风飘散去了蓝黑的天幕之中,如同当年这八公山古战场那被山风吹散遍野弥漫的战火硝烟一般。如今只有眼前身后的重重山峦叠障恒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伴随着一代代江淮大地上勤劳质朴的黎民苍生安稳度日,岁月静好。焉然,我下意识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是如此沉稳静好,与这山山水水和谐相依,沉稳无比。并有所感悟:自己的人生虽未如彩云般潇洒飘荡、也未像风一样地神气飞扬,然而无怨无悔,惟愿同这八公山的黎民众生一样,恪守着真实平静的内心,平实知足地生活吧。古圣贤早有教化,惟知足者常乐呀!

山下的寿春古城一片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喧闹如昼。在山门外,我例外地破费了十五元钱,果断地乘上一位的姐的出租车 ,向回淮南的29路公交车站台飞驰而去。很幸运,下小车还没两分钟,最后一班回去的29路大客车开到眼前,旅客们争先恐后地挤上了车。

客车开足马力奔向淮南,路上一道道耀眼的车灯、路旁田野农家的灯光与工地建设的灯火、还有那浩渺天际中大大小小闪烁着的繁星,照亮了让人沉闷的昏暗夜空。这趟驰骋古城的游兴让旅人心潮起伏:八公山呵,后会有期,愿我们相会于下一个艳阳天!

作者苏淮(昵称feidu黄河)

写于2017年4月2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8177/

原创丁酉年古城寿县游记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诗心云卿
  • 鲁振中
  • 雪儿
  • 若水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问好!推荐阅读!
  • 云朵儿GAO
    云朵儿GAO 审核通过并说 赞,好文章!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