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在平昌的知青岁月(五●米帐事件)

2017-11-03 14:04 作者:山之源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年十五后,生产队社员开始出工,水库基建队的队员们也从各生产队上山,工地上恢复了昔日的喧闹。知青们也陆陆续续回来了。

同队知青王忠富回到水库时空着双手,让我大惑不解,难道家里没给我悄东西。以我妈的性格,儿子远在平昌,这个节没回家,天天在家牵挂着,难道.......。

王忠富悄悄将我拉到无人处告诉我:“你妈托我带了些东西,放在生产队了,这里人多,东西少了不经被整。”这小子还算聪明。

开工后我把精力放到伙食管理上,经队长同意,采纳民工的建议,把原八人吃一盆饭,改为单人用称来称饭发。

以前八个人分一盆饭,若有人请假,他那一份会被同桌的人分吃了。

我琢磨着能否象在南山中学读书时,学校食堂打饭用饭卡,用餐没用餐一清二楚,没用餐的月底统计,凭队长批的假条按量退给大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将此想法报告给丁奉安队长,他表示完全同意。

晚上收工吃饭前,丁队长将此方案向大家宣布征求意见,全部举手同意。基建队决定为便于管理,从次月一号开始执行。

我开始制作饭卡,没油印机,用钢笔在牛皮纸上划表格,上面写着姓名、日期,早中晚餐。打饭时,在饭卡上盖我的私章。

每天统计就餐人数,计算下米量。米饭做好开饭时,按1斤米1.8斤饭的比例用称来称给队员。

开饭时厨房所人都忙起来,有时还要丁队长帮忙,我接饭卡盖章,一个炊事员称饭,另一个炊事员往队员的碗里装饭、菜。

几天试行也有问题,煮出的饭有粑有硬。煮软了饭要剩,煮硬了又不够。剩下的饭每顿又以八人一组在分一次。

一个月后有人不满了,煮出的饭粑硬不一,认为我在搞鬼,四队来的丁玉杨吼得最凶,这人在队员中有威信。他向丁队长提出,每天煮饭下米时派一个人监督,丁队长表示同意。

监督办法试行一个长时期后,他又当着全体队员的面向丁队长提出查进出米帐。

丁队长把他的意见向大队作了汇报,王家柱书记专程赶来基建队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没什么意见查就查吧!”

基建队丁怀平、丁玉杨、韩维强三人组成粮食清查小组,从第二天开始查帐、盘点。我在旁给予积极的配合。将各队交粮、支出登记薄交给他们。

丁玉杨以前当过会计,对帐较熟,他直接负责对帐目的清理。

丁怀平、韩维强两人负责盘点大米,从大圆桶里把米勺出来用萝筐过称。

整个基建队的用米支出都是我经手,不时回答丁玉杨的提问,他字迹辽草,看起来十分费劲,干脆懒得看了,心想反正你是内行,收进支出这么简单的计算该不会弄错吧。

大米清理两天后结束,清理小组也没找我谈过话,告诉结果。

晚饭后应清理小组的请求召开了基建队大会,会上丁玉杨宣布了清理结果。

“董长贵经手三个月伙食团的米帐,清理结果差1250斤!”全队上下哗然,惊呀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向我。我也是满头雾水。

丁玉杨转向我质问:“小董,这是怎么回事,1000多斤大米你弄到哪儿去了?你家在重庆肯定背不回去,但问题明摆着,总该向大家作个交待吧!”

面对四十多个队员,八十多双眼睛,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在大多数队员对清理结果有疑问,不相信1000多斤大米我背回重庆了。

散会后,人们叁叁两两聚在一起议论此事。

知青王忠富安慰我:“小董,我相信你,丁玉杨那狗日的再说,老子一会就将他搁平!”

“小王别乱来!”我历声喝住他。

心里直犯糊塗,啷个回事,差这么多大米。我睡在铺上翻来覆去想这个问题,脑子里象过电影似的将三个月的粮食收支情景过了一遍,也不得要领。

与其睡着受折磨,倒不如弄个水落石出,还自己一个清白。当即穿衣下楼,打开保管室的门,点燃煤油灯,将我做的粮食帐拿出,分类、分月按收支两条线,划出表格进行统计。

凌晨5点终于清理出结果,三个月粮食进出收支只差34斤,心里一下子放松。

打开保管室的门,天空已露出鱼肚白,凉凉的晨风扑面而来,吹走一的倦意,我佇立在田埂边的崖边上。心情格外高兴!

回到基建队驻地,队员们已起床洗簌。我将自己连夜复查粮食的结果告诉了丁队长,他当即将丁玉杨叫进保管室,关上门两人听我汇报。

丁玉杨还未听我说完就一拍脑壳:“遭了,我直接将谷子将成米了!按规定1斤谷子只能打出7.5两米。各生产队送到基建队的都是谷子,我们收到谷子后还要送到加工房加工成大米再运回来。

早饭时,丁玉杨当着全体队员的面,公布了我清理的结果,基建队三个月粮食支出清理下来只差34斤,并当面向我道歉。一场大米风波平息下去。

一九七六年三月,农村双抢季节来到了,各生产队把秧田平整好,秧苗早一天晚一天插下去直接关系到来年的收成。大队研究决定,水库暂时停工,基建队组成两个青年插秧突击队,分赴1234生产队和567生产队插秧。

丁奉安队长带领第一突击队(由1234队水库基建队员组成)下了山,计划从胜利一队开始插秧。

胜利大队田最多的要数胜利一队,这里的田又大又宽,十几个人在水田边排成行,每人手里拿着一束秧苗。一人插六行。

第一次插秧,知青们感到挺新鲜,赤脚卷上裤腿下到田里,水底的泥挺滑,脚踩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起摇摇晃晃。秧苗捆早早的甩进田里的水面上,便于取用。

我下到水田里,从水面捞起一把秧苗拿到左手,以左腿为支衬点,弯下腰,左手分出小束,右手接过倒退着将秧苗根按入水下的泥里。

插秧的动作显得苯手苯脚,十来分钟后,我们四个知青就被社员们甩在前面,身后留下一行长长的空档。知青插的秧苗,东倒西歪,有几株还飘浮在水面。

秧苗往水里按重了,全部沉入水中,你必须将它提点起来露出来。加上“立场不稳”,前后折腾,满身大汗,腰梭背疼。

农村的活路真的很辛苦,好在人年轻,摸仿的快,几天后插秧的速度总算赶得上社员。知青杜忠惠、胡金秀进步更快,俩人自来到平昌下乡插队,分在一个生产队,就产生了相互间浓浓的竟争意识,凡事拚个输赢,你插了二行秧,我非要超过你插三行秧。典型的四川辣妹子性格。

不久我也能跟上插秧的大队。唯独王忠富例外,高挑清瘦的个头,慢腾腾的往后挪动。

我们也不管他了,直奔第二块水田。任自他在田里“青蜓点水”,反正插多插少一样的工分。

五月的平昌山区,阳光普照,田野一片翠绿。夜晚天空繁星闪烁,传来的阵阵蛙鸣,似合凑着一首首古老的田原曲,多么动听,震憾心扉。

基建队下各生产队支援插秧,伙食不集中,队上的社员回各家吃饭,回水库后再退给大米。知青的伙食由生产队指定一家为我们煮饭,费用生产队承担。

我们第一插秧突击队两天时间就将一队的秧田全部插完,第三天赶往胜利二队。

刘队长分配大家去帮助二组插秧。

三天后,我插秧的慢慢接近了社员。一次下到秧田,凑巧旁边是胡金秀,她手脚灵活,六排绿油油的秧苗在她面前笔直的延伸。我自叹不如,想跟上她插秧的脚步,拚尽全力还是落下阵来。

这块田五人插秧,其他人插完秧上了田坎,胡金秀没上去,而从田里另一边顺着我这行空档倒插着秧回来。有她的帮助,一会儿功夫我这行秧苗就将合拢。

她让我先上去,剩下的空档交给她插完。

杜忠惠、胡金秀与基建队里的女青年相处得十分融洽。摆龙门阵拉家常,亲如姐妹。向她们学会了绣鞋垫。没事时凑在一起飞针走线,要不是衣着有别,真的很难在人堆里找出她俩。

两天时间插完二队秧田,明天前往胜利四队插秧。

家住胜利二队的丁怀秀、丁怀平姐弟俩邀请知青杜忠惠、胡金秀、王忠富和我去她家宵夜。

下午收工,我们知青一行来到二队丁家湾丁怀平家,受到其父母的热烈欢迎。丁怀平为我们打来洗脸水,又递烟给我和王忠富。

下乡到胜利二队好几个月,今天还是第一次到他家,家中四姐弟,丁怀秀是大姐,丁怀平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妹妹

屋里显得昏暗,煤油灯光下我环顾了四周,丁怀平家共有三间房屋,一间厨房,两间住房,显得很拥挤。

丁怀平父亲告诉我们,这还是1950年解放后土改时分配的地主房子。年深久远,干燥的土墙脱落下层层浮土。房屋四周种满低婑的小树。山里风大,不会栽种大树,怕风将树吹倒砸垮房屋。丁怀平父亲是个典型的山里农民,他头顶包裹白色头巾,脸上布满绉纹,悄瘦苍白,身体单薄,看上去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象有五、六十岁的人。他不善言谈,性格内向,在旁边听儿子与知青摆龙门阵,很少搭话。

丁怀平却与其父亲性格相反,机敏善谈,说话口齿清晰,谈古论今一套一套的,极具亲和力。

杜忠惠说话别具风格,语速很快,思路敏捷,性格开朗,说到开心处笑的咯呀咯的,笑声几间屋都听得到。王忠富和我纯碎是个听众。胡金秀也偶尔插上几句,她的声音清脆,很甜。

天已黑尽,桌上的煤油灯火苗,将我们的身影投在墙上摇晃。

“要是有电就好了,”我在心里想。当时连平昌县城都是用柴油机发电照明,何况这穷乡僻壤的六门公社。

晚饭是用面粉做的面块。面块掺着喷香的咸菜,冒着热气揣上桌。一人一大碗,主人再三说明“不够,锅里还有!”

今天插秧很累,早已饿了,我也不讲客气,从丁怀秀手中接过大碗就开整,狼吞虎咽将面块倒进肚子,打了个饱隔,推辞掉主人再来半碗的好意,把空碗送进厨房。

饭后丁怀秀留杜忠惠、胡金秀晚上在她家住,一来天已黑尽,走山路不方便。二来明天就在附近插秧,免得来回走。杜忠惠面露难色,“说好今晚要回去,又没请人照家,单家独户的,东西被偷了麻烦。”

我在旁说:“小杜、小胡看这样行不,今晚我和王忠富去给你们照屋,反正我们那里有唐永华在。”

杜忠惠转过身征求了胡金秀的意见,她点点头。杜忠惠才把她们住房的门钥匙递给我。

丁怀平用一根小竹杆挟着破布,倒上煤油点燃后当作火把交给我。

火把光在漆黑的夜幕中显得格外明亮,看得见五、六步的山路。爬上一队小学后面的山坡,再转过几根田坎就到了一队公猪圈旁的知青屋门前,王忠富在我身后高举火把,掏出杜忠惠交给我的钥匙开了门。

进屋后,点燃灶台上的煤油灯,从水缸勺了两瓢水倒进洗脚盆洗脚。“虚”一股刺骨的凉意袭来传遍全身。

洗脚后,揣着油灯进了里面的卧室。屋里清洁、素雅,一张罩着蚊帐的木床上,两床铺盖叠得整整齐齐,靠床边的小木柜上放着镜子和梳子。

生平第一次到女知青宿舍过夜,格外好奇。在王忠富面前又不好表露。平淡的对他说:“小王早点睡,明天还要插秧。”

我俩上了床各睡一头,迷迷糊糊睡着了。

“砰砰砰”一阵敲门声把我惊醒。“小杜、小胡,今天啷个还没起床哟!”原来是公猪圈的男饲养员在敲门。

“起来了!”我应声翻身下床披上衣服。奔到厨房打开门,饲养员见到我,一下愣在那里,我忙向他解释:“小杜、小胡俩人昨晚在二队丁怀秀家住,委托我和小王帮忙照下屋。

“哦,是这样啊,”他转身离开进了猪圈。

我进屋叫醒王忠富,起床后我将铺盖叠整齐,洗了把脸锁上门,拉上他绕到另一头的公猪圈里,给正在煮猪食的饲养员打了个招呼,就赶回丁家湾,将一队知青屋的门钥匙交还给杜忠惠。

当天上午,水库基建队第一突击队开往胜利四队插秧。四队的人早已把田平整,秧苗备齐。

二十多个队员脱下鞋子,挽起裤腿下到田里。大家有说有笑,你追我敢好不热闹。

“刷刷恻!”绿油油的秧苗排成行整齐的屹立水面。

夕阳西下,满天晚霞。结束了一天的插秧,大家上了田坎,抹去脸上的汗珠,用水洗掉脚上掂的泥。

大队主任韩忠信盛情邀请知青们到他位于四队的家中做客。

到主任家天已黑尽,她妻子也刚收工回来,见到知青十分热情,又是泡茶又是递烟。

胡金秀进厨房帮忙张罗晚饭。

天空布满星星,月亮还末升起,田间不时传来阵阵蛙鸣。忽然动了个念头:“小王,咱俩下去抓点青蛙当菜怎样?”王忠富当即赞同。

从韩主任家中借来手电、布口袋,我俩下山来到田边。

寻着青蛙的叫声一路搜索,王忠富在前面用手电光照着礅在田坎上的青蛙,悄悄走近,扑的往下用手一按,将青蛙逮住,转身递给我装进口袋中。

走了三块田捉了4只青蛙。当走到第四块田时,手电光柱下,一条近一米的蛇盘在路中央,朝我们立起脑袋,口里吐着红红的舌头,相持了二秒。王忠富“哇”的一声尖叫,把蛇吓得赤溜消失在路旁的树林中。

“小董算了,这地方有蛇,我们回去吧?”小王对我说。

我掂了掂手中轻轻的口袋,信心满满的出来,空手回去,有点笑人。当着女知青面已夸下海口请她们吃青蛙。

我横下心一咬牙,从他手中接过手电筒“你走吧,我一个人去抓!”

王忠富走了,我继续拿着手电往前搜索。突然手电光照射到田坎边一只鸣叫的青蛙。它见到光亮停止鸣叫,缩成一团,准备跳跑。我悄悄靠近,猛一伸手按住青蛙,抓起来放进口袋。

沿韩家湾走了八块田,收获不小,掂掂口袋差不多有三斤青蛙了。便向韩主任家走去。

王忠富接过我手中装青蛙的袋子,“耶这么重呀!”他说完提到厨房刮青蛙去了。十多分钟的功夫,他将炒好的青蛙揣上桌,大家也不客气,挟起青蛙肉吃了起来。

当地人从不吃田里的青蛙、黄鳝、鱼鳅,无论知青们怎么劝,韩主任一家都不吃。

王忠富亲自做示范,韩主任才品尝了一只,觉得味道鲜美,但在也不吃第二只。知青们将桌上的青蛙肉连汤一起席卷一空。

晚饭后,知青们留在韩主任家过夜。

主任家较小,只有两间住房,杜忠惠、胡金秀两个知青与主任妻子住一间。韩主任父子俩、王忠富和我四人住另一间,挤在一张床上,好在床铺够宽。

山里的夜很凉爽,屋里蚊子飞来飞去,好在有蚊帐,扎好四周,蚊子就飞不进来。

胜利四队是我们大队最小的一个生产队,田也不多。我们一天半就将秧苗插完。丁奉安队长向大家宣布下午放假,引来一阵欢呼。

我与王忠富商量,生产队刚分给知青10斤糯谷,咱们做下东,请基建队里的知青来搓一顿,王同意了。当即发出向她们发出邀请,杜忠惠、胡金秀爽快答应下来,同时带口信给五队知青李绍平、任君友。

同队的知青唐永华下午没出工,我们将10斤糯谷(包括唐永华的)交给同队的大队黄万华会计,在她家做饭。黄会计家很宽敞,单家独户,位于梁下一个湾里。

他妻子也姓王,与王忠富同姓。乡里人家喜欢认同姓,同一个祖宗彼此感到亲切。

黄会计陪着知青们坐在堂屋聊天,这时五队知青曾祥义也随李绍平、任君友一同来了。他们一来就有点象吃大户的,把我放在桌上的四盒烟抽得精光,糍粑也吃了个饱,席间当着众人的面将王忠富、唐永华和我当哈儿一样,扫血了一通。要不是有大队干部及女知青在场,我几次差点拍桌而起,起身斥责他们。但还是忍住了。

我没开腔,小王、小唐更说不赢他们。我也知道他们三人不在乎吃我们一顿,而是妒忌邀请了一队两个漂亮的知青。后来杜忠惠、胡金秀对他们的言行表示了强烈不满,三人才央央离去。杜忠惠直言:“早知五队的知青这么酸,就不该请他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7879/

我在平昌的知青岁月(五●米帐事件)的评论 (共 12 条)

  • 岁月如歌
  • 紫燕之约
  • 浪子狐
  • 春暖花开
  • 鲁振中
  • 王平如是说
  • 雨袂独舞
  • 紫色的云
  • 雪儿
  • 邹定策
    邹定策 推荐阅读并说 支持文学,不支持瞎胡闹!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