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的破坏与构建

2017-10-23 22:34 作者:杜成杰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艺术的破坏与构建

——杜成杰 2007.10.23

整个社会文明都是在破坏与构建中交替进行,艺术尤其如此。

回观西方艺术史,以基督教为主题的中世纪破坏了崇高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好在到了14世纪,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中世纪禁锢千年的人性彻底释放,重新构建社会文明。进入18世纪,艺术出现了风格主义、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等,作品充斥着人性的光辉。到了19世纪,艺术流派纷呈,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学院派、印象派、象征主义等,艺术再现了人性的冲突与社会的矛盾。进入20世纪后,兴起了现代主义、立体派、表现主义与抽象艺术,艺术步入即不受宗教影响也不被客观世界束缚,而是崇尚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化、独立个性的表达。接着是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旨在将艺术语言扩展到人的身体内部,以强化其社会参与及社会批判的功能。一直发展到现今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精神指向的当代艺术,整个艺术历程在破坏与构建中不断演变。

在艺术历程的演变中艺术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卡拉瓦乔画出《洛雷托圣母》中的那两位裸露脚掌且衣衫褴褛的朝拜者时,为宗教服务的艺术便产生了艺术之外的人文关怀。当伦勃朗把《巡》中的部分人物扔进黑暗中,便破坏了权贵阶级的利益规则与固有的艺术价值经验,构建出艺术本体的现实意义。当文森特•梵高在创作之初备受宗教教义与艺术操守的煎熬,突破禁锢,最终以一件描绘贫穷民众生活境遇《吃土豆的人》时,就开启了创作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之路。当塞尚在画面中将世界物质以几何形式呈现时,艺术便告别了对世界的模仿,将艺术内容推向了艺术个性语言追求的新领域。当杜尚把小便池《泉》搬进博物馆时,为艺术带来了一次重大革命,发出“到底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品?”的深刻追问,彻底改变了西方艺术史的进程,开启了现代艺术之旅。当波依斯怀抱死野兔,脸上涂满油脂和蜂蜜,腿和脚用夹板固定来传达其反战反暴力的诉求时,社会迈入了后现代主义运动。

当今,人类社会在迅猛发展。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不断突破着人类想象的空间维度,经济进入全球化贸易偏平化时代,文化更是出现全球共享交融的鼎盛局面;另一方面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忧虑也日益增强,关于环境、战争、疾病、灾难、人权等太多的共同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而国内大多数艺术工作者总停留在对传统的认知与情怀中,躺在既得利益的温床里不愿动弹,害怕改变,习惯囚禁在固有的秩序中审美,堕落在普遍现实存在的经验中。作品反应出的净是功利、浮躁、媚俗、抄袭、低级之风,缺乏思想性与建设性。而真正好的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与幻想从未满足。总是以先锋的姿态反思现实意义,破坏固有的经验存在,在现实语境中构建新的艺术逻辑,参与到人类社会文明建设中来。这种强烈改造世界、表达自我、创造未来的欲望与冲动,向来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那么简单,艺术家需要经过大量长期的深入学习、思考与实验来完善。艺术家要从历史的研习中了解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姻缘关系与发展脉络,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熟练掌握应用艺术语言与材料,在当下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艺术。以自己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以自己的身体灵魂体验这个世界,用各种材料语言去实验传达这个世界。通过这些长期的个人艺术实践与证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而艺术的实践与证明总是在破坏与构建中纠缠。理论与实践常常会发生碰撞与偏离,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与诉求可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现实处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创作不会按艺术家初设的意图永远顺利前行,这样便在创作中埋下诸多的问题与麻烦。艺术家会经常处在认知的艰难思辨与行动的痛苦纠结中,一生都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循环度过。当意识到作品不对时,按原有的思路继续下去会感到索然无味,改变途径又难以明确方向。这种困惑的处境只能在大胆的自我破坏中寻求出路。破坏会生发新的意识与形态,探寻出构建未来的艺术可能。

艺术不是博物馆里的闲庭漫步,也不是社交场所的附庸风雅,更不是居家墙上的华丽装饰。艺术是艺术创作者的艰难实践,是勇敢者的玩命游戏。艺术好比是一场场生死未卜的野外求生探险,初设的途径与设防都将被途中的复杂情景打破与重建。一路的孤独与迷惑时刻左右着你的方向,一路的阻碍与陷阱时刻威胁着你的斗志。你可能会陷入纠结绝望的痛苦深渊,也可能会闯入令人惊喜的世外桃源。

艺术家永远肩负着对现实世界的重新认知与定义,更着力于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与幻想。破坏与构建俨然成为艺术的永恒命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509/

艺术的破坏与构建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