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音恰似乡情浓——记高正文老师回乡讲学

2017-10-20 16:56 作者:北斗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音恰似乡情浓

——记高正文老师回乡讲学

文/魏来安

2017年9月10日,这是尊师重教的日子。就在这特殊日子,来安县作协,请回了来安籍著名作家高正文老师拨冗回乡。

高老一踏进来安这一片热土,就受到敬仰已久的文学好者们的热烈欢迎。他一见乡亲们,就深情幽默地说:“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我虽然异居他乡四十载,但来安的家乡方言尚有余音”。在诙谐的谈笑中,他说,我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依然无法融入他乡的水土。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东西是不易改掉的,像乡音,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到哪里,总也改不了,丢不掉。说到这里,高老又引用了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老师说的一段话:“通常有两个地方会让人产生乡愁,一个是见到明月,一个是见到大海。”每个生命从蕴育时就已经开始吸吮着一个地方的营养,那儿的水,那儿的空气,还有那儿的风土人情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生命。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和那个地方的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你以后会在什么地方成长生活,这种水土之情,血脉之亲是无法割断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人有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牵挂,这思念,这牵挂日积月累就会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乡愁。

乡音如歌,蕴藉着动听的旋律;乡音如花,绽放着美丽的芬芳;乡音如酒,散发着浓郁的醇香。乡音永在,乡情永在。乡音,就是一种永恒的印迹,它随时提醒每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乡音乡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而因为有了这些熟悉的乡音,就为你所有的乡愁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让你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灵魂的皈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高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无私的乡情打开了《读书与写作》话题。他从生存、生活;读书、做事;写作、做人到人生感悟,展开了风趣的演讲

如何在生存中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是一种对人生的自然之感。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恨,也有爱。在是是非非,爱爱恨恨中度过。但对人生乐观的态度占多方面。就像社会上但大多数人一样,明知有许多“不可爱”的人和事,但都有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想要改变现状的态度与决心!始终保持一种感恩、有爱、主动、乐观的心境,而生存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挣扎、无奈、痛苦之感。在“生活”中消极的因素多了,就会对“生活”有一种惧怕、畏缩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但都不起作用,原因是对生活太惧怕。人处于社会之中,生活就是为了生存。

高正文老师曾是一名军人,在一次军演中,他为了保护战士,自己的左腿伤残截肢。他说,我负伤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赶快救我,我要活着。”是的,人只有生存活着,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使命。在他住院治疗期间他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我首选读的是唐诗宋词和名人著作。唐诗宋词是语言的精华,名人著作是智慧的结晶。比如他说,我们谈人生追求,就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佳句都是对我们的勉励。他说,名人著作我首选读的是毛泽东选集。由于毛泽东主席从多方面吸收文化、精神营养。所以,毛主席是人类先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是故意创造出来的,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总结。比如毛主席的诗词举世无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写不出来的。因为毛主席一生读的书太多了。

古往今来,中国人讲“读书”,就是为了“做人”。所谓“知书达理”,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套用今天哲学上的概念,无非就是为了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高老在谈到如何“做人”的问题时,他说,“做人”,就是“读书”。中国人是有崇尚文化和智慧的民族,当异族先民对着自己臆造出来的神灵朝夕顶谟叩拜时,我们的先辈正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国人读书做学问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修身”即为“做人”,是读书的首要“宗旨”。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那都是把读书庸俗化了的副产品,毕竟凭借读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总是少数,怀着功名利禄之心读书的人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想那秦桧,在文豪并出的宋代能高中状元,论文凭远在欧阳修、苏轼之上,殊为不易。却一不留神,忘了如何“做人”,结果到了今天,还让天下秦姓同志忐忑不安。是为反面教材。

众所周知,书籍有好坏之分,所以,读书是要有选择的。读了一本好书,就犹如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使人能够体味到好朋友的真诚。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好书的熏陶,懂得了如何做好人的道理。好书可以使人奋进,使人睿智,使人生出灵感。特别是读到绝妙之处,更会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叫绝。读了好书,可以教会你如何诚实做人、做事。好书是朋友,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朋友。读好书就会知道做好人的道理。

因此,读书是一件高尚的事,做人的道理是一辈子学不完的知识。他说,写作的最高境界是笔随意走,想表达什么,手中的笔就能描绘出来,当然还要吸引人的眼球,这是不容易的。我一直追求这种境界,孜孜不倦默默努力,有时候写东西觉得力不从心,觉得还是有所差距。不知大家是否看了电视剧《狼烟北平》,此作品涵盖的东西之多,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写完后觉得心竭力尽。这说明你只要有思想,有想法,是可以完成一部优秀作品的。做人也是一样,不必非要高官厚禄,不必非要钱财炫耀,只要你默默追求,使整个家族传承下去就是胜利。这就需要出一个明白人,指导家族的延续不是靠金钱而是靠人品完成的。怎样思想,就怎样做人是没有错的。两者有一个共性,就是追求不止。当今世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奋斗,想成功没那么简单,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睡着觉的成功,如果这样,一个人就要缩短寿命。追求没什么套路,没什么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时间长了,自然会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棒磨成针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做人呢?人人都可有一番作为的,看你怎么奋斗了。得过且过,苟且偷生,都是过,但不会有什么新意。坚持下去就会胜利,生命终止那一天,停止奋斗。他说,季羡林就是一位这样的斗士,奋斗了九十几岁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得到了大家的爱戴,这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时间是漫长的,亦是短暂的。经历时,有一种艰辛;回观时,又有一种惆怅。人只要一回忆,便会生出一种暮年的心态。观人,观物,观事,都仿佛有一种超越在思想当中生出。但只是,仿佛……一个人经历的越多,阅历就会在不断增加、更新,随之也就会看得更清楚。只是聪明的人会从经历中总结经验,不断历练,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为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而愚蠢的人依然会怀有一颗浮躁的心,不甘心的状态纠缠某件事某个人,不肯妥协,最终伤害最深的是自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拥有,或是放弃;我们得到,或是失去;我们遗憾,或是后悔;我们铭记,或是遗忘;我们微笑,或是流泪;我们幸福,或是痛苦……简单做人,洒脱自在。简单是一种平淡,但不是单调;简单是一种平凡,但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便会思考的更多。越是优秀越是努力,这一现象的根因在于:优秀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而平庸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差的。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的抱怨就会越少,相对于那些成天抱怨的人,他经受的波折可能更多,见多识广,阅人无数,更能体会人间的真情冷暖,更加理解生活,懂得感恩,深知宽容是这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安静,因为经历,他明白谁是真情实意、掏心掏肺的对自己好,谁又是虚情假意,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名利、地位而与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人纠缠、套近乎。

幸运就像球拍,而不幸则是球,只有“幸运的球拍”才能将“不幸的球”狠狠抽打出去。幸运,傻瓜也会享用,不幸,却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得了的。犹如电视剧《警花与警犬》中李殊寒的父亲离婚后一直从事自己的影楼事业,在婚姻中没有担负起应当的责任,与之后来交往了好几段感情,有愿意与他结婚的,也有只为钱与他交往的,而他,却不想为她们其中任何一个做出承诺,最终因为身边的女人觉得耗费了自己多年的青而报复他,将影楼中最重要的五块硬盘偷走……此时,她的父亲才醒悟:一个人经历的越多,才会看得更清楚,只有殊寒的母亲才是真心对他好。

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和你相处一辈子的人。当你正处在一条不归路途时,请学会停下来,歇歇脚,回顾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风景,有前车之鉴为什么不吸取精华,非要撞到南墙才回头?路的方向错了,懂得转身从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还来得及,一个人经历的越多,就越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遵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做最好最真实的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的荆棘与诱惑,要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淡然;学会放下;学会理解;学会包容。一种经历,一个过程,一段阅历,是一辈子的选择,因为选择不同,所以,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婚姻如此,工作如此,人世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更是如此。

无论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的“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还是高适的“故乡今思千里,鬓愁明朝又一年。”都是那么意境幽远,情真意切,借月借雨借鬓把无形的乡愁有形化,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余光中的愁绪化作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就是亲情,思念就是乡愁。席慕容却把乡愁比拟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于是,在外漂泊的我也如他们一样,有那种难以言说的故土情结和浓浓的乡愁。

在演讲中,高先生建议文学爱好者们,作为一个中国文学爱好者或作家,应该多读点唐诗宋词。他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解读文学创作过程的艰辛与快乐。有唐诗宋词作为创作的底蕴,文学会多一点灵气。

他更强调文学创作者必须多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亦即现代所说的“国学经典”,好让自己的作品有醇厚的中国味道。他说,作家们在创作时要耐得住孤独寂寞。只有经过写作时的孤独与寂寞,其作品将来才可能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有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文学创作,其作品会多一些底气。高先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诫在场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们,要像贺知章推介李白一样,做到文人相重相敬,要一改文人相轻的陋习。同时强调作家的成长与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文学来源于生活,让文学多一点生气。

演讲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不时迎得热烈的掌声。整个讲堂座无虚席,秩序井然。听了高老的演讲,我想起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怎么样写好文学作品,那个经验,那种规律,都在好的文学作品中,去读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你慢慢就能体会到,怎么样去写文学作品,看看人家是怎么样表达生活、表达人性、表达人的内在心理,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表达,自己应该怎么创造,怎么样在前人的艺术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所谓自己的艺术风格。所以说,读书与写作,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中国古代文人们有一句口头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毫无疑问是继承前人的经验,行万里路就是自己要对现实生活有真切的感受,有了这两点,他才能很好地去写作。

于2017年9月

注:高正文先生,笔名正文,安徽来安人,宿州市作协主席、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高正文先生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酒缘》《暗害》《香飘处》,报告文学集《部长家的枪声》《法官受审记》《医道怪杰》《关山难越》《高正文作品选》《啊,苍天》,长篇纪实文学《痛苦与冲突》《十年河西》《调查牛群》《蔡玉昊》,散文集《短笛真情》《魁力墉桥》,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电视剧本《八公山敢死队》等。其作品曾获1982年《安徽文学》佳作奖、1994年金盾文学奖、第二届全国乌金文学奖、2008年第九届金盾文学奖。2007年被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授予“安徽省六个一批(文艺类)拔尖人才”称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083/

乡音恰似乡情浓——记高正文老师回乡讲学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