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7-10-20 09:02 作者:观鹅会意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观》著作读后感

文/观鹅会意

近日, 拜读了当代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王宏甲先生的宏著《人民观》。如果你主观臆断地从书名看,定然是一部夸夸其谈枯燥无味之读本,但是当你翻开著作目录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知识渊博和行文构思的独具匠心,读的让你有教育感、读的让你有激励感、读的让你有触动感、读的让你有思想感、读的让你有收获感、读的让你有提升感、读的让你有境界感、读的让你有“背负着东升的太阳”的责任感,读的让你有“为人民服务”的继承感,读的让你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想的使命感。著作共分为12章66篇,以国史、党史、军史三条线和中国历史文明与现实政治融为一体。就像作者紧紧地围绕着“人民观”这个主旋律,演奏着由12个篇章组成的民族主义、国主义交响乐。

当你翻开第一章第一页,就可以看到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与谋篇,妙在于著作为了“缩短”大中华历代统治阶级“人民观”和看客的距离,他带着你首先翻开你亲身感受经历的新中国的革命史。著作的吸睛之处贵在于从人民观的集大成者,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老人家入笔开篇,在历史长河中看到新中国革命道路正处在曲折失败的紧要关头,而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发现了伟大人民的力量,从此,“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智慧结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建国创业的力量之源,让看客在对“大救星”爱戴的亲切中,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到繁荣富强与“人民观”是必不可分的。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第二章翻开了中国最古老的《尚书》,他从尧帝的“聪明”来阐述“人民观”的重要性。作者独辟蹊径地对尧帝的“聪明”进行了解释,他说:“在这里‘聪明’的含义不是赞扬头脑灵、智商高的意思。聪,指听的广远,能融会众人的声音。明,指看的高远,就像日月那样普照人间。这是对领袖气质的赞誉,影响及于后世,更以一个‘明’字来评价皇帝:好的,称其明君;不好的,叫他昏君。”他告诉看客《尚书》首篇《尧典》之殊为难得之处,就在于它在上古时代就认识到了人民性和政府意识融为一体的重要性,只有君王克明俊德,才能平章百姓,才能协和万邦。尧、舜、禹三位帝王为什么都能够做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服务人民呢?作者隆重地推出了中国历史岁月中第一个辅佐了尧、舜、禹三位帝王的重要老师——皋陶。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统治者的品德修养。在《皋陶谟》(谟:谋略)中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九德,何为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王宏甲先生解释九德为:“宽容而又严肃谨慎,温和并有主见,真诚坦率而又恭谦,有才华并恪尽职守,兼听而又果断坚毅,正直而又随和,简朴而廉明,刚正而踏实,坚强勇敢而又符合道义。这九德彰显于日常行政,就有吉祥啊!”皋陶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好总理。皋陶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当时社会需要的刑法和教育,他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他认为司法要有珍惜生命的道德,其目的是为了“洽于民心”。王宏甲先生归纳出皋陶司法“李树下听讼”之典故。皋陶在担任司法大臣时,他要求部下在宣布判案结果时,要在黎民聚居处的树下让大众听讼,就像现在的下乡干部深村入户,坐在群众的炕头上去办公、去开会、去解决问题,那时最多的是李树,李树下便是“李官”办公的公堂,在村民围观的氛围中宣读裁定书,这样既利于大众评理监督的公平性,又利于民众在听讼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也反映出当政者以民为本的人民性。王宏甲先生还归纳论述了《皋陶谟》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为政四项要务”即:修身律己,教育亲属,知人善用,安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三章作者从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入笔,形象地比喻为考古学家“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是这些考古学家们让尧舜时代的文明历史重见天日。从一把残破的陶制扁壶上两个字“文尧”,作者把它与《尧典》开篇的八个字“昔在帝尧,聪明文思”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看似简单的一把残破陶制扁壶上的两个字,作者让我们认识到了它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含量。他用“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先民共有的符号”、“先文明”、“龙盘里的图腾”、“墓壁上的政治观”、“伟大的治水方舟”、“植根于庄稼的民族智慧”七篇文章做为铺垫,突出了总结篇尧舜先夏时期是“四千年前的英雄史诗”。作者就像为看客展开着一幅幅画卷,真实可信地论证出“一篇《尧典》里的人民观已博彩灿然”。

第四章围绕“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讲了夏朝和商朝被推翻的原因和教训。当时并不强大的商汤,因为革命行动“顺乎天而应乎人”,所以能灭了暴君夏桀建立起了商朝。商朝继承发扬了夏朝的农业文化,特别是大踏步地发展了商业外贸,步入了工商业发达,军事发达,文化发达的时代,成为了三千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可是,商朝为什么被灭了呢?可是,商朝为什么被灭了呢?可是,商朝怎么会被周族所灭呢?作者一连串在三段论述三千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的结束语,都用了振聋发聩的为什么?就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却被一个“小邦国”周族给灭了,什么原因呢?作者归纳分析了夏朝、商朝覆灭的共同原因:凡是侵民虐民实施暴政的帝王,他的政权都会被推翻。作者在[章后语]结束语中总结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论那个时期那个政体,得与失都离不开‘人民观’,得之者昌,失之者衰,灭之者亡。”

第五章作者分析了殷商亡的教训:追逐富而欺贫弱。商王朝由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而创立,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历经554年。商汤立朝之初他是很注重“人民观”的,再加上有伊尹的辅政,为了防止惩治官员腐败专门制定了《官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的统治者渐渐地忘记了“人民观”这个立国之本。特别是伊尹去世以后,缺少了德高望重之人对帝王的监督,到了商朝第十一任国王商思王,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再度开始衰落。商朝就这样在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中走过了133年,第20位帝王盘庚即位。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决定放弃原来的都城,迁都到荒芜的殷,以抑制贵族的奢侈,缓和阶级矛盾,并减经些自然灾害。在此之前,商民族已经经历了十几次的迁徙。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摆脱政治困境,他不顾一些贵族的反对,决心选择一个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纲。当他得知安阳(当时称北蒙)一带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兽,水里有鱼虾时,就决心到此来发展。为了动员迁都,他曾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讲。“星火燎原”一词即由此次演讲内容凝练而成。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盘庚就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终于,马萧萧,车辚辚,他率众西渡黄河,来到了安阳,史称“盘庚迁殷”。迁到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尚书·盘庚》就是他在迁殷前后的的讲话记录。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奴隶的血汗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虽然盘庚力挽狂澜拯救了殷朝一段时间,但是28年后商章王子颂即位后又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商朝衰败了42年后,商高宗子昭即位,他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在位59年,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商朝威镇四方,史称“武丁中兴”。但是,作者认为:“当一个朝代的政风官风民风皆追富逐利欺贫掠贫导致社会严重失衡,这个朝代就到了灭亡的前。”“殷的灭亡不能仅仅归咎于商帝纣一人的残暴,而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丧失了道德底线。”

第六章作者分析了周兴的根本:民心高于一切。第七章作者归纳了西周的兴旺是在于把教育作为了兴国之本,“周公试图建设的不只是一个制度,而是一个社会,一个试图从人心内部建设起来的尊礼乐、重文化、崇德向善的社会。”

第八章作者用“焚书对秦政治的伤害”、“辅佐秦始皇的李斯”、“抨击秦始皇的侯生”三篇文章,论述了秦朝统一全国后试图用刑罚苛政管束人民。尤为突出的一篇是秦始皇逮捕侯生后,侯生在临刑前和秦始皇的一番对话,始皇说:“你还想说什么,说吧!”侯生说:“臣听说大禹曾立过一块诽谤木,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如今殿下奢侈得失了根本,淫逸得达到了极致。宫室台阁,重重叠叠;珠玉重宝,积袭如山;锦绣文彩,满府有余;佳人乐妓,数以万计;钟鼓之乐,流漫无穷;酒食珍味,陈列案前;衣裘轻暖,车马光鲜。这些都是供殿下一人享受的,真是豪奢到了极点。然而百姓困顿,民力枯竭,殿下非但不知,而且惧怕别人的批评,以严刑酷法压制臣民,使下面不敢开口像哑巴,殿下在上什么也听不到就成了聋子,因此我们才离去。我们并不惜自己单薄之身,但惜殿下的国家将要亡了。我听说古代明君,吃的够饱就知足,穿的够暖就知足,宫室只求能安住,车马只求能代步。因此上天赐福,百姓拥护。尧住的房子茅草不加修剪,屋椽不加刨削,土台阶只有三级,却安乐终身。这正因为他讲究文饰少,而追求本质多啊!他的长子丹朱,傲慢、暴虐、淫逸、不修德行,所以不能继承帝位。如今殿下的淫逸,超过丹朱万倍,也远超过夏桀商纣。臣恐殿下亡国之势已达到了十分,保存国家的希望连一成都没有了。”作者在[章后语]总结到:“社会是由人民组成的,一个社会的政治有真正的为民众的思想和为民的政策措施,这个社会才会有灵魂。如果缺了这个为民的灵魂,即使科技、经济、军事、法律等等都发达,也不可避免这个政权的倒塌。”

第九章作者追溯着历史的车轮到了西汉与隋朝,作者用“西汉政府下诏求天下书”,“汉武帝把孔子请请回来”,“曹操的唯才是举”,“隋政府下诏求书劝”四篇文章,阐述了两个朝代进行了一场文化抢救工程。

第十章作者高度赞扬了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之《新民说》。梁在《新民说》里系统论述了培养新的国民(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原则,首先要求公民具有“国家思想”,“有国家思想,能自布政治者,谓之国民”。第二,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这样的话人民就可当家作主,首先应明确“天赋人权”的重要,每个人只要生命存在就应该享受与生俱来自由的人权和参与社会政治的权利,有了这种权利思想,才有了主人翁意识。第三,明确有权利必有义务。“人人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而有应尽之义务”。因此说《新民说》的主旨在建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及民族主义的品格,梁启超他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观”(公民)与人权的人。“我想特别提出:梁启超的一系列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在创造一种现代学术来影响和塑造广大新民。他积极介绍西方先进技术乃至思想,但指出新民不是那些‘新醉西风流者’他维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指出新民也不是那些‘墨守故低者流’。”

第十一章作者论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大众,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用五篇文章概况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人民观” 。第一篇中心思想为毛泽东老人家在黑暗、贫穷、落后、封建的旧中国,高瞻远瞩看到了组织农民、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可以推翻旧中国,建立一个平等民主没有剥削压迫新中国的曙光。第二篇作者着重叙述描写了1927年毛泽东与蒋介石所代表的两党,走着两条不同道路的结果。并且以详实的历史事实,将二人进行了鲜明的比较,一个是组织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顽强战斗精神和强大的组织力量。一个却是马上跑到上海窃取了胜利果实,不久,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疯狂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再比较,“蒋介石看到现成的国民革命军的力量,看到帝国主义的势力,看到本国财阀的经济实力和势力。”而毛泽东高瞻远瞩伟大的眼光却能够看到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大最可靠潜在的力量,蒋介石必败,中国革命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三篇、第四篇论述我党的建军史与建立苏区人民政府。军队不光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靠这支握1枪杆子的战斗队,宣传队,工作队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建军伟大战略思想。第五篇《人民感情》一文,论述长征后党内高级干部对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问题,在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三风不正,即学风上的主观主义,党风上的宗派主义和文风上的党八股为特征的王明、张国焘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左”倾和右倾错误,但还未来得及从思想上彻底清算这种错误,党的干部对这种错误的思想根源还缺乏深刻认识。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独特的方式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三种不良作风,使全党上下思想上保持一致,提高了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文章的开篇语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观和根本宗旨。

第十二章作者用雷锋、时传祥、陆裕朴、李元昌、陈先、翟志海、马永顺、青藏高原上的医生、护士、戌边守疆的官兵......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努力,建设着自己伟大的祖国,这些发生在人民群众当中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中国人。是他们“背负着东升的太阳”,就是他们心中共同有一个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在第九篇文章《人民观与中国梦》中,作者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十八报告中,对建党九十多年来,党的历代中央领导具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民族所进行的奋斗,均有深刻的总结。特别是对最近十余年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作了更加细致的报告。作者统计了整个报告出现“人民”二字141次,可见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和爱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也充满着人民情怀:“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同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十八大之后,中央频出反腐重拳,打老虎抓铁有痕,多名高官落马。制度建设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明确提出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八项规定犹如“第一声春雷”,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载体,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晶体”,是修复政治和社会生态的关键切入点,也是联系党心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命线。近5年来,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中央国家机关积极跟进,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各级党组织以八项规定为手术刀,针对“四风”病灶,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2012年11月1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万古不朽的人民观中,有中国人璀璨的中国梦。

《卷末三论》是《人民观》一书之收尾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揭开了当今社会存在的矛盾,严气正性的语言使看客在在发人深省中产生着共鸣。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国家应该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家中三件事,先从紧处来”,他认为先从“治心”、“治税”、“治穷”入手,一件事一件事地治理。在“一曰治心”文章中,作者开首语就点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好社会,无一不因哺育善良之心而得。”着重论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他认为应试教育给孩子从小灌输都是为自己学习的私心私利思想,应试教育就是一种自私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年轻一代人成长的岁月里,为自己而拼搏是伴随成长渗透灵魂的东西。“自私的养成犹如造好了一个盛装私欲的巨池深潭,人浸泡在那深潭中便没有了安宁,没有正大光明。”一个人自私自利之心重了,理所当然就缺少了善良之爱心。这样的大学生就是考入了国家公务员,也缺失为人民服务的言行,因为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是赤裸裸的为自己拼搏赚钱,没有为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奉献精神,这些口是心非为人民服务的官员能不腐败吗?作者认为应试教育毁坏的是一个民族,危害之巨超过了干部腐败,“前者是根源,后者是现象。”前者是根源,后者是现象。在“二曰治税”文章中,作者开篇就通俗易懂地把税解释的淋漓尽致,“通俗地说,税的含义是:民向国家缴纳的一定数量的谷物,国家承认该田属私人拥有。”从古至今,税收就是最大的政治,能使国家强盛,是调节贫富差距的国之重器。作者关于古代纳税的经验,他举了明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对于当代税收作者又举了法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税收政策。作者期盼着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来缩小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之安宁。在“三曰治穷”一文中,作者开首语就点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人,而是没有穷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穷人谋利益,乃至为建立一个没有穷人的社会而奋斗。”作者紧紧围绕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展开了文笔,着重谈论了民生关心“住”的房价问题。例举了大学生在城市找到工作,房租费就占去了工资的一半。没有房婚姻成了问题,没有房创业成了问题,他认为“仅仅一个房价问题不解决,也足以失掉一代青年。你觉的是危言耸听吗?”“房价问题,影响的远不止是大学毕业生和城市打工者。任何一座房子,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工资所需的实际造价,都远远低于销售价,超高的房价是怎么高出来的,这里不讨论。这里只说,超高的房价是当代中国一个快速制造贫富差距的大怪物。它以市场经济的名义,在瞬间让许多家庭把自己的积蓄倾囊交出,在这‘钱币搬家’中,实质是财富在向富人转移。超高房价使买不起房的贫者愈显贫穷,愈发尴尬,同时使富者更富。”

全书闪烁着作者之拳拳赤子心,是一部启人思索兴国兴家的历史新论,引经据典弘扬树立的一个个正面例子,带动一片的作用;反面典型能使人引以为戒?“人民观”是中国文化内部传千古而不朽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立族壮大之本,是建国安民之基。背弃它,一个雄强的帝国也会覆灭;复兴它,则弱可变强。

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是“十九大”召开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指明了大中国开足马力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总书记在关于《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部分时强调:“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他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部分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总书记已经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冲锋号,中华儿女必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6003/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