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人氏家何在

2017-10-11 10:41 作者:万象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个人姓什么叫什么,连傻子都知道。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脑残?

然而未必。

我的同班同学中,姓“吝”的好几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别具一格的指书大家子矜先生就与我同窗两年,他的真名叫满仓。还有一个女同学,鬓角长了几绺黄头发,她的名字很好记,叫做“水平”。这两个同学,包括书法家先生在内,都认为自己姓“吝”。

然而他们的真实姓氏,却是蔺相如的“蔺”。

如果说比较复杂的姓氏写错了情有可原的话,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就匪夷所思了。然而,真就有这样的人,还不老少呢。

我们那里的女性,名字中带“霞”的人很多。我的同班同学中有个知名教授,写出了《中国细毛羊组织学图谱》这样教科书般的皇皇巨著。问起她的名字来,她自己都自信满满地写到:程凤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另如我的同学王会侠,我的嫂嫂云玉侠等等。

看了她们的名字,很多人会感到纳闷:一个温文尔雅的纤纤女性,为啥名字中会出现“侠”这个硬邦邦邪咧咧的汉字?

其实,她们的真实名字,都是“霞”。我的姨年龄大一些,她的名字就是“王桂霞”。

姓甚名谁错了,“家住哪州并哪县,谁家府邸长成男”总不会错吧?但是,偏偏在这个事情上,错得离谱的大有人在。

我老家所在的乡镇叫做“蔺店”。可是你在导航上就是找不到这个名称。长期以来,我自己写的简历,从来都是写作“吝店”。渭南市有个著名的三贤故里,也就是白居易和寇准生活过的地方。原本叫做“下邽”。后来因故被改为“下吉”。

姓氏名字和籍贯这些个人简历最基本的要素都是错的,原因何在?罪过几宗?

一是“皇家”帝王避讳作祟。在封建社会,当朝皇帝姓名中用到的汉字,官家百姓一律不能用。比如下邽镇,就是因为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年)建朝后,发现下邽的邽与他名字中的"珪"同音,于是下令改变读音,“邽”作“吉”声。唐玄宗的墓碑上至今还是写作“唐元宗”,就是因为清朝有个皇帝叫做“玄烨”,重修墓碑并题词的大臣毕沅为了避讳就生硬地把唐玄宗改作“唐元宗”。

二是狂妄删繁就简使然。这股歪风在“文革”期间肆虐神州,但凡地名中有难写难认汉字的,一律就近就便改写。湖南有个醴陵县,陕西有个醴泉县,“醴”都作“礼”写,官方发文进行统一。前文所说的“蔺店”,也就被狂妄地改作吝店。既然地名都改了,作为姓氏的“蔺”改为“吝”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是无知简化汉字作俑。汉字简化功过褒贬不一,自有后人继续评说。但是,因为随意简化汉字而带来的对古文化和古汉字的粗暴篡改蹂躏,却作为一个恶果而流毒深远。为什么女人名字的“霞”被写成“侠”?就是因为人民公社管户籍的公仆,认为“霞”字笔画多,难写,自作主张给改成了“侠”。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当家长的在简化汉字歪风的侵蚀下,想当然跟风随流,自认为“侠”就是“霞”的简化。一来二去,积非成是,连本人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叫个啥名字。

写到这里,不由怒火中烧。封建社会家天下,皇帝随意更改避讳汉字是专制的结果。可是,我们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啊,在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下面,汉字遭到大规模肆意破坏,原因何在?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被全盘否定,就是因为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一种动乱和内乱。其毁灭传统道德、篡改民族历史、割裂文化传承、扭曲人文因子、误导千万后生、愚弄亿兆人民的恶果,在我们这一代人姓氏名字、籍贯故居上的表现,可见一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4935/

谁人氏家何在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