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月下独酌》透露了李白怎样的情绪

2017-09-28 15:20 作者:张关林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阳春白,曲高和寡。音乐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李白其人其诗均堪称格调高雅。后世对李白的总体评价是:仙风道骨,豪放飘逸,随性而为,百无禁忌。李白生命中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月与酒。

李白涉及月、酒的诗句可信手拈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心雄万夫、睥睨世事的率性,李白对月与酒情有独钟。这性与情中间有什么必然的情感联系呢?——我认为,李白的性,决定了他的情之所钟,而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充分体现在《月下独酌》之中。

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高格调且随性而为,蔑视世俗权威,必然会付出代价,而最小的代价大概就是孤独了。所以李白很孤独。请看:“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句说得实在,但后句却有为自己狂饮开脱的嫌疑了。再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为什么愁?寂寞孤独之哀怨也。继续看:“众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孤独之余,只好对着不动的高山发起呆来!——很显然,李白感觉到孤独。

李白的寂寞孤独是深彻的,主动的,是他睥睨世事的个性所决定的。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自己的才气非常自信相信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

他又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好运等等不来,于是开始给自己打气了。

最后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奥,运气是来了,但还得顺人脸色才行呀,但这完全违背李白的个性,于是只能放弃一展宏图的“壮思”。俗话说的“高不成,低不就”,怎么办?生活的主要内容只能是设法派遣孤独了。于是月与酒成了李白的最:长空明月,本身就是高洁、孤独的意象,与李白的志趣吻合;而醉酒,更是与美相近的心灵按摩剂呀。——月与酒成了李白派遣孤独的工具,是很自然的。

明白了李白性与情演进的轨迹,再看《月下独酌》,可谓句句透着无奈的孤独。酒逢知己千杯少,但现在没有知己,只能邀请明月作伴;喝酒的最佳人数是三到四人,于是便邀请影子,“对影成三人”嘛,——诗句很有想象力,很洒脱,正因为如此,如此想象,如此潇洒的目的,只是在聊以自慰,岂非更令人扼腕?

喝醉了就开始唱歌跳舞,更是发泄愁思的典型行为!大家都知道,独自一人喝酒能喝到唱歌跳舞,如果不是暂时错乱,便是有必须排遣的浓郁的忧闷在。李白显然属于后者。正常的唱歌跳舞是有观众的,而且会很注意观众的反应。李白也不例外,但是他的眼里,月亮还是月亮,因为月亮在那里走来走去似的停住不动(这是看月亮的正常感觉),而影子也还是影子,随着跳舞影子自然就乱七八糟了——它们并非有情有感的“观众”:李白醉了,但心里清楚月亮和影子不能与自己进行情感交流,否则他看到的就不会是“月徘徊”和“影凌乱”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李白此生只能交这样的朋友,像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如此想法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朋友的。

李白有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书人几乎人人会背,大家都认为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对普通人的情义。但在我看来,实在是因为李白能交往的朋友很少,一个普通的粉丝汪伦请他去做客,他就去了,而且还流连忘返,最后还赠诗一首。他非常珍惜对他来说是十分稀罕的人际交往,这才是《赠汪伦》的正确解读。

汪伦这样的朋友既然不多,那就只好与酒、月为伴。李白主观上是认识到这不过是聊以自慰的,最后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为什么说“无情游”?这里的“无情”,说明李白意识到它们无法与自己进行明确的情感交流,而李白是非常需要这种交流的,所以就点出了“无情”两字——他为无法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而甚感遗憾!

洒脱,超俗,醉歌,寻欢的背后,是难以排遣的寂寞孤独,是一颗“独醒”而无奈的心灵——我以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43519/

《月下独酌》透露了李白怎样的情绪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