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春之歌

2017-08-24 10:12 作者:锦时素年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之歌

每天上班下班,走在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上,也许我们会想起清洁工洒下的辛勤汗水;工作休闲,从来不用担心我们的人身财产受到威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有军人、警察的保护,感恩他们的付出······当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追剧,看各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时,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无数电视人背后的默默付出。其实,我们每一个貌似平常平淡的日子,都是无数人无私奉献换来的。

早闻大东山,是因为安康电视转播台建在上面。丁酉年的8月12日,我第一次随“安康周末人读书会”三十余人走近大东山,走近大东山人。

初到大东山,我便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屋舍俨然,视野开阔,院子整洁宽敞,空气清新怡人。菜园子的蔬菜长势喜人,青绿的辣椒、紫莹莹的茄子、红通通的西红柿、顶着黄花满身是刺的黄瓜、修长的豇豆、一个个荡在空中的圆滚滚大西瓜······无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让人垂涎三尺。 一只大狗慵懒地躺在地上,闭目养神,对我们这些外来者不屑一顾。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当我参观了机房,展厅,听了讲解员的讲解,观看了电视专题片后,我沉默了,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大东山的今天,是大东山三代人三十二年奋斗的结果。那一幅幅画面,一串串名字,锈迹斑斑的水壶、钢钎、铁锤、早已淡出生活的马灯······无不记录着大东山人“以苦为乐、以台为家、以干克难、以为为荣”的精神风貌,撞击着我的灵魂

当年的大东山,仅仅只有七平方米的不毛之地,野兽出没,蛇虫满地。党成玉等第一代大东山人,怀揣着想,一脚踏出校门,便走进了大东山。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他们和民工一道,削山平地、架线拉电、开凿联通外界的山路,修建转播塔。生活异常艰苦,烧开的水,喝了还会拉肚子,没有菜,只能吃泡面,墙壁四处钻风······从八五年到九二年,整整七年,终于竣工收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想起小时候看电视的情形。每晚,哥哥把电视天线转来转去,找信号。有时找不到,还会把电视换个地方继续找。看着看着,电视会发出“和啦啦”的声响,图像也开始闪动模糊,有时干脆变成花,什么也看不见。突然中断,心里很是抓狂。后来,再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原来,凤凰山顶修了转播塔。

真正困难的却是以后漫长岁月孤独坚守。大东山离安康城区只有55公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很少休假。尤其是节假日,家人欢聚的时刻,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他们说,山下一年四季,这里只有三季,春。一到下雪封山,他们这里就成了孤岛,与外界无法联系。

这里是那样的安静,有时安静地令人窒息,但这里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下雪天,孙平安下楼挑水,脚下一滑,摔了下去,便再也没有醒来。陈道静的丈夫也是大东山人,由于人手少,脱不开身,病也就一直拖着。好不容易请了八天假去城里检查,谁知,这一走,却再也没能回来。她常年在山里,女儿一个人在城里上学,每天晚上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怕。”我也是一个女儿的母亲,看到这里,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在他们眼里,却是奢望的幸福。他们为了三百万安康人的幸福,牺牲的太多太多。

卫长平台长上任后,从解决职工的生活抓起,硬化了那条通往外界的公路,修建观景台,健身房。无法从市场解决的,就发扬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自己养猪养鸡,种植瓜果蔬菜。那一群猪鸡、那一片时令果蔬,是他们下班后经营的成果。

经过三代大东山人的努力,这里俨然成了一道迷人风景。墙外,群山俊秀,墙内,风光旖旎。最早的一代,经过漫长艰苦的岁月磨砺,如今鬓染霜花,青春不在。年轻的一代,仍在坚守。他们的精神如门前那座高耸入云的转播塔,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与日月同辉,谱写一首无悔的青春之歌。

汉滨区鼓楼小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9037/

青春之歌的评论 (共 16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儿
  • 倪(蔡美军)
  • 晓梦芳菲
  • 襄阳游子
  • 绝响
  • 雪中傲梅
  • 林从年
  • 鲁振中
  • 浪子狐
  • 王平如是说
  • 东湖聚李胤德
  • 魏兵
  • 雨袂独舞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