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读书

2017-08-12 11:20 作者:热雨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 美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体验,当他感悟到美,并且他所欣赏到的美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便会有积极的体验,更加激发起他的自信心,从而使他更乐于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 美育效果是隽永的,一位哲人曾说过:“一旦学生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性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可陶冶,品性才可砥砺,人格才可升华。”

○ 性格、兴趣、好、特长、气质、需要。

○ 剪纸、面具、风筝、大饽饽、火爆、木雕、竹编这些绚烂多彩、精妙绝伦的美术作品,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劳动人民、民间艺人智慧才能和无穷创造力的结晶,是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

○ 画者苦心经营,面对自然,以自然为师。

○ 北宋是中国自然审美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继承魏晋以来山水审美的求真性和精致性,然后由北宋哲学,儒佛道的相互融合给自然审美观念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北宋的自然审美注重真与理,强调对自然的深入体察和感悟。无论是院体画的代表画家郭熙所提出的“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还是文人画的代表画家苏轼提出的“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都是是那个时代画家创作心态和求真山水的体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郭熙所说的“十日一山,五日一水”并非是时间长度上的物理概念,而是画家从构思画面开始,到精心营造画面每个单独元素是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在完成一张作品时经历了多次的“出境”与“入境”的过程,经历了师法自然,寻找真山真水的过程。这也正是对画者自身绘画心态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自身对画面反省的机会。其作品表现出的张力和文人情怀,体现了对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被后世历代画家所推崇。

○ 宋代画家画风和图式的多样性及表现具体画面元素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气质,正是画者师法自然,感悟自然的结果,正是画家求真山水艺术魅力的彰显。

○ 清代笪重光曾在《画筌》中说:“真境逼而神境生”。以此话言论北宋山水画审美特征的整体画貌。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搜妙创真”,北宋继而传承此观点,强调对真山真水的追求,所以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艺术形式继承前代,并强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世俗之情,写真山水的本性特征成为画坛的主导潮流。

○ 北宋山水画以沛然其大的气象和严谨尘世的笔墨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审美视象。北宋山水不仅“致广大”,而且“尽精微”,注重笔墨与丘壑完美结合,并以全景式的真山真水为我们展现出了自然山水的无尽神韵,从而写出了当时人们对大崇畏、亲近的种种情怀。由山水的自然之真进而至画家和欣赏者心灵之神即“道”的审美特征,是北宋山水画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精神面貌。画家不同的审美体验与美感表现的艺术形式,是画家需要从“应物象形”的艺术实践中发掘、提炼出来的。

○ 北宋山水画所创之“真”境,都是在向外部世界进行客观寻找的同时并向内部世界进行主体领悟,在丘壑与笔墨中发现“真境”与“神境”的。“神境”与“迹化”其实就是山水之真神的转化,是指画家的艺术构思与自然山水进行心灵的交流,把名山大川融汇于胸,再进一步认识理解,使自然物象成为画家心中的山水之神,并用具体的艺术手段来塑造眼前之景,将笔墨付之于丘壑,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写山水之神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 宋代是我国古典与写实艺术的巅峰阶段,也是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北宋山水画的繁荣兴旺,及其形式、技巧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在“图真论”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中,“形”之于“神”的问题被具体化和丰富化了。“真”的问题被反复提及,以“真”为目的的求索,将主体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识与客体的自然属性、生命精神联系起来,并且构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意义不仅限于中国古代山水绘画发展史,并成为自然认识能够形诸于社会的主要逻辑线索。

○ 北宋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一座高峰,罗樾认为“中国绘画的再现性阶段,展示了从孤立的物体向纯粹空间的视觉形象的进步”,元以后“山水画内容或内在涵义突变,图绘性艺术从此成为一种心智的、超载再现的艺术。”如此说,则处在相对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自然形态属性描绘在北宋时期山水画,无疑是最富于开拓性、最富于创造性、绘画形制品类最为丰富和极具表现活力的时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053/

谈读书的评论 (共 9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王平如是说
  • 倪(蔡美军)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红尘使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