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教伴我写人生

2017-08-09 11:01 作者:笔墨丹青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有过多少亲朋,仿佛就在身边。岁月的流逝,积累了太多的沉淀,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一段心海的涟漪,使你久久不能平息。

在我的人生路上,使我得益匪浅、刻骨铭心的那便是我的父亲,是他的言传身教,铸就了我为人处事的品格,是我的家教成就了自己对事业的钟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出生在晋北原平县的一个小村,那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原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由于家庭的贫困,子女的饥饿,父亲随着“62压”的大潮,回到了农村。在我记事开始,父亲的教育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我,家庭教育成了我的第一学校,而我的家风便成了我教育的底色。

人要勤劳,这是父亲教育我的生存之道。父亲经常说:“要生存,就得勤劳,不怕吃苦”。那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条件极差,农村家家户户穷困潦倒,至于我家由于祖辈为农,上有三个姐姐,年龄尚小,更是一贫如洗,可谓:饥不择食、衣不蔽体。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天就要割草、挖野菜,喂猪,放羊。到了7岁多就跟着父母到地里干活,早上或晚上,还要推碾子磨面,到很远的地方抬水。就是在这样的劳动中,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深深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和不易,养成了勤劳和节约的好习惯。

人要善良,这是父亲教育我的为人之道。善良就是要行善,乐于助人,不做坏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记得从小到大,父母就教育我不许拿别人的东西,不许踩了庄稼,不许损坏集体和别人家的财物等。父亲还经常给我讲:善有善报,施不望报,恶有恶报的小故事,教育我多做好人好事,“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以至于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明白了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回报你以笑。播下一粒善美的种子,收获的却是灵魂的闪光,温馨的花香,无私的解困。人生在世,每个人不能孤立于社会及他人,都需要有他人的关爱与帮助,同时,自己也应该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善美;明白了善良是福,一颗善心胜似一座庙宇的真谛。

人要勤奋,这是父亲教育我的读书之道。父亲那辈人,家里大多是文盲,吃尽了因不识字、没文化、受穷的苦头。因此,父亲对我的学习教育更加严格。在我读小学时,只要班里考不到第一名,父亲总会严厉斥责,甚至挨打,不给饭吃。记得有无数次,父亲“脸朝黄土,背朝天”劳累一天,晚上还辅导我学习,给我讲: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囊萤映、临池学书、刮摩淬励等故事,激励我好好学习。使我至今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养成了“不严不成器”的精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要节俭,这是父亲教育我的生活之道。克勤克俭,是我家祖祖辈辈的一种“基因”世代传承,主导着我家的生存方式。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常年是披星戴月,不辍劳作。父母还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一分钱扮成两半子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等。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就让我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从小学读到初中,父母未曾给我买过一件成衣,穿戴皆为“慈母手中线”,且多用姐姐们的旧衣服改做而成。父亲还经常告诉我:在生活贫困的时候,懂得节俭,不足为奇。在生活富有的时候,坚持节俭,才难能可贵。”父母的言行,就是对勤俭传统的具体诠释。父母的一生之辛劳,就是对勤俭传统的量力而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便高度概括总结了几千年文明史的经验教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要感恩,这是父亲教育我的处人之道。感恩就是要有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在人生中帮助过、支持过你的人。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时,我就得到父母的关爱:从我只会在襁褓中啼哭,到喃喃学语第一声叫妈妈,到第一次用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自己的每一次微笑或烦闷,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自己的每一次犯错误或失误……。父母总会陪在我的身边,给予教诲、安慰、引导、支持、激励、帮助。

饮水思源,本固枝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我们作为万物精灵的人类,知恩感恩,知恩报恩应成为我们的一种义务和责任

我是老生子,母亲40多岁才生下我。我一生最大的慰藉就是对父母的爱:我从18岁开始养家,自己省吃俭用,用最大的能力想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幸福。给父母做饭、洗脚、洗头、洗衣服等便是我的日常家务,陪伴父母唠嗑、看电视、给父母讲新闻、讲故事等成了我的家庭乐趣。天怜幽草,人重晚情。世事如烟,恩情如血。天道酬孝,厚德载物。父亲已经过世,母亲已有90余岁,我会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为人处人,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之行,莫大于孝,只有感恩,才能拥有的更多。在我的人生路上,正是因为我时刻铭记:万里之舟,成于罗盘。鲲鹏之志,附与蓝天。没有伯乐,何谈骏发。感恩之巢,筑在自心的哲理,使我在人生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无私支持、帮助和解困。

我的家教,树立了我的家风,好的家风形成了良好的门风。以致使我们姐弟四人在人生路上一路走来,用勤劳、善良、勤奋、节俭、感恩的品质,换来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勤劳、善良、勤奋、节俭、感恩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精神、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魅力、一种追求。“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风良,家规正,家教严,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点,也是熔铸基本的人格、秉性、道德、情操的摇篮。在这样的“第一学校”,已经有一根坚强有力的道德脊梁支柱挺立,已经有一颗明辨是非、从善避恶的良心长成。心本善,行本正,这样的人到了社会上,文明礼貌,奉公守法。小之是家庭之幸,大之是国家之幸,这样的家教、家风汇合成汪洋大海,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正能量。

同理,一个具有家庭美德的人,才会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然后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那些家教、家风好的家庭,大多是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以德为荣的人;都是知恩报恩、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典范。家庭美德可以说是党员干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我相信良好家教刻画的心灵之花也一定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地上,开放出最纯洁美丽的道德之花。好的社会风气是好的家风组成的。中华儿女内心深处无不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精忠报国、忠孝节义、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等等。好的家风代代相传,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无数家庭的好家风,会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胡贵成作于2016年5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6656/

家教伴我写人生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