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读《白鹿原》

2017-06-20 09:15 作者:峻泓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段时间追剧《白鹿原》。

前几日,一同学问及我《白鹿原》那本书还在不在,给他重新看一看;一友亦说她这两天也在重读这本书,一样的老版本。

二十多年以前,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鹿原》一书刚刚面世不久,那会儿我正在读高二,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的首版。当时的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看过之后还在扉页的空白之处写下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就凭自己当时对《白鹿原》乳臭未干的看法,还让同学在看过之后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看来,当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上大学的时候,把《白鹿原》带到了学校,宿舍的弟兄们都抢着看这本书,还记得当时的一个兄弟在看过之后还经常借着看,并且开玩笑的说------让我再看一遍田小娥是怎么勾引黑娃和白文的。当然了,这可能只是个笑话,但是不能否认书中对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她对情欲最原始的追求,直至后来与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人的纠葛,把一个纯朴、善良、无助、无辜、低贱而又劣迹斑斑的女性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描述。翻开自己当时在书页上写的感受,借用了书中的一句话就是——“这是白鹿村乃至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子”。

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人,从一开始就被父母出售给年龄够得上给她做爷爷的郭举人作为性奴隶而供养着,她的命运像潘金莲一样值得人同情。所以如果说一开始选择黑娃是本能的情感和生理上需求,为了跳出连只狗都不如的火坑,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对命运不公的反抗精神自己当时在看过之后还是挺认可的。以及看到她屈服于鹿子霖的淫威,意识到他对她的作用,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如果她得不到他的庇护,就很难生存,因此在与他的交往中他们获得的满足是双向的,他得到了她的肉体,而她也得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这样的选择也是一个弱女子毫无选择被逼无奈的。但是在鹿子霖的指使下为了报复白家而去勾引白孝文,她开始不要脸皮,她牵着孝文的阳物走进窑洞……导致白孝文的堕落是因为“早晚都泡在小娥的窑洞里,两人吃饱了抽大烟过瘾了就在炕上玩开心”这种做法却是没有底线的堕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因为此时的她认识到自己的美貌与身体对于男人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利用自己的优势以获取男人的关注和保护。性只是她的手段,改变自己的地位才是她的目的。

记得当时一个学历史的女生看过之后说我的评价太片面了,太狭隘了。她说田小娥是一个在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与新兴的小资产阶级双重压迫下的最底层的女子,她代表的是几千年来在一个男权社会及其封建伦理纲常压榨下的女性受害者,一位柔弱的女子栖身于一方破窑,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唯一的武器来与强大的封建礼教和资产阶级来对抗,这种对抗的结果注定是可悲的,是她被男权社会彻底摒弃之后,才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荡妇”。当时听到这样的评价让我觉得她的认识真是高出我太多了,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去看待问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几年以前,看过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总觉得不太完整,电影只是截取了小说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开头是白鹿原上金黄色的麦浪映入观众眼帘,最后还是以金黄色的麦浪谢幕,故事情节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得而知了。毕竟一部电影仅仅用三个小时的时间,是很难把这部立足于人与土地的民族史诗详尽的表达出来的。要想真正了解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文化特色,还是仔细来研读小说本身。

现在再翻出这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看看自己当初稚嫩的笔迹以及略显青涩的评价,时过境迁,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书页都已泛黄,页面也都破损了不少,但是书中的人物依然形象饱满,故事情节依然掷地有声。

白嘉轩这个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作为一族之长,他性格正直朴实,相较于鹿子霖的阴险狡诈来讲,他总是以德报怨。在当时思想落后闭塞的农村,他的先进的思想和豁达的气度实属难能可贵。他把原上的人们管理得井然有序,相当于一个世外桃源。面临任何事情都能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当黑娃等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农协运动在原上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他只是让两个儿子上完学后安安静静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安心种地,轧棉花。在他看来,这样的社会变化不知道是福是祸,所以他以他中国传统的修身养性的功夫冷静地看待这件事。他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的拥护者,也是坚定的执行者,他不允许在自己的家庭中出现了像白灵一样的违背祖宗遗训的人物,当然就更不可能让田小娥这样一个“婊子”进祠堂。即使是田小娥在被鹿三杀死之后,原上的人面对大瘟疫的恐慌,所有人都被死亡的阴森气氛笼罩着,都认为是田小娥的鬼魂对于白鹿原上所有人的报复,从而导致整个原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全原的百姓们都要求白嘉轩给小娥立一个牌位进祠堂而进行膜拜时,也被白嘉轩一口回绝了,而且没有半点的回旋的余地。他实在无法容忍一个婊子以自己的“冤魂”去残害无辜的族人,这与他的人生观、立身准则是相违背的,所以他作为族长宁愿众叛亲离也不会去为一个“婊子”立贞洁牌坊。他从来不曾原谅过小娥,甚至对于小娥的下场没有产生过些许的同情的心理,更不用说什么内疚了。他不允许这样一个淫荡的女人向他所领导的正统道德挑战,不允许对整个社会风化进行破坏,活着不行,死了也不行。

他修祠堂,立乡约,带头犁毁烟苗,并周济穷人。他以“仁义”之名真诚待人,广施善举,勤劳俭朴,重义轻利,达观宽容,没有丝毫的矫情,也不图有任何回报。他率民抗税交农,大旱天为乞,他不惜自残身体。正如朱先生说:“这心肠这肚量这德行,跟白鹿原一样宽广深厚,永存不死。”

他并非那种贪婪、自私的地主绅士,他与长工鹿三名义上虽是主仆,但却胜似兄弟,同桌而食,相互扶持。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

如果说白嘉轩算得上半个修身养性的文人的话,那鹿子霖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与实际的农民,而且是有着诸多劣性的农民。巧设风流计,联合几位老者跪谏白嘉轩,尽显阴险狡诈与假仁假义之性;令小娥引诱白孝文以“尿”白嘉轩,当众拆毁孝文的房屋,则是暗斗之举。还有那“比烟瘾还大”的官瘾,让其在尽享两年零八个月的牢狱生活后,依旧全新装束,欣然赴职。他那 “见到女人就拔不动腿”的色性——实质上是权力与资源搭配的结果。

但是这两个性格迥异、思想境界完全不同的人却有着差别更大的子孙。虽然鹿子霖感叹“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但是白孝武和白孝义却依然坚持“耕读传家”,没什么大的发展;只有一个白灵算得上一个例外,而白孝文最后当县长也只能算是革命的投机者。而鹿兆鹏却成为一个心怀共产理想,投身革命的共产党人;鹿兆海虽死于与红军的战斗,但他誓守中条山,托人捧回四十三撮倭寇的毛发以慰乡党的壮举,也算是一个英雄。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对新式思想的接受,白家固守“耕读传家”的传统,无视也不屑关注世事的变化,因为“这和咱屁不相干嘛”;而鹿家虽官瘾甚大,为白嘉轩所不齿,但在当时却成为积极进取的因素,所以鹿氏兄弟被送进新式学堂,白氏兄弟却娶妻生子,差距也由此产生。

其次,白家总是压过鹿家一头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白嘉轩有姐夫朱先生帮忙运筹帷幄。朱先生是个极具智慧的人,他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自幼苦读,昼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众人遇事疑难不能决,朱先生只用几句话就能点醒。所以黑娃在朱先生死后写下的挽联中概括的极为贴切------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全书以主人公六娶六丧的不祥开头,直到结局中全部都笼罩在悲剧气氛之中。朱先生的死,黑娃的被陷害,田小娥的被杀,白灵的被活埋,鹿兆海的战死,鹿兆鹏的下落不明,鹿冷氏的悲惨结局,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共奏出一曲挽歌,都在挽悼白鹿原的终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2988/

重读《白鹿原》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