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山公园的变迁(1)

2017-05-30 05:37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东山公园的变迁(1)

一、 东山

有资料说:“大梁子山岗,位于城区以东,北起葫芦包,南止于付家冲,俗称东山。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北洋军在此修建防御工事之后,又称土城。”如今东山上还有一条土城路,就印证了后一点。可是大梁子山岗的地名早就被人遗忘了。

明朝的雷思霈这样写道: “夷陵州倚东山为屏,东山之首曰对马山,汉关公与吕蒙对马此山中,东山亘绵数十里……”这座海拔高度仅127.8米的东山西临东山大道,南有港窑路,北有明珠路,犹如一座屏障保护了山下的宜昌城,所以,东山是宜昌这座水电之都的枕城之山,在谷歌的宜昌地形图地图中,这一地理特征表现得十分清晰。

宜昌历史上的古八景说的是:东山图画、西陵形胜、雅台明月、灵洞仙湫、三游霁、五陇烟收、赤矶钓艇、黄牛棹歌,东山图画名列第一。有人考证,那个早在西晋时期就旅居宜昌、曾经在磨基山上结庐修道的郭璞的那首《游仙诗》就是记载的东山图画的风景:“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而那些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不是赞扬“旭日曈曈上,东山霁色开”,“试看城东景,峰峦列画屏”,就是感叹“桃李逢花锦绣,竹松透月玉玲珑”,“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这些赞美东山的诗句,也就成了明朝弘治(1488-1505)年间夷陵(也就是宜昌古称)的那些地方官员和文人墨客要把这座山用“东山图画”的赞美之词列为“夷陵八景”之一、并列入明朝修撰的《夷陵州志》的理由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赞美东山的不仅有北宋的那个被贬为夷陵县令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他写的那个“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就是一幅写意画,还有乘船经过这里的南宋国诗人陆游——他写的那个“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似乎比欧阳修更有韵味。描写东山图画的不计其数,我认为写得最大气、最飘逸、最有想象空间的还是余文斌:“夷陵胜境注东山,翘首都从画里攀。蜀道三千环叠嶂,荆门十二锁重关。云开城郭江天外,树隐人家紫翠间。偶坐林泉何所契,月明湖上一僧还。”

无论是百年以前的宜昌古城还是五十年以前的宜昌城区、或是现在被称为宜昌主城区繁华闹市的那一片区域都是背靠着东山那绵长的缓坡地带进行一字布局,面对着滚滚而去的长江的。东山的山峦起伏,连绵蜿蜒数十里,而冲出南津关的长江就真的围着宜昌城区绕城而过、掉头东去。站在东山之巅的那座凉亭间,看东山成林叠嶂、蜿蜒起伏;望长江,云水出峡,浩浩荡荡。山与水一动一静,犹如水陆两条巨龙,千百年来一直忠实的呵护着这座城市。

在百度的卫星图像上也可以看出,宜昌城区的道路分为纵横,沿江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横贯始终,石子岭路、西陵二路、云集路、胜利三路、港窑路与之交汇,从而形成了城区交通的主骨架。这些道路都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要么和东山并行,要么从长江边一直到东山山脚下。从风水的角度上分析,东山位于宜昌古城的北面、长江从这座城市的旁边绕城而过,恰好是城市的南面,我们所俗称的“东山”、“江南”,恰好说明这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好去处。

所以说,宜居宜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814/

东山公园的变迁(1)的评论 (共 7 条)

  • 雨袂独舞
  • 芙蓉秋水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东湖聚李胤德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