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化的天官牌坊(2)

2017-05-28 15:46 作者:宜昌石头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艺术化的天官牌坊(2)

因为天官牌坊街最开始叫南正后街,就不得不提到那条在宜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南正街(今天世纪欧洲城一带)。据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一份有关宜昌的材料中介绍:当时的“繁盛街市,则为南正街、二架牌坊、北正街等三数处而已,余均甚为寥落。”这里所说的南正街是一个统称,应该包括南正上街(又称白衣庵)、南正街、南正下街、南正后街(天官牌坊)这很大的一个范围。

从那幅《宜昌古城内街道图》上可以见到,明清时代的峡州古城有三条横贯全城的主干道:第一横的街道为杨柳巷、中书街、墨池巷、太平街;第二横的街道为璞宝街、民主路、新民街、北正街;第三横的街道为南正下街、南正街、南正上街、尔雅街。注意,在这其中,第三横的道路基本上就是用那条长长的、被古城纵向的道路分为三段的南正街所组成的。当时,宜昌老城区的道路都不很长,最长的北正街也不过420米,可是从西陵一路到献福路之间的南正上街有280米、从献福路到学院街之间的南正街有400米、从学院街到环城南路之间的南正下街有190米,这还不包括那条后来叫天官牌坊、又叫民主路的南正后街,就已经有870米长了,毫无疑问就是当时的老城区街道之最。

本人在那部都市系列长篇小说《门板挡不住》第二部《天官牌坊》里面写:但凡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城市;但凡有城市的地方,就会有城墙;但凡有城墙的城市,就会有叫南正街的街道。宜昌自古以来就是川东鄂西最大的一座城市,那座建于十三世纪的、虽然不大却很有些沧桑破旧的城墙直到民国期间才被轰轰烈烈的拆除,但那条同样古老的南正街却继续在这座城市存在了很久,直到赶上拆迁风在华大地开始盛行的时候才轰然倒地。

清末民初的时候,宜昌古城的长江水路运输主要集中在西坝到镇川门、中水门一线,作为商业区的天官牌坊街和鼓楼街都在南正街附近、又都与南正街保持一段距离,所以南正街既交通方便又偏安一隅,而且十分安全,自然就成了那些豪门贵族、发了财的商人、饱了私囊的官员、名门望族和那些暴发户首选的居住之地。如果说清末民初的时期,天官牌坊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那么南正街就是名门望族、地主富商、大户人家的聚居之地。

有资料显示,明清两代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包括那从清朝到民国初年,宜昌最富有的陈、黄、王三大家族无不在当时的南正街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个笔名峡江老渔的王步点是鄂西一带享有盛名的儒者,1895年,32岁的他开始办学,就在南正街54号的家中为教室,取《论语》中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之意,定名为九字学校;1933年,他用自己60寿辰所收礼金,又创办了九同平民小学,所以宜昌各界对王步点办学传出“一门三校”的美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因为社会资源总是倾向于官员富商和各界名流的,所以南正街的道路铺筑考究,设计合理;青石板色泽一致,整齐划一,筑成的路面也平整光滑;宜昌古城里的许多街道要么是很阴暗的干打垒的土坯房,要么是低矮的板壁房,而南正街却多是一些三进四进甚至更大的深宅大院,大多都为明清硬山式建筑风格,一个天井套一个天井。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住在南正街的时候,那些宅院虽然大多只剩断壁残墙,但当年的飞檐翘角仍古朴典雅依稀可辩,也可以看见每一座宅院门梁柱上的雕画十分讲究,门口两旁多立有石凳、石鼓,我家隔壁就是一个四进三天井的很大的木建筑群,可以从不宽的南正街一直走到江边去,江风惬意的穿堂而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617/

艺术化的天官牌坊(2)的评论 (共 9 条)

  • 芙蓉秋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紫色的云
  • 雨袂独舞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