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沿口怀古

2017-05-26 11:30 作者:秋歌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次 “两江行”采访组去武胜釆访,我选择了沿口,因为当年第一次去沿口,我就心仪上了这座千年古镇,仿佛与她曾有前世的约定。

傍晚,站在印山公园的定远塔上极目远眺,只见浩浩千里嘉陵江自西向东奔腾而来,突然一个转弯,江流的脚步变缓,江面顿时开阔,真有波澜不惊一碧万顷之感。几只小渔船在江流中飘来飘去,流畅轻盈,几只江鸥贴着江面时高时低地飞来飞去。对面的山,翠翠的,眼前的水,碧碧的。一轮红日,正徐徐向山后坠去,永寿寺的金色屋顶在夕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这座千年古刹的悠扬钟声。十来艘机动船排列岸边,随江水悠悠荡漾。转瞬之间,一湾碧绿的江流便被夕阳染得通红通红,让人想起唐诗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当年清朝武胜知县姜由范的《环江晚渡》一诗,虽是写的中心镇码头一带景色,但我读来感觉更像是写的沿口古渡,因为这两处都有同样韵味:“渡头舟楫望迷离,多少归人歇柳堤。波冷沙寒篙影乱,江平岸曲水痕低。橹声欸乃惊鸥色黄昏听马嘶。待月登城闲眺望,渔灯几点画桥西。”姜知县笔下的画面,在我看来似乎更象沿口古渡。

对沿口古镇,旧志书中的记载是这样的:“沿口场,县东北三十里,市集期二、五、八,商务繁盛,为河东冠。场北有太平铺,即明太平里,汉初太平场。”这里的县东北是指现在武胜县中心镇的东北,那时中心镇是定远县城,也即今天武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新修武胜县志》记载更详:“沿口地处滨江一带,为通商巨镇,广岳出口地也。在昔清平时代,商船往来,停泊江岸,动以百计。凡秦陇药材,湘鄂棉纱,内江之糖,本地之杂粮,糜不捆载麇集。居民千有余家,皆经商为也,商会设此。民国后,兵匪交躏,稍衰息也。”这些文字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沿口当年的繁华景象。确实,沿口古镇地处嘉陵江中段的江湾处,这里水面宽阔,流速平缓,是一个非常优良的河港。因为是良港,加之交通方便,于是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经营。最迟应从宋代开始,这里便商贾汇聚,繁荣昌盛,热闹非凡。成为嘉陵江一个非常重要的码头,于是也才有了县志中的“商务繁盛为河东冠”和“通商巨镇”之说。采访中我曾问及当年沿口码头的热闹景象,人们总会反反复复强调:沿口码头当年呀,曾经有过花船三百艘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花船,是精心彩绘装饰过的船只,宽敞豪华、高大气派。似乎不亚于当今一些土豪的私人豪华游艇。能够让船装得如此漂亮,自非一般百姓所能做到,只有权贵富豪才能。而花船的另一个意思则是,作为一个繁华的水码头,南来北往的客人沿江上下,生意自然兴隆,各色人等汇聚于此,需求也就五花八门,于是一些船只便载着歌妓招徕客人。那景象就如白居易的诗句:“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当年这座嘉陵江上的小镇真是灯红酒绿人不寐,夜夜笙歌薄云霄,多姿多彩。确实,细想起来这所谓的“三百艘花船”沿着江岸一字排开那是何等阵仗?灯火映在嘉陵江上,波光潋滟,五彩缤纷。在我看来,那气势绝不输于当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那写着各种“张记”“李记”“陈记”“王记”等等字号的大红灯笼,或明或暗,或近或远,高挂于客栈、酒肆、茶坊大门之上,随着夜风轻轻摇曳,于是一个古镇的夜晚便被装点得梦幻迷离起来。

不过这灯红酒绿,也掩饰不住当年民生的艰辛。望着滔滔东流的嘉陵江水,我仿佛也看到了昔日的沿口码头,宽窄不一的陡峭石阶上奔波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年年岁岁,数不清的船只在江面上穿梭行进,日日夜夜,队队拉着粗大纤绳的纤夫,在大江两岸艰难跋涉。那高亢嘹亮的船工号子,那浑厚低沉的纤夫号子时时回荡在古镇上空,仿佛述说着生活的艰辛与苦痛,以致今天我们似乎还能从阵阵江风中听得见那如泣如诉的悠悠长韵。一个古镇的兴衰往往与战乱相关。至少从宋蒙战争推进到四川境内开始,沿口即被视为军事要地,先是为蒙军所占据,成为其切断宋军扼守的合川钓鱼城与广安大良城联系的重要据点,更成为蒙军兵员及战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当年蒙军铁骑仰天长啸的嘶鸣声,奋蹄狂奔的路路烟尘在这嘉陵江畔古镇上空曾久久不散。而后来的白莲教起事、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也给这个古镇带来过深重的灾难。

说到沿口,就不能不说到这里的民族风情,沿口是一个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多为马姓、黄姓。至今古镇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穿逗木构的单檐悬山式清真寺,据说为马、黄二姓合建。清真寺,山门巍峨,恰似一座牌楼,远远望去十分醒目。不过因为地理原因,此门却不能通行,只是一个标志。要去清真寺,必须从东边的一道侧门进入。寺居山腰,一道数十级的石阶直抵侧门,石阶上一层绿绿的青苔能让人感到这里的安宁清静。侧门虽然普通,却也古朴。寺内有掌教师(阿訇)常年居住,整洁清新,庄严肃穆,让来人敬意顿生。时至今天,这里依然是武胜回民们的重要公共礼拜场所。清真寺掌教师告诉我,这座占地四百多平米的清真寺,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道光八年有过续建,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我查过一本武胜县志,县志说:“(沿口)教徒不繁,与汉族杂处日久,耕读富贾渐染风华,然不与他人结亲,不食豚肉,一切婚葬仪节,恪守教堂规则,古至今未变者也。”这志书虽是民国时代所修,其言却很准确。我的文化朋友中就有人是这里的回民,时至今日,其民族生活习惯多年依然,从未改变。

漫步在古镇老街上,仅有的几条街道几乎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川东民居随处可见。穿逗木结构的的青瓦房屋沿山而建,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一条小溪将古镇分为两半,或许是后来政治的原因,这些街道被人们换成了政治味道很浓厚的名字:解放街、民主街、胜利街等等,只有一条小街可能还是当年的名字:半边街。漫步于古镇之中,就如行走在一个川东民居博物馆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明代的、清代的、民国时代的,解放后的。在这里,你可寻到千百年来支撑沿口经济发展的商贸、农耕、手工等历史文化痕迹。不同年龄的游客似乎都能从这些建筑和遗痕上找到自己儿时的影子,回味起那已经渐渐远去的生活情景。狭窄的青石街道上,两旁还处处残留着当年的景象:斑驳墙壁上依稀可见文革时代留下的标语;被青苔厚厚覆盖正在风化的石栏杆;在江风中瑟瑟摇摆的爬满残垣断壁的青藤;街边绿荫盖地的大黄葛树;还有偶尔从身边突然窜出来的一只小猫小狗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鸡鸣……这一切都给了我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正因如此,这里常常被影视剧导演所青睐,不须搭景,随意一指便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拍摄场景,故而多有光顾。这也让小镇上的人们常能一睹那些演艺界大腕们的形象,染上点点星光。诸如斯琴高娃、什么陈建斌、什么何睛等等,常常成为古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熟悉沿口的人都知道,这个码头小镇虽为通商重,却在1953年才成为县治所在。武胜县治,自古以来曾多次变迁。最初的县治在西关乡胡家坝,建治时间为南朝(齐)时。与当年汉朝初年刘邦属将雍齿驻节于此有关,故名汉初县。1259年,宋蒙战争爆发,汉初县成为宋蒙交战前沿,旧县的母章德山(又名马军山)、飞龙峰、女箐坪成为蒙哥军队攻钓鱼城的后方兵站,与钓鱼城对峙的军事基地。蒙哥去世,元世祖忽必烈承继汗位,决定在此建军,定名武胜。元至元二十四年,武胜军降格,改置定远县,定远之名一用就是649载。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因安徽、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定远同名,除安徽省的定远县历史悠久,又非元人命名而保持原名外,其余省份凡有 “定远”之名的县份一律改名。由于至元四年即1267年,在今旧县武胜山(母德章山)曾经设过武胜军,定远县遂复名武胜县,治所就在今天的中心镇。1953年,鉴于当时地处边缘一隅的县城中心镇位置偏僻很不适中,加之三面临江,交通不便,缺少发展空间,而沿口位处全县中心地带,陆有岳武公路贯通,水有嘉陵江环绕,自古都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贸活跃,已成全县经济中心,县城便由中心镇迁至沿口。千年古镇于是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机遇,成为武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原有的沿口古镇渐渐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城区逐渐向山顶扩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城渐渐取代了当年的码头建筑。古镇居民这些年来先后离开旧宅住进了新城,原先喧嚣的小街开始冷清,无人居住的房屋也渐渐破败起来,一步步走向衰落。当年的电影院、供销社、仓库、商店、庙宇、酒坊、铁匠铺……便成为人们不时路过驻足怀旧之处。

尽管如此,这里有一个行业却一直未曾衰败,那就是餐饮。自古以来,沿口的美食即声名远播,南来北往的商贾客人船工纤夫、嘉陵江的河鲜、清真寺的需求造就了沿口的诸多美食,为这里的餐饮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千百年来,这里都是人们大快朵颐的理想之地,从不见衰。以致其他的行业都先后走了,沿口古镇的餐饮却没走,反而越来越吸引着四方客人的光顾,成为一条特色风味美食街——确实,这里的美食实在太吸引人了:马氏牛肉、醉仙牛肉干、三巴汤、渣渣鱼、烈面盘鳝、赛马秧鸡、麻油豆花、永寿寺烟熏豆干、敖皮蛋……各种美味佳肴数不胜数。倘若夜幕降临,流连于古镇,你可见到古镇小街上家家食店灯火通明,热气腾腾。门前的大红灯笼几乎把一个嘉陵江映得玲珑剔透,吸引着众多游客奔涌而来。杜打渔、鱼香村,渔家乐还有类似许许多多的小酒店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令文人墨客喜不自禁,呼朋唤友倚窗而坐,把酒临风,对着嘉陵美景尽情抒怀。那众多的美食佳肴伴着壶壶武胜龙女白酒,不知催生出多少诗文佳作,醉倒了多少南来北往之客。除了这些,沿口久负盛名的还有菜籽油、菜刀等特产,据说沿口菜刀当年可与张小泉菜刀、王麻子剪刀媲美。

每逢端午,沿口最热闹的盛事到来,那就是龙舟大赛。一到这天,四方八面的人们蜂拥而至,立于沿口码头的嘉陵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感受世代传承下来的民俗风采,那盛况可谓万人空巷。只见漫山遍野男女老少人头攒动,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天,人们在这里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放松自已的心情,那情景简直就是一次嘉陵古渡的狂欢,以致发展到今天,竟演变成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武胜国际龙舟节,成为当地一个知名文化品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悠久的历史也必然会留下丰富的文化遗迹。除了当年商业的繁荣,沿口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一看。我查了一下《新修武胜县志》,其中有载:“(沿口古镇)市后有山,甃石为碉,民军驻其上。寿佛殿峙山麓……出场口北行半里,为太平铺。川东北冲衢,街市宏阔,明设驿丞,清废。西行十里为泰山庙,即明泰山里。清初,邑中钱粮在此征收。庙有石坊,明万历四年建。左端山上有七星拱月石。东行里许,叶家山民聚成市,八里为金凤山,有寺为龙鳌,宋绍兴十七年建。宝塔高七丈,刻石为佛像,正德四年重修,明时名山之一也。”除此之外,据老一辈沿口人介1绍,这里当年还有张爷庙、贾家岩的观音阁、宝庆庙、河街的关帝庙、镇北河边的龙王庙等等。遗憾的是,这些胜迹,除了极少量尚存遗址,多数基本难觅其踪。笔者曾在古镇依据史料记载按图索骥,除看见镇正街的禹王宫和另一个近年由有心人于外地抢救回来迁建于此的庙宇外,都以失望告终。当地百姓说,这些古迹要么在历史的风中风化销蚀,要么在文化革命中被破了四旧。不过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有一处文物遗迹虽被破坏,今天尚能看到,这就是著名的千佛岩。

千佛岩位于嘉陵江东岸的印山公园内,与永寿寺隔江遥相呼应。在长约14.4米,高约7.2米的石岩上,有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的摩崖造像,为千余尊大小不等的佛像,故曰千佛岩。其中最高的佛像2.8米,最小的佛像仅3寸。佛像雕工精细,生动简练,比例适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这一珍贵文物也曾在文革中难逃厄运,遭受破坏,后经部分修复,方得以保留于世。

今天的沿口古镇,已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昔日的老码头也彻底改变了模样,唯有那正一天天破败下去的条条老街依然还在向我们述说着过去的故事。漫步在窄窄的小街上,踏着千百年来被人们踩踏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触碰着历史留下的道道痕迹,我心里反复跳跃着两个字:沧桑、沧桑、沧桑!确实,作为历史上嘉陵江边一个颇具影响的大码头,沿口古镇千百年来一次次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变迁,经受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在这里,有过偏僻山乡的宁静,有过通商码头的喧嚣,有过金戈铁马的激烈,更有过繁华与衰落。她就如一曲浩浩长歌,既有雄壮高亢激昂,也有低回缠绵哀婉。不过,历史的长河就如这滔滔嘉陵江,不会在一个时空里久久停留,而会一路奔腾向前,向着新的未来前行。

就在我的采访即将结束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当地政府正组织力量对沿口古镇进行开发,准备恢复当年嘉陵江古码头的原始风貌,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让这个正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武胜经济发展的新的亮点。这是令人振奋的。当年对于这个古镇的保护与恢复,众说纷纭:有一拆了之的,有开发保护的,有顺其自然的,以致争论多年不见动静。这个消息无疑让我们对沿口古镇的未来有了希望——一座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即将获得新生,真是可喜可贺!人们常用沧桑巨变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其实在我看来,沧桑不过是历史,巨变却是今天,更是未来。我们在期待一一期待着沿口古镇能早日青再现,再显风华于世间!

2017年2月19日初稿—22日定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261/

沿口怀古的评论 (共 13 条)

  • 襄阳游子
  • 江南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蓝忆曦
  • 浪子狐
  • 紫色的云
  • 清澈的蓝
  • 心静如水
  • 倚石老人
  • 东湖聚李胤德
  • 倪(蔡美军)
  • 鲁振中
    鲁振中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