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曾家锣鼓情

2017-05-26 11:29 作者:雪候鸟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曾家锣鼓,是农村老家特有的打击乐器,也是婚丧嫁娶、修房立屋等红白喜事必备演奏活动。表演锣鼓俗称"打锣",取击打之意。记事起,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总有锣鼓助兴。

我会打锣,缘于父亲对锣鼓的喜和期望。相传上上祖辈有打锣手艺,到祖辈时传给了幺房,作为大房的父亲无缘继承。那时的农村文化活动匮乏,一直喜好热闹的父亲在我八岁时,就请来锣鼓匠人教我们兄弟仨打锣,并斥资置办了大锣、马锣、大钹和鼓一整套锣鼓家什。

锣鼓演奏是有曲牌的,只是不用简谱和五线谱标注,而是模拟锣鼓的击打音"长、啷、呛、咚"以及间奏等记录。要想学好锣鼓,需熟记各种曲牌。曲牌种类较多,有表现历史典故的,有表现劳动场景的,有表现喜庆的,也有寄托哀思的,等等。锣鼓因其高亢明亮、节奏明快、奔放豪迈、充满激情而倍受喜爱。

作为民间表演活动,曾家锣鼓尚无具体技法传世,基本都是口口相传。其表演技法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表演时需严格按照分工,或敲、或打、或抛、或擦,节奏和谐,配合默契,方成大作。我家的锣鼓队,我长大锣,大哥擅大钹,二哥爱马锣,父亲打鼓,名副其实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闻名乡里。

最有意思当属锣鼓比赛,俗称"对锣"。既考量曲调和谐、音律整齐,又考究曲牌变化、数量多寡。本质是切磋技艺。简单方式是跟锣,即一队先来演奏,曲毕另一队必须演奏同一曲牌,曲穷而胜负现。我家的锣鼓队常常因配合默契、擅长曲牌"串烧"混淆视听而取胜。

以前的锣鼓匠人被称为"鸣响司",意为负责音响的人。主人家按当时习俗支付报酬。作为最初的农村服务行业,在旧社会不受人待见,属"下九流"。新社会的锣鼓演奏,纯属亲戚乡邻帮忙、红白喜事的必备礼仪,因而倍受尊重。小时候的我,也因会打锣而被小伙伴羡慕、被大人们夸奖,成就了我长大后的自信坚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初中之前,我都在本地上学。闲暇之余,多次参加锣鼓演奏,迎娶新娘、营造喜庆,送别老人、寄托哀思,逢年过节、热闹气氛。后来外出学习生活,打锣的次数已然很少,加之电视广泛普及,新兴音响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锣鼓日渐衰落。但在一些地方,作为红白喜事的礼仪而被保留下来,只是年轻一代已鲜有打锣者。现在的老家乡里,很难凑齐几队锣鼓了。

父亲很少进城,最近一次来我家是委托表哥在城里寻找卖锣的商铺。那天,我陪他选购了品相音色姣好的大钹和马锣。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他花了一千多元回购了祖辈传家的一面大锣。加之新买的大钹和马锣,又可成为一套锣鼓。父亲说,这套锣鼓要传留下去。我知道,父亲的举动,既是喜好,更是缅怀。

近日,得知曾家锣鼓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告诉父亲,锣鼓定会得到传承和保护。这一消息,又让父亲激动了一回。遗憾的是,目前尚无真正的曾家锣鼓曲牌作品传世。或许,我能为之做些什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257/

曾家锣鼓情的评论 (共 13 条)

  • 襄阳游子
  • 江南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蓝忆曦
  • 浪子狐
  • 紫色的云
  • 鲁振中
  • 清澈的蓝
  • 心静如水
  • 东湖聚李胤德
  • 倪(蔡美军)
  • 郭俊凯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