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底永恒的思念

2017-05-26 11:15 作者:朱树森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心底怎么能够忘记?

淮阴师范学院

岁月悠悠,美好的日子里,转眼间很快将迎来,纪念周恩来12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周恩来的光辉一生,缅怀周恩来丰功伟绩,深切怀念周恩来,特写此文以示深深思念

邻里的情缘

生在里运河畔,古城淮安周恩来故乡的古稀老人朱树森,很早在城内驸马巷近边,一家医药公司上班,有三十八年工作时间,一天天一次次,从驸马巷周恩来故居门前经过,那附马巷长长石板地,留有多年他走过的脚印和岁月生活记忆。更叫人高兴的是,姐姐又住在驸马巷子里,与周恩来家院一墙之隔,第二个门院内,与周恩来家亲人们结上十多年邻里情缘。这也有更多时间,到驸马巷周恩来故居参观学习机会,增多对周恩来家更深情感。一幌40多年过去,开国第一任总理,虽离开我们多年,但伟人家院还近在我们身边,曾经住这院宅中的周恩来婶娘周八太、弟媳陶华、姪儿周尔辉、周尔萃、姪媳孙桂云等,老一輩都相继离开我们,但他们在驸马巷留有难忘的身影和笑貌,还留有难舍的情念,在故乡人们的心目中。周恩来十二岁时,从淮安老西门船码头离开淮安后,全身地投入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求索中,投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再也沒有回过淮安故里。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夙兴寐、日理万机、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用自己的言行和高尚品格,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毕生贡献。他生活中,睡的普通木板床,离开我们,沒有遗产,留给家属只是几件补丁衣服聊作纪念;他沒有祠堂,没有坟墓,连骨灰都撒在祖国江河上。他不立言,无以《出师表》以传世。他越是如此一无所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

四十多年了,思念又转化人们更深的思考,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总理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周总理的声名依然犹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再造了共和国,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人民怎能将他淡忘了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满满的深情

多年来每次我回到驸马巷时,一想到周总理伟人形象,越想越感动,心理很辛酸,走到驸马巷一边,暗暗地強忍着泪水,白天想多了,深夜还做起了,梦见是哪70年代时,一次去山西应县参观山地芪栽培技术,回来经过北京时,在中华门前想望中南海深院,想着家乡周总理亲人,站留在中华门外,留恋很长时间,心里一个劲地想,要是能进中南海,去西花厅,看一看家乡周总理,那该多幸福的事啊!天亮时梦醒来,臉上露出甜甜笑容。想着总理!带着深情走进纪念馆周总理汉白玉像前,深深躹上一躬!想着总理!走进故居老井前,喝上幸福甘甜的 水,深深思念的谢意!

周总理曾说过〃一热爱祖国的人是沒有不热自己家乡的"。他在作文日记诗歌中多次抒发﹕"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闻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周总理他对养育过自己那片沃土,始终有深厚感情,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人民生活状况,他时刻牵肠挂肚。"周总理给家乡人民一份份情爱,一件件连着故乡人心底的事,让故乡人们怎么不追想!

早在1950年秋天,周总理和邓大姐在北京汇中飯店与接到北京的八婶母杨氏谈家常时,听说家乡淮安人民生活都有了好转,非常高兴地说﹕"还要挖条大河呐!从洪泽湖挖到海,那时候淮安就更好了,北乡也能种水稻了,以后的日子还要好呢!后来在国务院水利会议上,有几位领导对开挖灌溉总渠有不同意见,认为国家刚从废墟上建起来,百废待举,哪有钱挖大河。周恩来动情地说﹕〃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今天我应该支援他们"。周恩来坚持开挖灌溉总渠,他广泛听取水利专家意见,细致周密调查研究,亲自制定治理淮河宏伟兰图。总理批调大米一亿斤,供淮安开挖总渠河工用粮,支持灌溉总渠的兴建。动用72万民工,用83天,与风、冰冻、淤泥、砂礓进行顽強的斗争,于52年5月开成一条西至洪泽湖畔,东至黄海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如今的灌溉总渠每年汛期洪水,滚滚奔流大海,这总渠造福于淮安和苏北人民,故乡年年农业有好收成,老百姓过上天天吃雪白的大米飯,年年幸福的好日子,家乡怎么不感激恩人周恩来,总理他为家乡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将万古传颂。

还记得那一年,从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传来亲人周总理,对故乡的关爱情﹕1958年7月27日在西花厅,总理亲切会见作为故乡代表,时任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总理问到家乡情况……"文渠沒有堵塞吧?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常常在文渠划船打仗〃。老王乘机说:总理您老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现在家乡变化不小,请总理回去看看。周总理点了头,充满感情地说"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梦见自已在文渠里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可是这些年,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工作忙,一過工作棘手事情,难遗的麻烦,紧张得饭都顾不上吃,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朋友,爬爬鼓楼,放放风争〃。……临别时周恩来把书写工整的《淮安日报》和为故乡人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交给老王,紧紧握住老王的手,亲切地说"请代我向家乡人民问好!……〃。想起周总理对故乡一次次关爱情,字字句句,在让我们追思人民的好总理,分明感受总理离我们那么近,他,就在我们身边。

总理想着家乡群众切身利益的事,1964年淮安城东城郊地,田少人多,农民用地紧张。周总理代头移风移俗,坚持要平掉家乡祖坟地,他交待让自己姪儿周尔萃 、姪媳孙桂云两人,回家乡在节前 ,将十三位亲人的棺木深埋地下。这块良田用地,给城郊种地农民,周恩来的宽大胸怀,疼爱百姓的心,故乡人民怎么不受感动!

周恩来处理家事,故旧老屋再三强调对故居"三项不准的规定〃告诫家乡亲属,不准要求住在里面居民搬走,得知家老屋要坍,明确要求地方县委,以后不要再作维修,并用工资支付上费用。再三交待淮安县委,"故居不要留在那里让人参观,如果有人要参观,就请他们去韶山瞻仰毛主席的故居。房子可以公用,办托儿、办学校、或做生产车间都可以。〃

至今我们淮安古城还深传着,总理关爱故乡难忘的亲情美事﹕那是1960年,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刘秉衡同志,代表县委去北京看望周总理,向周总理汇报家乡的生产情况,要求国家计委批准淮安建一个纱厂,並请总理为革命烈士塔题词,顺便帶去总理家中祖辈的影像。总理亲切接见刘秉衡时,随口问道﹕"你家哪里人?城里还是农村?一直在淮安工作吗?第一次来北京吧?来了几天?都玩了哪些地方?……家乡鼓楼向南的石板路改沒改变?三思桥还在吗?文渠还有没有船通河下?小时候曾坐船到河下玩过……驸马巷、曲巷还是不是沿用老名称?我家院内的榆树在不在?……〃。刘秉衡要总理回家看看,总理讲﹕"我十二岁离家,到今年整整五十年了,一边说一边伸出右手,竖起五个手指。我也想回家看看,但有好多事要做,只好等有时间再说吧!〃刘秉衡向总理汇报﹕我们淮安准备种十万亩棉花,想办一座三万五千锭的纱厂。总理讲﹕"你们种了棉花就要办纱厂,那大城市怎么办呢?上海纱厂吃不饱了。要顾大局,全国一盘棋,江苏还要考虑苏南和南通需要棉花哩,要服从省里的统一安排……"。1958年淮安县委副书记颜太发等11代表,赴京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代表会议,总理在西花厅接见后,设家宴请代表们吃饭,吃饭时,周总理问﹕"家乡人都有米吃了吧?市民买到蔬菜吗?听说家乡人民生活改善了,总理高兴地说这样好,我们是家里人嘛〃!总理啊!您做每一件件事情,想着家乡,想着乡亲们,为故乡多想,为国家人民利益深想。故乡人民怎么不想着您!怎么能忘记您!怎么不敬佩您!

永恒的思念

最梦美不过米酒香,梦里一点点、一滴滴、一次回回如同依偎在伟人的胸怀,满满都是感动,一分分、一秒秒从未分开对您的深爱!

怀着对伟人周总理的追念,我又去周恩来故居,走进伟人的家院,走到老宅大井旁,让我想起姐姐和我,有过多少回,到周恩来家挑井水飲用的往事,60年代,那个时间,淮安城还末用上自来水,城內居民生活用水,要到远远西门大街大运河边,担挑饮用水,家门前的文渠水又不能食用,总理家院大井的水,很清洁甘甜,靠近周恩来家,左邻右舍的居民,均用总理家大井水,我一次次帮助姐姐从总理家院挑水,这口井留给许多香甜的记忆,水井日夜升溢,井水凉,在一年四季里有多个情结,初春贵如油的细,点滴在老井里,充满了温情,夏日时大雨透渗到古井的水,充满了祥和,秋天绵绵细雨带来更多的思念,冬天融化的冰雪,落在古井里布满浓浓乡情,这厚重的乡情饮水思源情悠悠,让周恩来家的深情,留在故乡人的心里,也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次我从伟人家大井处,带着笑容,拎回一桶桶井水,喝上一口香甜井水,心理觉得是一次次甜滋滋的幸福美事。我深深思念着我们心中敬爱的好总理!愿浓浓的周恩来精神永远弥染淮安周恩来故乡!

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朱树森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213/

心底永恒的思念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