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形胜似有形——记姥姥的家风

2017-05-25 07:02 作者:文曲茜妮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傲中绽放的寒梅,美丽无比,有谁知道它在绽放前所经历的风雪洗礼;那河畔的柳树,安静地立在河堤两岸,护堤防水,像个战士;那勤劳节俭的蚂蚁,不辞劳苦,常常为过的粮食而忙忙碌碌;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一遍又一遍地打扫着街道,为每个人创造一份干净整洁的环境,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由此想到了姥姥的家风:梅之坚韧,柳之无私、俭之常态,人之奉献。

姥姥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只去过几天的学堂,除了自己的名字和阿拉伯数字之外,她不认识其他的字。就是她这样一个文盲似的家庭妇女,却将6个子女教育得人人夸赞。姥爷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原以后,被分配到学校开车,家里的大小事情就落在了姥姥肩上。农忙时节,姥姥既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还要照顾孩子。记得姥姥说:“有时候,孩子生病,三更半没法找医生,抱着孩子坐一夜,第二天照常去干活。那时候的愿望就是:美美地睡一觉!”说这话的时候,姥姥眼里闪着泪花,她当时的心酸与无奈恐怕没有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姥姥一个人忙家,可她的活没有一件落在别人后面。农活的繁重,一日三餐的忙碌,孩子们的缝缝补补……累弯了姥姥的腰,可历练了她的坚韧品格。

她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在岁月的磨砺、风的洗礼中练就的。她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仍然将6个孩子送进了学校,虽然很辛苦,但她为了孩子们的将来,再苦也值得。多年后,孩子们没有辜负她,特别是两个舅舅的衣锦还乡让姥姥颇为自豪。

早些年,姥姥家庭条件一般,嫁给姥爷后,还是一贫如洗。清贫是生活并没有吓倒姥姥,她的乐观积极,让那个贫穷的家针挑土似的一步步摆脱贫困。记得姥爷讲的一个故事以前,姥姥家大院里住一位瞎眼的五保户老奶奶,姥姥平常除了帮她做家务,做了好一点的菜都会给老奶奶送过去一点。一个秋天,那个老奶奶走了,村委会的人要等给逝者换好新衣服才下葬,那个时候,天气那样热,人根本不能长放,情急之下,姥姥将自己刚买的衣服拿出来给老奶奶换上,才使她顺利地下葬。

姥姥常常教育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做任何事留有余地。每次和姥姥逛街,遇到一些街边乞讨的残疾人,都会给他们钱,或多或少,她善良的举动影响着她的子女及子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姥姥是当年挨过饿的人,对于生活特别地节俭。一粒米、一棵菜、一顿饭,姥姥是不允许浪费的,常常给儿孙们做饭,自己吃剩饭。舅妈姑妈们给她买衣服她都不穿,一直说有。把舅舅给她的钱都给孙儿们买书了,还常常说:“现在有条件了,多读书,别跟姥姥一样,大字不识几个,可吃亏了!”姥姥常常跟村里的妇女们比赛干活,她的干练常常令每个人佩服。后来,姥姥的家境好了起来,与她的勤劳节俭是分不开的,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穿不穷,吃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

姥姥干净,总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调皮的儿孙们常常会把地板弄得乌七八糟,她也没有怨言,耐心地把每一处的东西物归原处,变着法的给散学归来的儿孙们做她的拿手好菜。她在居住的楼下空地上,种上了小白菜还有几颗花椒树,五月份和十月份的时候,各层楼的爷爷奶奶们都能收到她的“礼物”——一捆捆小白菜和一包花椒。

去年,姥姥因病去世,相隔千里的儿女儿孙们纷纷赶来奔丧。姥姥虽然走了,但她的家风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将不断地践行并传给下一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844/

无形胜似有形——记姥姥的家风的评论 (共 6 条)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鲁振中
  • 春暖花开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