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9)

2017-05-25 03:30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9)

十九、被遗忘的角落

翻开宜昌近代史,经常可以看见有关西坝的字样跃入眼帘:1888年,也就是在江南石门洞张三丰像雕刻完工的同时,基督教美国圣公会陆续在宜昌白衣庵(备注:今天的南正上街)、二马路、桃花岭、西坝购地建房,设圣雅各堂、圣灵堂和圣约翰堂等。这其中就有现在庙嘴附近重建的那座基督教堂;1891年的5月19日,求农民涌入宜昌古城,为进汉景帝庙与占用该庙的海关洋人发生冲突,被官府派兵驱散,这就是“宜昌教案”的前奏。那一年的8月17日,宜昌西坝居民中元节(备注: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祭祖焚纸钱不慎引起火灾。燃烧到江边,焚烧的木船顺江流至镇川门,据记载,那些着火的木船飘过三江、引燃江边的木船,继而北岸闹市都引起大火,受灾上千户,有数十人被烧死。

到了二十世纪初,西坝的衰落已经开始显现了。1908年,旅宜四川商人在西坝建起小住所,用以代替1862年所建而早已废去的栖流所,也就是后来的乞讨人员收容所,也就是现在的救助站。而到了1926年,历史上同时记录的两件事就说明了西坝的地位。那一年,宜昌邮局开办市郊投递,投递点有东山寺、西坝等,每天一次。这就说明,西坝还有通邮的需要;那一年,邓祥和棉花号由西坝迁至大南门正街营业,西坝原址留作打包场。邓祥和棉花号是宜昌屈指可数的百年老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它的鼎盛时期,它的离开印证了西坝商业的凋落。

随着载货量大、速度快、运价低的铁壳轮船取代了川江上游驶到宜昌来的那些成千上万的柏木船,随着沿江的码头向宜昌城区一马路以下转移,那么多的船家、老板、经纪人、批发商、鸦片贩子、吃码头饭的搬运工人,还有那些老字号的商铺陆续离去,西坝古城就慢慢陷入沉寂;虽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座江心之洲多了像利民化工厂、民康制药厂、三峡药厂、宜昌磷肥厂、长航宜昌船厂这样的大中型企业,也成了宜昌当时的工业区,可是工业区不是商业区,除了拆了一些老房子、建了一些厂房、多了许多工人,还是没能恢复往日的繁华。

葛洲坝工程的兴建本来是西坝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可是当时的宜昌市政府已经把眼光转移到位置更好、交通更便利、更适合新建大型工厂企业的伍家岗一带去了;而葛洲坝集团在完成了万里长江第一坝的工程以后,也仅仅只是把作为工区的上西坝变成相关各公司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小区,根本无暇顾及下西坝的建设和改造;同时由于葛洲坝与宜昌的关系从来就是表面团结、实际上井水不犯河水,也不想去管地方的事,于是,下西坝就日显败落、夕阳西下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小河变成了三江,那些可的桃花鱼不见了踪影;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宜昌西坝原有的三样名莱:瓠子、豆芽和豆腐也消失了;随着上西坝与下西坝在行政区划管理上各行其道,西坝路的刷黑仅仅只是葛洲坝水利枢纽至桥头路这一段。宜昌的规划大手笔的说要把下西坝建成宜昌的南大门,可是直到庙嘴长江大桥横空出世,西坝老城区也没见什么变化。

走过建设路就是和平路,再往庙嘴方向走,一路都是破旧的厂房、斑驳的红砖围墙。仁义路、向家牌坊、新兴街、甲街和皂角树巷那一带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中叶的格局,棚户区里的狭窄小巷拐来拐去、恍如迷宫,煤渣路面、泥土小路、破损的水泥路残差不齐;要么是成排的棚屋,要么是破败的不成样子的独门小院,高高的梧桐树、还有一块块小菜地,乱七八糟的架空电线,五湖四海的各地口音……走在这里,似乎历史停滞不前,稍一恍惚,就会把一个一路香气的红衣女子误认为是从小说《山楂树之恋》里面走出来的人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839/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9)的评论 (共 7 条)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鲁振中
  • 春暖花开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