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到自己的园地——评李半知散文集《深谷乡音》

2017-05-22 14:18 作者:李半知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半知,本名李小龙,可以说是贵州文坛上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创作、表演相声、小品,练习武术、书法,研读国学,搞文学创作。还在电影《云下的日子》里扮演教师,在电影《凤凰台》中扮演村支书等。笔者认为,李小龙的文章着力书写的是那些具有一般意义的生活琐事和人生发微,力图“回到自己的园地”,像是在播撒那些散发着幽微气息的情感种子,等着来年花香满园。

山东散文作家刘烨园在《认真追求是忧虑之母——答胡建平先生问》一书中曾用“生命感受性”和“生命精神性”来区分生命的外与内、浅和深。笔者认为李小龙的文章中对于生命的描写就介于“生命感受性”与“生命精神性”之间,对生命的探讨和追问也是解读李小龙散文的一个关键词。大到一个村庄的岁月变迁与故土情怀;小到某个个体的无望、孤独寂寞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作家都不遗余力地苦苦思索着,既为之伤怀又为之呼吁。像《忆青》既是为英年早去的才俊所唱的深情的挽歌,其情真意切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在作者看来,死亡不仅使他伤怀,更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体悟。在悼念雪青的文末,作者这样写道:“我终究没有拨打她的电话,或许早换号了吧,只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里多多保重,一切平安。”在这种生命的升华中,作者唯有坦然的面对,真挚的祝福,毕竟逝者已去,生者仍将面对生活。在《吾兄小君》中,作者写道:“万物源于自然,还于自然。生,不可抗拒;死,不可挽留。”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天灾人祸就像一个个躲在暗处的幽灵,稍不留意,可能就会降落你身边,因此如果你能够善待生命,幸福美好地生活,并造福于人,那么即使生在痛苦中也可以变得无比坚强而勇敢,这是多么通融豁达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观!笔者发现,李小龙笔下鲜有生命的弱者,这恐怕与作家一贯追求的坚强、达观的心态不无关系!也许因为作家热与宝贵生命,所以,那些生命与品格的弱者较难进入他的视野,更难成为他的歌赞对象。如果说《忆雪青》、《吾兄小雨君》是作者对发小以及同窗逝去的唏嘘感慨的话,那么《与死神擦肩而过》可谓是作者亲身与“死神”来了次亲密接触:

回想起来,人仅是滚滚红尘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生与死只一线之隔,一步之遥。而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身边又没有亲人时是多么的孤独、凄凉与无助啊?可是原本善良的人们却要为名利、为私欲而相互攻击,甚至大打出手,悲乎?可叹乎!

多么深刻的感悟呀!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曾说:“生命,这个宝贵的生命太美了,我们恨不得长生不老。”人生的多变、命运的多舛,均抵不过生命的稍纵即逝,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花开花落,落叶归根,亦或长命百岁,亦或短命一,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是浩淼岁月的一个匆匆过客,倘若人人都能看清,都能知晓,也许世间的恩怨情仇也会随风飘散。作者“死里逃生”,所以这种自我观照和解剖充满心灵的力量才格外来的如此真切而直达人心。

李小龙不仅歌唱那些苦难岁月里曾烛照他,给予他爱与感动的人与物,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界的小生灵也饱含赞咏,这就超越了亲情、利害等表层而进入文化和人生的深处,这是李小龙文章的广博和深度。《养狗记》中作者数次为瘸腿的流浪狗“被弃”而自责、惋惜。 《鸭殇》里,作者为鸭的丧生而感叹:“人是那样的看重自己的感情,不容伤害,却对别的动物却是那样的野蛮与残忍。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么?”在许多作品中,笔者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弱者的悲悯之心,比如《修文板车》一文中,李小龙没有简单将“苦难”与“不幸”画上等号,而是进行了辩证甚至双向的思考,去挖掘这些平凡生命的“闪光点”,而这就超越了许多作家简单的世俗化理解。

不管外界怎样变动,李小龙所追求的散文精神却一如往昔,那就是“真诚”,如今的许多作家完全将使命、道义和良知抛之九霄云外,他们在商业浪潮中充当“弄潮儿”,写作与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那道神圣的光环,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而李小龙却“真诚”的面对现实和内心,对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不遗余力的批评,在《买鸡蛋》中,作者痛心疾首的写道:“原本淳朴憨厚的人们本可以用诚信换取他人的真心与爱心,却要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伪装自己,去欺骗别人,使得大家都少了一些真诚,多了几多猜忌,反倒断了自己的‘钱途’。这又何苦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将心比心,整个社会才会和谐。《曾老汉》中,法院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本是理所应当之事,然而曾老汉却将这“必然的胜利”当做了“馈赠”,从而上演了一幕窘剧。在工作中,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巧妙的进行讽刺,并理性地规劝那些“后来者”能就此罢休,别重蹈覆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然,除了对于社会不良作风的理性揭露以及批判,这些彰显强烈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作品之外,李小龙还写出了《让你的精神面貌充满魅力》、《追求另一种幸福》、《以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窥视人性》等淡化社会意识而强化文化和人性思考的散文,其写法也平淡而诚恳,作品中也留下更多让读者不断思索的潜性地带。比如在《不要用你的喜好要求别人》中,作者对女儿的“固执”的小行为进行小心翼翼的揣测以及耐心的引导,结尾是这样写的:“其实,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能强加于别人,因为各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这里没有对幼小女儿的火气和责备,有的是平静,写女儿是小,但孩子教育则是大,身为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偏爱,但同时也敏锐的发现其不足,语言简凝明快,寓意却深潜于人心之中,值得读者慢慢地去咀嚼和思考。同样“女儿生活”小系列,还在这些篇章里上演:《愿你的生活更多精彩》,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鼓励以及关爱表现的那么真挚;《吃亏是福》则是满含深情的安抚女儿受伤的小小心灵,并告诉女儿人生路上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灵。《保持平和的心态》、《感悟苏轼<洗儿>诗》中我们不仅佩服这位慈爱的父亲对女儿的教导有方,也对作者能有如此的心胸以及境界而感叹,其精神可嘉。

一个合格的作家不仅应当具备宽广的胸怀、丰富的学识以及基本的文学素养,还应当关注时下动态,旁征博引般加以展现,并不失幽默与诙谐之气,当然绝非油腔滑调的诡辩。李小龙则是深谙其道,《“才子”与“优秀”》、《“约”与“会”》、《说“事”》、《关于诚信》、《“羊头”与“狗肉”》、《说吃酒席》这些篇章探讨的本是严肃的问题,但作者俨然一智者,心平气和的娓娓道来,在谈笑间便将其话题变得轻松、活泼,蕴含着幽默诙谐,彰显着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在《深谷乡音》中,作者对乡情、亲情、友情进行浓墨重彩的抒写,不同于气势宏大激流般汹涌的情感表达,而是宛如林间缓缓流过的小溪,慢慢渗透,滋润心田。

另外,文化信息充足是也是李小龙散文的又一大特点,《云南之旅》、《广西纪行》、《湘西纪行》、《梵净山记游》、《登天台山》等篇目,带领你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情操的培养,更是人性深层次的追问与反思。

当然,李小龙散文还是有其瑕疵,比如个别篇章显得粗糙,文思无力等。也或许是他毕竟不是置身行政工作之外的纯作家吧,文中多少有些不够洒脱。但是,正如他在《后记》中写到的:“于别人或许平淡如水,于我又或许味浓如汤。把它串在一起,权当是一挂粗石项链,以解敝帚自珍之意”,笔者相信《深谷乡音》于作者而言,只是其人生当中的一个“小小驿站”,缺点在所难免,可贵之处是作者又一次信心满满地上路了,我们真诚的期待又一批佳作的诞生。

(陈晓莉,女,湖北当阳人,贵州民族大学201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265/

回到自己的园地——评李半知散文集《深谷乡音》的评论 (共 6 条)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江南风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