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端午节趣谈

2017-05-21 16:17 作者:金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乡端午节趣谈(散文

原创文/金江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村里大人孩子们就嚷嚷着,过“五月蛋窝”(音意)了。

我老家在冀东南地区,北部与天津接壤,说的是山东话中夹杂着点天津味的方言。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农村文化还相对落后,人们对端午节和端午节的渊源不是很清楚,口口相传,就把个五月端午说成“五月蛋窝”了。小的时候,过五月端午节非常简单,既没有社火,也没有龙舟竟赛什么的,人们只是从地里割一些野艾蒿叶,插在所有屋门上或窗上,说是用以趋邪避灾。包棕子吃棕子也不是很普遍,只有少数讲究的人家才有棕子吃。一般人家这天包顿饺子或蒸锅包子吃就算过节了。我们老家,不管什么节日,吃的最多的就是包子和饺子。“五月蛋窝”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的,莫过于将艾蒿编成的圈帽,每人一顶带着,手里还抓着一把艾草,在一起游戏或藏没没(捉迷藏)。

我好奇心强,记得十来岁的时候,就“五月蛋窝”是个什么节日?为什么叫“五月蛋窝”?问过我父亲。他说,“从我小的时候就过这个节,究竟是什么来头我也闹不太明白。”父亲看我一脸茫然,又补充说,“你去樊先生那问问吧!”

有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吃完晚饭,去了樊先生家。父亲说得樊先生是快70的人了,在我们村算是最有学问的人,好像上过私塾,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平时靠看风水和为人代写书信什么的,捞点小外快补贴家用。先生从小读些诗书,高不成低不就,农活又干不来,三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始终也没给他生下一男半女,生活过得免免强强。可以说,他生活的主要来源全靠一张好使的巧嘴和他手中的毛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樊先生知道我的来意后,不但没烦,反而夸奖我,“小小年纪就问个究竟”。他手里平时老是拿着个紫砂小茶壶,不时的送到嘴边喝上一口。樊先生眯着一双昏花的小眼睛,打开了“话匣子”。“'五月蛋窝'这个叫法,是村民不知就里,人云亦云的就这样辈辈相传下来了。”“吱”的一声响,先生端起小茶壶喝了口水后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灾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节日。”他喝水很勤,几乎说几句就端一次小茶壶。“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说到这儿,先生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战国时代,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悲愤交加,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从此,人们为纪念屈原,将这一习俗绵延至今。这就是人们吃棕子和划龙舟过端午节的来历。明白了吗?小家伙!你再长大些,可以找些历史书藉看,就会更明白的。”我赶紧给先生鞠躬道谢!

从此,我就将先生的话说给小伙伴听,讲给大人听。他们虽然一时明白,但过后仍沿用原来的叫法。我老家一带至今人们把端午节还叫“五月蛋窝”。

2017年5月21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141/

家乡端午节趣谈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