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4)

2017-05-21 14:16 作者:宜昌石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4)

十四、民康药厂与人福药业

民康药厂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缩影。

创始人傅喜诚在清光绪年间(备注:公元1871-1908)从江西来宜打工谋生,清朝末期自己在宜昌建起了那家民国期间在川东鄂西久负盛名的“兴盛祥”药材号。和上述的那家利民化工厂的诞生一样,1954年初,兴盛祥与宜昌的另两家药材号“义安顺”和“怡安”药行共同发起组建成立了当时川东鄂西最大的制药企业——“民康药材批发号”,药厂的厂址在西坝内河街(备注:现在的西坝路)。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没有戏剧性的一幕,就不会有后来大名鼎鼎、名震天下的宜昌民康制药厂。

1954年,上海费氏家族的公子爷费铿和当时无数的富二代一样,在灯红酒绿的歌厅结识了一个年轻美的舞女蔡慧慧,可是那个坑的富二代不愿意听从家族的命令,居然向那个“不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学习,毅然决然的带着自己的心上人离开十里洋场来到了当时相对闭塞的宜昌,不仅向那家刚成立不久的民康药材批发号献上了费氏家族的制药秘方,还带来了中成药的流水制作工艺。从而使得刚组建不久的那家药材批发号摇身变成了一家制药厂,民康从此成了享誉港澳台和东南亚的著名品牌。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当时,国内不少的制药大厂也得打着民康药厂的牌子才能走出国门,按照戏本的说法,这一出应该是:爱美女不爱江山少爷出走上海滩,逢机遇又逢时节民康号享誉东南亚。

民康药厂真正的的大飞跃是政府促成的。《湖北工业史》上记载:“1966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批准宜昌民康制药厂迁厂扩建,在以原中成药产品为主的基础上新增化学药品的生产。9月武汉分公司投资48万元,开始建设民康制药厂新厂,占地6万平方米,并改名为国营宜昌药厂,加强古方丸药、部分出口中药和西药原料的生产。1968年底,宜昌药厂中药分厂(原民康制药厂)改变了原来设备简陋、单机小型的落后状况,增置粉碎机和生产用蒸汽锅炉等中成药生产设备,并初步实现单机机械生产。槐角丸、鼻渊丸、盐酸黄连素、活络丸等品种形成了企业的拳头产品。到1969年,该厂实现中西药品分开生产,产品发展很快。”这一出应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至此,民康药厂就变成了宜昌药厂的一个中成药分厂,那家分厂依然留在西坝,但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1986年兼并了利民化工厂,1994年兼并了宜昌市第四制药厂;同年10月与新加坡美作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宇宙私人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宜昌民康药业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民康药厂生产的维C银翘片开创了我国药品以OTC身份进入美国市场的先河;浓缩鼻渊丸曾经荣获国家银质奖,民康商标连续五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公司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那家规模更大的新厂、也就是西药分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搬到了宜昌中心城区石板溪、也就是如今的金缔华城小区的位置,主要生产VC原料药,再后来,改制后的主厂区搬到了位于东山背后宜昌经济开发区原来窑湾乡的周家冲(备注:如今东山开发区的大连路和珠海路交叉处),名称也从宜昌药厂改为宜昌人福药业,主打产品变更为麻醉药品生产了。这一出应该是川剧中的变脸。

从国营宜昌药厂转变为股份制的人福药业的过程本身就有许多的玄机,因为与本文无关,不说也罢。单说还留在西坝的民康制药厂上世纪与新加坡开始合作经营,到了二十世纪初,当时的负责人庄富荣尚在国外考察投资事宜,宜昌市政府突然宣布牟林上台,就引起一片哗然。更有甚者,在企业改制期间,牟林不仅极力压低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严重低估民康药业品牌的价值,有资料显示,单是民康这一品牌的价值就远远超过当时评估的整个药厂的价值;加上国资的股份少,以至于民康药厂在改制中轻易落入到外商私人囊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不少人至今仍扼腕叹息。这一出应该是:改革为私有制开路,开放是商业化思维。

其实,民康药厂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有些事是不能说、也说不得的,比如改革开放、企业改制和私有化、税制改革和国进民退等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127/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4)的评论 (共 8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芙蓉秋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