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偶秉此气

2017-05-20 16:36 作者:哈弥尔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上周一,忽然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寄来的一个邮件,赶忙拆开检视,原来是两本《外国文艺》的样书!内心一阵惊喜。看见自己所投的稿件又一次变成了铅字。此后一连数日,都处于兴奋之中。

我的译稿为这家正规杂志所采用已经是第2次了。第1次给我带来的兴奋更是无可比拟的,那是若干年前该刊登出我翻译的《野山茶》的时候。记得当时该刊的编辑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使我心潮久久难平。

兴奋之余,联想到,数十年前,有一位各方面都与我很相近似的人,也喜欢干同样的事。他就是《风沉醉的晚上》里的“我”。

彼“我”和此我所思所做是很有些相同的:“那几天里,若说我完全什么事情也不找,什么事情也不曾干,却是假的。有时候,我的脑筋稍微清新一点下来,也曾译过几首英语的小诗,和几篇不满四千字的德国短篇小说,于晚上大家睡熟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出去投邮,寄投给各新开的书局。因为当时我的各方面就职的希望,早已经完全断绝了,只有这一方面,还能靠了我的枯燥的脑筋,想想法子看。万一中了他们编辑先生的意,把我译的东西登了出来,也不难得着几块钱的酬报。”

1993年下半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暂时地没有了岗位,于是生计大成问题。我去了几所学堂应聘外语教师,都以教学不够熟练为由被已经在那里的同行拒之门外,后曾尝试自己办学也因生源不足而作罢。在万般无奈之下,我重又握起笔,搞起了妻讥之为赚不到邮票钱的行当。我想凭这枝秃笔挣几元稿酬暂渡饥荒。说起来,我从事翻译的动机便是这般寻常而卑微。

既然生存是第一要义,为何不去从事体力劳动或别的更靠谱些的行当呢?实在是因为“偶秉此气”,并不像《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所说“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力。”并且我也看到体力劳动者并非个个健壮,写写画画的也并非个个是细胳膊细腿,相反的也不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键是“偶秉此气”。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而又时时显露在外的气质。试想,像我等这样的人去应聘某公司的营销人员或业务主办或者某工厂车间里的拿摩温之类的职位,人家老板和你一接触、一交谈发现你这个人书生气太重、呆里呆气,会录用你吗?即使有幸被录用,你能习惯工厂的单调、沉闷的氛围,你能适应商业场上的尔虞吾诈吗?恐怕即使“待遇从优”也干不了吧?不出半年,保你要打退堂鼓的。所以说,偶秉此气而生,害己害人不浅啊。

所以曹(芹)先生说得好:“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所以我认识的一位穷工程师之子,虽没考上大学也没在社会上混出个样子却孜孜钻研《新民围棋》不辍;所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虽然比烟厂职工陈二妹还拮据,却情愿缩在外白渡桥北岸的邓脱路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里惨淡经营外国文学的翻译;所以我常常路过的地段一位蓬头垢面的眼镜十几年来总在路边与人切磋棋艺;所以我烧锅炉时的一位瘦骨如柴的老同事对《红楼》了如指掌;所以我的大学同学翟某一直钟情于三尺讲台教授日语竟不惜与已成大款婆的妻子分道扬镳;所以我们的前辈陶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回家侍弄农作物,尽管“草盛豆苗稀”。

唉,我们这些“偶秉此气”的人啊!

所谓偶秉此气的“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一种气质。可能在性情中人看来你会被认为有浪漫气质或者书卷气,甚至会被认为懂幽默、有才气。而在圈外人看来你就是神神道道,冒傻气、呆气。在现实社会你是不怎么受欢迎的。你甚至要处处碰壁。

悲哉,偶秉此气者!

而我呢?当妻子以不解和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瞧着我时,我只能哼一曲小调自我解嘲:

你说我像云,

捉摸不定,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梦,

忽远又忽近,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蒋健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7019/

偶秉此气的评论 (共 8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芙蓉秋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江南风
  • 清澈的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