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青的故事(三)

2017-05-19 09:34 作者:丹枫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知青的故事(三)

这回说说全明的故事,自从老点长德田调到公社广播站,我们就选举全明做点长,这时带队老师已经回学校了,学校又派冉正祥老师来青年点住了几个月,之后就不再派人来了。我们自己管理自己。从第二年开始我们和老社员一样,挣工分,参加生产队分配,自己养活自己,每年秋天分400斤带皮毛粮,正是长身体的少男少女,各个都很能吃,有一次中午收工回来,食堂做的粘高粱米小豆干饭,马洪玉一连吃了三大碗,每碗上边又扣上一碗,相当于六碗,这六碗饭能装满一洗脸盆。(那时是一毛九分钱一个的两道蓝边粗瓷碗),喝的是萝卜丝汤;女同学也不示弱,也能吃两碗,可能是肚子里没有油水的关系吧;还有一次晚饭,食堂做的疙瘩汤,杨杰要和程雅茹比赛,我们当裁判,只见杨杰一连盛了六大碗疙瘩汤,在饭桌上摆了一溜,说什么太热了,怕烫着,雅茹也盛了六碗,一声令下,比赛开始,说时迟那时快,转眼功夫,杨杰的六碗疙瘩汤如风卷残云,全见了碗底,大家再看雅茹也不慢,眼看第五碗也见了碗底,可是第六碗她实在是吃不下去了,我们也怕她撑坏了,不让她吃了,她只好乖乖认输!杨杰从此有了外号“大胃王”。那时男生回家,每次都能吃一小盖饺子!你说,就这么个吃法,多少粮食也不够啊。后来没办法,我们就限量吃,每人只给两碗,收工后人人都暗地加快脚步,生怕晚了没有饭吃,下午没法干活。饭量大的男生又想出了绝招:他们先盛半碗,兑些凉水,一口倒进肚里,再盛半碗如上法,倒进肚里,然后盛上满满一碗,慢慢品尝;女生先盛满满一碗,太热,只能慢慢吃,再去盛第二碗时,已经见锅底了,只能吃个半饱!

记得有一年天,点里一粒粮食也没有了,可急坏了我这个伙食长,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不吃饭怎么下地干活呀,“抓革命,促生产”不能光喊口号,于是和全明商量一下,(孩子哭,抱给娘)!干脆去找郊区知青办,让他们解决!来到知青办公室 ,正好领导在开会,我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敲门进去,看见领导,就像见到亲人,满肚子委屈如决堤的洪水,眼泪奔涌而出,领导一看吓坏了,忙问怎么了,我边抽泣边说:你们在这开会,吃的饱饱的,我们三根肠子闲了两根半,怎么下地干活?领导说:“你们先回去,我们研究一下解决办法”,我和全明对视了一下,心想:我们中午就没吃的了,回去怎么跟同学交代?于是我们俩一人拽着王春山主任一条胳膊,把他拉出了办公室,和我们一起坐车回到青年点,让他尝尝挨饿的滋味!晚上他就住在男生宿舍。第二天傍中午,知青办领导和郊区领导都来了,答应借给我们500斤牲口料,看见那黄黄的玉米,我们都哭了!这可是救命的啊!我赶紧套牛车拉到大队加工点,加工回来,炊事员做了小碴子粥,贴的死面饼子,就着咸萝卜条,吃的那叫一个香!挨过饿的人才知道:饱了蜜不甜,饿了甜如蜜的道理。

那时一到开春,蔬菜早吃没了,(其实秋天时也没少淹酸菜,每年最少淹四大泥缸,还有大白菜和萝卜,只是我们太能吃了!)只能吃咸萝卜和大酱,偶尔买些虾酱,上锅蒸蒸,算是美味佳肴了!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到了1969年,上级号召学习本溪“碱厂堡”经验,把知青分到老社员家里,同吃同住,进一步与贫下中农相结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点里有三名男同学当兵,两名女同学上学,两名女同学找当地老社员结婚了,剩下十几名同学被安排在七个小队贫下中农家里。你想,社员自己都吃不饱,再加上我们这些人又那么能吃,敢怒不敢言,每天指桑骂槐,甩脸子给我们看。青年点房子空了,生产队长就想让他舅舅住进来,我们几个知青一商量:不能让他捡便宜,干脆我们找对象结婚,先把房子占上!这一错误决定彻底改变了我们一生!为了蝇头小利,断送了几个人的前程,也真正懂得什么叫“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正因为我们在农村结婚安家了,当时上级号召鼓励知青在农村扎根,安家落户,还给批地基,木料。从此,知青抽工,上学都没我们的份了!我们的名字变成了已婚知青。直到1979年知青全部返城,我们才告别生活了14年的金山五队。 这时,有人给全明介绍个对象,地道的农村姑娘,才19岁,大高个,小眼睛,挺能干的,在家受哥哥嫂子的气,想赶快摆脱困境,父母一打听,全明是青年点点长,不知道是多么大的官,反正是个城里人,父亲还是铁路工人,有可观的收入,他们管这叫铁饭碗。总比农村富裕,当然高兴。这时,全明妈妈为了儿子,竟带着弟弟妹妹全家下乡到金山五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实在话,全明没太看中这个农村姑娘,她太瘦了,可是全明父亲却说“这姑娘大高个,又能干活,你还想找什么样的?”当时全明碍着介绍人的面子,不好拒绝,只能勉强同意了。

青年点七间房子,全明和他母亲家住三间,我和丈夫(也是我们青年点的)住两间,陈德芳也找了个女知青,住两间。这年春天我们都结婚了!在小小的年纪,勇敢地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这两家因条件一般,都没有举行婚宴,只去了趟凤城就算是旅行结婚了!只有全明家在1969年5月1日摆了酒席,过了彩礼,风风光光地把媳妇娶进了门。

他媳妇叫淑琴,比全明小四岁,虽只有19岁,(那时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0,女18周岁)却通情达理,善良顺,不大说话,见了人只笑,很能干活,全家人都喜欢她。每天下地劳动挣工分,回家就帮婆婆干家务活,不挑吃穿,婆婆越发喜欢她了,给她买了天蓝色羊毛开司米细绒衣,还有三斤大红纯毛毛线,让她织一套毛衣裤,这个在娘家从没穿过这么贵重衣服的农村姑娘真是好福气!生产队的小媳妇都羡慕坏了。好事成双,婚后不久就传来喜讯——她怀孕了!公婆更上笑得合不拢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了。这年11月份,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美中不足的是没能赶上分新粮,那时规定当年10月1日前出生的小孩可以分到当年粮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年后全明妈妈因是下乡户,上级批了房基地和木料,又另盖了新房搬走了,我和淑琴处的就跟亲姐妹一样,互相照顾。两年后她又生了一个儿子,我们一直生活在农村,直到1979年全明抽工到蛤蟆塘粮库上班,孩子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我也抽工回了五龙背,我们才分开。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铁路技校毕业分在丹东铁路上班,各自成家立业不用父母操心,全明给淑琴买了养老保险,每月能开1000多元,加上全明的3000元退休金,衣食无忧,还住在金山五队,吃菜不用买,并且是绿色环保的,我们有时也组织青年点同学回去看看,那可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那贫瘠的土地上有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有我们青葱岁月留下的浪漫回忆,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4年!我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16岁到30岁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它!现在的金山五队已经不是当年的穷山恶水,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感召下,旧貌换新颜,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6782/

知青的故事(三)的评论 (共 9 条)

  • 雨袂独舞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相心
  • 鲁振中
  • 三角梅
  • 心静如水
  • 雪
  • 清澈的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