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楚辞选读》后叙

2017-05-17 14:53 作者:知来先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施仲贞,副教授,博士。

历时年余,我与妻子合撰的《楚辞选读》终于面世了。不曾料到,我此生竟能出书;也不曾料到,我会以这样一本小书开始自己的著作生涯。我虽明知其残缺,也预料其将因残缺而遭覆瓮之讥,但我必将宝之,存之,正之,补之,如同父母待我一般。

去年九月十二日,我出乎意料地接到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的电话。他受秋霞圃书院李耐儒先生的委托,帮忙物色一名青年学人来编撰《楚辞选读》,希望我能接受此项“工程”。对徐先生的奖掖和提携,我既深表感激,又惟恐有负所托。于是,就恳请徐先生容许我看过体例后再作决定。

当日,我即写信给正在加拿大考察的周师建忠先生,征询他的意见。凌晨,周师不辞劳累,回信叮嘱我要接受徐先生的厚,并强调这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和提高,何况还有稿费,更是好事。仔细一想,周师所言甚是,自当遵从。

尽管瓣香周师研读《楚辞》已近八年,但我一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离骚》一篇之研读,而于其他诸篇大多未得甚解。《楚辞选读》编撰伊始,我就恍然发现自己学有不逮,举步维艰,如同使蚊负山,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征得秋霞圃书院李耐儒先生的同意下,我盛情邀请妻子协同作战。妻子虽不甚涉猎《楚辞》,然其语言天分正可弥补我之不足。起初,妻子并不同意,劝我放弃。后来,妻子见我整日焦头烂额,入迷途而不返,遂不忍于心,终允诺参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妻子与我,相识于南京师范大学,同年硕士毕业。2009年9月9日,我们登记结婚。当时,妻子已工作年余,而我仍为在校学生。记得,有一次与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聊天,对方问我是否已婚。当我告知已婚近两年,对方颇为惊讶,并好奇地问道:“时为一名在校学生,你何来勇气结婚?”闻知此言,我立马赧颜汗下,略加思索后答道:“有勇气者实非我,乃我妻子也。”对方听后,俯身大笑。

婚后,我们虽收入微薄,然平居俭朴,衣食有余。由于一直分居两地,故每逢假期我皆归心似箭地赶赴无锡,与妻子团聚。学业之压力,工作之疲惫,旅途之无聊,也常因归家之欣喜而冲淡无影。短暂相聚后,又需匆匆离家,奔赴异地,或依恋不舍,或惆怅茫然。每一念及别时之语,慨然有叹,恨不能有分身之术,然终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矣”!

我生性愚钝,不谙人事,不明情理,或为人所扰,或为事所烦,或为情所累,或为理所困。我虽亟欲独自一一破解之,然常常治丝愈棼,终计无所出,而不知有所进,不知有所守,不知有所退。无奈之余,我只好求助于妻子。指顾之间,妻子将个中缘由向我娓娓道来,言明某人某事何情何理,并力劝我看淡荣辱得失,让不知其然而苦不堪言的我立马茅塞顿开,不禁破颜大笑!故我虽偶处困境,然终有所脱!记得,妻子有一次嗔怪道:“本指望你成为我的靠山,没想到我却成了你的靠山!”我自惭形秽,并安慰道:“你于我,如同草木之靠山;我于你,如同鱼虾之靠水。”呜呼,我之生也幸哉!

妻子始翻读《楚辞》,深感其晦涩难懂,常常弃书而去;后与我相对摩玩切磋,咀嚼涵咏,浸觉其隽永有味,有时竟爱不释手。其情之所钟,尤在《九歌》。在编撰《楚辞选读》时,我们先后检阅了十余本楚辞著作,或指摘疵病,或击节叹赏,皆一一记录在案,以资借鉴、引用之需。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楚辞选读》的初稿,如释重负!没过几天,我就接到李耐儒先生的电话,他略带怨气地责备道:“你还是未能领会我原先提出的体例要求!”从其失望的语气中,我料想他当时大有“所托非人”的感慨。挂断电话后,我还是一头雾水,感觉李先生的新要求将无法完成,故打算放弃修改。当妻子得知我的想法后,她立马劝解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接手?现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又怎能舍得半途而废?我料想,很可能是你的语言表达出了问题,而造成了如今的误解。”说完,妻子就与李先生通了电话,发现结果正如她所预料的。后来,当我们再次把修改稿交给李先生时,他颇为欣慰,并极力邀请妻子再独自编撰一本。出乎意料的是,妻子对李先生的好意竟然加以婉拒。我好奇地问其缘由,她笑答道:“凡事要量力而行。我本非学古文出身,让我去编撰古书,如同让马替牛耕田,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每阅此书,皆如温旧情,如见往事。家中藏书不下千本,惟此书不忍置于他所,常于床头,伸手可得开阖,惜之如手足耳目,何其愚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6423/

《楚辞选读》后叙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