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土改时期,我们村的阶级成分是由当时的村干部说了算

2017-05-15 13:18 作者:诗心云卿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那曾经的27年历史里,在那个被称为红太阳高照的时代,却有一群生活在阴暗角落的人,他们虽然也称为人,但是他们却被剥夺了做人的最基本权利。他们没有人格和尊严,没有政治地位,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自由权,没有话语权,他们没有参军入伍,升学、招工、提干的资格,他们在知青回城、婚姻等方面,都受到了歧视。在农村,他们受到了治保主任等一群村里干部的管制,一言一行都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监视,在法律上量刑“高于”其他成分的人一等。他们甚至就连生存权和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因为他们生命可以随时被肆意剥夺。他们没有平等的国民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并且常常被强迫为政府和集体甚至村里干部家做又脏又累且危险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在饥荒年代,分派返销粮的时候,他们即便是饿死,也不可能得到一两一钱救助。他们被莫须有的罪名冠以地主、富农的成分。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不仅仅他们遭受非人的待遇,遭到干部们的一次又一次抄家,批斗,打骂,戴高帽,而且就连他们的子女也受到株连变成了地主崽子,富农崽子,成为那个时代被那些个贫下中农歧视的贱民而只能做一些人们不愿意做的又脏又累且危险的农活。我父亲就经常讲,某一年,整秧田撒秧的时候,讨得两谷萝秧田豆,那个结巴队长,多少年轻小伙他不去叫挑,我父亲一天犁田累的要死,收工了他还叫我父亲挑着。

地主,按照当时某些人的说法就是在解放前拥有大量的土地,也是比较富裕的一群人,而富农则是富裕的农民。可是一场土改的阶级成分划定,硬是把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体制和制度下形成的一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固有模式的所有责任让这部分人来承担,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旧中国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只有贫和更贫。可是到了土改时期, 在那个被称为万恶的旧社会的旧中国居然一下子冒出那么那么多的富人来。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的同事是盘溪小龙潭人,据他讲他们村小龙潭,由于他们村旁边有一个常年出水小龙潭灌溉着村里的土地,所以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家,每一家的生活基本上都差不多。而随着土改的到来,四家当上村干部的人就想占有其他人家的财产,于是在划阶级成分的时候,除了他们四家而外,其他人家都被提名划地主富农成分。由于当时去他们村子的一个工作的工作组人员比较正直,就说了这么一句公道话,说是你们这样划,难道你们就不怕将来有个什么变化,那个时候,只怕你们几家连炒姜吃都不够。四个村干部害怕了,于是来个重新评定,所以他们小龙潭村没有一家地主富农的。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村子的人的运气都那么好,能够遇到正直而讲真话的工作组成人员的,并且很多工作组的还惧怕那些个地头蛇的村干部,所以最后也只能任凭那些个村干部一手遮天、说红道黑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拿我们我们碗窑村来说,一个不到一百户人家的村子在土改时期居然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地主富农的人家来。

在生产队时期,我们小孩子就经常听到大人们指着一些房子对他们的孩子说,那是某某地主家解放前的房子,那是某某富农家解放前的房子。在我们小孩子的眼睛里,那些房子不仅矮小而且破烂不堪,并且还是处于交通不便的陡坡上。直到现在,我们村的一处原来是地主家的房子,后来没收变成公家的房子都没有人去买,因为交通不便啊。那个地方,我小时候去过,就连人走都难进去。前几天我还去村子里还看到,那房子早已经倒塌没有房顶,只剩下断墙残壁了,可是在当今寸土寸金的前提下,居然没有人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明白了,也不能够理解了,既然说这那些个地主富农在解放前生活比较富有,那为什么他们不解决自己的居住环境,把房子盖得好一些,高大一些,毕竟衣食住行乃是人们生活的特等大事,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直到前不久,我才从我父亲的一个小学同学的讲述中得知事实的真相。过年前,我父亲的一个小学同学,现在已经是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来探望我父亲,当他讲起那个年代的事情来,我才知道,土改时期我们碗窑村为什么会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地主富农了。

说实在的, 地主富农的阶级成分带给我父亲这一辈人的伤痛和伤害,是我父亲这一辈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成为他们念念不忘的话题,对于我父亲这一辈人来讲,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因此我父亲这些老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每每在谈论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的同时,总也忘不了要说到那个时代的一些事情来。

那个老人讲道:“土改的时候,他大约十一、十二岁的年龄,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玩躲猫猫,然后躲到那些干部们开会讲话的桌子底下,居然就听到了那个叫仲廷风的村长对工作组的人说,某某家应该划地主,某某人家应该划富农,......,一连提了十多家。当然那个老人家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其中。仲廷风还说如果不把这十几家划为地主富农的话他就不当这个村长。”那个老人还对我父亲说:“他还提了你家应该划为一半地主成分,一半富农成分的。当时就有工作组的人说,政策上没有这种说法。”最后我爷爷家是被划成了富农。我父亲说:“我们家被仲廷风陷害成富农,是他经常来我们家串门子。我小时候只记得,他整天来蹭饭,咸菜是一罐一罐抱去,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没有让仲廷风满足,只是后来仲廷风来的日子就比较少了。”

其实,当时工作组的人员也是亲自来调查了,并且还说按照我爷爷家的家庭情况不够划富农成分的条件的,可是最后我爷爷家还是被划成了富农了。直到很久以后,才有知情人告诉我爷爷家,当工作组的人员说我爷爷家条件不够富农成份的时候,仲廷风却说道:‘你们晓不得哦,我经常到他们家去,他家可是有浮财的’。于是在仲廷风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就变成了富农了。不知你们家是怎么被仲廷风给盯上的。”那个老人说:“只记得解放前,他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听到他父亲和仲廷风的争吵声,原来是仲廷风看上他家路边上的一块地建造窑子了,而老人的父亲却不给。所以土改时期,当上村长的仲廷风自然就把他家划成地主。”当然老人的父母也没有能够活到寿终正寝了,年纪轻轻就死了,我听我父亲说过,老人的父亲就是修水库的时候死的,总之,我小时候都没有见过。而老人的二叔二婶,没有成为地主成分,当然没有被派去修水库,所以都活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去世的。

说实在的,我们这里属于山区,大部分村子都是依山而建,人们居住的房子大部分都建筑在山坡上,当然,我们村子也不例外,村子坐落在华盖山脚下,因此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建在山坡上的,道路崎岖不平特别难走,也就是说,交通不便。而坐落在平地人家只是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少数而已。 相反地,在生产队在时期,我们村的一些贫下中农成分的人家解放前留下房子却相对好一些,而且所处的地势地面比较平坦,交通条件比较好,当然也不是土改时期分的。诸如叫仲廷风家所住的房子就比较新,而且所在的位置比较平坦,房子前面是一个大菜园子,园子前面是一条就连汽车都可以通过的四平八稳的大马路,因为园子与路之间只是相隔着一条不高的泥埂,泥埂上栽着一些倒勾刺,所以在路上看就能对他家的房子情景一目了然了,而且他家的房子并不属于我们村子,而是在上村人的地盘上,上村与我们村的分界线就是他家前面的那一条大马路。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据我父亲说,他家怎么跑去上村人的地盘上去了,他也不清楚,因为在土改时期,我父亲才6、7岁的年龄,只是记得他家的房子原来不在那个地方,而是在我爷爷家房子后面的不远处。他家与另外一家人共同拥有一所房子,一家的一半,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老婆把房子给烧了,就连另外一家的那一半都未能幸免。一把火居然烧出个贫下中农来,这是什么道理。其实,那所房子的遗址以及烧过的痕迹在生产队时期都还在,我小时候去我同学家都要从那间烧了的房子前面经过,现在是另外那一家在原来的地方盖了水泥房子。不过关于仲廷风家在土改时期是怎么到了上村人的地盘上, 我是两年前从上村的80多岁的老奶奶口中得知的,原来他老婆把房子烧了以后,他跑到上村营去霸占了一家姓尹的人家的房子了,经那个老奶奶的提起,我父亲才一下子记起那家的女主人很胖的样子来。

仲什么家婆娘汉子我小时候见过,在那个栽秧农忙,瘫子下田的生产队年代,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看见这家婆娘汉子参加过劳动,而是在门前晒晒太阳,而其他比他们老都得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可以说,那是时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直到现在,还有在那个时代得利益的一些人,居然利用部分年轻人对现在的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的不满,来对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少年鼓吹那个时代是多么多么的美好,说是那个时代人人平等。如果说现在是贫富不均,那么那个时代却是全民皆贫,而且那个时代的贫比不上现在的贫,现在最穷的人不会说就连吃的那碗干饭都没有,在那个时代,我父亲是常常说,要想白生生的吃碗白米饭么不可能了。

曾经有人说,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中止了阶级斗争,集中精力搞经济。使中国在短期内摆脱了贫困,让老百姓终于吃饱了饭,因此希望不要让贫富悬殊把中国再次推向阶级斗争的深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6013/

土改时期,我们村的阶级成分是由当时的村干部说了算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