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的五丈原——诸葛亮与五丈原的故事

2017-05-15 06:54 作者:清风明月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宝鸡出发,到五丈原的途中,我便浮想联翩:五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当年的诸葛亮又做了什么事情,让这里名闻天下?

此次到宝鸡,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陕西这边的“原” (同“塬”),也就是陈忠实《白鹿原》一书中描绘的“原”,原来是有一定海拔,看似高山,但顶上却是一马平川,有田地,有人家的地方。

五丈原离岐山高铁站并不远,司机载着我,一路飞驰,到了一个叫“十三盘”的地方,师傅停了下来,指着说,这是游人上塬的必经之路,这是一个叫“诸葛泉”的八角井槛,而之所以取名诸葛泉,是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时开凿的。当年诸葛亮在原上屯兵时,为了吃水,修了两口井,一个上泉,一个下泉,上泉吃水,下泉饮马,在没有自来水之前,当地的村民,仍然喝这口清泉的水。他还告诉我,五丈原下的石头河沿岸还有“诸葛田”,田中渠道纵横,广种水稻,《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军无私焉。”与百姓秋毫无犯,并惠及百姓,让诸葛亮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

公元234年,“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一直以来,在国人心目当中,诸葛亮已成为“神”,而之所以尊他为神,也许跟他一生善于用兵,料事如神,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关。对器重他的蜀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甚至在失街亭后,自罚降职,敢于担当。对于自己,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博闻强识,广交朋友,就有了凤雏推荐、“三顾茅庐”、“隆中对”以及“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典故与传说,就有了当地人为怀念他而修建的诸葛亮庙。

当年的五丈原战役,是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他从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为了这次北伐,蜀国做了大量准备,不仅在斜谷建立了邸阁,还用发明的“木牛”、“流马”运送军粮,但开战后,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曾多次挑战,蜀军甚至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以羞辱他出战,但魏军就是闭门不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而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病重,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询问继任等军国大事,诸葛亮回答:蒋琬可继任,蒋琬之后,费祎可担当,再问,诸葛亮不再回答,他冥冥中,已经知道蜀国未来的定数。

诸葛亮去世之后,还上演了“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的经典,魏延不愿撤兵,企图统率蜀军继续作战而被马岱击杀,历时七年的蜀魏之战结束。而诸葛亮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遇刘备,帮其奠定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基础。建蜀后,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少人才,以及英年早逝,北伐失败,让人嗟叹。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臣和智者的化身,但却以悲情结尾。

我曾在不同的时间,多次拜访有关诸葛亮的地方,躬耕南阳时的武侯祠,曾作为蜀国国都成都的汉昭烈庙……我只想了解,这个传奇的人物,他当年的挥斥方遒、飒爽英姿:联吴抗曹,尽显眼光,赤壁之战,尽显其智,先主托孤,尽显其忠,七擒孟获,尽出其谋,北伐中原,尽抒其志……

五月的五丈原,生机盎然,谁又能想到,一千多年前,这里曾发生惊心动魄的战役,又演绎了那么多影响中国进程的故事?而风中的诸葛亮庙,依然肃穆、安详,虽然历经沧桑,几经翻修,此时,仍然在灿烂的阳光里,静静地伫立着,似在沉思与回味……

2017年5月4日 陕西岐山县 五丈原 诸葛亮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5881/

历史的五丈原——诸葛亮与五丈原的故事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 沧海一笑
  • 浪子狐
  • 鲁振中
  • 江枫
  • 莫离恨
  • 白云深处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