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随游子名期间写在母亲节之前

2017-05-14 07:50 作者:李现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些情感,不需要有共同的经历就会产生相同的共鸣,比如对母亲的情感。我们会在某一瞬间觉得母亲是那么苍老、佝偻和不易,会在某一瞬间觉得光阴寂寞岁月无情,我们会在某一瞬间发现自己是多么疏忽、不以及悔恨,然后情感在充沛发泄后走向另一个拐点,又会觉得母亲还是那么的啰嗦,还是一块老古板,如数家珍地唠叨着过往细碎的岁月。

这个拐点,无非就是母亲的生日、刚回家的那一刹那以及母亲节。

我不希望母亲节是我们情感发泄的一个拐点,我们会在这一天组团祝福母亲、感慨岁月。我丝毫不质疑这一天我们的祝福成分。只是,母亲节一过,我们伟大的母亲、世上只有她好的妈妈、烛光里的妈妈,又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妇女,远在家乡等待电话的老妇人,甚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的一团影子。

她少一点,爱她久一点。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单纯地过母亲节,在乎的只是母亲节本身,而不是在关心母亲。母亲节并不是一群人的狂欢,而节日过后也不该是母亲一个人的孤单。你可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距离和时间从来都是诗化的虚象,相反它们只是一根情感之间饶了弯打了结的线绳。慈母手中线,再也扎不进寂寞岁月,再也缝不来阑珊补丁,再也牵不住任何人,更别说自己那身在外心亦远游的孩子

外面的生活很精彩,家里的母亲才是最无奈的。如果成长就是远离,那么母亲心里是希望你长不大的吧。母爱的伟大在于,给予再多,不索回报,针线再多,也不奢望能拴住孩子。女子本无奇,为母则无私。母亲给孩子再多,总感到还很亏欠;孩子给母亲的再少,都说是孝心一片。

而我们呢,母亲在时,“下有小”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母亲没了,“子欲养”是一句哽咽的呐喊,“亲不待”是一种实质的孤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岁时,

妈妈是我悠悠的摇篮;

轻轻的在每一个月

哼着儿歌伴我入眠。

十岁时,

妈妈是我头顶的花伞;

用每一个精心编织的日子,

装点我绚烂的童年

二十岁时,

妈妈是一株村头眺望的树;

傍晚迎我们归巢,

清晨再送我们上路。

三十岁时,

妈妈是一湾静静的渔港;

容颜任岁月无情斑驳,

依然默默守侯儿女的归航。

四十岁时,

妈妈是一条细细的衣线,

在打结的岁月中

慢慢捋着少的可怜的将来。

而,如今

浸蚀了摇篮,

婴啼之声已是一样久远;

风吹走了花伞,

缤纷的童年早已是过眼云烟;

树也不再葱茏,

凄迷的草荒芜了门前的小路;

烟波尽处,不见归航,

任无情的潮拍打寂寞的空港!

绕岁月三匝,数春秋几回,

再也穿不回岁月的针眼。

母亲节的祝福千篇一律,节日之后漫长岁月的关心更显弥足珍贵;井喷式祝福背后,不要给母亲一个情感陡崖式失落,岁月的温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慢慢灌溉滋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5576/

行随游子名期间写在母亲节之前的评论 (共 8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雨袂独舞
  • 浪子狐
  • 鲁振中
  • 江南风
  • 芙蓉秋水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