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

2017-05-13 03:26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

一、小河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在祖国的西南区域左冲右突、顽强的以磅礴的气概、不可阻挡的精神冲出宜昌南津关之后,就结束了雄奇险峻的三峡之旅,也把那些“更立西江石壁”的巴山蜀水抛在身后了。那条大河在石牌转了一个弯,在南津关又转了一个弯,江面突然宽阔了好几倍,就有了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境。

黄河水浊天下知,长江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澈的,尤其是日,洪峰夹杂着泥沙一路呼啸而来,冲出千山万壑的三峡,进入日益宽广的荆江河段,自然水流就变得舒缓一些,那些一路跟随的泥沙和卵石就会沉积在江底,千万年的积累就在南津关下游三公里处堆出两座江心沙洲:大者居宜昌古城之西,就是西坝;小者居西坝首部偏西北,叫葛洲坝。

如今的葛洲坝在修建葛洲坝水电站的时候,因为工程需要就早就被挖掉了,只有那座西坝小岛依然存在。不过,如果有心沿着西坝开车或者步行沿江而上,一直沿着三江防淤堤可以走到最前端的坝头,我在游记《首走坝头》里写道:“我却喜欢坝头的精神,像一柄利剑直插江心,轻巧的将一江大水分成两路,白天用那坝头坚如磐石的堤坝、晚上用闪烁的航标灯对所有下行的船只打着招呼:‘冲我来!’”

因为长江在西陵峡内只有区区390米宽,冲出峡口就突然被扩宽成2200米的大河,自然就是豁然开朗,而宜昌周边山川形势决定了西坝与葛洲坝这两座冲积而成的江心之洲相依相伴的稳定格局,那本《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的考证更是宣称:根据史书记载和实地考察,葛洲坝分汊河道在史前即已形成,在历史时期内属稳定型分汊河道。照此看来,西坝与葛洲坝的位置和形态几乎是万年不变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宜昌人的口语中,那条沿着江南流淌的长江一直被他们称之为“大河”,而把那条贴着宜昌古城蜿蜒而过的支流称为“小河”,这是很有根据的。据说,历史上的小河因为每到天枯水季节都几乎断流,不过就是浅浅的一条溪沟,走下两岸数丈高的河坡,走过沙滩,踏着几块垫脚的石头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到达对岸;只有到了夏天,川江的水下来,或者遇到洪峰来到,那条浅浅的溪沟才有满满的一江壁水。

这样随着季节的变迁、随着潮起潮落而引发的小河的涨涨跌跌的景象我没有亲眼看见过。虽然是一个老宜昌人,虽然小河就在老城区不远的地方,可是那时不过是个小学生的我很少到过这里。唯一的印象就是春天到了可以到中水门江边放风筝的时候,就会和同学们放学以后不回家,背着书包直奔小河,脱掉鞋、把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浅浅的小河里去捞桃花鱼。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5387/

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1)的评论 (共 7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紫色的云
  • 鲁振中
  • 雨袂独舞
  • 江南风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祝创作愉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