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修文县名来源考略

2017-05-11 11:13 作者:李半知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李半知

“修文”二字作为地名、作为行政区域名,最早出现在明崇祯三年。据《民国修文县志》载:崇祯三年(1630)三月,安位乞降。安氏世居黔西,以乌江为金汤之固,故号水西为水内,而以河之东为水外。兵败后,乃献水外六目地。诏设敷勇卫,领修文、息烽、濯灵、于襄四所。敷勇卫在龙场设卫城。修文所的治所在扎佐,息烽所的治所在息烽,濯灵所的治所在六广,于襄所的治所在九庄。“修文”作为四个守御千户所之一,正式以地名出现在史书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二十二日,裁敷勇卫置修文县。将原来的敷勇卫卫城作为县城,县名则用“修文”。修文县下设四里,分别为:至里,里治所驻县城;崇义里,里治所驻扎佐城;信顺里,里治所驻六广城;仁和里,里治所驻息烽城。

“修文”二字因何被作为地名,来源于何处,则无可稽考,志书亦未作记载。笔者遍阅《民国修文县志》《修文县志》,未见其对此作记载;走访了《民国修文县志》复点校人、《修文县志》编篡人,亦皆不知其缘由。只是相传出自《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中的“偃武修文”。

对《尚书•武成》中的“偃武修文”一词。据《中华成语词典》(最新版,孙小玲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偃武修文】偃:停止。修:修明,提倡。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旧时用以形容国家和平、社会安定的景象。据汉典网,偃:停止;修:修明、昌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因当时设敷勇卫时,四所中一部分是安位所献的水外六目,也可能“修文”二字出自《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上两种猜测都很在理,但都没有文献记载佐证。笔者以为,从四所中一所叫“修文”,一所叫“息烽”来看,出自《尚书•武成》的“偃武修文”更有可能,“偃武”,不就是“息烽”吗?息灭烽火,修明文教嘛。但毕竟也只是“相传”。有人不求甚解,开口便说“据《修文县志》记载,修文县名来源……”则是不严谨的。

至于有人纠结与“偃武修文”的解释是“偃息武备,昌明文教”,还是“偃息武备,修明文教”,我看大可不必。上面解释很明白,“修”即是“修明、昌明”之意。但既然是“偃武修文”,而“修文”作为了地名,当然是“偃息武备,修明文教”。否则,为何不是“昌文”,而是“修文”。

以上只是笔者一孔之见,一知半解,诚望大方之家修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5021/

修文县名来源考略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