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朽的圣经

2017-05-01 21:18 作者:迪心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朽的圣经

作者:迪心

《圣经》,且不论其对于天地的起源或是人类、万物的起源是如何论述的,这里纯碎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去解读圣经,透过圣经神秘的神话外衣,揭示人类血与火的真实。

地球遭遇大洪水灾难的记忆一直萦绕在人类潜意识深处,甚至铭刻在人类灵魂之中。现代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均无法寻找到全球发生大洪水灾难的印记。然而在人类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宗教、民俗传说中均有大洪水灾难的不同说法。

剥开神话、传说可以看到,最初的人类一男一女实际是俩兄妹。而孕育造就这对人类男女祖先的造物主,说是上帝也可以,实际也就是宇宙自然本身。

一个物种不可能由别的物种变异演化而来。如果这种变异演化成立,那么应当留下或是出现更多的异样物种或过度性物种。我们无法想象鱼类如何变成爬行类,倒是这中间出现了青蛙这样的两栖动物,可并不能证明这就是鱼类演变为爬行类的过程。同样我们并没见到爬行类演变为类或哺乳类的过度物种。如果我们用这些过度物种不适应地球自然环境而消亡了的理由来解释,那只是一种主观臆断。至今鱼类、爬行类依旧存在,从其化石分析,与现代的鱼类、爬行类差别并不大,并没有发现其变异演化的样子。其之所有有所差别,也只是物种差异或是个体差异而已。我们无法想象鱼人、鸟人、兽人的样子,尽管我们的神话传说中有半人半兽的物种出现,这并非就意味着这半人半兽物种就属于过度物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既然承认半人半兽物种与人类同时存在,而且可以共同生活在一起,那么是否可以认为那些半人半兽物种不过是人类同一时期的物种,被人类征服或是驯化了而已。

传说中人类都是造物主依照自己的模样造出来的。换句话说,造物主岂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我们早就出来的自己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宇宙自然早就人类这种生命体,并非偶然,这是宇宙演化的必然。宇宙演化的规律或是目的,就是宇宙阴阳消长的过程,其所演化出来的生命具有意识感知,岂非宇宙没有感知?

能感知、能思考,这就是灵魂的根本。生命有物质外壳和灵魂核心组成,恰似一台电脑,物质外壳不过就是硬件而已,能演化变迁让电脑运转起来的系统既是我们的灵魂。

宇宙是由可见的物质世界和不可见的精神世界构成。宇宙演化的目的就是演练我们的灵魂系统。我们来自宇宙深处,我们最终将回归宇宙深处。此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灵魂经历物-欲恣肆的考验,让我们的灵魂获得净化和升华,从而回归宇宙精神之所。

说起灵魂,只能感知,却永远无法用文字描述。做个比拟,灵魂就是生命体的信息系统,好比电脑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一种数字符号信息团,生命体的灵魂也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信息系统。好比人体物质外壳是由基因信息密码来表达的,而DNA就是物质信息载体而已。灵魂同样需要一种特殊的载体来记录灵魂密码,这种特殊载体就是精神。

回到圣经,也就是说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精神主导下借用物质载体组合演化而成的。基因可以重组,灵魂也可以重组。也就是说,人类万物既是宇宙突然间演化早就的额,同时人类万物也可以感知和认识宇宙万物。

地球洪水灾难很多,然而足以湮没数千米的高山的洪水,除了海啸之外就是地球捕获巨大的冰水彗星,突然造成地球海平面上升。如果地球捕获了巨大的冰水星星,那么地球上的洪水是不可能退却的。说明只能是发生了巨大的海啸。

而这海啸只能是大地震或捕获巨大的星星撞击地球而产生。大地震要形成上千米的海啸,其能量足以将地球撕裂。那必然是一场全球浩劫,远古地球的高山都将被夷为平地。远古只有一片盘古大陆,中部高山只有昆仑山,也称为须弥山或灵山。

人类的出现不会晚于盘古大陆分离之前。同样不会认为远古的人类的智性慧性真的高于现代人多少,反之也不会认为现代人的智慧又比远古人高多少。我们所能改变的仅仅是物质生活方式,我们的精神世界过去和现在并没有多大差别。过去有冥顽愚昧的行为,现代也并不少见。杀戮与被杀戮,血泪与火浇铸成文明,然而人类似乎并没有明白生命是什么。

至于人类为何在2.亿年前灾难之后被创造出来,而不是这之前或这之后,这是因为盘古大陆形成之后,直到4.4128年后开始大陆分离,到了2.5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后来到了2.08亿年前,古地中海完全干涸,而大陆仅仅剩下小块陆地相连。而依据神话故事,人类的祖先有四种起源,远古人意识到大陆是一块整体,而且只有中央才有高山支撑天地,如果在2.08亿年前之后产生人类,则不可能认识到盘古大陆的存在,也不可能有那些奇禽怪兽的想象或描写。而在6803.2万年前恐龙称霸的岁月里,人类如果产生在这期间,除了生存困难以外,那么幸存下来的将是很多人种,而不是现代遗传研究认定的四种人种。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种的基因,很早就发生了明显的混血溶血现象,纯粹的人种已经不存在,也就是说,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空间促使这四种人群居住在一起。如果陆地已经分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只能是发生在大陆完全分离之前。而根据地球地质演化历史,陆地开始分离发生在4.4亿年前,而直到2.5亿年前,分离是不明显的,而是到了2.08亿年前,地球陆地分离速度加快,在665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形成现代地球大陆的雏形。如果产生在后来的年代或数十万年前,那么无法解释人种的共性和差异。

至于人类万物到底怎么来去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万物现在真实地活在我们眼前。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有细胞演化成为生命个体的演绎密码,似乎所有生命都有类似的生命重演历程,尤其是对于胎生、卵生生命而言更是如此。但这个重演的类似性并不能证明物种之间有变异或演化的遗传或是血缘关系。

大洪水灾难就发生在6500万年前美洲那场行星大撞击,形成了墨西哥湾。大撞击产生大爆炸的同时,诱发地震和海啸,数千米高的海啸突然间席卷全球。

之所以有天使“Easter”的出现,那是因为来自昆仑山的女娲伏羲早就观测到了那颗带来灾难的巨大行星早就进入地球运转的轨道,随时都将掉下来。这才有女娲(即上帝)向四大部洲发布灾难的警告和转移的神谕。

昆仑山神龙部族早就被远古人类视为神仙和天堂所在。而昆仑山东夷草甸,才是人类最早的伊甸园。传说与记忆之间的差异在神话故事中积淀成为信仰,最终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家园或灵魂的归宿。

《圣经》,首先是一部关于诺亚后裔部族的历史,其次才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而流传世界的。其不朽之处在于不仅阐述了天地人类的来源,同时也讲述了一段凄迷惨烈的历史,最后也对人类的未来发出担忧和忧戚之声,并作出恐怖和末日警言。

遭遇大洪水能幸存下来已经不容易,却不论是否真有女娲伏羲派出使者(Easter)前往世界各地发出警示,也不论这场大洪水到底发生在那一时期,总算天无绝人之路,人类在昆仑山幸存下来了。

当然,远在非洲也有幸存者。现代人类受达尔文进化论假说,并依据神奇的基因密码,发现遗传变异的秘密,因而认为人类是有远古生物物种变异进化而来的。同种物种之间或许可以发生基因变异而遗传给下一代,但更多的变异却造成个体的死亡或残缺,能够发生变异成为其他物种的几率到底有没有呢?

人类努力地寻找远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试图找到一些中间过渡的物种,然而至今也没有发现。即便是鱼类之间也很难找到过渡演化的案例。数千万种鱼类之间能找到可以杂交匹配生殖的品种十分稀少,即便杂交成活,也是没有繁殖能力的生命。哺乳动物种类更加少一些,即便是猫科动物狮子、老虎之间,能够交杂出狮虎兽来,也是难以存活,更无生殖能力。人类最成功杂交的生命物种应该是骡子,这是马和驴杂交的产物,却从来不能繁殖后代。

也许早期远古地球产生人类这样物种的时刻,地球上应该有很多种人类,而不只是现代认为的四种肤色划分的人种,也不只是神龙族、巨人族、白人族和矮人族这四大类。只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其他类似的的人类种群都消亡了。鱼类有各种各样的鱼,龙族也有不同种类的爬行类,鸟类也有不同种类的鸟雀,哺乳类也是种类并非少数。即便将人类归入灵长类,这灵长类之间也是不可能有遗传变异演化的关系呀。

远古的物种逐渐消亡,而新的物种却不断产生。或许物种之间有某些相似性,我们并不能因此断言现代物种是由远古物种演化而成的。

上帝造万物,这个上帝就是宇宙,宇宙演化万物的过程,并非人们想象那么简单,也并非想象那么复杂。人类具有思想和感知,产生我们的宇宙,其智性和慧性更是非寻常人可以理解或想象。

回归诺亚的后裔子孙们中来,这里要回归到诺亚的孙子亚兰开始。

大洪水灾难之后,诺亚携同三个儿子带领家人和部族与一部分玄女族人离开昆仑一路向西北缓慢迁徙,穿越柴达木盆地,进入天山腹地,来到一处山皑皑,湖泊荡漾之地,即现在的天山天池一带。天山,古代并无名称,均被认为是昆仑山的一部分,实际是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在青藏高原的抬升挤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初这里被人们称之为白山或雪山。因为开始这里隆起抬升的十分快,比昆仑山还要高,山顶终年雪封。此时诺亚已经十分年迈,其部族还未来得及找到适合生养的地方,诺亚不久就去世,葬于天山天池湖畔。当诺亚在这里去世后,这里的雪山被称为“博格达”,即灵山、圣山的意思。现代考古在这里的东岳庙遗址发现了博格达庙宇遗迹,说明传说并非无根据。其后世混血子孙之一匈-奴人把这山称为天山,把这湖水称为天池,后来又被称为瑶池,成为昆仑神话故事西王母生活居住的地方之一。

诺亚去世后,部族便在这天山腹地开始繁衍生息,逐渐繁荣发达起来。天山东南部地区,以罗布泊湖泊群为中心的地区是玄女族生活居住的实力范围。玄女族发明了燧石取火,成为昆仑文明的代表。这时期,玄女部族居住的地区又被称之为燧明国。

燧明国文明是当时人类最早最为先进的文明。燧明国繁荣兴盛,族群开始向整个新-疆、蒙-古和河套一带扩散,成为远古第一个灿烂的原始文明古国。

而这一时期,诺亚去世后,三个儿子带领三支部族,开始在天山、阿尔泰山一带逐渐向四周扩散蔓延开去。

诺亚长子闪,即塞姆(Shemu)带领一支族群向西,沿着天山西南而行,进入图兰平原南部地区。

诺亚小儿子即雅弗(Japheth),即亚夫(Yafu)则带领另一支族群向西,沿着锡尔河河谷,进入图兰平原北部地区.

两支族群在图兰平原开始了漫长而惬意的游牧生活。

图兰平原虽然富庶,却因为地势低洼,南部地区比邻正在隆起的伊朗高原,地震灾害不断;阿姆河和锡尔河经常性的泛滥也给图兰平原带来灾难性的毁灭;时升时降的海侵也给图兰平原的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居住在这样一个地区的诺亚族群,很难在这里定居下来。而富庶的物产和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为这里的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渔猎和狩猎活动成为这里的人类主要生活方式。一个影响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和塞族人开始形成。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也被误认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塞姆和雅弗以为也回到了当年曾经居住的地方。这里也便成为传说中的两河,即《圣经》所记载的伊甸园。

诺亚次子含,即汉姆(Hamu),则带领一支族群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繁衍生息。由于受到东部、南部燧明国的势力影响,虽然各个族群之间有所接触和有所往来,而且也有血亲关联,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汉姆的族群不得不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和蒙-古大草原。远古时期,西亚、中亚、西伯利亚和蒙-古大片地区均是水草丰茂,树木繁多,草甸和森林交相分布,溪流河川广泛分布,是人类狩猎和渔猎的好去处。

亚兰(Aram),是塞姆之子,继承了爷爷的思想和精神教诲。亚兰也跟随父亲塞姆一起来到图兰平原。随着后来部族分化和演化繁衍,亚兰自己也带领一支部族前往阿姆河上游一带生活。后来雅弗部族与塞姆部族之间不断发生部族战争,塞姆族人逐渐被驱逐往东迁徙。以仁慈和忍辱为宗旨的亚兰部族,面对疯狂杀戮的雅弗族人,亚兰人只有忍受或臣服,为躲避战乱,最终被迁入汉姆族人居住的地区。而汉姆族则被逼迫进入玄女族人生活的地方,最终臣服于玄女族人。塞姆族人面对疯狂杀戮和掠夺的雅弗人,不得不也退入阿尔泰山地区,与肃政人发生征服与融合的战争。亚兰部族也跟随汉姆族人穿越伊犁河进入塔里木河流域。在这里与玄女族人发生融血混合。

亚兰人最初以畜牧牛羊为主,羊成为了亚兰人最为重要的生活资源,后来演化成为羊崇拜,以羊为图腾,自称为羔羊人,追求自由幸福与圣洁和平,其所宣扬的是来自古老的“上帝”传说思想。“女娲”即上帝“YahWah”,即耶-和-华。亚兰人的宗教思想在中下层部族之间传播开来,并随着亚兰人的四处迁徙而传播四方。亚兰人进入西域之后,学会了农耕生活。从此亚兰人以畜牧牛羊和半农耕为主的半迁徙生活。亚兰人不喜好战争,很少蓄养马匹,认为那是邪恶的象征,是那些野蛮部族的杀入工具。

羊图腾的崇拜,随着亚兰人四处流浪迁徙而传播开去。所以后来上帝的传人也被称为羔羊。羊图腾的崇拜,一度传入月氏人中,现代月氏人后裔羌族人中还有这古老的羊图腾崇拜遗存。早期的原始宗教多属于萨满教-即崇拜万物自然和鬼神。中原人的信仰一直以来就是崇拜闪电--闪电不仅赫人的形象,更有雷人的声响,而且伴随着风雷电甚至山崩地裂,中原人把闪电称之为“龙”,并认为是“龙的子孙”--自称为龙的传人,故名神龙族人。

雅弗人扩张时期最早是从西元前年开始的,一直到西元前年前,不断扩张驱逐塞姆族人和汉姆族。塞姆族人被雅弗人驱逐向东迁,而塞姆族人又驱逐汉姆族人东迁。这样的过程此起披伏,反复不定。塞姆族、汉姆族人进入西域时期,大约是西元前年-西元前年左右,即神农帝国时期。

神农帝国的势力十分强大,雅弗人最终被迫臣服神农帝国。从此后数千年,一直战争稀少,国泰民安。各个部族安居乐业,民族迁徙相对较少,而贸易往来却十分繁荣。各个部族使用的都是神农帝国文字和语言,即陶文。

后来经历了地球大劫难,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人类大量死亡。当人类再次恢复繁荣的时期,已经是进入黄帝时期了。

黄帝时期仅仅属于中原,这是因为黄帝之后,地球出现流星火雨的灾难,地球冰河期过去,中原出现洪水灾难,治水时期长达两百年之久,而部族之间绝天地通、诛杀神农后裔共工部族,致使中原处于黑暗时期。而在西域,则是被迫西迁的少昊统一之下建立起的阿尔泰帝国。

阿尔泰帝国不仅继承了远古神农文明的精华,而且依据这一地区多民族的特点,由于长期演化和分化的原因,神农帝国语言陶文已经不适合交流和往来。少昊发明了菠萝蜜文字。这是一种表示语音的字母符号,因而很快就获得推广和传播,并成为最为流行的世界语言。从此后才有圣经所言“同音同文”的记载。远古神农陶文是表意义的符号,不同部族拼读发音有所不一样,属于同文不同音。这好比现代汉字,分为很多不同地方口音。而早期文字的书写和记录,都是专门人员为之,普通百姓只有口授心传,能识字的很少。而且远古时期书写方式是专人刻录在动物皮、骨上或器皿饰物上,能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现代能考古发现,恐怕也不认得是什么符号了。要知道,现代的字母符号,全世界读音相同的,符号不同的都非常之多。而今最为流行的字母符号当然是拉丁字母,这却是源自于古希腊字母。俄文、德文字母都是源自于古希腊字母。而古希腊字母却是源自于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却是源自于苏美尔楔形文字与阿拉米字母的演化;阿拉米字母就是亚兰人使用和传播的语言符号。亚兰人使用的这种语言符号,就是菠萝蜜文字符号。这菠萝蜜文字符号在传播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民族的使用和演化,大多类似而略有差别。

雅弗后裔雅利安人和汉姆后裔并没有发明文字,而是使用菠萝蜜文字和语言。而雅弗后裔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以及后来的赫梯人和亚述人则受到苏美尔文明的影响,使用的则是苏美尔楔形文字。后来的埃及人则是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的进一步演化,仍旧属于象形文字一类。但随着民族迁徙和融合发展,加之苏美尔文明的溃灭,雅弗后裔赫梯人和亚述人消亡之后,塞姆族后裔亚兰人、希伯人开始在中亚和西亚登场了。这是后话。

阿尔泰帝国从西元前4000年开始繁衍,一直到西元前3000年左右。帝国在内乱中轰然溃灭,雅利安人乘势入侵,造成民族大迁徙和大混乱。

善于经商贸易的亚兰人也被分为多个部族分支四散分离。雅利安人建立起古提帝国,实际是一个野蛮暴力的民族,以杀掠和奴役的方式征服了中亚地区。后来与中原的月氏人、玄女族人和匈-奴人不断征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致使国力衰微分裂为东古提和西古提两部分。西古提人势力日渐强大,虽然臣服于苏美尔帝国,势力却扩散至两个河流域北部地区。西古提人生活在欧亚之间成为斯基泰人。一部分斯基泰人越过高加索进入两河流域,分化为阿卡德人和阿摩利人。

西元前2500年西元前2500--西元前2350左右,苏美尔拉格什一度称霸苏美尔,却不料发生暴乱,最终被温玛城邦首领卢加尔扎克西消灭,苏美尔结束内乱获得统一。卢加尔扎克乘势西征古希腊在叙利亚建立的城邦国家,古希腊的势力在小亚细亚严重受挫。

阿卡德人乘机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和叙利亚平原,并与希腊部族发生混血融合,在叙利亚平原与高加索山之间建立起特洛伊城。后来演化形成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建立起特洛伊城邦联盟,与古希腊城邦联盟展开争夺和对峙。

阿摩利人与阿卡德人原本都属于古提人,阿卡德人由于与古希腊和苏美尔接触,牧业、种植业十分发达,发展最快,后来取代苏美尔帝国建立起巴比伦文明。而阿摩利人则生活在山区,范围狭小,以畜牧业为主,并在美索不达米平原北部山区建立起亚述城。后来入侵苏美尔,建立起巴比伦王国。

阿卡德人和阿摩利人进入两河流域后,并与苏美尔人混血融合,先后入主两河流域,建立起巴比伦文明。也就在这一时期,亚兰人已经被称为阿拉米人,分散居住在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和东古提人中间,遍布两河流域。

西元前2335年,阿卡德国王萨尔贡打败并俘虏了卢加尔扎克西,苏美尔人城市文明的历史也就就此结束了。阿卡德城改名为巴比伦,“巴比伦文明”时期到来。而大部分苏美尔贵族纷纷逃往埃及和阿拉伯半岛以西地区,并有一些人逃往印度河流域。

西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国发生宫廷内乱,来自东北伊朗高原山区的东古提人突然乘机入侵两河流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建立库古提王朝(Gutium)。东古提人仍旧执行落后而残暴的统治,仍旧奉行杀戮和掠夺。埃兰地区被古提化。

西元前2120年左右,苏美尔乌鲁克城邦的乌图赫加尔率领军队打败了古提人主力,并乘势将古提人驱逐出苏美尔地区,结束了古提人的野蛮统治和暴行,整个苏美尔地区重新回到苏美尔人的手中。

西元前2050左右,大帝国统一中亚地区,东古提人被中原大夏人征服,分化为四个部族:伊朗高原西北部为喀西特人;西南部位迦勒底人;东北为米底亚人;东部为东古提人。亚兰人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碎的民族,但其主体仍旧是塞姆后裔族人,在不断迁徙融合中吸纳了不同民族和部族,使之成为一个分布广泛而复杂的民族混合体。之所以还被称为是一个民族,是因为这个民族居无定所,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居住点和政权,却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并宣扬同一种文化和思想,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拥戴和喜,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是财富之源。亚兰人和后来的粟特人十分类似,使用类似的而文字和语言,同样善于贸易和经商。不同的是粟特人是一支复杂的混血民族,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最终消亡在东西方民族中。而亚兰人则在后来东西方战争中被迫西迁,最终辗转到达西亚地区的。

西元前2004年,阿摩利人大举入侵苏美尔地区,苏美尔人证忙于各自为政的城邦割据争夺中,苏美尔人城邦纷纷被征服,阿摩利人占有了大部分苏美尔地区。西元前2003年埃兰的古提人因为先被苏美尔人赶出苏美尔地区后,又被被月氏人、匈-奴人和中原人驱逐到伊朗高原,整顿修养数十年后,见苏美尔出现乱局,也乘机杀入乌尔,国王伊比辛兵败被俘,乌尔王朝灭亡。

然而来自北方的阿摩利人统一大部分苏美尔地区之后,集中军队将来自埃兰的古提人军队击败,并将古提人赶出苏美尔地区。西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随后建立了巴比伦城,继承了苏美尔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巴比伦文明由此开始。

西元前1766年,大夏帝国暴君夏桀被东夷少昊后裔商汤所灭,大夏帝国出现内乱。月氏人和匈-奴人见中原大乱,拒绝向大商政权朝贡。居住在伊朗高原的古提人修生养息200多年后,见机会再次降临,联合月氏人、匈-奴人三路进攻中原。

西元前1760年,商汤征服了中原各邦国,被众多诸侯推举为天下共主。商汤帅军队发动西征,一举杀入西域。月氏人、匈-奴人闻听中原帝国-军队杀到,各自按兵不动,致使古提人主力部队被商汤设计诱敌深入,被伏击歼灭。月氏人、和匈-奴人见大势不妙,纷纷反戈,与大商帝国-军队共同追击古提人,杀入伊朗高原,与喀西特人联合攻占苏萨,古提帝国溃灭。残余的古提人向伊朗东部高原逃串,进入印度河流域。在这里,西元前1751年,古提人伏击了班师回京的商汤军队,商汤军队大败而归。

西元1750年,古提人在伊朗高原丛林中躲避长达一年之久,也未见商汤军队再次追来,于是进入印度河中下游地区,古提人见这里生活的苏美尔人和古印度人与中原人相貌相似,以为这些人就是中原人,于是将这里的人全部杀戮并焚毁了印度河流域的各个部落城市和村庄。古提人害怕中原帝国-军队的报复,再次回到伊朗高原长大200余年也不敢出来。

西元前14世纪,商帝国出现内乱,月氏人、匈-奴人不再朝贡,古提人以为时机再次来临,于是再次出征印度河流域。自此,古印度人被古提人征服,实行种姓奴役统治。古提人也使用菠萝蜜文字,统治印度后,由于属于少数部族,强迫印度人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古提人依据印度语言特点,采用菠萝蜜文字记录印度语言,最终形成吠陀文字体系。

两河流域长期的征战杀伐,迫使各族人民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徙各地。

阿拉米人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西元前1760年--西元前1750年之间。中原大商帝国攻入伊朗高原,迫使埃兰的平民百姓向西迁徙,大多数的阿拉米人离开埃兰,迁入叙利亚平原地区。

诺亚后裔希伯子孙也就在迁徙之列。之所以这些人迁往两河流域西北,这是因为此时两河流域正是阿摩利人汉莫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文明最为繁荣安定的时期。而且叙利亚正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中心,也是世界贸易聚散地,是财富之源。他拉携带亚伯拉罕全家从迦勒底人统治的吾珥地区迁到哈兰伯拉河地区。

在这里,阿拉米人与赫梯人和亚述人、古希腊人混合居住,由于在语言文字上受到巴比伦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影响,阿拉米文字演化成为希伯来语言。

阿拉米人在叙利亚平原地区聚集,亚伯兰的故事由此开始,圣经故事也由此展开。这些人都自称为希伯来人,也就是说来自诺亚子孙希伯的后裔。

然而这些希伯来人在这叙利亚草原上,并未能感到安宁与和平。尽管希伯来人与赫梯人属于有着相同血缘的部族,但数千年的分化,已经属于不同语言和习俗的不同民族。希伯来人不仅受到阿摩利人即巴比伦人的压迫,同时也面临赫梯人的欺凌。而在另一方面,居住在约旦河流域的居民属于阿卡德人与苏美尔人、古希腊人混血后裔,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已经形成一个奇特的复合民族,即腓尼基人。腓尼基人也经常欺凌并看不起这些希伯来人。也正是这个原因,希伯来人在叙利亚平原生存艰难。直到西元前14世纪,赫梯人建立起赫梯帝国,叙利亚哈兰地区成为赫特人的一部分,希伯来人被处于奴役和压迫之下艰难生存。

希伯来人首领亚伯拉罕只好带领12支部族离开哈兰前往南部迦南地区。这时期的亚伯拉罕已经是作为希伯来人的首领称谓。这也是圣经记载亚伯兰改名亚伯拉罕的缘由。

迦南地区是汉姆后裔迦南部族随着阿拉米人经由埃兰迁入约旦河南部与埃及之间地区,因为大多属于迦南部族后裔,所以又称为迦南地。迦南人与当地的埃及人、苏美尔人和古希腊人混血融合,形成腓力斯丁人,后来扩散到埃及和阿拉伯半岛之间。

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形成时期大约是在西元前18世纪左右。苏美尔乌尔王朝灭亡之后迁徙到此处的苏美尔官宦权贵与当地居民混血,并因为带来大量财富,善于经商,逐步形成为当地统治者,并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无数城邦国家。

远在苏美尔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在这里建立起了无数城邦国家,只是相对于两河流域而言,这里显得不那么引人注意。西元前2003年苏美尔乌尔王朝灭亡后,大量的苏美尔人迁徙到小亚西亚地区。然而这些苏美尔人却有着十分发达的造船技术,掌握了航海贸易。因此在古希腊记载中,这些掌握船舶技术的神秘海上民族一直就是一个传说。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继承了苏美尔人酷爱财富的传统,并吸纳了先进的冶炼技术,因此在约旦河流域一度建立起强盛的腓尼基城邦和腓力斯丁城邦。

西元前1786年,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溃灭,埃及陷入动荡混乱之中。腓尼基人很容易地攻入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埃及第十三王朝成为腓尼基人的傀儡政权,管辖范围仅限于尼罗河下游地区。而第十四王朝实际则是腓尼基人在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建立的新政权。

西元前18世纪-西元前1633年之间,腓尼基王国进入强盛时期,并在西元前17世纪入主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埃及第十五和埃及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

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喜克索斯”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而位于孟菲斯的王朝成为“大喜克索斯”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西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斯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喜克索斯斗争。

喜克索斯人,在古埃及以外的历史记载中很难寻找到蛛丝马迹。这也只能从古埃及埃及祭司曼涅托的记载中知道古埃及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喜克索斯人,被称为“野蛮的喜克索斯人入侵者”。喜克索斯人,古埃及文heka khasewet,是“异国的统治者”的意思。这是一些来自叙利亚平原和约旦河流域的部落。

而这些部落只可能是腓基尼人或腓力斯丁人。腓力斯丁人是由苏美尔人、迦南人、古希腊人混合融合而成的混合民族。与古老的埃及人而言,多了游牧民族的的属性,然而居住地区就是埃及北部地区,与埃及人早就融为一体,成为埃及北部民族。因此被称为“喜克索斯”( heka khasewet,异国统治者)的只有腓尼基人。从主体血统上讲,腓力斯丁人属于神龙族苏美尔血统,而腓尼基人属于白人族雅利安血统。腓尼基人内骨子镌刻着杀戮和掠夺的基因,因而贪-婪好战。腓力斯丁人内骨子镌刻着财富和享乐的基因,因而麻木自私。腓力斯丁人后来也就属于埃及人的一部分。

古希腊人称小亚细亚地区为“腓尼基”,范围大致在约旦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黎巴嫩一带。古希腊人称约旦河流域南部地区为“巴勒斯坦”,古巴勒斯坦范围大致涵盖北埃及和约旦河流域南部地区,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来。腓尼基王国和腓力斯丁王国实际是由无数城邦国家组成的松散联合体,这些城邦国家主体是苏美尔人和古希腊人。这些城邦国家最初属于巴比伦势力范围,后来演化成为腓尼基王国后称霸地中海沿岸,拥有庞大的财富,却只有无数的城邦小国,没有什么国土,因而经不起陆地进攻。因此后来腓尼基城邦国家成为古希腊人、埃及人、胡里特人与赫梯人争夺财富的战场。

胡里特人,原属阿卡德人西部部族分支,阿卡德人取代苏美尔人统治两河流域时期,胡里特人一度欺凌阿摩利人分支亚述人。西元前1550年-西元前1350年,胡里特人建立米坦尼王国,并与埃及在叙利亚展开争夺腓尼基城邦的战争。

阿摩利人取代阿卡德人入主两河流域之后,阿卡德人演化成为赫梯人,并开始与西部的胡里特人展开战争。随着赫梯帝国击败小亚细亚半岛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后,统一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并开始对外扩张,腓尼基王国也被赫梯人征服。

埃及人与赫梯人在叙利亚展开争夺腓尼基的激烈战争。古希腊神话故事《荷马史诗》记载的故事发生在西元前13世纪末期。

西元前1299年,赫梯国王穆瓦塔里和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间为了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暴发了上古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卡叠什战役。西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图西里二世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并建立其特洛伊城邦联盟。其后与古希腊城邦联盟展开长期的战争,最为著名的的就是西元前13世纪末期的特洛伊战争。古希腊人彻底征服特洛伊城邦联盟之后,整个希腊势力遍布整个地中海海海域。希腊人结合东部传入的腓尼基字母,结合绳结文可弯曲可直写的特点,创立了希腊字母。因而希腊字母有直书曲写这两种,这也就是源于来自中原的绳结文特点,结合楔形文字特点而发明的。

赫梯帝国战败被古希腊人和亚述人肢解,亚述帝国称霸中亚地区,一度统治着腓尼基人、腓力斯丁人。亚述帝国四处征战和掠夺周边城邦小国,无数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城邦被灭国。也就在这样的长期耗站中,希伯来人大举向腓力斯丁人居住的迦南地区聚集,致使亚述人力和财富锐减,势力衰微。由于亚述帝国残暴统治和无情掠夺与杀戮,激起周边城邦国家纷纷反抗和脱离亚述人的统治。

也就在这一时期,即西元前13世纪末至西元前10世纪之间,腓尼基人在北方重新建立起统一的腓尼基王国,其势力迅速发展强大起来成为强大的海上贸易民族,并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无数的城邦殖民地。腓尼基王国一直续传直到西元前8世纪新亚述兴起后被灭国。然而其后裔在非洲突尼斯建立起的迦太基王国一度繁荣,差点将罗马帝国灭了。

腓尼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并随着航海贸易将其先进文明传播四方,为古希腊后来的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腓尼基人在地中海称霸之时,正值古希腊迈锡尼文明衰亡进入黑暗时期。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消亡属于自我摧毁,混乱动荡导致民族大迁徙,为马其顿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种子。

也就在腓尼基人忙于海上财富的时候,希伯来人在迦南地与腓力斯丁人展开长达两百余年的征战和杀伐。希伯来人早在西元前14世纪就已经进入西亚叙利亚地区。最初受到赫梯人的统治和压迫。后来亚伯拉罕带领12支部族迁往迦南地。迦南地在圣经中记载为“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腓尼基王国善于航海和贸易,不善于陆地征战,因而其各个城邦国家和殖民地大部分都在地中海沿岸。希伯来人与腓力斯丁人之间的角逐在约旦河流域和叙利亚平原之间展开。

亚伯拉罕带领希伯来人来到迦南地,却被腓力斯丁人驱逐,不得不逃亡到埃及。此时埃及已经进入拉美西斯时期,由于不断受到古希腊舰船掠夺,埃及实际已经属于古希腊人的属国。在与赫梯帝国发生战争后结成特洛伊城邦联盟,共同抗击古希腊城邦联盟。迦南地则为埃及人的势力。亚伯拉罕带领的十二支部族为了生存,最终沦为埃及人的奴隶。

最后在先知“摩西”的引导下回到了迦南地。

摩西,是雅格(Jacob,即以色列)第三个儿子“Levi” (利未)家族的后裔。雅格是亚伯拉罕之孙,以撒之次子,后取得了亚伯拉罕的信任,被立为长。其孪生哥哥以扫在圣经中记载是用“一碗红汤”把兄长的名分让给了雅格的。也许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同时也说明了两兄弟之间为了权力而发生了明争暗斗。犹太人认为以扫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因而以扫又被称为以东。意思是去了东边开疆拓土。而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义古兰经中记载以扫是一个用心险恶之人,并认为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之子以实玛利的后裔。真实的详情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雅格成就了以色列犹太人的未来,其后世子孙摩西成为了犹太人的先知。不论是以实玛利还是以扫,说明失势的子孙后裔被迫迁往“西洱”之地,即阿拉伯半岛,被以色列人称为以东地区。

圣经记载摩西出生时正值埃及法老下令屠杀希伯来人婴儿的时候。希伯来人十二支部族一路迁徙一路逃亡,但却善于耕种劳作,善于经商贸易,拥有无数的财富,虽为奴隶,却逐渐壮大起来,腓力斯丁人统治的埃及面对希伯来人的迅速发展视为威胁,因而下令屠杀希伯来人的婴儿。摩西的父亲暗兰和母亲约基别为了救孩子,将摩西放在一只涂抹上石漆和沥青的蒲草箱里置于河流芦苇中。

埃及法老的女儿来河边洗澡,正好救下了摩西。法老的女儿又找来摩西的母亲作为奶妈,摩西成为埃及法老女儿的儿子,并取名摩西,即“水中获救的人”。摩西长大后失手杀死了一名正在殴打犹太人的埃及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逃亡阿拉伯半岛沙漠中的米甸。米甸地区是亚伯拉罕与第二位妻子所生之子米甸所生活的地方。

摩西在米甸娶了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西元前1250年左右,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数百万犹太人起义。此时正值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埃及势力强盛,摩西起义部队不敌埃及军队,被迫撤离北非,向迦南地区撤退。西元前1237年,埃及法老驾崩,摩西得意有机会带领部族逃出埃及,退入约旦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数百万希伯来人大逃亡,也给埃及带来严重的打击和损失。此后埃及又卷入特洛伊战争,被古希腊城邦联盟舰船洗掠,势力日渐衰微。

西元前1210年,古希腊城邦联盟与特洛伊城邦联盟爆发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埃及人也未能幸免,埃塞俄比亚甚至派出大军远征古希腊,试图打破被古希腊人围困的特洛伊城。赫梯帝国与古希腊的战火席卷整个地中海东岸和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胡里特人乘机脱离赫梯帝国宣布自立。西元前1200年,特洛伊被希腊人的木马计攻破,赫梯帝国溃灭,埃及军队大获全胜,整个地中海沿岸臣服古希腊人。

也就在这样的空当,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崛起,在西元前1200年至西元前1000年之间称霸地中海。古希腊城邦联盟属于迈锡尼文明,特洛伊战争后不到一百年,即西元前1100年之前就发生动-乱,进入黑暗时期。腓力斯丁人和腓尼基人再度兴起。腓尼基人在北非突尼斯建立了迦太基殖民地,腓尼基人取代古希腊人成为埃及的殖民统治者。腓力斯丁人的势力因与摩西带领的西伯来人征战而日渐衰微。希伯来人再次来到约旦河流域,却被腓尼基人击败。摩西死后,希伯来人雅格的子孙带领十二支部族在约旦河流域和迦南地与腓尼基人、腓力斯丁人展开残酷的生存战争。亚述人灭掉赫梯帝国之后,趁势攻入巴勒斯坦地区。腓尼基人不敌亚述战车,被迫撤往海上,最终失去家园,客居迦太基,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期。

希伯来人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最终将腓力斯丁人驱逐到叙利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中,占领了迦南地,成为迦南地的主人。

一部圣经故事,实际也是希伯来人的奋斗历史故事。此后摩西成为先知,成为犹太人、阿拉伯人最为敬仰的英雄,后来又受到基-督教众的敬慕。这不仅是因为摩西个人如何伟大,而在于摩西将希伯来人引导走向了独立和自主的道路。摩西《十诫》正是犹太人走向国家形态的标志。

大约两百年之后,亚伯拉罕的后世子民扫罗和大卫统一了迦南地,并将腓力斯丁人驱逐出迦南地。其后的希伯来人十二支部族不断与腓尼基人、菲利斯丁人、赫梯人、亚述人、埃及人发生征战和融合,最终分化形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希伯来人能在周边强势民族的夹缝中兴起,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其最初因埃及与赫梯之间的战争结束后签订合约而获得和平发展的空间,却因特洛伊战争的失败,赫梯帝国溃灭,埃及也成为古希腊城邦联盟的附庸,后来又被腓尼基人、亚述人掠夺和奴役,使得希伯来人获得了主宰自己的机遇。而这一时期,腓尼基人势力已经被赫梯人和亚述人削弱,虽然仍旧保留着发达的船舶贸易活动,但人口和财富已经被掠夺和杀戮殆尽。

这一时期的约旦河流域是一个社会、文化、政治、权力真空地带,在希伯来人摩西的宗教思想号召下,整个两河流域的阿拉米人大举西迁进入约旦河流域,由于阿拉米人善于经商贸易,是亚述帝国经济重要来源,因而严重削弱了不断征战杀伐的亚述帝国势力,亚述帝国不如衰弱时期。

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辗转回到约旦河地区,击败了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的反抗。摩西对于这些与希伯来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古老血缘关系的腓尼基人、腓力斯丁人、迦南人,采用兼并融合的方式,其后世子民很快在约旦河流域和迦南地获得决定性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一个崭新的民族正式形成--犹太民族。

犹太人建立起无数的城邦小国,后来演化兼并成两个大国。大马士革城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城邦国家,并成为地中海与东方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西元前11世纪末,约旦河流域北部以腓尼基为主的犹太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在约旦河流域南部,以希伯来人为主的犹太人建立起犹太王国。

在叙利亚地区,无数的阿拉米人在摩西精神感召下云集,叙利亚草原上奇迹般地出现无数的城邦小国。而这些人既是阿拉米人与腓力斯丁人的混合民族,后来与以色列王国不断发生战争。

而在以东的阿拉伯半岛地区,亚伯拉罕的后裔在缓慢演化着,由于摩西的关系,给阿拉伯半岛地区注入崭新的思想和文化血液,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再次出现一位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圣战的方式最终成就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

圣经中有亚兰人与以色列人发生战争的记载。这些亚兰人既是在叙利亚北部地区的阿拉米人部族,也即那些无数城邦小国,开始这些部族服从以色列犹太王国的统治。王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之后,这些城邦小国,即亚兰王们不再服从以色列王国的统治,以色列王国与各国亚兰人城邦小国不断发生兼并战争。这在圣经中记载十分详尽,已经近乎文学性的描述,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的是圣经从这里开始完善并发展传播开去,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阿拉米语的传播,与阿拉米人的迁徙贸易分不开,并在后来新亚述帝国消亡后,取代楔形文字成为中东地区最为流行的语言,这为后来的阿拉伯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传播古老的亚兰语即菠萝蜜文字语言至今还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古老的村庄残留。

正是如此,以至于后世以为印度天城字母、粟特字母、回纥文、突-厥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皆由阿拉米文字演化而来。却不知道阿拉米文字实际早就是东方民族发明并使用的文字之一。而恰恰只有汉字才是中原人使用的文字,中原之外的民族大多使用的是菠萝蜜文字演化或衍生出来的字母语言。而藏文则是传承与苏美尔文字,最后演化成为独特的拼音文字。

文字的演化发展,意味著文明的演化和发展。每一个灿烂的文明都是以其灿烂的文字载体向世界宣示的。在千万年的变迁中,字母文字演化变迁到现在已经基本完善,但还没能涵盖所有民族的发音规律,未来的语音字母发展,必然是涵盖全世界主要民族发音规律的字母符号,一旦统一这样的字母符号和标准的发音规则之后,全世界将是一种声音在说话,尽管可能表达的意义不同,那也只是不同的词汇或含义而已,即多音多义词汇。汉字文明至今数千年依然流传,这种象形二维文字的归宿是否必然走向一维的字母文字,至今依旧不可想象。除非中原民族被消融或发明出新的文字体系后才能改变。

犹太人继承了腓尼基文明成果,改进腓尼基字母,发明了希伯来字母。而在迦南地东部阿拉伯半岛地区的腓力斯丁人、埃及人、希伯来人、迦南人则逐渐演化形成后来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继承希伯来文发明了阿拉伯文,最终开创阿拉伯文明。

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的故事在圣经中记载非常详实。

圣经开篇创世纪就是在阐述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问题。圣经把这个世界归为神创造的,而人类不过是神依照自己的样子造出来的。这与昆仑神话女娲造人原理如出一则。不同的是昆仑神话中的女娲是活生生的人类祖先,女娲和伏羲是在一场罕见的雷劫灾难中造就的第一对人类,女娲、伏羲是同时产生的,二人结为夫妻,成为人类始祖。人类崇拜闪电,称闪电为“神龙”,古音“chi’long”,闪电雷鸣之形象,所以昆仑人自称龙的传人。所以昆仑人心中的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在地球造就演化出人类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同时期造就的人类不仅仅只有一种或数种,而是很多种。换句话说,胎生哺乳动物的产生并非是卵生动物逐渐演化而来的,而是偶然产生的。也就是说宇宙生命体的演化是宇宙智慧演绎安排的必然结果。圣经中的“上帝”即是“女娲”,即“YAHWAH”。字母“h”,是语气辅音。西方人尊崇“上帝”,不敢直呼“上帝”名号,所以逐渐用“God”代替,即“神”、“父亲”的意思。女娲“YAHWAH”传承亿万年之久,对于远古久远而去的部族,已经失去性别的意义。而圣经中称其为“God”,说明圣经思想产生时期已经属于男权时期。伊斯兰教同源于圣经,其称宇宙主宰为“真主安拉”,即“ALLAH”。这个“ALLAH”词汇源自于阿拉米语言,也就是亚兰人语言,即诺亚之孙子“Aram”部族后裔使用的文字,也就是波罗蜜文字经由亚兰人传承演化而形成的文字。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称宇宙主宰为“ALLAH”,这与犹太人“Elohim”读音十分相似,也是主宰的意思。圣经中后来也不再有“YAHWAH”的出现,也就是说,犹太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是后期演化出来的民族,其思想文化已经发生重组,对于远古的祖先已经上升为至高无上的额“真主”或“上帝”,而更为重要的却是创世纪之后的故事。

圣经中的“亚伯拉罕”与可兰经中的“默罕默德”是同一个人的化身,而且故事也十分类似。阿拉伯民族历史上的“穆罕默德”只是托名或借名,从语言演化和读音差别看:“亚伯拉罕”( Abraham或Ibrahim)、“穆罕默德”(Muhammad)的读音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其子“以撒”和“以实玛利”的故事差异。由此也看出人类文化传承和演绎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中亚、西亚各个民族源远流长的血脉关系。同为诺亚子孙血脉的中亚、西亚各个民族,却因为犹太人灭国之恨而留下了世代仇恨的种子,犹太人数千年的想,就是要复国,这也是近代、现代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仇恨不断的历史根源。

雅弗后裔除了东古提人在印度演化成为统治者外,汉姆族后裔已经融进东西方民族中,而雅弗后裔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则在先后取代苏美尔文明建立起巴比伦文明之后,最终在波斯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冲突中香消玉殒,在经历希腊化之后,又经历波斯化,最后被阿拉伯化。北方的斯基泰人则在东西方民族征战杀伐过程中多次大迁徙进入欧洲,融入欧洲民族,使得欧洲民族雅利安化。这并非干旱或自然灾害的必然,而是人类生存动荡而发生战乱的必然。

而唯独一直没有建立起国家辗转飘零中亚、西亚的塞姆族后裔们,不断迁徙,不断被杀戮,不断被征服,不断被融合,最终形成世界上最为奇怪的以贸易为主体的阿拉米民族。阿拉米人主体是亚兰部族后裔,在迁徙演化过程中融进了东西方民族血脉,同时吸纳和发展了东西思想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伟大贡献。

西元前11世纪末 ,亚伯拉罕子孙扫罗和大卫联合希伯来各部族,组建统一的军队共同抗击腓利斯丁人的反-攻。这些腓力斯丁人的家园被希伯来人占领,被驱逐,因此不断反抗并试图夺回失去的家园。

扫罗(Saul)是希伯来十二支部族“便雅悯”部族勇士基士(Kish)的儿子,便雅悯部族位于约旦河流域南部基比亚地区,主要以耕田畜牧为主。“便雅悯”部族是雅格小儿子便雅悯的后裔,曾经因族人犯了奸-淫了利未部族女人而被杀戮,势力十分弱小。其南部地区是犹大人,北部地区是雅格之子约瑟之子以法莲的部族。

大卫是雅格之子犹大部族耶西的小儿子,犹大部族位于迦南地区南部,势力波及西奈半岛,耕种为主,人口众多,势力强盛。后来的罗马时期的耶-稣既是大卫后裔子孙,尽管耶-稣是约瑟(与雅格儿子同名的大卫后裔)的养子,但其母玛利亚是大卫直系后裔,虽然不知耶-稣生父为谁,但的确是大卫的嫡系传人。圣经中虽然是托神的旨意让玛利亚怀孕,但并没有过份强调血统问题。尽管一部圣经都是在讲述诺亚子孙后裔们的故事,尽管已经不能自圆其说,其族系谱系关系显得有些混乱或迷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尊崇历史的本来面目,拨开神圣的宗教外衣,一部圣经故事,就是一部诺亚子孙后裔的血泪历史。

便雅悯部族与掌握祭祀大权的利未部族因强奸案件发生基比亚战争,最终被以色列其余各部族联合击溃,惨遭灭顶之灾,但最后还是保留了部族,却是犹太人最小的部族。扫罗便是这个部族后来的大英雄。扫罗成为军队统帅,统一了以色列北方部族,被推举为“以色列王”;南方的大卫则被南方各个部族推举为犹太王。大约西元前1000年,扫罗在同腓力斯丁人的战斗中兵败身亡,大卫率领犹太人军队发动对腓力斯丁人的全面进攻,彻底击溃腓力斯丁人,最终统一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西元前1000年,大卫建立起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

圣经中关于扫罗和大卫与腓力斯丁人的战争描述十分细致冗长,这些腓力斯丁人被称为“亚兰人”。亚兰人,实际也就是早期迁徙到这一地区的阿拉米人的分支,并在当地与苏美尔人、古埃及人融合形成的部族,同属于腓力斯丁人。希伯来人也是属于阿拉米人,他们的主体都是远古诺亚之孙“亚兰”后裔部族混血融合而成。只是希伯来人属于塞姆另一个儿子亚法撒之子希伯的后裔。在长期的迁徙流-亡过程中,曾经融合在一起,成为阿拉米人。后来分开之后,各自发展变迁演化成为不同的民族。

腓力斯丁人与腓尼基人一样善于航海和贸易,然而腓力斯丁人却不喜好也不善于战争。而对于希伯来人来说,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拥有无数财富的同时,却没能拥有和平与安宁,在迁徙的历程中不仅吸纳了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业务吸纳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教训。希伯来人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大卫死后,所罗门继承以色列犹太王国国王王位。由于南北民族差异,腓尼基人和腓力斯丁人原本就世代仇恨,如今混合成为犹太人之后,民族-矛-盾是刻在灵魂深处的,因而民族-矛-盾激化。所以这也为后世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留下了镌刻在民族灵魂深处的仇恨,彼此都认为这里是自己的家园,因而在约旦河流域展开耶路撒冷的争夺,这既是圣经记载的仇恨,也是圣经许下的“诅咒”,恩恩怨怨道不明,刻骨仇恨说不清。

所罗门统治后期,埃及人支持“耶罗波安”起兵自立,在北部(流便、西缅、以萨迦、西布伦、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玛拿西、以法莲十个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建国后,不断与南方犹太王国(犹大、便雅悯两个部族)发生战争,并被犹太王国联合埃及进攻以色列。因为南方犹太王国主体还是腓力斯丁人,与北埃及人属于同一民族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分裂是埃及人的阴谋。

以色列十二支派,是雅格的十二个子孙派系,与希伯来十二部族分支有所不同。希伯来十二部族是在西元前1760年--西元前1750年之间,由亚伯拉罕带领的阿拉米人在阿摩利人取代阿卡德人建立起繁荣稳定的巴比伦文明时期进入远离东方埃兰地区战火而大举迁入叙利亚平原的。之所以说有十二支部族迁徙,这是源自于后来的以色列十二支分支部族。理由是这些迁徙的民族,数千年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心中的家园就是部族的衣钵传承;后来以色列便雅悯部族能得以保留,也是要传承这十二支部族的缘故。阿拉米人虽然与东西方民族发生混血,但其民族主体还是诺亚血统。阿拉米人的语音虽然源自于阿尔泰人的菠萝蜜文字,但经历数千年演化之后,已经演进成为希伯来文。十二支部族在流浪埃及的时期,成为埃及奴隶,几经战乱迁徙,早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部族含义。当扫罗和大卫带领部族在约旦河流域和迦南地站稳脚跟之后,这才有部族的重新划分的可能。正是如此,这才有以雅格十二个儿子派系划分领地的故事。对于实际雅格有无十二个儿子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这些希伯来人部族凝集在同一旗帜之下。也正是如此,才有后来的以色列犹太王国。但同样也种下了后来王国分裂的种子。

王国分裂后各个部族之间战乱不止。在以色列暗利王统治时期,迁都以撒玛利亚,与犹太王国联姻,共同抗衡叙利亚的阿拉美亚人。阿拉美亚人是赫梯帝国溃灭后,赫梯人与胡里特人混合演化而来的新民族。

新亚述兴起后,以色列又曾联合叙利亚人、巴勒斯坦各个部族诸王国共同抵制亚述帝国的西进。 西元前722年 ,亚述人攻陷撒马利亚,将大批犹太居民迁往异域地区,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以色列王国灭亡。但南部的犹太王国仍旧抗争不止。

西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人(Babylonian)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成为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王国不复存在。

西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波斯国王居鲁士下令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犹太人纷纷返回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恢复自己的家园。此后几个世纪,犹太人先后被波斯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统治。在波斯人统治时期,犹太民族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然而在古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被禁止。叙利亚赛琉古王朝时期,西元前168年,犹太民族哈斯蒙尼人马加比家族发动起义,建立犹太独立王国,持续时间约80年。这期间,作为与以色列人有着密切血缘传承关系的腓尼基人在非洲建立起的迦太基王国,先后与罗马帝国发生三次大规模的“布匿战争”,战争从西元前263年开始直到西元前146年结束,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孤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深入罗马,突然攻入意大利半岛,差点灭了罗马帝国改写历史,可最终被缓过气的罗马人击溃,被迫割地求和。最后则是罗马人彻底毫不留情地将迦太基人全部消灭,腓尼基人彻底消亡。

西元前88年,古罗马远征军东征亚细亚,罗马人采用残酷血腥暴政统治,犹太人沦为奴隶,任人宰割。西元66年,爆发著名的反罗马“犹太战争”。西元70年犹太历十二月九日,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数万犹太士兵被活活钉死在十字架上,百万犹太民众被屠杀,近十万犹太人沦为奴隶被贩卖到罗马帝国各地,耶路撒冷变成一座血泊废墟。后来的犹太人在每年这一天,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城墙边,倚墙哀哭,悼念破家亡国毁灭的日子,勿忘国耻,激励奋进。这段城墙就是耶路撒冷著名的“哭墙”。

圣经故事是以叙事方式展开描述诺亚子孙后裔们的故事的,同时以神的旨意贯穿整部圣经,充满仁慈和博爱,崇尚自由和平等,但也没有避开世俗的罪恶和阴暗,因而以诅咒甚至恶毒的语言方式贬斥着对邪恶和罪恶的控诉,以上帝之名,向世人宣扬善恶,并以此号召民众皈依团结在一起。

从此以后,犹太人被迫流散迁徙到世界各地,再次成为一支迁徙世界各地没有祖国的民族。正是这样迁徙的过程中,圣经思想开始完善并形成书籍流传世界各地。

古老的诺亚子孙后裔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变迁,与东西方民族交融融合,最终成就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辉煌与荣辱,同时也成就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和西方文明,更是铸就了勤劳勇敢而伟大的犹太民族。

西元7世纪,阿拉伯民族兴起,穆罕默德自称是亚伯拉罕的继承者,复兴宗教,建立伊斯兰教,在圣教的号召下,阿拉伯人迅速获得统一,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并四下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一直统治到西元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帝国所灭。犹太民族在阿拉伯时期,一些部族逐渐被阿拉伯化,而在约旦河流域居住的居民大多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混血多民族国家,其主要是以伊斯兰教精神感召而凝结起来的。阿拉伯人祖先源自于以实玛利部族,与以色列人祖先以撒部族一样,同为亚伯拉罕带走的十二部族后裔。圣经记载的只是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的埃及血统的奴仆所生,而以撒是正妻撒拉与亚伯拉罕所生。圣经故事中所表达的既是一种古代尊卑等级观念问题,同时也表达了部族之间矛盾问题。当亚伯拉罕返回迦南地之后,以实玛利被派往东方贫瘠的沙漠草原去开疆辟土,而以撒则留在了肥沃的约旦河流域。这里本来说迦南人--埃及人、苏美尔人、古希腊人混居而形成的腓力斯丁人和腓尼基人。这里被称为迦南,也是后来西元前18世纪左右,东古提人被大商帝国西征剿灭后,阿拉米人大举西迁到此,大部分阿拉米人属于迦南部族后裔。这些阿拉米人在这里最终融合成为腓力斯丁人,并一度成为埃及的一部分。

犹太人建立起的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灭亡之后,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主要从事贸易和下层劳力工作,这就使得犹太人拥有先进劳动技术的同时,也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因而无论在哪里,犹太人都成为被掠夺和杀戮的对象。这也就成就了犹太民族多灾多难、不屈不挠、勤劳勇敢、悲壮而充满智慧的民族性格。复国的梦想成为凝结民族向心力的源泉,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民族的爱国情结能堪比犹太民族。

西元1099年7月,由于阿拉伯人统治了耶路撒冷,罗马教皇派遣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了许多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建立了僧侣骑士团控制征服的土地和人民,阻止居民的起义和反抗。

西元1171年,埃及、叙利亚地区被压迫民族终于获得反抗胜利,库尔德人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建立伊斯兰政权,即阿尤布王朝(西元1171年-1250年)。这一期间的埃及、迦南、约旦河流域以及叙利亚地区同时充满了三股势力,即阿尤布王朝军队、阿拉伯帝国-军队,还有十字军。三方势力在近东地区展开角逐,各有胜负。阿尤布王朝效忠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这一地区战乱一直未休,最终这些地区伊斯兰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西元1250年,阿拉伯帝国被蒙古人摧毁后,这里的被统治者再次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建立起马穆鲁克王朝,据有北埃及、西奈半岛和约旦河流域,并击败了蒙古军队的进攻。此时期的埃及、约旦河流域和叙利亚大片地区已经伊斯兰化。

西元1260年,苏丹古突兹(1259~1260年在位)及大将拜伯尔斯率军队在约旦河左岸贝桑附近的艾因·扎鲁特战役中大败蒙古军队,从此遏制了蒙古人对西亚和北非的入侵。拜伯尔斯(1260~1277年在位)即位后,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与蒙古钦察汗国结盟,与拜占庭帝国修好,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罗马教皇的十字军。西元1263年,拜伯尔斯夺取了阿尤布家族手中的卡拉克,以此为军事据点捣毁了拿撒勒的神圣教堂。西元1265年,攻占恺撒里亚及艾尔苏夫,守城的十字军骑士团投降。西元1266~1268年,拜伯尔斯先后攻占萨费德、雅法、舍基夫·艾尔农和安提俄克等十字军占领的城市,并将十字军俘虏屠杀,摧毁十字军修建的城堡和基-督教堂。西元1271年,拜伯尔斯攻占希斯尼·艾克拉德,并占领和摧毁了叙利亚阿萨辛派的麦斯雅德、盖德木斯等军事设防要塞。

苏丹盖拉温(西元1279~1290年)执政时,继续抵抗蒙古人和打击十字军。蒙古伊儿汗阿八哈乘马穆鲁克人内战,入侵叙利亚,攻占阿勒颇、哈马等地。西元1281年10月,盖拉温率埃及军在霍姆斯战役中打败了蒙古军,收复了叙利亚失地。西元1285~1289年,盖拉温先后攻占十字军占领的麦尔盖卜、的黎波里、贝特伦等要地。西元1290年,艾什拉弗继位。1291年5月,艾什拉弗集中优势兵力,夺取阿克城,灭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后又攻占十字军占领的提尔、西顿、贝鲁特、安塔尔突斯、阿斯里斯等城市和要塞。至此,十字军在东方的侵略势力被彻底清除。马穆鲁克王朝势力又向南深入努比亚,伊斯兰教在该地得到进一步传播。

西元14世纪末,马穆鲁克王朝陷入分裂。西元1400年,帖木儿帝国-军队攻陷叙利亚,城市被夷为平地。

西元1516年8月,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帖木儿帝国攻入叙利亚。西元1571年1月,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赛利姆一世(西元1512~1520年)的带领下攻入开罗,马穆鲁克王朝末代苏丹突曼贝伊全军覆没,中世纪最后一个伊斯兰文明马穆鲁克王朝灭亡。

阿拉伯帝国以及马卡鲁王朝期间,犹太人受到阿拉伯人的迫-害和驱逐,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交汇地区。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最勤劳、最勇敢的民族,先后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迫-害或仇视,纠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个民族拥有的财富,这才成为别的民族仇视和掠夺的对象。

苏美尔人善于经商贸易,酷爱并拥有财富,最终被雅利安人毁灭,即便逃亡东方印度河流域,也被诛杀屠戮殆尽,至今仅在昆仑西藏留下后裔。

腓力斯丁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最终被犹太人抢占了家园,被驱逐,被兼并融合,同样是以杀戮和掠夺的方式获得财富的。

腓尼基人热衷于贸易,拥有强大的舰船航海技术,却最终沦为东西方民族掠夺和杀戮的对象,最终被罗马摧毁。

犹太人继承了阿尔泰人、苏美尔人、腓力斯丁人和腓尼基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同样也成为善于经商贸易和航海的民族,因而其富有,所以同样受到罗马人、阿拉伯人的嫉恨,最终被欺凌、杀戮和驱逐。西方文明在基-督教的旗帜下,获得了东方民族优秀的科技和先进的思想文化,欧洲民族从黑暗中走向兴盛,却仍旧不断迫-害犹太人。这种迫-害一直持续到二战期间,希特勒德国时期,大肆屠杀成百万的犹太人,实质是掠夺犹太人的财富。

唯独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突-厥人采用宗教自由政策,成为东西方缓冲地带和文明交融地带,鼓励并吸引犹太人移居君士但丁堡或奥斯曼帝国其他中心城市地带。这为犹太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之便,犹太人同时也为奥斯曼帝国的繁荣和鼎盛功不可没。

19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后期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奥斯曼帝国直到西元1922年灭亡。犹太人在帝国后期受到欧洲人的迫-害,又不得不散居迁徙世界各地。成百万的犹太人投奔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仅在西元1924年,美国犹太人就达200万之多。而希特勒德意志帝国惨绝人寰的屠杀达600万之众,彻底摧毁了犹太人在欧洲的根基。

西元1948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人以战胜国的姿态入主中东,支持和帮助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建立起以色列国。这是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后2000年来犹太人再次复国。犹太人终于在为美利坚帝国做出巨大贡献之后,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实现了复国梦想。希伯来语作为口语成为犹太人的母语。

然而,犹太人复国的地方,早已经是定居千百年的阿拉伯化的巴勒斯坦人。犹太人建立起独立的国家,并且大量的犹太人纷纷回到古老的曾经的家园,致使在这狭窄的地区,难以共容下更多的民族。巴以冲突由此上演,巴勒斯坦人也想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民族-矛-盾尖锐对立,成为世代冤仇。

此后的多次中东战争,看似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世界的战争,实际也是美国人利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世代仇恨和宗教矛盾,乘势扶持亲-美势力达到控制阿拉伯世界的目的。

《圣经》中的故事,是站在犹太民族的角度去叙述人物情节的。赞美警世并重,包罗万象,涵盖了人间百态。从《圣经》中,或许我们应该明白了些什么?

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三大宗教圣地,不仅是因为这里产生了三大圣教,更是因为这里是东西方交汇的中心,这里是世界贸易和财富集散中心。

耶路撒冷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种象征,是世界权力角逐的中心。这是一片苦难的海洋,这是一片人类血泪历史的沧桑。苦难、战争、征服与杀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奴役、暴力、掠夺和死亡一直延续至今。

这即是一种劫难和悲惨,也是一种磨砺和希望,更是一种宿命和注定。

(迪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3026/

不朽的圣经的评论 (共 13 条)

  • 鲁振中
  • 雨袂独舞
  • 雪中傲梅
  • 雪儿
  • 崔勇(笔名:清心)
  • 江南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紫色的云
  • 襄阳游子
  • 榆木疙瘩
  • 《微文美刊》
    《微文美刊》 推荐阅读并说 您好,文章非常好!大力推荐!!另外我是《微文美刊》编辑,现特向您征稿,如有意向,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美刊”(wwmk66),或加编辑微信dxh688(注明散文网)
  • 沧海一笑
    沧海一笑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