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孔子与曹操——中国精英文化的阴阳组合

2017-04-29 08:44 作者:荷戟彷徨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文,说在做人上要学孔子,在做事上要学曹操。作者列出了许多学习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学孔子的高尚道德操守,力争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君子,以德服人;学曹操的能借助各种力量为我所用的权衡机变,以求以弱胜强、每战必胜的运筹之功。由此推演开去,发现中国精英文化的确是由这两类人互补而成,交相辉映,共奏一曲彪炳千古的文华合唱。

众所周知,孔子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套做人行事的道德规范,其核心是诚信,仁;其原则是无条件“成仁”。孔子思想的着眼点是道德准则,并不看重事情的实际功利结果,就是说,做人行事的方式远比其功利结果重要得多,由此产生了宁可杀身成仁、为信仰永不妥协的浩然正气形象。

由这条血脉孕育出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的正气人物:屈原投江,苏武牧羊,高唱正气歌走向刑场的文天祥,有机会出逃但还是毅然赴死的谭嗣同,等等等等。

再来说说曹操。曹操也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其历史意义是以很不起眼的力量,凭借运筹机变、审时度势、纵横捭阖、杀伐果断,终于扫平力量大于自己的群雄,统一北方。它是中国文化中注重事功的代表。这类人物的行事不以伦理道德为准则,凡事务求成功,他们经常妥协,经常权变,其终极目的就是做成事。这类人物继承的是道家的血脉。

古代文人有一句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是儒道结合的经典表述。儒家以天下为己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必要手段,治国平天下是手段的必然结果。而道家强调的是成功率,因此推崇顺势而为,注重实践,不计手段,务求成功。“善其身”,是道家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保全了自己,才有资格去求成功。

道家注重事功思想孕育出的人物也有一长串:著名的有范蠡,张良,曹操,诸葛亮,张居正,刘伯温,曾国藩,毛泽东,等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华文明史长达5千余年,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外族曾有好几次以武力淹没了中华民族。我们现在看起来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但历史主体却在不断变化:隋唐盛世把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殊不知推动者已经不是汉朝时代的那批中国人(隋唐皇族都有鲜卑血统):南北朝时的外族,入侵华之后,主动受到中华文化的同化,融进了中华民族。元朝不肯主动融入汉族文化,半个世纪而亡;清朝主动融入,香火居然烧了近3百年。

这是一种罕见的历史现象:国家为外族所统治,而外族不仅完全融入被统治族的文化,而且成为推动这个文化前进的新动力。纵观历史,外族入侵罗马,古罗马文化中断了;外族入侵印度,古印度文化中断了;外族入侵埃及,古埃及文化中断了;外族横扫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消失了。唯有中国文化,真正做到了百毒不侵。许多有识人士认为,正是儒家的“仁”的信仰及其誓死实现“仁”的气节观,使得一批批中华士人宁可舍身,也不愿放弃信仰,苟且偷生——仁的理念与实现仁的浩然气节,是入侵的外族在精神上所望尘莫及、所高山仰止。这是国家重器虽然落入外族之手,但政权的文化身份依然不变的最重要因素。

而道家的注重实际成果的“成王败寇”理念,又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另一批杰出能人,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常常在关键时刻拨乱反正。苏武的坚贞不屈,如果没有卫青霍去病的横扫千里,是不能支撑起大汉帝国的。张良的运筹帷幄,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曹操的扫平群雄,张居正的十年改革,刘伯温的大战略决策,他们的历史行为为中华历史注入了鲜活的血与肉,他们的特点是对现实有透彻的分析,拿得出解决问题的方略,并以超人的毅力实践方略。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不断涌现威武雄壮的正剧的又一个人文因素。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历5千年不衰绝非偶然,是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精英文化。这个精英文化由两大要素组成,一个是崇高的理想与实践理想的坚定信念,另一个是审时度势、运筹机变、力挽狂澜的超常能力。就像健康的人体必须阴阳平衡一样,孔子与曹操所代表的中国的两种精英文化,是一种阴阳组合,它们平衡互补,互根互成,孕育出了百毒不侵、病而不衰、终能健康兴旺的中华民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2621/

孔子与曹操——中国精英文化的阴阳组合的评论 (共 8 条)

  • 雪儿
  • 芙蓉秋水
  • 雪中傲梅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