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书指引写作路

2017-04-16 22:42 作者:闫振田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书指引写作

 

在我的书橱里,至今仍珍藏着父亲生前写给我的信。信是父亲用毛笔写的,父亲上过两年私塾,字写得苍劲有力,尤其是信中饱含的父子之情,每回读了都让我心潮难平,想起许多往事。

我上高中时,喜欢看《解放军文艺》,一本《欧阳海之歌》我看了不知多少遍,使我对火热的军营生活十分向往。1966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当了两年社员,上大学的希望早已破灭。就在我感到前途无望时,1968年3月,我接到入伍通知书。当我离开家乡走向军营时,有“鱼入大海,上蓝天”之感。可是,当我走进军营接触实际之后,发现与我的想象差距很大,军事训练的艰苦且不说,严格的纪律就让我受不了。

有一天早晨,我站完间的一班岗又接着站早晨白天的一班岗,全副武装、泥塑木雕般地连续站了三个小时,站得我两腿僵硬,浑身酸痛,回到寝室,筋疲力尽,动都不想动,整理“内务卫生”时,下的功夫不够。早饭前,班长集合全班战士“参观”我的“内务”。劈头盖脑地把我熊了一顿,指责我的被子迭得不符合要求,上面没整平,有皱纹,鞋子的后跟没有在一条线上,毛巾的四个角没有迭在一起,《毛选》也没摆放好,牙刷的摆放没和全班一致……几乎一无是处。早晨批评过了,我忍了。晚上的班务会上,他又拿我开刀,并上纲上线地说:“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高中生有什么了不起,现在的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我气得不得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兵。”第二天,我把自己的烦恼写信告诉了父亲,很快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他在信中说,当兵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这个锻炼不仅包括能吃得苦中苦,还要学会忍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君子随遇而安”、要对人宽对己严……。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从委屈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妥善处理了和班长的关系。

新兵训练结束不久,近一半新兵分配到技术连队,有的开车,有的分到特务连当了电台报务员,还有的分到技术连学汽车修理,而我却分到舟桥连架桥,这是全团最艰苦的连队。一根桥桁400多斤,两个人用手拎,一块桥板170多斤,架桥时要抱起来跑,一个大面积门桥架成时,常常累得几乎瘫倒。白天训练还不算,晚上还要夜间训练,黑灯瞎火,一干就干到凌晨一两点,弄不好就会砸断脚趾、手指。三个月的架桥训练,我的腿上留下斑斑伤痕。有一次,我吭哧吭哧地抬着二三百斤重的木头架水面下桥时,一位和我一起入伍的老乡背着手枪跟在团长的后面来到训练现场,看他那神气活现的样子,我当时直想哭:同样当兵,差别咋就这样大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在我心灰意冷时,父亲的信来了,他劝我不要跟别人攀比,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要我跟哥哥学(哥哥擅长文学创作),他劝我学武不能丢了“文”,要把笔杆子拿起来,多写文章,多投稿。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给连队黑板报投稿,给军内外报纸投稿。有播种就有收获,不久我的稿件见报了。当我的文章和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时,我激动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将报纸寄给了父亲。父亲在回信中告诫我不要骄傲,并让哥哥找了一些有关写作的书寄给了我。那时候只准读《毛选》,别的书不准看,我就利用星期天躲在一边看。或者上面盖着《毛选》,下面放着写作业务书,没人时偷偷地看几行。就这样,边学边写,边写边学,越写越有劲,见了小报见大报,团政治处终于发现了我这棵“写作苗子”,把我从连队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从此开始写作生涯。

在部队十年间,父亲几乎每个月给我写一封信,他在信中,除了“全家平安”之类的话外,就是对我鼓励,很少讲家中的困难和他的胃病。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写信很不易,有很多字不会写,得问我的侄女。有时胃病患了,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还在写。有时半夜里想起一件什么事,马上披衣下床,戴上老花镜,找出写了半截的信,用毛笔接着写。就这样一封信能写好几天。当我接到父亲的信时,发现墨迹轻重不一,有的浓有的淡,原来是这样写成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当我接到父亲的来信,我就想起杜甫的这句诗,每一次接到父亲的来信,我都像过节一样高兴。读着父亲的来信,如同听到父亲殷殷的嘱咐,就像看到父亲慈祥的面容,周身涌动着暖流。封封来信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舔犊之情”,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在我遭受挫折时,让我遇挫不馁;在我懈怠时,为我鼓劲加油;在我骄傲时,给我泼泼冷水。就这样,我在部队工作了十年,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农村青年成长为连级干部,从只能写“豆腐块”、“火柴盒”的小稿,逐步学会写通讯、诗歌散文。1978年我从部队转业后,安排到阜阳日报社工作,继续从事我所热的新闻写作。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全家人人爱读书,我的女儿自幼喜爱文学,上中学时就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参加工作后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发行了十多本书,并在红楼研究中取得了成果,受到红学家王蒙的称赞;儿子从事新闻摄影,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安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近千幅摄影作品,其中一幅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每当看到女儿的新书出版、儿子的摄影作品获奖,我就想到父亲给我写的那些信,想起他对我的谆谆教导,是他老人家指引我走上写作的道路,又惠及我的儿女。父亲的信对我家的文化积淀和读书家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阜阳日报社 闫振田)

(电话 邮编)

(通讯地址:阜阳市清河西路西苑莲苑4号楼104室)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0124/

家书指引写作路的评论 (共 8 条)

  • 鲁振中
  • 王艺霖(翠娟)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人间烟火
  • 海佑
  • 白云深处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