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牡丹皇后”王世英的牡丹情结(散文)

2017-04-12 16:22 作者:潇男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提起国画大师王世英,在中国美术界几乎无人不晓。她是扎根齐鲁、绽开申城、享誉全国、蜚声海外的一朵奇葩。王世英的一生,是追求艺术的一生,是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她从孩童时在地上涂鸦到拥有自己艺术创作室的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她从一位在少年宫、小学校义务教画的“草根”美术好者,靠自学成才,问鼎到与吴冠中、范曾、黄永玉、刘大为,沈鹏等中国当代顶级艺术大师联袂出书,共办展览,一起拍卖作品搞公益活动,充分显示了艺术大师的高风亮节,深受群众爱戴。由于王世英的德艺双馨,使她跨进了中外最高艺术殿堂。先后被聘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美国世界名人文化中心科学院艺术博士、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人世沧桑、风云变幻,王世英没有一天离开过画画。她自幼酷爱诗画,被远近乡邻称为小才女。中年刻苦钻研中国绘画史,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技法,无论是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中西合璧,皆画得色彩自如、多姿多韵。写意是各种画技的升华,没有深厚的工笔基础,不可能画出好的写意。王世英老师画写意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且神韵清新,形象逼真,不是内行人士,根本分不清是写意还是工笔这对“真假美猴王”。王世英一生她对“百花之王”的牡丹情有独钟,见了牡丹挪不动步,想着牡丹睡不着觉,画起牡丹废寝忘食,堪称为“牡丹花痴”。王世英老师画的牡丹,灵气活现,神采飘逸,栩栩如生,扑面沁香,让人赏心悦目。沪上人称她“牡丹王”,海外美誉为“牡丹皇后”。王世英多才多艺,融会贯通,画童子神似哪吒,画仕女美如天仙;画蜻蜓轻盈浮沉,画蝴蝶翩翩飞翔。难怪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夸赞说:“王世英巾帼不让须眉,媒体称她是‘牡丹王’,我却认为她是一位勤奋好学、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画牡丹的杰出代表”。难怪画坛泰斗范曾评价王世英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画作平凡中见伟岸,平和中显沧桑”、“不愧为中国书画第一人”。

王世英大家风范中不失庶民本色。她低调做人,慈善感人,爽气过人,平易近人,亲和待人,因此人缘极盛。我是在好友中国作家沁香一瓣做东的一次宴会上认识王世英老师的,她不但有一身画花的绝技,还练就一手别具一格的书法,同时也酷爱中华诗词。我自幼热爱文学创作,钟情诗词,也喜欢收藏书画。共同的艺术追求,加上山东老乡的情缘,真乃一见如故,灵犀相通。后来,在她的一次生日宴会上,她亲笔授聘我为“王世英艺术创作室助理”,使我受宠若惊。今年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这是千载难逢的双喜临门。为表祝贺,王世英老师送我一幅字画合璧的新作品,一片盛开的牡丹,烘托起一个巍然屹立的寿字,交辉相应,气势磅礴,让我感激万分。我当即赋诗曰:

“寿比南山松挺拔,

国色天香放光华。

牡丹仙子灵气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福禄寿喜全到家。”

王世英老师观赏过南到洛阳北至菏泽千姿百态的牡丹;画过白、红、绿、蓝、紫、黑的各色牡丹;唯独未睹过枯枝牡丹的芳容。她早就听说过“舍命不舍花”的枯枝牡丹,但她像“藏在深宫人未识”的少女,不知身在何处。正好我盐城有个好朋友叫王柱虎,他说盐城便仓古镇就有此花。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老师的心再不能平静,恨不得马上前去观赏。蛇年伊始,寒风凛凛,在个人老板王柱虎先生的精心安排下,我们驱车四个小时,来到了革命老区、文化艺术之乡盐城。亭湖区的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会见气氛融洽、交谈密切,大师的艺术造诣和当地领导的文化素养水乳相溶。下午,区有关领导带领我们到下辖的便仓镇参观游览了朝思暮想的“枯枝牡丹园”。这园林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建园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走进园内,那跃马挎刀的元代打虎英雄、园主人卞元亨的 魁梧铜像,那从天而降、飘然欲静的牡丹仙子大理石雕塑,那书画影交映合璧的艺术长廊,让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而在庭院深处,有一个不足半个游泳池大小的“园中园”,那便是枯枝牡丹的藏身之处。几十株铁灰色的枯枝牡丹在三九严寒中昂首屹立,并冒出大大小小的花骨朵,据说这花蕾绽放时单枪匹马放彩,没有一片绿叶护卫。“此花只应天上有。枯枝牡丹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内涵,闪耀着绚丽的文化色彩。”随着漂亮女讲解员亲切柔和地介绍,我们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历史悠久、凄美动人的故事画面。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知,花须连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被誉为"焦骨牡丹"。辗转被卞氏后人带到东溟便仓古镇安家,元末大将卞元亨将其植入宗祠之花园中,就传留下了这片“枯枝牡丹园”。这枯枝牡丹铿锵铁骨,不屈不挠,每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她苦恋故土,不舍不离,只在这块地方生长开放。移到“园中园”之外,必死无疑。明朝盐官杨应广,钟爱此花的奇异和灵气,自卞氏宗祠移植几株至官署,但栽而不活,遂弃之。卞氏后裔捡回栽于原地,竟然枝舒叶茂,生机勃发。更神奇的是,她通灵性、懂仁和、顺民意,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逝世时,痛开白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香港回归、党的十八大举行时,盛开红花,且皆为反季二度开放,与民同悲同乐,实属罕见。

枯枝牡丹的悲惨曲折经历让我们人人叹息,而她铁骨钢志的高贵尊严又要我们肃然起敬。王世英艺术大师仔细观察、亲手抚摸,恋恋不舍,喜爱有加。“咔嚓”一声,一张美照成为历史定格。我也在激动之余瞬即赋诗一首:

“淮南便仓谒花仙,

神圃枯枝牡丹园。

奇特怪灵世仅有,

洛阳菏泽自兴叹。”

亭湖区领导希望在今年四月枯枝牡丹节之际,邀请王世英老师前来当场描绘枯枝牡丹,并举办个人画展。

当天下午,王世英老师一行来到了风光迤逦的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滨海县,下榻在南湖之滨的一个酒店。室外秀色迷人,室内舒适暖心,大师灵感昂奋,挥笔泼墨,一张张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牡丹图跃然而出,使书房蓬荜生辉。仅两天多的时间,她不仅创作了三幅纷红、大红、酱紫三色不同的枯枝牡丹,还画了品种各异、大小不一的其他五幅牡丹。虽均为写意,但魅力不亚工笔,充分显示了牡丹皇后的深厚功力和娴熟技巧,观者无不啧啧称赞。这些作品立即被当地艺术爱好者收藏,个个爱不释手。王世英艺术大师看着亲手画出的枯枝牡丹,深有感触地赋诗曰:

“枯枝铁骨牡丹花,

顶风傲霜嫩芽发。

待到谷春季日,

再去拜访描绘她。”

王世英老师画画有个特点,不怕身边人多观看。对一般画家来说,都习惯“闭门”创作,不喜欢别人一旁围观,可能是怕紧张、怕干扰的缘故。而王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更加兴奋,就像一位歌唱艺术家一样,观众听众越多,歌唱得越好。观看王老师作画,是一种享受,是一次艺术的洗礼,我在一旁不仅合影留念,还即兴作诗一首:“飒爽英姿牡丹王,笔下有神丹青香。花魁仙子灵气现,栩栩如生照心房。”

王世英老师经常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把美带到人间”,让牡丹花开盛世,传薪万代。所以,她不仅自己拼命画画,还积极寻找考察接班人,让她的画牡丹绝技后继有人,流芳百世。多年来,她先后带过十几个学生,不管老中青,只要酷爱艺术,她就毫无保留的传授。其中有几位已参加市级美协,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去年她又收了一个“关门弟子”,是徐州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位风华正茂、多才多艺的少女,原名汪姝含,现名汪洋。她自幼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隶书。她更喜欢画画,特别崇拜王老师的牡丹。拜师后,她远离父母,来到上海跟王老师画画。王世英老师特别喜爱这个姑娘的稳重、含蓄和乖巧,把她视为己出。手把手教她画技,带她到公园写生牡丹,小汪进步很快,临摹的牡丹唯妙唯俏,不久的将来又是一个“小牡丹王”。这次苏北之行,小汪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王老师身边,白天为她调色涮笔,早晚照顾生活起居。对于小汪的勤奋和才气,我也十分赞赏,于是赠她藏头诗一首:

【汪】洋大海纳百川,

【姝】惠伶俐意志坚。

【含】苞欲放花一朵,

【美】洒人间学牡丹。汪洋回赠我“潇洒人生”四个隶书大字,各得其乐。

一花独放艳单调,万紫千红才是春。王世英老师来到“藏龙卧虎”之地滨海后,一方面注意吸收当地的文化艺术元素,另一方面更渴望发现艺术人才。每天,王世英大师不仅呕心沥血作画,还利用去饭馆用餐的时间,认真考察当地的书画底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滨海的各个餐馆都挂有“真草隶篆”各体书法作品,还有五彩缤纷的国画,可谓群芳荟萃。“和记饭店”老板王平,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女强人,大厅内和各个包房都有大幅书画悬挂。当王世英艺术大师看到一幅大型仕女群芳图和一幅牡丹花时,感到眼睛一亮。立即询问作者的情况,老板告诉她这是一个业余作者,名叫王军,自幼酷爱美术,但全靠自己琢磨。作者闻讯到场,面受大师教诲。王世英老师和蔼地告诉他:“你画的不错,工笔有基础,但画技还欠火候,就像一块璞玉,稍加打磨就能放光。如你有这个渴望,我可以帮你走入佳境。”王军受宠若惊,随即跟到宾馆观赏学习牡丹皇后的作品,受益匪浅。

盛世中华,春色满园。衷心祝愿王世英老师艺术常青,奇葩更艳;亦祝愿我国的“牡丹苑地”姹紫嫣红,馨香洒满人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9173/

“牡丹皇后”王世英的牡丹情结(散文)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