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台蕴秀异

2017-04-11 17:20 作者:小小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天台蕴秀异

梁孟伟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卧蓬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白《天台晓望》

天台山没有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瑰,三清的飘逸,高刚过千米,大不到200平方公里,但山脉横亘于灵秀的越国,峰峦掩映于斗牛的分野,“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分野,上应台宿,光辅紫辰。”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神山秀水,山上寺庙道观、剑影梵声的宗教遗存,又使得天台山不同凡响,名扬海外。

天台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东晋孙绰掷地有声的《天台山赋》,仿佛还在天台山上回荡:“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山则有四明、天台,皆元圣之所游化,仙灵之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旖旎多姿的山水风光,天台山自然成为“元圣之所游化,仙灵之窟宅”。汉晋之际,高道葛玄、名僧昙猷先后来此卓庵传法,至南陈智顗创中国佛教天台宗,唐司马承祯传正一道派,五代德韶阐扬禅宗,直至北宋邑人张伯端开创南宗,最终形成了“山水神秀,佛宗道源”的文化特色。

佛宗道源的天台山上,巍然屹立着智顗即智者大师。据说他在世时就能入定,进入灵山聆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在天台山创建了国清寺、高明寺、华顶寺、天封寺、九明寺等十二大寺院。他以《法华经》等佛教典籍为理论依据,在融通印度佛教教义的基础上,把佛家的出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道家的隐世思想结合起来,将儒家的以人为本,道家的以自然为本,容纳于佛教的以解脱为本的大建构中,进而创建出具有世界影响的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宗派,智者大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释迦牟尼”。

慈眉善目的智者大师身旁,站着仙风道骨的司马承祯,他“遍游名山,止于天台山。”成为开创道教天台仙派的一代宗师。他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位皇帝四度召见,向他请教养生与治国之道。直到宋代张伯端创立道教南宗,天台桐柏宫就成为该宗的祖庭。

另外,方广寺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赤城山玉京洞是道教第六洞天。

天台山以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孕育出华文明中一棵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奇葩。她由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互相渗透,形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为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天台山每一片树叶的颤动,都是一种宗教的感动;每一片草叶的俯仰,都是一种信仰的礼拜;每一片白云的出没,都是一种道家的玄机;每一滴流水的鸣响,都是一声梵音的清唱。

自然对天台山的鬼斧神工,文人对天台山的浓墨重彩,佛道对天台山的露滋润,都磁铁般地吸引着大家,纷至沓来探寻这个东海之滨的神秀山岳。先有谢灵运,后有顾欢,再是智者,再是诗人名家,继之朱熹、陆游等等,在天台的一山一壑中,一石一瀑上,一草一木里,到处弥漫着他们的声息,飘逸着他们的身影,回响着他们的哦吟。

遍观历朝对天台的向往,唐朝诗人可谓情有独钟,他们在天台山中寻找灵感,在天台山上挥洒才思,在天台山间流连忘返。《全唐诗》记载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位诗人、《唐才子传》收载的278位才子中有170余位,他们从钱塘出发,经绍兴,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经新昌的石城、沃洲、天姥,最后抵达天台,行走出一条“唐诗之路”。据粗略统计,唐人写天台山的诗歌多达900余首。

在这些诗人中,既有像年轻时就入台越、沉醉于天台山水4年而忘返的杜甫,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越的李白,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的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壮游,或宦游,载酒扬帆,击节高歌,为赞咏天台山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李白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诗句,道出了众人心驰神往天台山的共同心声。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前来朝谨的名人多如过江之鲫,为何山上的诗文多如奇花异草;为何司马承祯还未出山又要折身而返,为何徐霞客将《游天台山日记》作为游记的开篇。追本溯源,天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奇人异士心中的圣山,尤其在唐,天台山更是民众心目中的精神家园。“天台山之美,因无数风流遗芳踪”,天台山之所以名扬海外,不仅因其风景奇绝,更主要的是岁月洗礼积淀下的深厚文化内涵。

当然,还有轩辕黄帝莅天台铸鼎,周灵王太子晋王乔控鹤飞升,刘晨阮肇上天台山采药桃源遇仙等神话传说,更使天台山显得扑朔迷离,亦仙亦幻,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慨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9037/

天台蕴秀异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