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果园中学与勤工俭学》

2017-04-10 14:42 作者:上下游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回忆短文)

一九六五年,我从原赤水县土城区中心小学毕业,未能进入当时的正规中学(赤水县第二中学——现在的习水县三中),进入了当时新办的土城镇果园中学(后来的“五七”中学——现在的习水县土城镇中学)。

这一年发生了二件事:一件事是土城镇由赤水县划归习水县管辖——从此,土城人就从赤水人变成了习水人;另一件事是相邻的赤水县元厚区发生了特别重大火灾——元厚镇大半条街被大火烧掉。

当时的果园中学是一间民办公助的中学,是一所半农半读——勤工俭学的中学。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边学习边劳动,用劳动所得支持办学和支付部分教师工资。

学校位于土城镇石油山背后狮子沟里边,与土城河街桥桥上和下街桥桥上形成一三角形,二地距学校均相隔约一公里。学校是一座四合院房屋,是解放初没收地主王福州的公产。这座房屋在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时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左边就是著名的“青杠坡战役”的观战台。

这座四合院,占地近千平米,建筑面积约600余平米,大小房间有十几间,中间天井约200余平米(作课间活动场所用),是一座典型的,黔北地主老财才拥有的如此规模的木质结构青瓦房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将这座四合院作为学校,在当时是从物有其用及减少办学费用(新建校舍得花多少钱啊)出发,其次是考虑学校周围有许多可供勤工俭学用的耕地。当然这地儿远离街镇、十分清静,的确又是办学的理想场所。

我们是这所学校的第一届学生,计约50余名。女生远比男生多,比例约2:1。教职工5人,我记得当时的负责人是袁吉常(也没叫校长),教师主要是范贵茂和李瑞银,有位王大正的我们管他叫主任,还有一位已经不知道是谁了。

1965年8月到1968年8月这三年间,由于次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学校就只有我们这一个班的学生。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所学课程与正规中学则相去甚远,由于学习课程不多,当然学习时间也就较少,反而勤工俭学倒是名符其实。后受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教学更是上加霜——上课是有一天无一天,生产劳动则是雷打不动。

1967年中央要求“复课闹革命”,这“闹革命”如何能复课,一帮倒大不细的孩子,一群乳臭未干的少年,嘴里是造反有理,行为是放荡不羁,怎么能够安下心来学习呢!老师有心教,学生无心学。一天,李瑞银老师上数学课,闹嚷嚷的课堂纪律使他气急败坏,他大吼一声,猛然摔坏讲桌上的墨水瓶,并捡起一块锋利的玻璃,向自己额头连扎几下,鲜血顿时从李老师的脸上流了下来,。此举使全班同学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李老师的壮举,当时震惊了学校,也使课堂纪律较前有所好转。此情此景,仍清晰而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里,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二)

在果园中学,青生命在此流淌了三年,文化知识虽然没有学到多少,但最起码我们懂得了劳动,以及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对劳动的积极态度。此外,我们还从肩不能挑、手不能磨到能够承担相应的农业生产劳动和养殖活动,这对后来的“上山下乡”就能够比较适应了。

当时的果园中学,区公所和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划拨给学校很多土地和果木树。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绿豆、高粱、红薯和蔬菜,也种经济作物——红花和甘蔗;果木林则分布在全镇各处——各家各户(当时是不允许私人有果木树的,哪可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啊),这事可引发了许多居民对我们学校的不满,每当采摘果实时常常发生争抢纠纷。当时学校的果树主要是柑桔、红枣和梨子。土城的红枣在当地可是非常出名的,个大的叫“糠枣”,八成熟就得采下来,用来制作干枣和“雕枣”(煮熟、去核、凉干、拌白糖)。个小的叫“米枣”,核小又十分脆甜,特别是早上和后采摘味道更好。可惜土城的这一特产,至今都没有规模种植,产量难以保证市场需求,更不为众多世人所知晓。(三)

除了种植,学校还搞养猪、养牛和养篦麻蚕。学校养殖的猪是一种新品种,叫“白约克”,这种猪比土猪长得快,又能够长得很大,一年可以长200多斤,二年可以长400多斤,最大可以长到约2 米来长近千斤。我最喜欢的还是学校繁殖的那头小黄牛,毛色金黄,可乖巧、可讨人喜欢了!可以说我俩都是孩子,所以说能够相互信任,共同玩耍,一起度过那些美好的时光。

在果园中学,除了上述劳动,我们还参加学校承包的其它有偿劳动,如清理公路边沟与杂草,帮助附近粮库转运粮食等,劳动所得多与少尽由学校收支,没有一个同学提出过任何异议。当然,支农等义务劳动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活动。

我在果园中学,没当过班干部,一直当的是小组长,这就像我后来一样——化工学校文体委员——沙坝土矿团支部宣传委员——大、中型企业中层干部——不过如此这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还有三年也就五十年了。这几十年果园中学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由过去的民办公助中学变成了现如今的土城镇中心学校;由平房学校变成了楼房学校;老师由几人扩展成几十人;学生则由几十人到如今的千余人;学校设施齐备,学科齐全…..可谓枪换炮,今非昔比。两厢对比,我对过去没有怨尤——原本生长的时代就是那样,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对现在的不会嫉妒——社会的进步理当如此。更多的是希望在此就读的孩子们,珍惜这美好的少年时光,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730/

《果园中学与勤工俭学》的评论 (共 7 条)

  • 雪中傲梅
  • 紫色的云
  • 淡了红颜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 文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