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只有立足实践、知行合一,才能无限接近真理

2017-04-08 09:05 作者:荷戟彷徨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杂的现象世界,而我们做任何事情,能否取得成功,既取决于我们透过乱花世界看到本质规律的认知能力,也取决于知行合一的道德性质。

战国时的赵括读了许多兵书,经常语惊四座,令人刮目,可谓是从书本上掌握了战争的规律,如果考博,他肯定第一名。但其父赵奢却发现他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认为他不可大用。秦军侵犯,在舆论的指导下,赵王派赵括为统帅迎敌,其时赵奢已死,但其母牢记赵奢的预言,找到赵王阻止赵括领兵,赵王不允,赵母便当着赵王的面,宣布跟赵括脱离关系,即如果赵括发生任何事都与赵家无关。赵王答应了。

众所周知,结果赵军惨败,赵括战死,四十多万军队全被秦将白起坑杀。但赵家却避免了满门抄斩的厄运。

赵括博闻强记,口才便给,但脱离实践,终成反面教员,可为一叹。

过了好几百年,三国时又出现了一个马谡。

马谡是诸葛亮的军事参谋,很得诸葛亮的赞赏。为什么?因为谈论军事问题时,马谡常有出色的见解,为诸葛亮所赞佩。诸葛亮兵出祁山,选择先锋时,没选有实战能力的魏延,独独选了自己心仪的马谡。结果也是众所周知:街亭惨败,蜀军全面溃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了马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马谡也是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口才便给,但也是夸夸其谈,又成反面,同样令人扼腕而叹。

近代,共产党历史上也出现过这类博闻强记、口才便给的聪明人,如李立三,博古,王明等。他们与赵括、马谡一样:书本知识倒背如流,临场发挥出色,往往说得你一愣一愣的。但也跟前辈一样,一遇到实际问题,都以惨败告终。

然而有一个人,却从赵括、马谡的起点出发,逐渐演变为前期毛泽东一流,后来更是超越了毛泽东,无限接近真理。这个人就是张闻天。

张闻天在苏联学了5、6年的马列,书本知识一大堆,回国后,像王明、博古一样,拿着书本知识来指导实践,反对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而且导演了罗明冤案。但张闻天与他人不同的是,他能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书本知识,一旦发现效果不好,就会反思自己的知识是否有问题。他33年进入江西苏区,34年就发现自己的认识有问题,立刻放弃所学(unlearn),与博古分道扬镳,转而支持毛泽东,主动发起了遵义会议,把毛泽东推向前台。这是因为他立足实践,重视知行合一。

此后,张闻天不断深入中国的具体实践,思想与现实日益合拍。而毛泽东则在功成名就之后,日益脱离了实际,拿着过去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导致了50年代后期的经济失调。他非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继续让过时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从而引来了10年浩劫。

张闻天在50年代中期就发现中央的政策有问题。众所周知的庐山会议,是彭德怀首先发难,指责经济政策太左,问题一大堆,应该纠正。毛泽东也看到了问题,但不愿接受这样的公然指责,不愿意自我否定。彭德怀的意见书公布后,各大员都认为凶多吉少,纷纷缄口,或者揣摩毛意,开始纷纷指责彭。大家都知道张闻天在准备发言稿。有些好心人劝他少讲话。胡乔木,田家英都对张闻天说:你要少说为妙,有些问题不能涉及。张闻天一笑了之,说,“不管他了”。7月21日下午,张闻天讲了三个小时,全面论述了前期经济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失误的原因,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并大胆指责中央缺乏民主氛围,使得许多人不敢讲真话。全场一片静默。

捅了马蜂窝了。张闻天此后受罪17年而死。但是,他在发言中提出的经济政策,以及此后17年在受迫害情况下写的经济文章,却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央采取的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造就了中国近30年的经济繁荣。

据说,当时长平大战时,白起定要置赵括于死地。为什么?白起知道,赵括的失误可能是暂时的,是知识没联系实践造成的。如果此战成为赵括放弃所学,立足实践的契机的话,此人肯定是秦国的劲敌。白起没给赵括机会。诸葛亮也没给马谡机会。而张闻天获得了这个机会。

但给机会也不一定有用的。王明、博古没机会吗?毛泽东的机会更是比任何人都大。死抱住教条知识,无视具体实践,不肯自我否定,必然离真理越来越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249/

只有立足实践、知行合一,才能无限接近真理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