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三大的桃花说起(2)

2017-04-06 09:37 作者:宜昌石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三大的桃花说起(2)

在宜昌看桃花,非三峡大学莫属。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三峡大学和三峡大学的桃花最开始都是出自神奇的无意之作。

都说“惟楚有才”,都说湖北人聪明,善于读书,因而高考竞争激烈,高分者甚多,著名的黄冈中学因高考名噪全国。据史料统计,湖北明朝兴建书院122所,位居全国第七,到清朝增加到172所,总数却跌到全国十三位;可湖北科举考试的进士明朝有1009名,位居全国11位;到清朝增至1262名,反而位居全国第九,这就可见得生源的素质、书院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

只可惜明朝的科举状元全国分布前五位是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清朝变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福建。除了证明南方出才子,也证明了教育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清代武状元前十名的分布则为河北、山东、浙江、江苏/汉军旗、山西/河南、广东、甘肃/福建/满军旗、江西、陕西/四川。除了证明北方多豪杰,也说明了湖北人不拳脚功夫。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前十的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湖南、山东、河北、湖北、四川,湖北依然名列第九,成绩也还不错的。

宜昌的兴起是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守御千户所许胜、知州吴冲霄、绅士易思、陈永福等率众在唐代夷陵旧城的基础上修砌明城墙开始的。明朝的时候,宜昌不仅出现过嘉靖进士、步入仕途官至少宰的王篆那样的天官,也出现过担任南京司业、祭酒,后被永明王拜之为东阁大学士、反清复明的文安之,还出现过官至翰林院检讨、“善吟诗,喜访名胜,写景抒怀”的雷思霈等,更有一大批高官文人在宜昌安居乐业,也算得上群星璀璨。

不过那份民国《湖北通史 选举表》中却透露了一个令宜昌人有些尴尬的现实:据统计,到了清朝,宜昌府有书院15所,占全省总数的15%,可是在整整二百多年的清朝科考中,宜昌府所出的进士却只有区区4名,不仅低于郧阳府(十堰)的6人,更被山高路远的施南府(恩施)的9个进士的总数所蒙羞,占全省进士的比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而那位道光庚子科(1840年)二甲第五名进士的顾嘉蘅,因为那幅“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而名扬天下,虽然家居在宜昌中书街,可人家的祖籍是江苏昆山,也不是本地人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所以,即便是宜昌城中早就有了晋郭璞、宋苏轼、黄庭坚洗砚处的那所墨池书院和以欧阳修的字号命名的六一书院,读书风盛行,可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者很少,就反过来证明宜昌的教育水平历朝历代都很弱。不知是不是因为城西那座镇镜山上的寺庙加上东山上的那座东山寺也镇不住江南磨基山上面的那面镜子,再加上那座原本就是想“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的天然塔也镇不住“五龙奔江”,以至于宜昌民谣中埋怨说:“暮金山(磨基山),生得陡,发财发的外来狗。”

宜昌的现代教育起点其实很早,《宜昌教育志》中记载:早在清光绪四年(1876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就在大十字街(献福路)福音堂开办识字班,“为宜昌最早的教会小学之雏形。”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湖县初级师范学校创办,规模一个班,堂址设在星街(新街)原墨池书院,“为宜昌有中等师范教育之始”。但作为如今宜昌最高学府的三峡大学办学的历史最早则可以追溯至1946年设立的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883/

从三大的桃花说起(2)的评论 (共 8 条)

  • 襄阳游子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 荷塘月色
  • 猴石头
  • 且听诗吟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