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有山抒情散文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系列

2017-04-04 08:48 作者:康有山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篇目

1、从《孔雀胆》说中国的莎士比亚(康有山)

2、从曹操的三首诗,探讨他的意志和雄心(康有山

3、聊聊朱敦儒的《鹧鸪天》(康有山)

4、旖旎西湖眠佳丽,寥廓江天宿忠魂(康有山)

5、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应被历史湮灭(康有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6、“闺詩”在文学史诗词中的独特地位(康有山)

从《孔雀胆》说中国的莎士比亚

年轻时代,看完了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孔雀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心情少年也不曾平息。和人讨论了好几年,而且每次讨论,我俩都会有激烈的分岐。《孔雀胆》是说元朝末年,群雄烽起。大将明玉珍派明二部直捣昆明。云南的梁王及其全家子女被擒。危难之际,大理总管段功毅然出兵,解救了梁王。

梁王为感激段功救命之恩,遂拜段功为云南平章政事,并将心爱的女儿阿盖许配段功。丞相车力特穆尔,阴险奸诈,和王妃忽地斤私通,且垂涎阿盖,并有篡夺王位的野心。见段功受梁王宠爱,引起他深深的嫉恨并向梁王进谗,宰相车力特穆尔与王菲忽地斤同谋,借段功给梁王送寿礼之际,毒死王子穆哥,嫁祸段功。梁王怒极,把孔雀胆毒酒交给阿盖毒死段功,未成。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车力特穆尔邀段功去东寺进香,段遭埋伏,被乱箭射死。车见段功已死,企图污辱阿盖,被梁王发现,车力特穆尔凶相毕露,二人搏斗。阿盖趁车力特穆尔不备,将车力特穆尔刺死,为段功、穆哥报仇恨,忽地斤无地自容,跳河自尽。美丽善良的阿盖用孔雀胆毒酒结束了自己生命。梁王无限悲痛悔恨自己昏庸,轻信谗言,酿成一场悲剧。记得我们的分歧主要是王妃忽地斤既然和车力特穆尔私通,又怎么会允许他害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穆哥,又怎会允许车力特穆尔对阿盖公主产生好感;在车力特穆尔用寿桃饼毒死穆哥之后,梁王问阿盖是否知情,阿盖心中异常悲苦。梁王见阿盖闷声不语,要她把所有的毒饼全吃掉。而阿盖她情愿陪穆哥一起死;阿盖劝段功及早除掉车力特穆尔。段功摇摇头说:“把他杀掉了,岂不显得我真有野心;这些问题我俩都有分歧。应当承认,我的爱人那时还很年轻,内心中充满着善良、诚恳,对这些问题他当然会很不理解。当时,我记得我曾用《日出》《雷》中的情节来说服她,但我们常常还是不欢而散。那种情境,似乎还在眼前。虽然她已经逝去33年了,但是那逝去的光阴,似乎并未走远。

郭沫若的历史剧,其实我都比较细看过。从《棠棣之花》、《屈原》、《孔雀胆》、《虎符》、《王昭君》、《卓文君》到《蔡文姬》、《高渐离》、《南冠草》、《武则天》、《郑成功》,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反封建、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唤起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群众的革命热情都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不可否认,郭沫若先生从年轻时代开始,他的革命意识、战斗精神、奋斗激情和渊博的知识,都是少有人可以与之伦比的。而且对反帝、反封建、反军阀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个性非常突出,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物性格,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感染力、震撼力。他的《孔雀胆》毫无疑问的就是中国版的《柔密欧与朱丽叶》。当然,有些历史剧是先生在解放后写出来的,但就是在这些作品里,也赋予的人物积极正面的形象,赋予了崭新的思想意义,也是很杰出的。在场景和道具设计方面,先生都是力求简洁、合时、恰当,能确实起到了展现时代背景,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上。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郭老的感情的投入,语言的激情和恰如其分,使得在情节上更加深入人心,在人物展示上更富有感染力,给人留下更深刻强烈的印象。郭老在《历史剧》中的诗语也都是饱蘸激情的,那种气势、那种含蕴、那种情态,都是到了炉火纯青、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历史剧中,他也是这个风格。似乎是孕于腹胸之中,已经到了爆发的程度。而一旦启笔,便喷薄而出、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奔腾不绝。这是文人的气概,也是才子的风格。他的语言总是有着热烈得近乎燃烧的情绪,他的语句饱含着激情。就象在他早期的诗歌中,无论早期的《凤凰涅槃》、《天狗》、《晨安》、《霁月》,还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抑或解放后的《天上的街市、《长江大桥》等诗作一样,都是如“烈焰喷发”、“激情澎湃”、“一气呵成”,这就是郭老的风格 。郭老的才华和学识是多方面的,考古、甲骨文、戏剧、历史学、书法,都是极具水平的。他集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于一身,在我国的历史上、在东方文化界也是少见的人才。和沙翁相比,郭老比他晚生了328年。郭沫若(1892——1978),莎士比亚(1564——1616)他们两个,生长的时代背景不同,莎士比亚出生在我国的明朝时期,而那个时期,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时代,而我国尚处于封建时代。文艺复兴的意义是不仅打破了神权垄断,而且思想的解放,使得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方萌芽和滋长。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英国在欧洲的形象,使得欧洲人的文化、思想、经济生活、政治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我国的封建时代,只少比欧洲长了400多年。但是,郭沫若戏剧在20世纪初的作用,丝毫也不亚于莎士比亚戏剧在欧洲的影响作用,只是所起社会作用的形式不同而已。

《屈原》这部戏剧在中国、日本、苏联的上演所取得的成功,因此这部戏剧已被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最高峰。我认为,这部作品很接近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非常伟大的作品。郭沫若先生在这部戏剧中提出的理想和正义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他的所有的历史剧,在当时的轰动效应,也是东方的奇迹。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起到的作用,也是空前绝后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只不过在当时我国刚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时候,在历史条件上,在世界局势上,还没有具备当时西方的形势。郭老写出的历史剧总计有《屈原》、《高渐离》、《虎符》、《孔雀胆》、《南冠草》、《王昭君》、《棠棣之花》、《卓文君》、《蔡文姬》、《郑成功》、《武则天》等十多部历史剧,可谓“兰秋菊,各具一时”,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那年,他写出的《甲申三百年祭》,虽然不是历史剧,不是什么文学作品,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却有着格外重大的意义。

郭沫若的政治生涯,从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第三厅主管宣传工作的厅长,到16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40年9月 辞去三厅厅长职务,以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11月 国民党当局被迫同意组成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 1949年 3月 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 建国前夕 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3月 当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长。 5月 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1954年6月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副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作为一个性情中的人物,他的一生曾有过许许多多的缺点和错误,到了晚年,在性格、品格、以至于大是大非等许多方面都有些错失。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个文学大师的辉煌业绩。尤其他在历史剧的方面的成就,仍堪与莎翁一较高下。特别是在我国现在国际影响日益提高的的情况下,为了加大我们软实力的影响,应该把我们自己的莎士比亚形象更加发扬光大,予以挖掘、推广,推向世界,不能总津津乐道西方的文化政治影响。我们的文艺精华也非仅仅是《红楼》、《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等小说,和唐诗宋词等。

从曹操的三首诗,探讨他的意志和雄心(康有山)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生于公元155年(汉桓帝永寿元年),卒于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二五),享年65岁。他20岁举廉,被徵拜议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立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先后击灭袁术、袁绍、马腾、韩遂、吕布等各地军阀,成为统一黄河流域的实际统治者。他在主政期间,先后采取抑制豪强、推行屯田制、督促开垦荒田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北方的经济发展。他大力延揽人才,采取了开明的政治措施,最后统一了北方,位至丞相大将军,晋封为魏王。他的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的诗,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很富有创造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状态,咏怀了个人政治抱负,抒发了个人的政治理想。在风格上,气魄雄浑,情感深沉,情调苍劲悲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著名的《短歌行》诗 。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这四联,都是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而这种苦闷他希望能借酒浇愁来排遣。人生是短暂的,好比草上的滴露,太阳出来,露珠就会立刻消逝。而自己却已经过去了好多的年华。在那些已逝的时光中,自己又有着多少的阙恨和愧憾。这在捧樽欲饮之际,更是往事如泉,喷薄泛起,难于忘怀。从“青青子衿”句起,开始转向了对贤达之士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本来自《诗经·郑风》之《子衿》里的句子,在这里,曹操的意思是说“那些穿着黑衣领的学子们啊,你们是我心中向往的人才呀。我渴望着得到你们”,“我渴望得到人才”!就是因为这件事,我到现在也我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宁。“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是,为了这件事,我现依旧耿耿于怀,在思索、很不开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也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意思是说: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蒿草。如果我有许多好的人才来投奔我,我会象食野之苹的鹿一样,发出呦呦的叫声,也会鼓瑟吹笙地欢迎他们的。下边的”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是说人才都是如同“明月一样”难得,我一定努力招揽人才,什么时候都不会停止的。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是说,能从遥远的地方、不辞山高路远,能屈驾前来,我要好好问候他。“阡”和“陌”都是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意思就是从远处历尽辛苦而来。“契阔”是指久别重逢,“旧恩”是指昔日的情谊。这两句表达了:希望昔日的旧友远道来归。“月明星疏,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四句,是启发、诱导名士们,要他们不要犹豫,不要观望,不要像乌鹊似的绕着树飞来飞去,最后也没有选择栖住的树枝。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以周公自比,意思是说:我不怕你才能高,也不怕有才能的人多,更不怕接待频忙。我会像“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那样,宁愿”一饭三吐哺(吃一顿饭三次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一沐三握发”(洗一次头没洗完,三次握着湿头发接待客人)地殷勤对待天下的贤达之士。

通篇表达的是:自己感到时光易逝,然而功业未就,渴望着招纳贤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感情充沛,含有苍凉的情调,带着深深的诚恳感情。这是曹操的代表性作品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的《步出门行》诗的第一章。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在今辽东、朝鲜北部一带)、率军经过河北昌黎县碣石山时所作。这是一首登山望海诗,其气势之恢宏,气魄之浩大,很能表现出他的胸怀之广阔。后人为了简洁方便,也称之为《观沧海》。

在这首诗里,曹操开宗明义,直抒胸臆,明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把地点、目的明确交代。然后,就着眼水与山岛。水是什么水呢,当然是浩渺无际的大海之水。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水是什么样子哪?海水的深邃、黝蓝的颜色,摇荡着,如《西洲曲》中所说的“海水摇空绿”意义相似。这里的“澹澹”,不仅仅是颜色、形象的指喻,兼有着摇荡、气势壮观和浩淼的蕴意。海的周遭,有突兀的山峰,还有海岛凸显。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寥阔的海上,不仅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雄奇、空阔,还使海突兀出神妙和魅力。在山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高低、大小、良莠不齐的树木,一丛丛葳蕤丰茂的杂草,既有荒旷、寥落的感受,又有萧瑟、凄清的风格。因为是秋季,萧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加上丛生的树木和丰茂的杂草,所构成的景观,当然会激起出征将士的征战意识和战伐的气势。曹操这次征伐乌桓,斩公孙渊于襄平,其境归附于漢境,可见曹孟德已蓄势于胸。接着,曹操又以想象的夸张,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突出海的浩大。日月星汉都在海中行走,可见海的气势、含宏是何等的恢宏。结尾两句应该说:既有在音乐合成时节律构造需要,又有表达胸怀与志望叹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为了方便,也常常称之谓《龟虽寿》。

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又平定北方乌桓,可谓踌躇满志。这种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使他在《龟虽寿》诗中,表达了明显的自信。这首诗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关于神龟,《 庄子· 秋水》:“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龟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神奇而长寿的传说。说牠可以有寿万年,所以有“万年龟”的俗语。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本诗主要分三个部分,即神龟也会有死亡的时刻;有雄心壮志的正直的人,到老年雄心壮志也不会消失;保护身体,颐养天年,可以延年益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就是说神龟虽能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刻。在牠神勇的时侯,可以像蛇一样凌空飞起,乘着水雾神奇地飞跃,最后还是会死亡、继而化作尘土或灰烬的,这是他对生命和自然界规律的明确认识。这也可以看出这位英雄对生死的从容看待、从容态度。接着,笔锋一转,转到英雄人物到了老年,豪情壮志仍然不会消逝。用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打比方,用 “老战马老病在槽头上,尚在想着驰骋千里”来隐喻“英雄老年,雄心壮志仍然没有消失”。接着,他把保护健康,延长寿命的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指出:盈(长)缩(短)不完全(不独)是天注定的,只要注意养怡,也可以延长寿命的。这里体现了他的正确的生死观、健康观、生活态度观。

综上所诉,可以得出曹操不愧为英雄豪杰,不愧为是一个很出色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不愧为是个历史上的伟大政治人物之一。西晋的历史学家(晋)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操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也说:“设想国家未有孤,当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可见他自己也是明白的。在曹操的记载中,他剿灭了几十个军阀。他珍惜人才,对关羽“上马金,下马银,封侯拜将”苦苦挽留。这记载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是为了衬托关羽的义气,但却不是为了颂扬曹操。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书中“扬刘贬曹”呢,为什么在所有的戏曲中,

曹操都是三花脸的一脸奸臣相哪?

首先三国故事从宋代开始出现,经过说书人和戏曲艺人的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加工而成的。民间从宋元时代表现出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在故事戏曲就被大量地搬上舞台,罗贯中在充分理解到民间意愿、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评注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国演义》的创作,后人也就继承了“拥刘反曹”的旧传统。

到了宋朝,北宋的司马光作《资治通鉴》,从修史的严肃性出发,延续了陈寿《三国志》

尊魏为正统的行为。可是到了南宋偏安江南之际,朱熹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在作《通鉴纲目》里,为了为偏安江南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地位,又一反司马光的看法,复归“尊刘贬曹”的立场,仍尊蜀汉为正统。

后世的朝代,由于明(也出现了“南明”),清虽然不是汉人的政权,但满族的迅速汉化,使得这种结果,就被这样被延续固定下来了“尊刘贬曹”也就这么确定了。

但这些,并不能改变我们对曹操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的肯定,也不会以此改变我们对曹操的历史评价。

从几首诗分析古代女子情怀,兼谈乐府民歌

爱情婚姻的追求,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感情状态。作为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主要是由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形象,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也能感受和感动的东西。否则,就很难使读者理解、同情、以至于引起共鸣。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在生活中就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青春男女,尤其有着这种强烈的愿望。

诗经是我过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关雎据首”,说明追求爱情和婚姻,在古代,就是人们歌颂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但是人们还是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和歌颂爱情和婚姻。《诗经》中,表达男女情爱的篇章所占的比例,所占比例是不少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窈窕淑女”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男子心情的变化,情绪的不同。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君子”的情绪变化。男人如此,女子亦然。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参考举子刘墨林和青楼女子苏舜卿相爱,康熙因为他的才学出众,欲取他为第一名,遭到了众大臣的坚决反对。康熙在与众大臣辩论的过程中,让张五哥唱出家乡的爱情歌曲,并引用《诗经·关雎》用以反驳大臣们的虚伪言论。结果,众大臣哑口无言。这说明了任何否定爱情与婚姻的合理性,都是虚伪的、不正确的。其实,在《诗经》中,描述男女爱情的篇章是很多的。《木瓜》、《黍离》、《君子于役》、《将仲子》、《子衿》、《野有蔓草》、《鸡鸣》……,可谓篇章多多。都是表达青春男女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与留恋的。当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封建的伦理观念开始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妇女,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做为爱情和婚姻这种人类的天性,尽管在封建时代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但是,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仍然通过种种文学形式得以表现和传播。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言律诗《贫女诗》,诗中以一个生长在蓬门,未识过绮罗也未敷过胭脂的贫女,因待嫁之年仍未有媒人作伐,心生伤感。她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对奢靡铺张的社会风气表示了极大的反感,愿意抱持着自己的“风流高格调”,坚持自己的“俭梳妆”的情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宁愿永远修炼自己的内德,也不去设法去修饰自己的外表。愿意将自己的苦恨,压在金线下边,宁愿“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不去求得极力修饰的外在美艳。

这当然不是一首纯粹的感情诗,深层意义是借贫女之思,舒发作者自己心中不平之愤而已。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吐诉作者他自己的内心的愤懑。但是,后世的贫寒淑女们,也常常借用来抒发自己的心中的悲凉。表达自己对爱情、婚姻的渴望。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情感饱满而为人所传诵。尽管作者采用了双关的笔法,但是人们还是侧重于它表面的爱情感情色彩。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君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感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也属于乐府诗。诗中所说的是一个节妇,她注重感情,但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为利诱所动,表达了对丈夫的深爱。有人赠给他双明珠,她收下了,系在了“红罗襦”上。但她既不是贪恋物品的贵重,也不羡慕对方的富有,而是感受了他的真诚而磊落的情感。因为她已经有了丈夫。尽管对方是光明正大地对她表达了好感,但她觉得还是不能接受他的馈赠,最后还是把双明珠还给了对方。并且告诉他“君家高楼连苑起”你家很富贵,但我的丈夫也是很有层次、很有地位的人,是宫廷里“执戟明光里”的警卫官员,也是很了不起的,不是一般人。结尾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既表达了所受的感动,又表达了完全的拒绝。“双泪垂”是受了感动,“恨不相逢未嫁时”实质是说:恨我没嫁人时我俩没相识,我既然已嫁人了,你就死心吧。其实这首诗也是一首双关手法的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赞成朝廷、不苟附军阀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全诗虽然篇幅简短,但是起伏跌宕的情节,却是妙趣横生,很有故事情节,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喜欢。特别是已婚男女,用以解释“恋爱可以,结婚是不可能的”心理。

从上边的两首文人创作的“借男女情事”表达政治诉求,至少可以得出“男女之爱、男女之情”在传统诗人们心中有很重的位置,他们常常用这种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是朱自清先生在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曾引用“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著名乐府民歌《西洲曲》。它属于乐府中的《杂曲歌词》类,全篇通过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词婉转动人,语言深情感人,呈现出娴熟浪漫的艺术技巧。

这首乐府诗和以上两首不同,是纯表达男女之情、男女之爱、青春少妇思念恋人的歌诗。从“折梅”到“单衫杏子红”再到“伯劳飞”,已经经历了早春、初夏、仲夏,因为折梅的季节至少是早春二月,穿单衫且杏子红了,说明了至少是已经到了仲夏。这个季节,是令单身女子最寂寞孤独的时候。而伯劳单飞,风吹乌桕,给人以无限凄清、冷漠之感。树下门前,她露出白皙的玉臂,戴着翠玉镶嵌的玉镯,遥望着远方,期待着郎君的身影。但是,郎君并没有归来,只好“出门采红莲”了。日复一日,已经到了秋天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就说明季节已经到了秋季。“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是在自语爱你之心的纯洁。而“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隐言了思郎的急迫,爱郎的深切。但还是不见郎的影子,只好寄情于天上的飞鸿,希望牠来传送这难耐的思念。鸿雁在西洲飞遍了,也没有找到你,我因为望不见你,登上青楼顶也无济于事。楼这么高,也只是看到了栏杆而已。卷帘所见,唯有碧天如洗,江阔似海,水摇绿波,也只是终日栏杆独凭,唯有祈望我那梦境中你被南风吹回西洲,来和我相会团圆。

这《西洲曲》把采莲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刻细致,充分透彻,从这首诗歌,看得出乐府诗中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不同,不仅感情强烈、表达思想明确,表达思想直接明显,但技巧和手法也极为委婉、高妙。不似文人的隐晦曲折、欲说还休、拐弯抹角,让人体会言外之意。

据冯沅君、陆侃如《中国诗史》所考,“高帝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招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自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这便是汉乐府之开端。(乐府章一·导论)“到武帝以后,稍有改变”(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并结论说:“武帝乃立乐府,采诗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这是乐府的诞生过程。《诗经》里虽然许多篇目都是咏唱爱情的,但是千百年来,人都是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乐府诗的历史较长,种类与篇目、风格、形式、内容都很复杂。到了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随着民族的融合,又增加了鼓吹曲与横吹曲。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成分开始大量增加,宫廷成分逐渐减少。

总的来说,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 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是乐府民歌中的双臂。在乐府民歌中,描写男女情爱、女子思夫的作品,面之广、篇之多、题材的宽阔、内容之复杂,都是很突出的。例如王勃的《采莲曲》,也表现了采莲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幕。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翠叶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子夜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华山畿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这些诗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情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直接讴歌了爱情和婚姻。把对恋人的想念和祈盼,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出来。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很大比重,包括 乐府诗和民歌两个部分。这些诗篇和民歌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坦率歌颂爱恋与感情。

到了唐代,乐府诗便融汇在了唐诗中间,成为唐诗中的一种体例。而且长短句的自由度与频率更有了较大的空间,形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变化。

康有山2016年12月24日于哈尔滨外滩

聊聊朱敦儒的《鹧鸪天》(康有山)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是南宋初年,词人朱敦如的一首《鹧鸪天》词。词中的狂傲、放荡、不羁,一眼就能让人看出作者的思想、性格、行为的大略。

“《鹧鸪天》,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采郑嵎((宋、懿宗约公元859年前后在世)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为乐府调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音乐之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据(唐)崔令钦《教坊记笺訂》考,唐至五代此曲具名为“山鹧鸪”,至宋代,晏殊等人才称为鹧鸪天或瑞鹧鸪。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骚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 鹧鸪——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

朱敦儒(约1080——约1175)南宋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应。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淳熙二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亦作《太平樵唱》,存词约250首。

他早年以清高自诩,两次被举荐为学官都未出任。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说他有经世之才。高宗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人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亲友的规劝下,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后又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因积极主战,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的笼络出任鸿胪少卿。

朱敦儒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丽清畅,受生活状态的影响特别明显。由于他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阳时,经常携领妓女到处悠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沉痛凄怆,非常感人。晚年的闲适生活,使他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便与诗酒自放,使所做充满了颓废情调。 比起北宋末的多数词人来,他在题材开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忧时愤乱与闲适生活两类词外,还有宫怨、游仙以及讽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后期的词,语言清新晓畅,明白自然,并常以寻常口语入词。总体而言,他的词风格旷达,一扫绮靡柔媚的风气,继承苏轼而又有变化,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也是具有相当影响的。

此词之开句,即以豪醉狂言入手,自称是“青都山水郎”。青都是什么地方?那是道家的仙都玉京,青都在哪里?就是在“虚无缥缈间”,是在道家心灵最神圣的地方。在“无极的缥缈之外”,据《尔雅》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黄帝问道的圣地是甘肃平凉崆峒山,他们理想的圣地是在“昆仑之上”。青都怎样的地方?那是一个虚构的美妙、玄幽、庄严、神圣的地方。应该是、宫殿巍峨、玉阙迴曲、古木参天、柳暗花明、芳草如茵、水清如镜的地方。其实,道教的创始者是汉代的张道陵,始称“五斗米教”他自知自己的声望不足,便把“老子”搬出来称为始祖。《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就是道家修炼者,但他到底没有打过法海。就是说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声望上佛家和道家的实力比较,道家都是远不如佛家的。

朱敦如在词中的角色,也不是一般人,是他自诩的“山水郎”。山水郎是个什么角色哪?当然就是主宰世间山光水色、风云雨雪、草木花树的神仙了。清都,道教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列子·周穆王》:“王实明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接下来,就出现了“天”了。天是什么?古代,人们无法了解天,所以便说“举头三尺便是天”,且天有九重。而高天,晴空是万里蔚蓝,能看到的只是星、云、日、月,再进一步,古人便无法知晓,所以是神秘的、神圣的、无限的,因此就把世间人们无法解释的一切,都归于它的主宰。他自解为:我之所以这么“懒、慢、疏、狂”,是“天”让我这样的,你们谁能把我怎么样?是天给我“给露支风敕”,不仅仅如此,还允许我“累奏留云借月章”,可见他的想象中他是具有很特殊的权利。这里,表现了他追求自我的随意,把自己的一切行为不仅看成是合理的,而且也是代“天”恭行,也是合法的。

山峦水湄之外,山光水色之涯,惟有诗境与醉乡最美。“诗万首,酒千觞”,就是“诗性”与“醉美”的极境,这是他的追求,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接着,他把凡间的“侯王荣华”的藐视直接倾诉了出来。并且认为他们的“玉殿金阙”是不值得羡慕的,也毫不值得留恋。我这样的“青都山水郎”的生活、“懒慢疏狂”的日子、“给露支风敕”的地位、“累奏流云借月章”的特权,足以藐视尘世一切的达官显贵。我这样“ 诗万首,酒千觞”的行为,是最高尚、最随心、最惬意的生活,所以“几曾着眼看侯王”就是“从不着眼看侯王”了,这就是他的思想对世间的一切是“绝对清高”的。

“玉殿金阙庸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因为尘世间的“侯王”不堪看,所以人间的“玉殿金阙”无论如何是比不上“青都”景色的。而尾句的“且插梅花醉洛阳”,也用逆典之意,其含蕴很深奥。本来洛阳以牡丹为贵,据说是武则天“令百花盛开,而牡丹独未放”所以被武曌发配洛阳。方使“天下牡丹,洛阳最盛”。宋周敦颐《爱莲说》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词人志向高远,自然不肯垂青于自唐以来,颇受推崇的牡丹,而独撷取那“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的梅花,这当然是意有所寄。梅花的高洁品志,高古情调、高尚节操、高绝气质,高雅追求是词人的自谓,这就很绝妙地烘托出了自己不同尘间俗物、不愿与世俗为伍、不与尘间权贵沆瀣的“疏狂”本质。

这里,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骨,令人感佩。所以,这首词无论从思想本质或艺术手法,都堪称朱敦儒词中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堪称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清新深蕴的小令。全词清隽谐婉,自然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上片第一句“天教懒慢带疏狂”,下片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表现了词人的潇洒、狂放、不羁和卓尔不群,照应了“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最后则是归结为“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如的词作的思想和风格,在他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不尽相同的。但他这首小令,是别有风味,别有情调。宋、黄升在他的《绝妙词选》中说朱敦如“以词章擅名,天资旷远”,后世都觉得这首词,无愧是婉丽、流畅、生动、活泼、的一首小令。这里,既看出了他的淡泊名利,又表现了他追求精神世界满足的愿望,是很值得玩味与品读的。此外,他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依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休?试倩北风吹泪,过扬州。),则是他的忧国忧民之作。

由于朱敦儒的性格放荡不羁,豁达豪放,致使他的寿命很长,几乎达到近百岁高龄,这在当时的生活状态下,是很少有的。

近来,网上有不少的文坛女媛们,用《为君十唱鹧鸪天》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很有古乐府的情调,都很优秀,都很深情,也都很有水平。有的很突出的笺作,甚至超过了古代名媛。如果适当地参考、借鉴古人的创作,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使自己升华文字的水平,还能使自己的情怀得以更优质地抒发。相信这些优秀的文字,有的也会流芳千古。

康有山2016年8月14日于哈尔滨盛和天下

旖旎西湖眠佳丽,寥廓江天宿忠魂(康有山)

江南的山光水色的秀丽,让远近四方的人们叹为观止,使亿万人痴迷陶醉。而西湖那风景旖旎的湖山秀色,更是约邀着千古的风流光艳,吸纳着古往今来的天灵地蕴,不知涤荡了多少游人观客的心灵魂魄,也不知醉痴过天下多少英雄豪杰,更不知洗涮了多少韵女文媛的玉腹柔肠。清新醉人的西湖,不独是有着“白堤晚照”的浩繁工程,“苏堤春晓”的勋劳标志,也不只是“断桥残雪”美妙传说,还不仅是“柳浪闻莺”的盎然生机,更不只是三潭印月的玄妙。它的真正精彩之处是:皎皎忠骨辉云月,缠绵痴情润古今。

我到过西湖不知多少次了,每当我踏进西湖,首先要到岳王庙去瞻仰这位永垂青史的千古英雄。也许是小时候受他的感动太深了,也许是他的《满江红》写得太激动人心了,也许是他的背上题字让我太震颤了,或许是他策马驰骋的英姿太有魄力了,所以,她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形象无可替代。

他是英雄,是我们民族的杰出代表,是不屈不挠地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光复故国河山、拯救庶民于涂炭的中华民族脊梁的标志性人物。

是的,他不是个完美无瑕的人物。他曾镇压洞庭湖人民的起义,史载他:“斩杨么于洞庭湖”。他的悲剧始于“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文征明说赵构的隐忧是“念徽钦即返,此身何属”,而岳飞恰恰是已迎回二圣为己任,这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江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对联,是对善恶泾渭分明的比照。据说这幅对联,是清代松江人徐氏所攥。可见这位巾帼女英的爱恨情仇是多么鲜明,对善恶的区分是多么清楚,对忠奸的辨别是多么确切。

西湖边的苏堤、白堤,也是对那些造福于民众的苏东坡公和白香山公的很好纪念。两位文豪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词,所以他们的功劳也犹如西湖美景一样,会万古不朽的。还有,在施耐庵笔下“单臂擒方腊”的武松,后来也在六和塔出家,最后据说是病死在六和塔,这也为六和塔添了不少名气。

西湖边,不仅有英雄豪杰的不灭的痕迹,还有许多情深义重的韵女文媛遗迹,也足足可以令人钦佩。

著名的鉴湖女侠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主编《白话》月刊过程中,很受孙中山的赏识。后来,她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并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1907年7月15日,始葬于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秋瑾的墓碑,几经变迁,经过10次的迁徙改葬, 1981年10月,还葬于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堍。墓顶设汉白玉雕像。最后还是葬于西湖畔。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刻。

西湖边,不仅有女豪杰的遗迹,也有重情女红的遗迹。到了西湖的游人,都不会不去看看苏小小的墓。苏小小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苏小小墓,即慕才亭,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苏小小,六朝南齐时(479~502)歌妓。家住钱塘(今浙江杭州)。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常坐油壁香车,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苏小小墓位于杭州西泠桥畔,在西湖风景区内的景点中,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很高,她的坟冢四周写满了古今名家的楹联,可以说她真是家喻户晓的名媛。有诗写道:“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相传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湖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她的文采在此建墓。南宋时仍有墓在。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苏小小不过是位名妓,其能葬于西湖畔,原因不外乎才艺超群,重情重义,不肯背叛爱情,又肯于资助一个穷书生鲍仁,说明她有一颗慈善而温厚的心肠,所以才得到人们的爱戴。

孤山边的另一座美人墓——冯小青墓。冯小青是明代著名女诗人,16岁时嫁与冯通,岂料丈夫是个懦弱无能的男人,令小青终日受尽大妇欺凌,还被软禁在孤山与世隔绝。后来冯小青因思恋冯通抑郁成疾,不到18岁就香消玉殒了。这个故事是从明末萬曆年間开始流傳的。一夙慧灵聰穎之武林女子馮小青,,落得被徙往孤山別墅,不堪大婦凌虐,终至清寂而亡。她的墓也被安排在西湖畔。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那是后人们传说故事的结果。你看,本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与杭州无关。《宣室志》 (晚唐)张读撰“(祝)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人们把她就和西湖联系在一起。而“雷峰塔压白娘子”就顺理成章了。就连“水漫金山”本来是在镇江发生的故事,但“由于有了断桥相会”一节,也就成了西湖的故事。由于梁祝故事的影响极大,许多地方争着抢夺祝英台的家乡名称。随着安徽六安舒城县也提出“梁祝申遗”,四省六地变为五省七地。后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称号。可见人们对这些爱情故事的珍视的程度。也说明了,人们非常希望把美丽的故事,安排在美丽的地方。古往今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已经成为了最美丽风光的代名词,再加上这些“英雄美人”的故事,自然会更增添“苏杭”的魅力与名气。再加上唐诗宋词的沉淀、钱塘潮澜的气势、龙井香茶的美醇、茶圣陆羽的名气,西湖的魅力是无可与之比拟了。从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到苏轼的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们热爱英雄,也珍视美人,所以西湖的名气越来越大。

可以说“西湖风光好,不肯宿庸人。男儿具忠烈,玉女更超群。生时昭青史,死亦戒世人。英魂映日月,忠孝是天伦”,这才是西湖的本质。

悠久的历史壮歌,深厚的文化积淀,美丽的天光水色,动人的历史篇章,再加上西湖的龙井、茶圣陆羽、可谓“物华天宝”更兼“人杰地灵”这些因素,当然造成了杭州的名气、魅力、和神秘,使得哪里的风景也无可与之伦比。所以造成了“ 西湖香艳宿倩女,大好风光祭英豪”不可阻遏、不可逆转的趋势。

江南好,西湖美。江山胜处眠佳丽,寥廓江天宿忠魂。人间不朽是名节,忠孝节义是人伦。

2016年6月9日于哈尔滨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应被历史湮灭(康有山)

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削平了六国,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缔造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大帝国,而且实行了“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等措施。他修驰道、筑长城、北却匈奴,南抚夷越、据有了辽东;发展农商,统一了货币,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雏形。《过秦论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怨。”这是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几代君王努力奋斗不息的结果。但在秦始皇的时代实现了这个目标。自此,秦始皇自谓自己“德配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命为“始皇帝”,“南面称孤,自称道寡”。

应该肯定秦始皇这一人物的杰出的历史地位,他是当之无愧的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伟大人物,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杰出的,他是在他之前无人可与之伦比的伟大历史人物。

当然,秦始皇并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缺点和错误也是十分突出的。“焚书坑儒”、“严刑苛法”、“大兴土木”这是他所犯的主要错误。但是,这些行为也不该笼而统之下一个“一言以蔽之”的、称之为“暴君”的结论,也要从当时的具体历史状况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自商周以来,先后出现的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可谓“诸子百家,各执一言”,这是各国混战、分裂局面时代的产物。在当时曾经极大地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六国覆灭后,国家已经得到了统一。六国贵族由于在思想上没有完全被消灭,他们为了重新夺回权利,不遗余力用各种方式,同统一了的秦帝国进行对抗,妄图恢复分裂的局面。这在后来的、项梁、项羽、张良等人身上都是有所反应的。

项梁、项羽所在的楚国盛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所以在秦统一后,项氏成为了反秦、亡秦的骨干和先锋力量。张良是韩国人,他的口头禅“臣为韩王送沛公”,表明了他参加刘邦的阵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替韩王报复秦国。天上掉下陨石,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这都说明了灭亡的六国,时刻在准备复辟,开历史的倒车。为了突出中央政权的力量,削弱各种不同的思想,在没有来得及采取其它措施的情况下,秦始皇采取了简单的“焚书坑儒”和“严刑苛法”的手段,来紧急应对当时的政治局面。这虽然不可取,但当时也是必要的。

不可否认,从汉代开始的“黄老之术”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都是和秦始皇的法制思想相对立的。而儒家思想则一直统治了整个的封建社会全过程。一直延续下来的儒生们,从来就一直攻击秦始皇的“虐政”,所以秦始皇的一切都被否定。“修驰道”和“修水利”这样的利国利民的正当行为,也被否定,就连“构筑长城”这件千古大事也被“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所否定,而长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抵御外寇的作用却无人出来辩驳、说公道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连郭沫若对秦始皇的评价都在政治斗争过程中摇摆不定。可见,秦始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受到评价的不公。

应该说明,秦始皇死的很突然,他的早亡,对秦帝国的灭亡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因为他突然死亡,使得李斯被杀、扶苏蒙恬被杀,赵高和二世窃取了政权。而二世是个怯懦又昏聩的帝王。赵高“指鹿为马”他都不敢反驳而附和。在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外戚,宦官干政行为,在秦始皇死后,也立刻对政治起到了反作用,秦始皇在世时连吕不韦、嫪毐都被处以死刑,如果不是他早早死去,赵高是不会得逞的。赵高因犯下重罪,按律要处他死刑,但赵高巧言令色迷惑过秦始皇,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看来,伟大的人物,在后继者的问题上也往往会留下隐患。而陈涉、吴广起义时,秦的主力军队,基本还没有动用,这说明秦的灭亡是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的。

秦初并天下,新诞生的封建大帝国处于草创时期,来不及解决为巩固统治而系统地构筑思想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帝国的草创时期,上层建筑的构筑刚刚开始,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远远没有形成。而思想文化这些基础的东西,又是巩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重要的基本方面。作为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思想文化在统一的过程中,必然会爆发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正是这些矛盾冲突,促使了秦朝的灭亡。此外,秦始皇动用了大批的民工,一方面损耗了国力,也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为秦的灭亡埋下了隐患。所以,应该说秦帝国的灭亡是由六国贵族的反动复辟势力、朝廷的腐朽卖国势力和人民的反抗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我们有必要回溯商鞅变法,商鞅是在秦孝公时期实行的变法。其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谋求统一。所以,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较多,而在文化、思想方面,除取缔儒家思想之外,思想文化方面十分缺乏具体措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一、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小乡邑聚为县,朝廷派令丞管理。二、民户五家为一保,十家相连,有奸人互相告发,不告发腰斩。三、奖励军功。四、实行赋税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订立了:一、废封建,置郡县。二、徙六国贵族十二万户于咸阳。三、没收民间兵器,聚之咸阳,予以销毁。四、制定严苛的法律。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这就造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土之上,莫非王臣”的局面。在思想文化上只是采取了严刑苛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这对后来的秦朝也造成了很大消极影响。他推崇法家思想,极力清除儒家思想的影响,迷信暴力统治而轻视教化管理,留下了极大的后遗症.而这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突然死去,他的死亡使秦的灭亡成为了不可避免。

秦始皇做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第一个皇帝,也有中国历代皇帝无可比拟的意思。他大力开疆拓土,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一带,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将战国的燕、赵、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从阴山至辽东,具并入其版图。此外,秦始皇还开通了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他确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他的历史地位是独特的。

秦始皇曾三巡琅琊,登泰山,在泰山封禅,送徐福东渡、登高台观沧海、伐湘山树赭其山等皆为世人所知,但还有一个细节隐蔽在司马迁粗线条的叙述中易被忽略,是说秦始皇第三次出游时,“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琊”。寥寥十几字,道出了秦始皇个性十足的举动:乘船经海路去琅琊。洋面无垠,涛浪不息,连续几十个昼夜在海中颠簸。想象那情那景,我们不能不在意有关专家的看法:秦始皇有着超凡的海洋意识、拓疆意识。这是后来的武、唐宗、宋祖、及成吉思汗等帝王所不可企及的。

在秦始皇时期,秦帝国人口总数在2000-万之间,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郑国渠(公元前前246年)都是他在位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无疑对农渔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秦始皇一方面兴水利、修驰道、筑万里长城……,有推进生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野蛮残酷的统治政策,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社会生产受到了惨重的损害(尚钺语《中国历史纲要p29》)在农业方面,通过推行奖励农垦的政策,把以前的“重农抑末”政策改为“上农除末”使土地私有制法典化,亦有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毛文风《中国通史》秦王朝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但是,做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的功劳和贡献,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它的伟大作用和历史地位值得我们加以大大地肯定。在明亮的历史天空上,这颗明亮的古代巨星的光辉是不应该被历史湮灭的。

2016年5月28日于哈尔滨

“闺詩”在文学史诗词中的独特地位(康有山)

闺诗,亦即“闺中诗”,也称“闺阁诗”。唐诗宋词中,闺中情的诗词,占有的比重是不小的。其中包括闺思、闺怨、闺伤、闺情、闺恋、闺叹等等。这类诗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质量上、表现方法的高妙上,都在诗词创作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闺中诗的作者、由于身世、地位、际遇、情绪、心境的不同,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寓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借以言志,有的是借以抒怀,有的是借以消遣,也有的是借以指斥。

李白的《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的大意是天上的明月、千家万户在砧石、砧板上捣衣的声音,在秋风中都像是边疆的战伐情景。什么时候能平息胡人的侵扰,让我的丈夫(良人)回家来哪?

还有他的《长干行》中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表达的是两个“发小”婚后情投意合、美满幸福。初婚后,丈夫远行后,妻子对他的无限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也是以妻女的角度,反衬自己悲哀凄凉的境遇,盼望合家相见团聚的急切心情。

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表现的是宫女的哀怨,凝望着那皎洁玲珑的月光,心中满含着无限的心事。从而表达了对这些宫女的无限同情。

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从景物的描写到人物的叙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沧桑。其文字的精练、内涵的深刻,含宏的深广,都很令人佩服。

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孤栖无伴的嫦娥与清高孤独的诗人的写照。诗人是并不满意这种凄苦孤独的状遇的。这从一个“应”字可以体现到。

有的诗词,作者则是完全明确地以闺中女性的语气、角度、口吻来表达、诉说自己的心

音,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绪、来倾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爱情幸福的期待。

冯延已的《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君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感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三首诗词,都是闺中女性的语言,似乎是三个女性针对不同的事物,发自内心的话语。冯延已的《长命女》是表达一个贤良的女子,在春日酒宴上的祝词。诉说自己对夫妻感情的珍重,对丈夫和自己健康的良好祝福,对夫妻深爱的珍惜和祝愿。张籍的《节妇吟》则表现了一个已婚妇女在别人的诱惑下,复杂的心理思想斗争过程。她先是“系在红罗襦”,最后是“还君明珠”,尽管是“双垂泪”而最终还是坚决拒绝了他人的挑逗,表示了“事夫誓拟同生死”的坚决忠于丈夫的决心。秦韬玉的《贫女》,则是表达了一个乡间女子的贫苦生活状态,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而这个出自贫家女儿有着细腻爽利的性格,有着美丽的容貌和灵巧的双手,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既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志趣,又表达了对社会朽糜风气的不满。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诗词“大家”往往采取这个方法来赋诗填词哪?这种手法,有什么目的、优越性、和更高明的文学艺术特色呢?

首先,“文以载道”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手段。在汉代,汉武帝之前是倡导“黄老之言”的无为而治,目的是实现“与民休息,增强国力”。后来,董仲舒根据时局的变化与汉武帝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就是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的需要,也是对妇女的打压。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言语、修养方面的规范做出强硬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成为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当然,这“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都是精神的枷锁,是思想压迫、更是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来的理论。而在老百姓中,妇女无疑是社会的最底层。这样,文人们就必然在他们的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观念。反映在文学上,无论诗、词、歌、赋,都无不打上儒家的烙印。因关注点的不同,而由此产生的对文道关系的的创造性理解,就必然导致不同时代的儒士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存在实际上的差异性。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宣传儒学的目的,而他们用妇女自述的方式来表达,是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最佳手段。

如杜甫的《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在对女主人公给予深切的同情的同时,并对她自持清德给予了深深地赞美。而“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不同流合污、洁身修德、自甘淡泊的儒家妇女模范行为予以高度的赞扬,以期达到儒家思想的更大传播。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六)》中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然亦个人性之所以。”就是说,抒发情怀,必须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而只有妇女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与“遭际不幸”最为恰当,也能表达得最为充分。

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都是属于这类的诗词。基本都是闺思、闺怨之类的诗。李商隐、晏殊、晏几道、秦观都写过一些此类的诗词。

古代的文人,由于求官达贵的愿望常常得不到实现,只好在求仕的漫漠长路上踟蹰前行。因此孤独与寂寞的心态、焦急和苦闷的心情,是经常的。他们自身也常常反映出那种失意者寻求慰籍与解脱的心理,特别是那些常年飘泊在外的客居状态,也需要加以宣泄、吐诉,用闺情诗词,既可以把他们的心理伪装、隐藏、遮掩起来,又能达到文雅、曲折、含蓄的效果,还可以抒发别离苦情、抒发“美人迟暮”的情绪。

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以一个新婚女子梳妆画眉,征问新婚的丈夫画的妆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假借闺房之事探询主考官张水部,自己的作品是否他的口味。“入时无”就是在问:“时髦不时髦”,“恰不恰当”、“合时不合时”。这种以巧妙的托意抒情,来询问自己应考心情,不可谓不高明、巧妙。

对美女的向往、希冀、钟爱、追求,是古代文人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学的最好的方式。通过描画美女的相貌,夸耀美女的品格,表彰美女素质和温柔,可以大大地突出自己的文华,以期得到美女们的青睐,譬如苏轼,就曾不止一次地赠诗美女。

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就很有特色: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上片写闺中少妇夏日的昼眠情形,下片,以物传情,以闺中少妇嘲笑郎君醒后的窘态寄予自己的怨尤心态。

苏轼的《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就是赠给他的爱妾朝云的。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首词写的是梅花,却使人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作者侍妾王朝云身上来。当时苏轼远贬海南儋州,只有朝云不畏瘴疠陪在自己身边。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灵更美好,不仅善良温柔,而且乖顺又善解人意。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是表达感激朝云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李商隐的《无题》 :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是以华丽的词语塑造了一个美丽热情的美女,以一颗执着的心灵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一寸相思一寸灰”,落得的是无限痛苦。寓意着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失望。

王维的《相思》是: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也是借少女之口,诉说“红豆”的特殊特点,寄相思之情。用一问一劝,把仕女的追求爱情、情意绵绵表达出来。

李白的《怨情》是: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峨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刻画的是一位幽禁深宫、贵宅的年轻女子,满腔哀怨,满腹辛酸的可怜模样。她不得见天日,没有自由,更得不到爱情的辛悲惨状态。

刘方平的《春怨》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廷春欲老,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首宫怨诗,写的是住着金屋,泪痕涟涟,在暮春的傍晚,独坐在那里的贵妇,无限凄凉、寂寞、孤独的悲怆情形。

晏几道的《阮郎归》 :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恋人变心,形影无踪。连盼信都盼不来,即使梦里有也是虚的,何况梦里也没有,怎么叫人受得了哇。更兼秋风飒飒,秋景萧瑟填愁,更兼那孤枕冷衾,是何种凄惨悲凉。古代的失意士子们就是这样宣泄自己心中的积怨。

不可否认,从蔡文姬到上官婉儿、卓文君、班昭,到薛涛、李清照、朱淑真、谢道韫、乃至于鱼玄机、苏惠、花蕊夫人、唐婉等才女的文华与闺中诗作,对那些诗人们还是有影响的。他们一方面很倾慕那些才女,另一方面也很佩服她们的诗作。尽管封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并未完全挥去,但她们的旖旎、秀美、低婉、温馨的诗词,也使好多须眉男子艳羡倾心。

汉班婕妤《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武则天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薛涛的《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鱼玄机的《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李清照的清平乐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她的《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还有《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这些闺中玉女的美妙诗章,也是使那些男性文人由衷钦佩的,对他们的影响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说,闺怨诗是唐代诗坛、宋代词坛的奇葩,它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起,成为唐代诗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和形式。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的闺阁诗,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但是唐以后的明清时代,就极少出现高质量的闺阁诗词了,闺阁诗就减少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269/

康有山抒情散文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系列的评论 (共 14 条)

  • 雪灵
  • 芙蓉秋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鲁振中
    鲁振中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诚赞!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康有山

    康有山感谢雪灵、芙蓉秋水、心静如水的审核,问候您们,感谢你们、祝福你们!

    赞(0)回复
  • 康有山

    康有山感谢心静如水的推荐阅读!问候!祝福!

    赞(0)回复
  • 独步

    独步篇篇都这么长啊。老师好才情,老师注意保重身体,不要太劳累了,拜读佳作,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豫原

    豫原豫原:拜读大作。赞赞赞!问好!

    赞(0)回复
  • 清风

    清风无法相比,那种泼墨挥洒似得倾泻心语,散文网中康老师的文笔可谓最厚重之人,博学通古,思维敏捷,让人感叹不已,学习,敬祝安好,快乐!

    赞(0)回复
  • 康有山

    康有山谢谢清风的赞扬,向您学习,共同提高!真诚地祝福您!感谢您!问候您!能和您相交往,十分荣幸!很高兴!

    赞(0)回复
  • 康有山

    康有山回复@独步:谢谢独步老弟,问候您!感谢你!祝福你!

    赞(0)回复
  • 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细品老师杰作,感受颇深,学习,大赞,祝您开心每天!

    赞(0)回复
  • 三角

    三角康兄佳作,感人至深,学习,学习,再学习!点赞!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